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以双足飞翔” —— 教宗方济各宗座劝谕《生活的基督》解析
发布日期:2020-06-30   |    作者:文/公教文明

  • 经由 习安东 (ANTONIO SPADARO SJ)

¡Él vive y te quiere vivo! 基督活着,并要你充满活力!2019年3月25日,教宗方济各签署的宗座劝谕《生活的基督》以上述话语为开端。

这个感叹凝聚了贝尔格里奥文告深刻含义的精华。文告拉丁文名称为Christus vivit,其中“生命”、“活着”、“生活”反复出现多达280次;“青年”,宗座劝谕的另一个关键词,也以同样的频率出现。方济各关于青年人的整个论述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怎样充实地生活?教宗的话语钪锵有力,充满节奏感,以真情打动和“劝勉”青年人寻求满全的生活。

青春并不存在:青年人则近在眼前

方济各在一本名为《天主是青年》1的记者采访录中明确指出:“青春实际上并不存在。在谈论青春时,我们通常无意识地联想到与其有关的神话。因此,我认为更确切的说法是,青春并不存在,而青年人则近在眼前”2。不应将青年人作为一个“社会等级”划分开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回顾圣保禄六世所言,青年时代“不应被视为桀骜不羁和易入歧途的时代,充满难以逾越的危机、消极的悲观主义以及害人的自私自利;年轻是恩宠,是祝福”3。这是属于所有人的恩宠和祝福,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青年时代。因此,谈论青年人实际上意味着谈论每个人。在考虑任何其他因素之前,教会首先注意的是刚刚步入生活的青年,他们胸中怀有与生俱来的喜乐和满全。

《生活的基督》是一系列前奏的最终环节。虽然文告本身完全可以作为独立文本阅读,但我们必须了解,在其过程复杂、内容丰富的编辑过程中,教宗邀请过数百名青年人参加了前期合作:2018年10月3日至28日,第十五届主题为《青年、信德与圣召辨明(分辨)》的世界主教会议在罗马召开,与会青年为会议共同撰写了最终文件4。每个青年人都有先知性,谈论青年人意味着谈论对未来的承诺。这也正是主教会议召开的目的:收集和解释青年人的预言。《生活的基督》是这项诠释工作的一部分。宗座劝谕共包括九章。让我们一起仔细阅读文告,把握教宗方济各谈话的关键。

“¡Él vive y te quiere vivo!基督活着,并要你充满活力!”

开篇第一章包括对《旧约》和《新约》一系列圣经中青年人物典范的特写。教宗无意高谈阔论,而是以极其简练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团体肖像,对一些人物的特征、举止和行动进行了概括性叙述,读起来津津有味。这其中有:天主在梦中启示青年(若瑟),在受别人轻视的人中物色祂的特选(达味);态度诚恳、不愿粉饰现实的青年人(基德红);虽缺乏信心却敢于挺身而出的青年(撒慕尔);在责任面前“感到迷惘”的青年但知道如何明智地行动(撒罗满)或唤醒他们的子民(耶肋米亚);困苦中却能慷慨付出的少年典范(卢德),最后还有服侍阿兰王军长纳阿曼之妻的无名少女,以其聪颖救助了她的“主母”。

以同样的素描手法,教宗方济各列举了《新约》中一些有志于彻底改变生活、渴望学习的青年人,并指出,“青年不应灰心丧志。他们的特点是梦想伟大的事、寻找广阔的视野、敢于追求更远大的目标、想投入世界、能够接受挑战,并竭尽全力,建设更美好的事物”(第15条)。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放弃了自己青春”的少年(18)。教宗以这个鲜明的表达方式说明,如果一个人因寻求“更多”而接近耶稣,他将会郁闷地走开。这同时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青春,散散漫漫,迷迷糊糊地“糊涂度日”(19)。

“青春”的概念在第二章中得到了形象化。我们跟随教宗的指引,越过对青春现象的直觉,在耶稣的圣容中看到了它的显现。文中以具有一定想象力的手法,描述了基督耶稣的某些生活片段。

方济各描绘的耶稣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青少年形象:“耶稣在附近,在人群当中,正在与同侪朋友谈天,或在听大人讲故事,分享行旅队伍的喜与忧。路加以希腊文‘synodía’描述这个行旅队伍,这正显示圣家属于一个‘旅途中的团体’。因着父母的信任,耶稣得以自由行动,学习与其它人同行”(29)。

