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想为家乡同胞做点事”
发布日期:2015-12-04 | 作者:叶声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身居异国他乡的教友同胞们也是一样,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他们的心始终与两岸三地的祖国相牵相连,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土,这份浓浓的乡情,这份主内的大爱,也让他们想方设法为祖国教会同胞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美籍华侨汤艾琳女士等几位华侨教友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他们通过辅友中心为短期留学美国或进修的大陆学者服务的感人故事及美好见证。
辅友中心的房舍
一、一位华人教友的故事
汤女士出生于台湾一个老教友家庭。父母原籍湖北,后来到台湾,他们侍主虔诚、信德坚固,汤女士在浓厚的信仰氛围中长大。读中学时,汤女士的父母坚持让她读修女办的中学,也正是在这里,她的信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学时,她参加了耶稣会神父开办的“圣母会”,在神父们的指导下,研读过一些教会的书籍和资料,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教会。
汤艾琳与丈夫
在汤女士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很多家庭富裕的同学都去了美国攻读硕士。硅谷是高科技的中心,毕业后就都留到了那里工作,之后成家立业,定居美国,其中大部分都是教友。满怀美好憧憬的汤女士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没能实现留学美国的梦想。汤女士先是在圣心修女会办的圣心女中教书,后来在教会里认识了她的丈夫。
婚后的生活可谓幸福美满,丈夫和他的同学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小有成就。然而人生并非尽是莺歌燕舞,总是伴随着几多不幸,几多烦恼,当他们爱情的结晶来到世上时,却被诊断出听力有障碍,孩子长大后在学校里倍受歧视,这让孩子的求学路走得非常艰辛,“看到女儿的情况,我们就想找一个教育环境好的地方供她读书,于是我们想到了美国。”汤女士说。
Rob神父(左三)、奥克兰的荣休主教John Cummins(中)在辅友
二、融入当地华人教会团体
为了孩子,汤女士一家来到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同时,他们很快便找到了当地的华人教会,“这里的华人教会非常友爱,特别热心,而且有些都是我曾经的同学,我的英语也不错,所以环境适应的问题很快便解决了。”汤女士充满感恩地回忆。不久之后,汤女士便开始参加教会里的一些服务工作,给尚未领洗的配偶们办慕道班。第一届就是在汤女士的家里开办的,由于没有办慕道班的经验,她到处请神父或资深的教友来授课,然而这里讲中文的神父少之又少,所以大部分都是华侨教友来担任,课程内容主要是分享信仰经验。在天主的眷顾下,最后竟然有10人接受了洗礼。
这里的教友们结合梵二的精神,组成同工会,共同领导,特别活跃。教会活动由教友们一起开会来分配。宗教活动丰富多彩,有礼仪组、分区查经班、圣城通讯编辑组、儿童要理班、歌咏团、新人接待组等,神父则担任神师的角色。当地的主教非常看重这个华人教会团体,并说这里是一个模范堂区。“当地的主教鼓励我们打开教会的大门,多多向华人同胞传福音。”汤女士说。
三、成立辅友中心
据辅友中心的理事米波先生介绍,辅友中心的创办人是朱蒙泉神父。朱神父原籍浙江,在上海读大学时加入耶稣会。中心至今已成立30多年。当时朱神父在柏克莱帮忙牧灵工作,总想找些事情帮助一些人。后来他发现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短期进修的一些学者,年纪都很大,收入很低,省吃俭用,艰辛攻读,住宿交通都很成问题,就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于是1987年6月在北加州柏克莱租了一间办公室,成立了“辅友中心”,大陆的学生们有事可以来找他,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料半年后,房东把房子收了回去。
一天,朱神父从教堂出来,看见不远的拐角处有一个出售房子的广告,他进去看了一下,这座房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房子不大,但有两层,每层都有很多小房间,房子很好,只是有些地方需要装修。神父觉得用这座房子来招待这些大陆学者们非常合适,这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后来,朱神父筹集了24万美金买下了柏克莱大学旁边的这幢房子。
朱神父带领教友们简单收拾了一番,便以特别低廉的价钱租给了大陆学生,如果按社会上的价格,租金要翻倍的。
王树治是早期协助朱蒙全神父发起辅友中心者之一,已经与辅友同行了30年。据王树治教友介绍:“当时在耶稣会的帮助下,湾区的教友仅付了6万、贷款18万。再后来呼吁湾区的教友和朋友把暂且不急用的钱用来还贷款和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当房子有了收入的时候,还款给当时出资相助的华侨,很多人干脆把钱捐献给了辅友中心。”米波先生说。
“大概10年或8年前,我们终于把贷款都还清了。后来还有一点点收入,我们就用来整修或者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王树治补充说。
