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传的门徒精神
发布日期:2021-10-24   |    作者:闻道出版社

福传的门徒精神

作者: Stephen Binz

译者: 白建民陈静怡

摘录闻道出版社出版《福传的门徒精神》导读

 

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且要以温和、以敬畏之心答复。(伯前三 15-16

 

福传的门徒精神

 

教会的使命就是宣扬播耶稣基督——祂这个人和祂的讯息。作为主的门徒,我们都蒙受邀请,去积极地参与这一使命。我们蒙召,透过我们的言语和见证,为向世界传播福音(耶稣的好消息)奉献一份心力。如果我们忠于自己身为门徒的身份,就必须是一位福传者,向他人为福音作见证。

天主圣言和蒙召成为具有福传意识的门徒,两者之间息息相关。当我们学习去聆听圣经,就是学着如何去为天主圣言作见证。天主圣言在我们心中扎根越深,我们的生命就越能反映出天主圣言,向世界作见证。作耶稣的门徒是一种往内的圣召,在那里经验与耶稣基督不断深入的相遇,它同时也是一种向外的圣召,去向他人见证福音的好消息。

教会的本质是福传。她承继耶稣对世界的使命,即为天主的国作见证。门徒团体如同耶稣一样,蒙天主召叫,继续更新一切,并透过圣神在世体现出耶稣的临在。如果教会总是往内注视,只聚焦自己的问题和挣扎,就是放弃了其福传的使命。一个更新且富有活力的教会必须向外注视,为了世界的益处而热诚地传播福音,且怀着喜乐和希望活出福音的精神。

在今日,圣神透过教会邀请耶稣基督的追随者们沐浴在天主圣言中,好成为向世界传播福音的先锋。当我们越熟谙圣经,就越能成为福传的门徒。传播福音的圣召不能由他人代劳。透过洗礼,我们成为基督的标记;在圣体圣事中,我们则成为基督的奥体。因此,我们当随时随地为基督作见证。

福音提供给我们一个看世界的全新方式,赋予我们对自己和彼此之间更圆满生命的视野。我们不可把天主在耶稣基督内的爱和好消息强加于他人身上,而是蒙召将福音带给他人,帮助人认识在基督内生命的美好。我们必须抗抗拒将信仰视为个人事务的潮流。我们的信仰不是特殊场合时的穿著,而是唯有从我们生命的方方面面散发时,才能真正开启他人的心灵,转向福音转化的能力。

 

今日聆听天主圣言并为圣言作见证的阻碍因素

 

在今日实践门徒的福传使命尤为困难,原因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带来了阻碍。虽然福音讯息仍旧不变——「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希十三8)——但每一个时代的福传挑战却不断地改变。在此,我提出一些深植于当今社会和个人心中、不利于传播天主圣言的阻碍因素。

首先是「世俗主义」,即生活似乎没有天主或不需要天主的心态。这种世俗

主义促生一种心态,将天主排除于人的良知和文化之外。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种转变,就是从中立地对待宗教,走向对宗教抱持敌意,以及否认超越性的真理,这真理正是传统社会的基础。关于天启真理,今日社会鼓励信徒们视之为私人的生活体验,应从公众范畴排除。任何超越或超出现实世界的事务都不归属于公共事务的考虑范畴。然而,人的终极意义和命运归属于超越世俗文化的领域。世俗主义与日增强,削弱了人们聆听并理解福音的能力,而福音蕴含赋予生命的真理。

阻碍门徒福传意识的第二个因素是「理性主义」,即认为人的理性是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尺和终极裁判。当然,基督宗教的神学总是为理性的重要性辩护,即理性应偕同信德来探寻真理。人的理性一旦与信德分家,就无法认识真理的最高形式,那唯有透过上天的启示才能彰显。超性的信德是恩宠,使我们认识理性无法经验到的天主。

聆听天主圣言并为圣言作见证的第三个阻碍因素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或价值。所有的概念都依个人在感知和判断上的不同而定,因而都是相对的、主观的。在今天的文化中,人们似乎将信德的真理仅仅视为个人的观点。但是,基督徒的信德是基于对天主启示之言的确定。此一信仰不会随从时代的潮流和最新思潮,同时也给予我们区分真理和欺骗的真知灼见。除非我们信任天主圣言表达的是真理,否则我们无法真正地聆听祂的话语,且除非我们知道天主圣言不随从多变的观点和个人的幻想,否则我们无法为祂的话语作证。