“主教会议”是宗座劝谕的前奏,教宗这里展现的“行旅队伍”景象与教会活动的关联顺理成章。会议精神使教会保持青春活力,不以特权和独立为隐蔽,而是与世界融为一体,与各种关系保持联系。一个行旅队伍:这里展示的不仅是教会的形象,更是她在世界各地有计划地推动教会生活的方式,“以防所推行的项目使青年与家庭和世界隔离,或使他们成为免受外来污染的受保护少数群体。反之,我们推行的项目应可坚强他们、予以陪伴,并鼓励他们与人相遇、慷慨投入服事和履行使命”(30)。

不安感是教会成圣与使命的关键

教会应不断向前迈进(参阅34-42):摆脱僵化和停滞,维护正义,保持谦卑。方济各深知,许多青年人认为教会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有时令人厌烦,甚至使人恼怒(参阅40)。如果教会孤芳自傲、只懂防卫、不再聆听,那么她将成为一座“博物馆”(41)。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教会应如何回应青年人的梦想?

为了对以上抽象概念予以解释,教宗进一步例举了12位青年圣人典范,以同上文相同的笔法继续圣经人物素描:从公元三世纪,圣巴斯弟盎(San Sebastiano)一直到1990年去世的青年真福白嘉勒(Chiara Badano)。教会的实质与其任务和使命息息相关,这些青年人的梦想和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见证。

教宗在圣母玛丽亚中找到了教会的完美形象。有趣的是教宗将她定义为“不安的那位”(46)。这种不安感恰是教会成圣与使命的关键。

宗座劝谕的第三章着重于对当今青年现状的解读,也可以说实际上是关于不安感。虽然不可能将世界主教会议最终文件内容尽收无遗,但宗座劝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方济各在《生活的基督》开篇时表示:“如此,我的说话是传达世界各地无数信众向主教会议提出的意见。即使是那些未接受信仰并想表达其想法的青年,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激发我提出新的问题”(4)。

因此,教宗的话语是一个双重载体,同时传达信徒和非信徒的强烈呼声。他随后的语调充满了神圣的尊重:“因此,每一个青年人的心灵必须被视为‘神圣的土壤’,承载着神性生命的种子。在天主面前,我们必须‘脱掉鞋子’,才能接近和更深入领悟祂的奥秘”(67)。

教宗方济各在宗座劝谕中再次肯定了主教会议进程中所采用的一个主要方式:在解释或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先用心聆听,认清事实真相。我们必须“不安地”面对现实。如果不与青年人并肩同行,就不可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主教会议汇聚一堂的教会牧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与青年人一起前行,就无法传播福音信息;事实上,他们生活在天主的子民中,很可能走在我们前面。在主教会议上,厄玛乌的门徒始终被当作反思的榜样,方济各在宗座劝谕中也反复谈及(参阅156、236、292、296)。文告的第三章以全部篇幅对这种并肩同行方式予以肯定。

聆听的第一个结果证明,在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复音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为了掌握情况,我们需要将不同的意见归纳分类。文章开始我们已经表示,不能笼统地谈论“青年人”。我们需要聆听,需要和他们肩并肩地前行,关注他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青年在陷于危机的世界

尽管青年人中存在着各种差异,教宗毫不犹豫地提出的第一个首要论题是:“青年在陷于危机的世界”。这些普遍存在的危机由暴力、迫害、侵犯、成瘾以及各种排外行为造成,其中,首当其冲尤为严重的问题是“麻醉”,也就是对思想和灵魂的殖民化习以为常;失去敏感性;满足于对外表的追求;对一切受鄙视、贫穷、丑陋、被抛弃的事物置若罔闻。

是否存在解决以上弊病的解毒药?教宗方济各的回答是:某些生活现实只有通过含泪的双眼才能看清。他要求我们回答以下问题:“我懂得哭吗?当我看到饥饿的孩子、在街上吸毒的孩子、无家可归的孩子、被遗弃的孩子、受侵犯的孩子,被社会当作奴隶的孩子,我懂得哭吗?还是我只在哗众取宠地哭,藉此获取其它好处?”(76)。

青年人的“渴望、创伤和寻觅”是主教会议上确立的三个重要主题(参阅最终文件21-31和宗座劝谕86-102)。鉴于对以上问题的识别,教宗回顾并总结了会议文件的许多相关内容,并将它们归纳为三个领域:数字环境、移民和各种形式的侵犯造成的悲剧。

数字环境不仅包括通讯工具,它更是一个广泛数字化的文化背景。方济各很清楚地指出数字“可供人们藉以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积极履行公民责任”(87)。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数字环境既是一个问题,又是一个需要接受的挑战。我们不能对网络视而不见,必须注意公民的支持和认同也可以在数字环境中形成。引起不安的骚动会首先在网络里有所体现。我们应如何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网络活动,避免使它成为哗众取宠的捷径?

