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宣扬「非暴力」为青年是个挑战
发布日期:2022-02-25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梵蒂冈新闻网)非暴力、移民潮、环境、与年长者的关系,以及新科技。教宗方济各2月24日罗马时间傍晚7点与全美洲的大学生在线上讨论了这些课题,畅谈一个多小时。这次聚会的会前祈祷意向是请求和平之后圣母玛利亚护佑前一晚陷入战火的乌克兰。这次线上聚会具备众议精神,主题为「搭建南北的桥梁」,由美国芝加哥的罗耀拉大学神学系与圣座拉丁美洲委员会合作举办。
当天傍晚7点至8点45分,来自巴西、加拿大、美国和阿根廷的学生与身处梵蒂冈圣玛尔大之家的教宗方济各进行视频连线。这些青年当中不乏移民和难民,有些是离开祖国,有些是从自己国家的偏乡搬到大城市,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他们向教宗简述自己的经历,谈论各自祖国的紧急危难,或者介绍这些年的发展计划。
分享在美洲各地萌生的构想和举措正是搭建「桥梁」的方法。教宗的讲话恰恰从「桥梁」一词展开:「建设桥梁是基督徒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督来,是为了在天父和我们之间搭建桥梁。一个基督徒如果不懂得搭建桥梁,就是忘记了他自己的洗礼。」
青年提问时,教宗拿纸笔作纪录。他让青年先发言,然后再提供建议、指引未来。教宗表示,莘莘学子与教宗之间如果能持续保有这个具有众议精神的空间,该有多美好!一名巴西少女谴责了她的国家曾经和现在正在经历的「暴力残忍又野蛮」。为此,教宗强调,必须以「积极的非暴力」来回应暴力。教宗对青年说:「这是正在等著你们的最大挑战。」「暴力摧毁一切,暴力无法建设。我们在历史中的军事和非军事独裁体制中看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宣扬非暴力。当别人打自己一耳光时,很容易还手打回去,却很难把自己的另一边脸颊也转给他打(参阅:玛五39)。」教宗以甘地为例,说道:「和善是人性最美的部分,它源自于温柔。」同时,教宗也请众人警惕「虚伪」:「虚伪会毒害你的生命。真诚很宝贵,它会推动你走上皈依,与世界和谐共处」。
提到和谐,罗马主教谈起受造界。在这次聚会上,不只一个学生谈论环境议题。会上援引的数据相当惨烈:一年内有2千万人因气候变化而逃离故乡;预计在2060年以前,全世界会有14亿名气候难民。因此,教宗再次邀请众人照料我们共同的家园,并引用了一句西班牙谚语:「上主总是宽恕,我们偶尔宽恕,大自然从不宽恕。」
此外,会谈中也花了许多时间探讨移民潮的主题。一名南美洲少女跟家人一起移民出国,却遭受不当待遇。她难过地说:「我们不是强奸犯、杀人犯或吸毒者。我们只不过是勤奋的梦想家,为这个国家奉献自己最好的才华。」教宗称这问题是本世纪的「一大悲剧」。「我们正在看到人们为了政治、战争、经济和文化困境而离乡背井。原则很清楚:移民必须得到接纳、陪伴、促进和融入。」
教宗重申他在其它场合多次表明的话:各国必须「诚实」说出自己国家能接收多少人,然后其它国家必须出手相助。这样才能激发这个世界所需的「友爱」。大家应该坚持谈移民潮的主题,因为它攸关所有人,因为「移民之子」人数众多。教宗说:「我本人就是移民之子。」教宗的祖籍是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他的父亲在22岁那年移民到阿根廷。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阿根廷也是。因此,这问题质问著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教宗强调,在应对、研究并承担起这个问题时,必须通过三种语言,即:头脑的语言、心灵的语言和双手的语言,以免陷入冷酷无情的危险。
在这次聚会里,教宗也敦促众人进行跨世代的交谈。教宗从一名青年提到的「根基」一词出发,指出:「一个社会要是否认自己的根基,等于是在自杀。每个人都必须照顾自己的根基,因此我再三鼓励年长者与青年对话。年长者是根基,所有果实都由根部而来。」移民固然要融入那接纳自己的国家,但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基。
教宗最后省思了众议精神的主题,呼吁整个教会成为「走上街、走出去」的教会,而非一个「静止不动、宛如博物馆一般的教会」,干净整齐,却没有一样东西管用。关于这点,教宗分享了几年前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亲身经历。他看到一个堂区在圣诞节和复活节变成一个大饭厅,招待那些独自过节的移民。教宗说:「我深感羞愧。但这有如一记打我脸上的耳光,改变了我的心。」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