金鲁贤主教百龄诞辰感言
发布日期:2016-07-18 | 作者:木声 忆牧人,话沧桑。80年代初金鲁贤主教重返上海后,即被教区委以重任,他以耶稣门徒的精神,立即开始了为上海教区恢复和建设的繁忙工作,种种从无到有、历经艰辛的历程,他默默地引领教区做着奉献。
我作为一个从80年代起就常常聆听主教训诲,并亲历了上海教区在他带领下呈现蓬勃成长过程的信友,想浅谈往事,为主教当年最初的愿想谈感受,为他往昔初建教区事业的岁月作一见证。
一、三个100的想望
金主教首先和大家提到的话,总是:“凡是天主意愿,圣神必会成全”,“我们首先要祈祷,随即要尽力去实行。”
他曾对我们说:“我已60高龄,期望天主赐恩,在我有生之年,能实现我的一些梦想:一、能为佘山修院培育100位神父;二、在上海重新恢复和新建100座教堂;三、光启社能出版100种宗教的神修书刊。
这些仅仅是他最初的梦想,岁月荏苒,时光流逝,卅载后的今天,他当时的梦想都已成真,教会的许多事业也日益壮大了。
时光回眸,1982年创建的佘山修院至今已祝圣司铎407名,其中至少有13位已晋牧,上海现有圣堂147座,光启社出版印刷书刊将近600种。
这些成果在他回归主怀前,大都亲自见证到了,但他并不自满,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教区再有新的收货。
看成果,忆历程,让我们回首当年最早的实践点滴和主教的高瞻远瞩。
二、修院建设
当年金主教领导成立佘山修院的时间,正值经历了文革风雨之后,上海教区处境艰难的年代。金主教面对的是一无修院教室、宿舍,二无授课教学师资,三无确定的奉召修生来源。
然而主教怀着对天主的忠诚,领导教区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中山圣堂后的几间陋室开始,再陆续筹措,接手各方奉献,修建起教室、宿舍、圣堂、图书馆等。
为了聘请修院教师,他亲自到处游说,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和教授来佘山修院授课,不少学者和神父是因为被主教的挚诚所感动,而来佘山修院义务讲学授课的。
主教又发动各地神长,寻求有奉召献身意愿的修生,来佘山修院受教育,抚今追昔,感谢上主;饮水思源,大家不会忘怀当年的掘井人。
三、教堂落政
主教心系圣堂,一再号召信友说:“教堂是崇敬天主的场所,是信友和耶稣相遇,善度宗教生活的地方。”
80年代初期,当时原有的教堂,有的被改作他用,有的成了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主教利用落实政策的机会,以教区名义向有关方面提议,通过无数次的协商、谈判,经历了挫折、艰难,直到落实具体措施:有的收复原有教堂,有的移址重建,其中过程,来之不易,圣伯多禄堂的重建就是一例,由于金主教的一再坚持,不懈商谈,经过八年努力,最终才实现了在原地重建现在的伯多禄堂。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四、恢复光启社
80年代初,金主教在我们探访他时语重心长地说:“文革时期刚结束,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上海教区、甚至中国教会,对于普世教会的发展和现在状况,对宗教神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梵二会议的情况和规章等等,一无所知。为了巩固我们的信仰,发展中国的天主教会,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填补空白,然后才能谈研究和发展。”因此,他设想要成立一个机构,定名为“光启研究中心”。
1984年10月光启社成立。主教亲自担任社长,起初召集一些神长教友,先从翻译外文资料(首先是英、法文资料)开始,虽然创社伊始,专职从事译作的仅聊聊几人,沈保义先生和我为主编副主编,朱肇庆为美编,但主教说:“有了开始,以后会日益扩大的。因为天主的事业,圣神会护佑。”
光启社最早的笔译刊物主要有两种:一、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每年四期);二、天主教海外动态(双周刊)。日后光启社在主教领导下得到了援助,进口印刷设备,成立印刷厂,出版印刷书刊愈加方便,出刊种类和出版速度迅速增加。
韶华流逝,社长、总编换任,人员扩展,光启社的出版事业硕果累累。光启社至今已译出、出版书籍刊物600余种。主教创建光启社的心愿已略具规模,可喜可贺。
值此纪念金鲁贤主教百龄诞辰之际,当我们共同怀念他一生对天主、对上海教区的卓越奉献时,深信主教在天上仍会训告我们说:他该长大,我该缩小;一切为了愈显主荣。
春风飘拂兮云飞扬
百花敬放兮展芬芳
上主偏怜兮鸣鹄志
光芒普跃兮永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