移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范式”。这个现象造成的后果是痛苦、侵犯和仇外情绪。今天,教会需要承担先知的角色。这显然是又一个热门话题。

各种形式的侵犯造成的悲剧。侵犯的形式包括权力、经济、良心和性方面。方济各评论说:“对于热爱耶稣基督和祂的教会的青年来说,这片阴霾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当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促成更新、要求言行一致的见证、重拾梦想和想出新主意,他们可以为治愈这创伤作出重大贡献”(100)。

捍卫女权以及男女之间必要的“互惠关系”(42;81)是贯穿宗座劝谕的另一个论题。教宗在第42条中表示:“充满活力的教会能够关心那些争取正义和平等的妇女,正视她们的合理诉求。教会能够回顾历史,承认长久以来表现的男性专权、支配、各种形式的奴役、侵犯和男性主导作风所衍生的暴力。如此,她能够将争取女权视为己任,而且尽管她不能完全认同部分女权主义组织提出的观点,也会坚定地作出努力,促进男女之间的互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从“互补性”到“互惠性”的过渡。互补性分别赋予妇女和男性两种不同角色和相互间一种近似墨守成规的关系。这种静态定论不能完全反映夫妻生活的现实情况。柏拉图式的人性观念认为这种差异注定会因爱的结合而消失,爱的融合将会使人更加完满。基督宗教的启示则对此提出质疑。最后,教宗还谈到缺乏女性领袖的问题。他在第245条中说,“教会内缺乏女性典范”。

“重大宣告”

第四章是宗座劝谕的核心内容。它致力于“给所有青年的重大宣告”,其中“关乎三个伟大的真理,那是我们全体都要再三细听的真理”(111)。

首先是“天主爱你”。这个消息简朴至极,是基督所宣告的关键所在。“不管你以前有没有听过这话,也没有关系。我想提醒你:天主爱你。无论人生中遇到什么事,绝不要对此有所怀疑。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天主都以无穷无尽的爱来爱你”(112)。最重要的是,天主不是一个硬盘。祂的记忆是“一颗温柔怜悯的心”(115)。这是基督宗教的真理和不可缺少的根基。但天主“爱人”的形像也会遭到扭曲和遗忘,有些人甚至会感到压抑。教宗方济各在这里的牧灵工作令人深有感触。面对许多远离天主真实形像的误解,教宗一一予以纠正。

方济各在《生活的基督》第四章中宣告的第二个“伟大真理”是“以祂彻底交付自我的力量,继续拯救我们”。真理成为行动的诉求:“你要瞻仰祂的十字架,紧抱祂,让你获救”(119)。对基督耶稣的爱帮助我们克服所有的软弱和矛盾。正是这样,基督“借着我们的矛盾、软弱和狭隘”与我们一起撰写爱的故事(120)。每一个人,每一个过错,都会获得十字架上爱的救赎。

第三个真理是:“基督活着!”,¡Él vive!这并非一如既往的老话题。贝尔格里奥对我们的要求是:“你要瞻仰欢乐的耶稣,满溢喜乐的耶稣。你要与这位凯旋胜利的良朋一起欢跃。他们杀死这位圣者、这位义人、这位无罪者,但祂胜利了。邪恶最终没有得胜。即使在你的生命中,邪恶也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这位爱你的朋友愿意在你内得胜。你的救主一直活着”(126)。这些话语中表达的凯旋仿佛真的让我们领略到耶稣复活的喜悦和果实,令人赞叹不已。这是皈依,而“不是做一个伦理的决定、或者一个伟大的观点”(129)。

以上所述是信仰的三个伟大真理:“天主爱你、基督是你的救主、基督活着”(130)。

“以双足飞翔”

在宗座劝谕的第五章中,教宗提出的问题是:当年轻人的生活道路被福音之光照亮时,他们的青年期会有怎样的不同?这段旅程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方济各进而提出一系列的反思,就像列举《神操》的要点。与学术论文不同,他的谈话方式循循善导,为读者对灵修和生活的思考提供了指导。