辅友成员们聚餐时体现“家”的氛围
四、活出信仰,彰显主爱
辅友中心除了在住房上帮助大陆学者,朱神父和教友们还向他们提供了很多其他生活方面的帮助,例如:组织一些活动,春天带他们去摘樱桃、游“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参观硅谷的大学校园和工业园区、观看美式足球赛、组织讲座和讨论等。逢年过节尤其是过中国节日就请他们一起聚餐,复活节、圣诞节邀请他们参加教会活动。汤女士说:“每年感恩节,我们都请他们去参观斯坦福大学,然后到我家吃午饭,下午再带他们去参加耶稣会开办的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Clara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世界一流的私人大学,创办者斯坦福当过州长,他家是开发铁路的四大家族之一,相当富有。独生子不幸夭折后,他们夫妇把小爱化为大爱,把全部家产捐出来创办了这所大学,还把自己当州长时的一座房子捐给了社会服务修女会。每次的郊游活动,都由志愿者开车接送大陆学生。每两周一次,教友们开车带他们去买菜,因为他们拎一大包蔬菜坐公交车太不方便。教友们这份细腻的爱心深深感动着每一位大陆学子,在这里他们体验到了一种“家”的感觉,感受到了一份主内兄弟姐妹间的真挚情谊。
多年来,一批批华人教友通过辅友中心服务了一批批中国大陆来的学者及今日的年轻学子们。作为新一代移民,来自北京的米波夫妇也加盟了辅友中心,服务来自祖国的同胞及华人兄弟姐妹们。
有一段时间,热情开朗的加拿大籍满而溢神父住在这里,为他们开设了英文会话班,通过与学生们聊天,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度过了语言上最困难的阶段。汤女士说:“满神父有时还亲自下厨,烹调正宗的法国大餐,并教他们用餐礼仪,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如今的辅友中心已经在当地政府机构正式注册。
据辅友理事会主席吴鸿业介绍:北加州辅友协会的运作完全采用义工制,因此没有行政人员费用的支出,财务制度都很健全,房租收入的盈余,用来支持辅友的活动及赞助其他组织的活动。最近两年来,北加州辅友中心为中美天主教文化交流中心无偿提供办公地点,这样两个机构的互动更为频繁。他们为学者们举办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宗教、人生观、价值观的讲座,让大家获益良多。
南加州于1990年也成立了辅友中心,性质和宗旨都和北加州的辅友中心相似,唯独没有学生宿舍。他们以服务南加大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访问学者为主,常举办以下活动:每月一日游(参观旅游景点及文化古迹)、好莱坞音乐会、土风舞研习会、英语会话、聚餐等活动。
五、硕果累累
吴鸿业说:“辅友协会的目标是以服务中国大陆短期留美学者和学生,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使他们有一个温馨之家的感觉,与服务的义工们共同营造出互助互爱、以文会友、以仁辅友和以友辅仁的氛围,等学成回国时,也能将这颗充满爱的心一起带回国,继续发扬辅友精神,以服务国家及造福社会。”大陆的学子们不负众望,个个学有所成,继承辅友的精神,为中国教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以此来服侍基督,回报恩人。
汤女士说:“20年后,我们到中国看到了那些当年招待过的学者们都有学术成就,觉得非常亲切和欣慰,同时也分享他们的荣耀。有些学者写邮件对我们说:‘当年的那段时间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最值得回忆的,因为在那里得到了很多真诚的朋友和主内之爱。’”
2013年,一批学子回国时,自编自唱了一首“惜别”,把这段美好的时光所经历的一切都写进了歌词里,“歌声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有些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他们回国后,还一直与中心保持着联系。”
吴鸿业介绍说:“南北加州辅友成立至今大约服务过上千的大陆学生,他们回国后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中多有杰出成就,甚或有些学者将辅友精神融入研究著作中,真是令人感动,还有些学者仍和义工们保持联络,并于义工们造访时参加餐叙,追忆来美进修时的往事,并认为当时在辅友短暂的熏陶,对他们以后的生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辅友中心非常注重“服务”的精神,这些学成归国的学子们也意识到,不能把所学知识只作为谋求高位或舒适生活的手段,更要改善周围人的生活。所以,他们有的去了偏远山区支教,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的学生参加;有的集合亲友办图书馆;有的借着著书来宣扬无私的大爱;还有的帮忙家境困难的学生圆求学梦等。
耶稣说:“你们对最小一个兄弟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愿所有的基督徒都能够借着服务他人,来服侍基督,彰显天主的大爱。并愿天主的恩宠继续与“辅友中心”同行,使他们爱的脚步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精彩,让天主的光荣在他们爱的生活中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