第四个阻碍是「个人主义」。人的生命不再拥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目标,或是人应当朝向一个共同认可的善而努力。因此,个人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价值来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其目的是获得他们自己的满足。这样的个人主义阻碍了人们去相信来自天上且高于个人权威的启示,即关于人的生命意义和终极目标。犹太和基督宗教的信仰与今日的个人主义完全无法相融。圣经中关于教会的两个主要图像— —天主的子民和基督的奥体— —呈现基督宗教是充满复活主的临在,并为圣神所激励的团体。基督徒不能是孤立的个体,而需是门徒的团体,一起践行正义与仁爱的工作,作为天主之国临在的有形标记。

深植于当今社会和个人心智中,阻碍天主圣言的第五个文化要素是「消费主义」。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取代了以前的罗马帝国,而这是我们要宣讲天主圣言的社会背景。城市的中心点不再是顶端插有十字架的主教座堂,而变成了挂上公司或商场标志的摩天大楼。日益蔓延的消费主义扭转人性的渴望,使人们从以天主作为自然的终极目标,转向为以人的目标,即物质拥有和短暂的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去传福音的召叫也变得扭曲了。希望扩展市场的教会要必须自问,什么能够吸引顾客并满足人们的需求。所谓的「福传」常常看起来更像教会在进行市场营销。首要目标变成是提供更多元的社会服务和个人提升机会,而基督信仰中那些较不具市场的要素就移除了。

然而,人们终将无法满足于我们文明中的这些机器和器械、娱乐、潮流和新颖,而会转而寻求恒久的意义和目标。尽管今天的文化中有着诸多的阻碍,我们依然坚定地宣信,耶稣基督的福音能够答复人心真实的需要和最深的渴望。今日对教会的挑战是如何向世界提供天国真正的福音,因为这个世界正承受着因许多无法获得答案的问题及无法获得满足的渴望所带来的重担。

 

圣经传达了天主的使命

 

整部圣经为天主的使命做见证,那使命是为了世界。这一使命源自于一个事实,即人类违背天主对受造界的原始计划,并经验到无知与失望的黑暗。天主的使命就是要拯救世界,恢复破损的关系,给万国带来光明,使受造界更新。这一使命含括所有受造物、时代和全人类。当我们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于旧约和新约的宏观故事中时,就是与天主的使命相结合,在我们的内心建立坚定的希望。

为了实现天主对世界的神圣使命,祂召叫了亚巴郎,并向他许诺地上一切民族及其后裔蒙受祝福。因此,以色列子民成为天主对世界使命的承担者,祂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民族和拯救世界的工具。天主的愿望是透过祝福一个民族来祝福一切民族。圣保禄称天主给亚巴郎的讯息为「预报福音」(迦三 8),即天主宣布祂的旨意是带给万民祝福,这一点呈现在整部圣经之中。

我们透过《妥拉》(《梅瑟五书纪》)、《先知书》和《圣咏》认识天主及祂为

世界所计划的祝福。整部《旧约》导向未来,并且充满希望。透过日益圆满的启示,藉由天主在其子民中所彰显的言语和行动,我们领悟到:天主的使命至始至终是祂渴望医治世界,因而召叫它成为更公义、更美善及更符合真理的世界。

偕同古代以色列子民,我们必须回顾过去,注目未来,也向外展望。天主子民必须回顾天主为人类生命的原始计划,将眼光放在时间终结处(末世),也就是天主寻求人类更新、受造界修复的目标,同时向外面对所有的国家,抵御偶像崇拜,寻求正义,并承行天主的旨意,好使所有民族都能认识并朝拜生活的真天主。身为天主子民,当我们向外展望时,就是参与天主的使命,为使所有民族都能经验到天主的救恩。

「福传」(evangelize)一词,其意义是「宣讲好消息」,首先出现在《旧约》,描述以色列民族即将结束在巴比伦的流亡。依撒意亚先知以使者传报喜讯的图像唤醒其听众的想象力和希望。那一位使者携带喜讯,疾驰各地,穿山越岭去宣报天主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那传布喜讯,宣布和平,传报佳音,宣布救恩,给熙雍说『你的天主为王了!』的脚步,在山上是多么美丽啊!上主在万民眼前显露了自己的圣臂,大地四极的人看见了我们天主的救恩。」(依五十二 7,10)。