梦想和抉择。青年时期是追寻梦想的时期。贝尔格里奥着重指出的是,与主的相遇会促进青年人的成长,唤醒他们的不成熟的梦想。最关键的是,信德激励人们对责任的担当。不安感是成长的动力,它可以打开人的心扉并使我们保持心灵的开放(参138),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延续,它最终会鞭策我们做出决择。寻找人生道路的少男少女在方济各眼里是想要“以双足飞翔”的人。这种表达栩栩如生,足以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然而,教宗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也是用两只脚走路,但不同的是,前者通常双足平行,而青年人则总有一只踏在前方,像准备好要出发一样。因此,谈论青年人意味着谈论选择生活道路的前提,也就是他们需要做出怎样的承诺。他们的愚妄足以使他们自欺,但在由此造成的失望过后,他们会有足够的能力重新振作(参见第139页),并继续前进。

渴望生活和体验。因此,虽然青年人走向未来的道路没有确定性,但他们的青春活力足以抵挡失败带来的失望。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让焦虑成为你的敌人(142),不要每当自己的努力不能立竿见影便陷入恐惧和疑惑并因此一蹶不振。对青年人经历的各种忧虑,教宗设身处地,给予莫大的关怀。他还提醒注意因忧虑带来的不满情绪和不负责任的纵情恣欲。教宗的鼓励是努力前进,但同时也需要谨记:天主圣言邀请我们不仅要为明天作好准备,也要活在当下(参147)。

友谊。友谊是青年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宗写道,上主借着我们的朋友使我们成长。在困难时刻忠诚地支持我们的朋友也彰显了上主的眷爱、祂的安慰和祂慈爱的临在。借着与朋友相处,我们学会开放,走出我们的孤立,与人分享我们的生活(参阅151)。最可贵的是,当青年人与基督的关系不是停留于外表的理智遵循,而是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成长与憧憬。成长和成熟过程中,青年人应始终保持热情,不要因为安稳舒适而失去心火。要敞开胸襟,尽享生活魅力。教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做出一个表白:“当我开始负起教宗的职务时,上主扩阔了我的视野,更新了我的青春活力”(160)。一句简朴的话,使我们有机会分享教宗个人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打开并拓宽视野的成熟具有先知性,可启发他人(162)。

手足情谊。教宗写道,成熟表现在对他人的开阔胸襟,是一种真正的“神魂超拔”,一种对手足情谊的彻底认可。为了证明这一点,教宗引用了卢旺达主教团对同门相煎的讲话。

承担。教宗鼓励青年人以各种团体形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践“社会和政治领域爱德”、“积极履行公民本分”、“促进社会精诚关怀”,以多种形式切实投入新社会的建设。尽管“凝聚力”是一个高尚的词汇,但相比之下,贝尔格利奥常用的“友爱的社会”是一种更强烈的表达方式:这种社会承担的最高表现形式更加突出由“团体活力”凝结而成的友谊(172)。

传教。最后,贝尔格利奥明确指出,传教使命没有界限和限制。福音是给所有人的,而不仅限于更接近我们或更敏感的人。我们的任务是携手共进,以朝气、勇气和创造力共同改变世界。

扎根的青年

宗座劝谕指出,改变世界的朝气不仅与明天和将来有关,更是首先要从今天做起。另外,在第六章中,贝尔格里奥强调说明我们的今天与它的根基不可分割。没有过去的未来渺如云烟,脱离历史和传统的青年人面前存在着诸多危险:纯粹的意识形态、传奇神话、受人操纵或留于肤浅。总之,“不论在过去或未来,世代撕裂都不会为世界带来任何好处”(191)。

教会好比一艘独木舟,一位来自萨摩亚群岛的青年与会者这样比喻道,在那儿,长者借着观星保持正确方向,而青年人则与他们对话,奋力划船。教宗回顾了这个青年的讲话,并将它收录于宗座劝谕《生活的基督》中,邀请大家同舟共济,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参阅201)。方济各评论说,细心聆听前人们在漫长生命旅途中丰富经验所激发的梦想,这个青年先知必能更好地预见未来。

