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类博爱日:对话是各宗教的根基和遗产
发布日期:2022-02-04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迪拜世博会圣座展馆内
(梵蒂冈新闻网)迪拜世博会的圣座展馆能让参访者体验到什么是兄弟情谊、友爱、对话、相遇,以及文化交流的力量。2月4日,在这个宽大的可持续性展馆内庆祝第二届国际人类博爱日,同时纪念《人类兄弟情谊》文件签署3周年。圣座文化委员会主席拉瓦西(Gianfranco Ravasi)枢机介绍圣座展馆传达的讯息和他的部会为传播兄弟情谊的文化进行了哪些工作。
枢机向本新闻网介绍说,在这个展馆内除了有对签署文件事件连续展示的影片外,还有第9世纪在巴格达创立的图书馆和大学的手稿,是阿拉伯文本,“这表明当时为让伊斯兰世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文化方面付出的努力。除了宗教外,这是文化对话的一种典型的见证”。
教宗方济各和大伊玛目塔伊布在阿布扎比签署的文件呼吁抵制世界上文化和道德的衰退,各宗教如何能一起具体地行动呢?
枢机提出两条路径。他说,第一条几乎是“向心的”,即“再次返回各自巨大的遗产”。例如,“哲学、医学,甚至是科学,也包括过去数个世纪传到西方的东方的文学遗产,每份遗产都有自己的观点。以多玛斯·阿奎那为例,透过穆斯林哲学家阿威罗伊的贡献,他能够更好地了解亚里士多德”。有鉴于此,“第一条路是重回伟大的共同遗产,或是我们所拥有的不同遗产,它们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第二条路几乎是“离心的”,即“回到现今,识别出重要的行程,就如《人类兄弟情谊》文件中所指明的那样,在当今社会促进对话和一个更大的连接点。我们只要思考跨宗教对话、和平、兄弟友爱,以及不只是外表的真正包容,也包括相遇,这些都意味著什么”。
教宗方济各多次表明,希望《人类兄弟情谊》文件尽可能地得到推广和研究。圣座文化委员会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拉瓦西枢机表示,“我们打算举办一种类似外邦人庭院的活动,以静默为主题。静默不只是阿拉伯文化默想的特征,也是佛教的古老传统,因此将是范围非常广阔的对话。我们也有意发扬这方面的科学维度,透过与穆斯林文化界知名人士的会晤,注意到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关于人类学的议题”。
“这是最敏感的议题之一,最近这段时间不断受到人工智能的推动。这个议题在一些方式上在已经设定的某些范畴引起爆炸性的反应,因此这些范畴必须重新设定,考虑到科学所带来的巨大演变。而这种科学对话,就像以往那样,在实现一种切实的人文主义和人类愿景的共同渴望中,仍会是一个求同存异的最佳途径。”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