「天主返回」、「天主拯救」和「天主为王」的好消息终将使万民蒙福。从一位宣报者开始,好消息传至「大地四极」。天主的话语开始向外拓展,从对以色列民族说话,直到向普世万民说话。天主的话语变成所有民族的喜讯,那是祂向全世界应许的救恩。

然而,在《旧约》时代结束时,以色列并未实现向万民传报喜讯的使命。这民族在黑暗痛苦中挣扎,生活在巴比伦、亚述、希腊和罗马帝国相继统治之下,期盼着默西亚来临,但却四分五裂,分党分派— —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奋锐党及爱色尼派— —对于即将来临的天国,以及天主如何实现天国,每一个派别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看法显示对天主拣选以色列民族的目的有严重的误解。他们发展成从其它民族中隔离而出的态度,并肯定自己拥有超越其它民族的特权。以色列被剥削的历史在外邦民族的痛恨,以及对其它国家民族报复的渴望中彰显出来。

天国来临的预言性图像与以色列民族生活的历史背景完全不符。耶稣的时代之前,以色列人民引颈期盼一位能击败并毁灭外邦仇敌的默西亚。这个分裂的民族希望天主会惩罚其它国家的人民— —这一期盼与天主要将救恩带给全世界的渴望完全不同。

在《新约》中,我们看见以色列在世界的黑暗中重燃希望的火焰,并为天国的黎明预备道路。以色列长期等待的默西亚即将开创传报喜讯的使命,将天主救恩的好消息带给大地四极的人们。

 

阅读圣经,作福传的门徒

 

我们活得越久,变得越有智慧,就越能领悟:我们受诱惑,将希望寄托其上的那些事物— —比如物质财富、感官享乐和世俗权力— —都仅是暂时的,稍纵即逝。对基督信徒而言,赋予世界意义和生命目标的是天主圣言。天主在救恩的历史,最后更是在祂圣子的生命、死亡和复活中发言。正如圣伯多禄在他的书中告诉我们的:「上主的话永远长存。这话就是传报给你们的福音。」(伯前一 25

透过圣神的德能与启发,天主「圣言」成为血肉,且天主的话语成为圣经。天主把祂的话语托付给教会,教会又透过宗徒们和宗徒们的继承者将之传承下来。教会的使命就是向世界传播天主的话语。圣经是天主的自我启示,并受圣神的默感,因此我们把它当作是天主的话语来聆听、阅读、体验、并与他人分享。作为天主的话语,圣经培育我们成为福传的门徒。

我们每一位越是怀着信德,并以祈祷的心态研读圣经,就越能加深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也就越能够参与教会的福传使命,即向世界宣讲天主圣言。我们不能将内心所怀的那份希望只为自己保留。圣伯多禄在他的书信中继续说道:「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且要以温和、以敬畏之心答复。」(伯前三 15-16

若我们要成为福传的门徒,首先必须被天主圣言所福传。怀着祈祷的心神,在信德中阅读并反省圣言,我们成为以自己的生活向他人见证福音的人。成为福传的门徒,意味着我们随时随地准备好,向他人提供我们内心所怀希望的理由,就是点燃我们生命的福音。但是,正如圣伯多禄所建议的,我们万万不可施压或强迫他人接受我们的福传热火。我们的动机应该总是出自爱他人的心,并渴望帮助他们移除他们生命中对接纳天主圣言的阻碍。怀着福传意识的门徒,必须总是以温和、尊重、敬畏和仁爱的态度来从事牧灵工作。

福传的门徒精神,其真正动力源自以爱默想天主圣言,停留细品,并用心阅读。若这样来亲近圣经,必会对经文之美备感惊讶,不断地受其激励和鼓舞。若愿此梦想成真,那我们需要以默观的心神去聆听天主的话语,并认出天主托付给我们一份珍贵的宝藏,能引导我们到达新生命。我们能赠予他人的,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了。

 

祈祷:

光明的天主,祢向世界启示了自己,并召叫祢的子民成为福传的门徒。请让天主圣言转变我们的心智,好使我们能更完全地答复祢的邀请,去传播祢圣子耶稣基督喜乐和救恩的福音阿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