主教会议中还穿插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宗的新书《时间的智慧》介绍会。方济各本人参会并就代际关系回答了老年人和青年人提出的一些问题。该书除了收集来自世界各地老年人的见证,还包括了教宗与其的互动、评论或个人经验叙述。教宗在宗座劝谕中回顾了这段经历:“在《时间的智慧》5一书中,我以问题的形式表达一些想法:‘我对长者(包括我在内)有什么期望?我期望我们担任记忆的守护者。我们这些祖父母应组成一个合唱团。我想象长者是永驻圣所的合唱团,在那里献上恳祷和赞颂,支持整个为生命服务和奋斗的团体’。‘少年人和童贞女,老年人与儿童侣,请你们赞美上主的名字’。(咏一 四八 12~13)。这是何等美妙!”(196)。

长者的梦想是由记忆编织而成,载有许多在漫长岁月中经历和积累的各种画面以及丰富的经验。方济各指出,若青年能够扎根于长者的梦想,将可预见未来,并以这种愿景扩展自己的视野。可是,如果长者没有梦想,青年也就无法看清前景了(参阅193)。代际关系的破裂将成为历史的伤痕。

不要失去心火

第七章的主题是“青年牧灵关怀”,就教会如何开展教育、陪伴和引导青年人担任更积极的角色展开全面讨论。教宗指出,从青年人的实际经历出发,他们有时无法在传统机构中找到可解决其忧虑、需求、难题和创伤的答案(参202)。因此,青年人有担任更积极角色的需要。

为此,仅将计划作为策略,或以“会议”作为行事方向远不足够,我们需要其他因素的补充,用教宗的话就是需要“创意”、“勇气”、“聪明才智”和“知识”(参阅203-204)。青年牧灵关怀涉及两个主要的行事方向:第一是寻找,也就是邀请和呼唤更多青年与上主相遇;第二是成长,也就是帮助已经验上主的青年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成熟。

教宗指出,牧灵关怀应避免青年人“失去心火”的危险(212)。这种情况不应发生。“要是青(年)人在灰烬的世界长大,他们就难以保持心火,无法追求伟大的梦想和计划;要是他们在没有意义的荒漠长大,他们怎会愿意牺牲自己去撒种?”(216)。

显然,如果青年人与基督相遇的经验被“说教”取代(214),他们将难以保持心火:“许多青年厌倦了教义讲授和灵修培育活动,有时他们希望有机会更积极地帮助有需要的人”(225)。

将福音降低为平淡无味、难以理解、遥不可及的教条,会使之远离青年文化,只适合那些“精英”青年基督信徒,他们虽自以为与众不同,但实际上孤立生活,毫无生气活力。要是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也会拔走和窒碍许多正在克服其限度、奋力生长的幼芽”(232)。

教会不是“地下碉堡”

这一章集中讨论牧灵教育机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宗直言不讳地指出:“有些天主教学校实施的管理方法似乎只为自保。管理者惧怕变革,因而不愿承担没有安全系数的事情,并逃避任何变革可能导致的实际的或臆造的危险”。

方济各在这里使用的比喻非常有力:“如要以生动的图像来比喻这个趋势,可以说学校已沦为防范‘外来’错误侵袭的‘地下碉堡’了。这个图像鲜明地反映了许多青年离开某些教育机构后的经验:他们所受的教育与他们所处的世界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落差”。

这里指出的问题不仅有关教学内容,更在于我们希望培养怎样的人才。“即使是他们所接受的信仰和伦理教导,也未能帮助他们在一个嘲讽他们的世界中,坚持这些价值。他们也未能学会怎样在这个节奏急速的社会中,持之以恒地祈祷和实践信仰”。但实际上,“教育人员最大的喜乐之一,就是看到学生成长为坚强、妥善整合自我、具领导才能和懂得施予的人”(221)。

探索和询问有助于青年人性格的日趋成熟,增进分辨选择的能力,使信仰生活更成熟。教宗经常用“战地医院”来形容为治愈世界伤口工作的培育基地,“地下碉堡”的模式显然与它截然相反。在这里,方济各向青年人发出强烈呼吁,要求他们勇于担当“大众”领导者角色。

圣召和辨明(分辨)

文告的最后两章是关于“圣召”和“辨明(分辨)”。宗座劝谕《你们要欢喜踊跃》也对这两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这里,方济各根据世界主教会议的议程予以重申。

《生活的基督》第八章的主题是圣召。方济各指出:“在辨明(分辨)某个圣召时,必须确定个人是否具备为社会提供这种服务的能力”(255)。为他人服务通常与两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建立新家庭和工作。

