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宗座牧函:圣方济各・撒肋爵,识别出时代征兆的灵性导师
发布日期:2022-12-30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圣方济各・撒肋爵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2月28日发表了宗座牧函,题为《一切都归属于爱》,借此纪念教会圣师及传播主保圣方济各・撒肋爵(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去世400周年。教宗称这位法国圣人是“卓越的灵性导师”、能帮助人在自己的内心寻找上主,在行善中找到祂。圣方济各・撒肋爵1567年8月21日生于萨伏依公国的撒肋爵堡,1622年12月28日在里昂去世。

教宗在牧函中首先简述了这位圣人的生平,以及他留给当今时代的遗产,然后解释圣人的思想给当今时代留下的启迪。教宗提到,圣方济各・撒肋爵被本笃十六世称为“使徒、宣讲者、作家、行动和祈祷的人”,他在巴黎度过的那些年里清晰地洞察到时代的转变。他从年轻时就喜爱天主圣言,这帮助他“在一个快速转型的世界中开辟新的和不可预见的视野”。

教宗指出,“在当今这个时代的转型中,这也是等著我们的基本任务:即一个不以自我为准则的教会,她不受各种世俗的束缚却能居住在世界上、分担人的生活、一起行走、聆听及接纳”。这正是圣方济各・撒肋爵的所作所为,他邀请我们“摆脱为了我们自己、结构和社会形象的过度担忧,而是询问自己哪些是我们的子民的具体需求和灵性期待”。

教宗解释,这位圣人度的是一种“满溢著天主的生活方式”,他在《论天主的爱》一书中写道:“如果人稍微留意地思索神性,就会立即感到心中有一股甜蜜的兴奋感,这证明天主是人心内的天主。”圣人又写道,“在内心并经由内心,人认出天主,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自己的起源和内心深处,以及在爱的召叫中的自身圆满”。教宗表明,这句话综合了圣方济各・撒肋爵的思想。

教宗表示,圣方济各・撒肋爵“意识到渴望是所有真正灵性生活的根源,同时也是其仿造品的所在”。因此,他认为“透过分辨来检验渴望”是极其重要的,而评价渴望的最终准则乃是“在爱中找到”,在于询问自己“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哪里可以找到最大的爱”。

教宗称在圣方济各・撒肋爵身上体现出“研究神学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灵性生活,因为“神学家是在祈祷的熔炉里练就成的”;其次是教会生活,这是因为“基督信仰神学家是在团体内研究他的思想”。教宗列举了圣方济各・撒肋爵的重要灵修著作,如《虔诚生活入门》和《论天主的爱》,以及写给会士和修女、宫廷内的男女和普罗大众数以千计的信件。

教宗解释,圣方济各・撒肋爵在灵修指导中注入了新的方式,“这种方式放弃了严苛,完全依靠虔敬人灵的尊严和能力,尽管有其软弱的一面”。在这种观点中存有“撒肋爵的乐观主义”,它“在灵修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记,随后开花结果,就如两个世纪后的鲍思高的情况”。

教宗也提到圣方济各・撒肋爵在与新教徒对话方面作出的贡献,正如本笃十六世所言,“除了神学上的必要对照外,他日益展现出个人往来和爱德的效应”。在与加尔文教徒的接触中,这位圣人是一个有才华的争论者,但也是一个对话者,以及牧灵工作的独创者。他的传单到处张贴,甚至从各家各户的门下缝隙塞进去。为此,他被立为传播的主保。

牧函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圣方济各・撒肋爵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教宗表明,重温“他的一些重大选择,好能以福音的智慧来适应时代的变迁”。首先是向每一个人重新推荐“天主与人类的美满关系”,如同圣人在《论天主的爱》一书中所提倡的那样。他写道,天主的圣意安排将我们的心引向祂的爱,没有任何强求,没有"铁链",而是藉著“邀请、美好的吸引力和圣善的灵感”。教宗解释,这是一种有说服力的邀请,让人作出自由的选择。

教宗指出,圣方济各・撒肋爵的第二个重大选择是关于“虔敬”的问题。他在《虔诚生活入门》一书中强调,真正的虔敬“只有一种”,而虚假的虔敬“则有许多种”。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区分真正的虔敬,你就会犯错,浪费时间去追求一些荒谬和迷信的虔敬。教宗解释,这是对虚假虔敬的描述,即“致力于守斋的人”认为自己是虔敬的,因为他们不吃不喝,却对近人予以诽谤和诬蔑。

另一方面,对圣方济各・撒肋爵而言,真正的虔敬“无非是对天主的真爱”,这体现在行爱德上,因此不是抽象的事物。教宗表明,这是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一种型态。

在牧函的最后一章中,教宗总结了圣方济各・撒肋爵关于基督信仰生活的思想,阐明这不是一种内心逃避,或对诫命的悲伤地服从,因为“自以为上升到天主跟前的人,却不爱近人,便是欺骗自己和他人”。基督信仰生活的型态则是一种“重新找到喜乐、不再枯竭的源泉”,因为谁生活在真正的爱中,就能体会爱的自由,而“这吸引心灵的爱的泉源,乃是耶稣基督的生命”,祂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