家庭与家庭背道而驰的是那种在生活中逃避责任的个人主义观点,过着在孤离与孤独中自食其果的囚徒式生活。因此,方济各再三强调,尤为可贵的是“以专一和慷慨的方式,将自己完全交付给另一个人”(265)。

工作是充实和令人满意的生活的组成部分。方济各经常用“三个T”来表达土地、家庭和工作(tierra,techo y trabajo)之间的不可分割性。2016年11月5日,教宗在人民运动第三次世界大会中的有关谈话也令人难忘。他写道:“虽然工作未必可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非常有助刚踏进成年期者培养其愿景,学会以真正个人和有满足感的方式为生活工作,并继续辨明(分辨)天主的召叫”(268)。
出于上述原因,工作问题是一个必须列入政治生活的重要议题。今天,我们可以快速发现新方法节省劳动力,但却无力应对如何对他们进行妥善安排(参阅271)。更糟糕的是,我们对降低劳工成本穷追不舍,以机器取代大量人工劳动可能很快成为其发展结果。

“瞬间切换”与辨明(分辨)

献身生活需要内心的宁静。我们需要摆脱生活中“瞬间切换”的常态。方济各在此重申了他在《你们要欢喜踊跃》(Gaudete et exsultate, 简称GE)第167条中的观点。确实,今天“我们可以同时浏览多个屏幕,并同时与多个不同的虚拟场景互动”。面对这种“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辨明(分辨)的智慧。不然,对所有人来说,风险将是“很容易成为流行趋势的奴隶”(279)。静默和镇定有助于我们的分辨。方济各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自然会引起我们静思中的共鸣:“除了我的外表和情感,我了解自己吗?我知道什么让我感到高兴和悲伤吗?我有什么长处和弱点?紧接下来是其它问题:我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服事世界和教会,对它们作出更大贡献?我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是什么?我能够为社会贡献什么?还有其它非常实际的问题:我是否具备提供这类服务的技能?我可以学习和发展这些技能吗?” (285)。

值得重温的是,方济各所讲的辨明(分辨)不是指有教养、有学识和开明人士所具有的智慧,辨明(分辨)是一种神恩。教宗在《你们要欢喜踊跃》(GE 170)中写道:“辨明(分辨)不要求特殊的能力,也不只为明达或受良好教育的人而设。天父乐于向谦卑的人彰显自己(参阅:玛11 25)”。并且最重要的是,“辨明(分辨)不是自负的自我分析、唯我主义的反省,而是真正地走出自我,走向天主的奥秘;祂助佑我们履行祂赋予我们的使命,造福我们的弟兄姊妹”(GE 175)。

在《生活的基督》中,方济各着重探讨了如何帮助他人辨明(分辨)自己对生活的意向:首先需要的是聆听。这种聆听应具备三种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的敏感力(参阅292-294)。第一是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给他必要的时间无条件地聆听;第二是正确把握问题,从中区分是诱惑还是恩宠,聆听的目的正是为了认识善神和辨别恶神的陷阱、谎言和诱惑;第三是越过表面的感受,深入聆听对方真心想要去的地方,想成为怎样的人。

辨明(分辨)是一个需要陪伴但同时以自由为前提的过程,不存在固定的药方。方济各的重要训导是,当今青年人需要在辅助下认识到,掌握在他们手中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世界的命运;这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信仰,作出对圣召和使命的承诺。

* * *

世界和教会需要的不仅是青年人的热情和责任感,还有他们的感悟力和信仰。青年人一旦启程,会像以双足飞翔一般地跑起来。正因如此,宗座劝谕的尾声中,回荡着的是教宗的智慧和谦卑:“若你们先于我们抵达终点,请耐心等待我们”(299)。

参考文献

  1. 教宗方济各, Dio è giovane. Una conversazione con Thomas Leoncini, 米兰, Piemme, 2018年。
  2. 同上, 15.
  3. 圣保禄六世,《苏尔普‧里齐奥(Nunzio Sulprizio)荣列真福典礼致词》,1963 年12月1日。
  4. Una Chiesa che frequenta il futuro. Tutti i documenti del Sinodo ordinario 2018.《青年、信德与圣召辨明(分辨)》,米兰, Àncora, 2018年。
  5. 教宗方济各,《时间的智慧:与教宗方济各讨论重要的人生问题》(La saggezza del tempo. In dialogo con papa Francesco sulle grandi questioni della vita, 威尼斯, Marsilio),2018年

原文链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