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为荣休教宗主持葬礼:本笃,愿你的喜乐此刻获得圆满
发布日期:2023-01-05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梵蒂冈新闻网)「我们渴望以教会团体的身份,把我们的弟兄交托在天父的手中:愿这双慈悲的手找到他以福音的油点燃的灯,他竭尽一生传扬福音并为福音作出见证。」(参阅:玛廿五6-7)教宗方济各1月5日在圣伯多禄大殿前为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主持殡葬弥撒,在讲道中如此说道。

管风琴声在圣伯多禄广场回荡,大殿钟声持续敲响,群众的掌声愈加热烈。在如此的背景下,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棺椁于1月5日上午8点45分被抬到圣伯多禄大殿前的台阶,安置在祭台正前方的地毯上。拉青格教宗的私人秘书甘斯魏总主教与礼仪人员一同打开一本福音书,放在已故教宗的棺椁上,然后跪下致敬。此时,甘斯魏总主教亲吻了这本福音书。

封棺仪式已于葬礼前一天晚上完成。本笃十六世的棺椁共有三层:最内层是柏木棺,中间一层是锌制棺木,最外层是橡木棺。随葬品包含了介绍拉青格教宗生平和牧职简史的公证书,以及他牧职期间铸制的勋章和钱币。

在圣伯多禄广场上,数万名信众或坐或站,或是在中间,或是在外围,齐心参加了这台送别本笃教宗的感恩祭。人群当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也有携老带幼的家庭,更有组队前来的团体成员。他们有平信徒也有修道人,有的人居住在永城罗马,有的人从其它国家长途跋涉而来。不同国籍、不同年龄层的天主子民,在广场上挥舞著他们的国旗和团体旗帜。

梵蒂冈一带从葬礼前一晚进入戒备状态。许多参礼者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始排队,等著接受安检进场。当天清晨浓雾笼罩、湿气寒冷刺骨,但这并没有浇熄信友们送拉青格教宗最后一程的热火,很多人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进入广场。现场的气氛哀戚肃穆,掌声虽然如雷贯耳,却也克制。这台殡葬弥撒遵照了本笃十六世的遗愿,简单朴素。

教宗方济各约莫在9点20分坐著轮椅来到圣伯多禄大殿前的台阶,为本笃十六世主持殡葬弥撒。共祭的神长大约有130位枢机、400名主教和将近3700名司铎。当天的弥撒讲道以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句话展开,即:「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祢手中。」(路廿三46)教宗方济各省思了基督的形象,以及拉青格如何一生定睛仰望基督,直到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教宗方济各指出,天主的手是「宽恕的手、怜悯的手、治愈的手、慈悲的手、傅油的手、降福的手」,同时也是「带著伤痕的手」。这双手不断地接触他人,「不停奉献自己,为叫我们认识天主对我们的爱,使我们相信这份爱」。

接著,教宗谈及「满怀感激的奉献」,为上主和天主子民服务;这服务源自于我们白白领受的恩典。提到「在祈祷中的奉献」,教宗称,如此的奉献在牧者必须应对的挑战和矛盾中默默地锻炼和精进(参阅:伯前一6-7)。

教宗由此提到上主邀请我们「满怀信心地喂养羊群」(参阅:若廿一17):「如同耶稣善师那样,牧人肩上扛著代祷的疲惫担子,为其子民受傅油而筋疲力尽;在那些必须为美善而奋斗、弟兄姊妹的尊严遭到威胁的地方,更是如此。」

「上主激发良善,让人能理解、接纳、盼望、放手一博、克服误解」。教宗表示,「喂养羊群意味著去爱,而去爱也意味著随时要受苦」。这便是「在圣神的慰藉扶持下的奉献」,是一种「结实累累的见证」。作出这种见证的人「就像圣母玛利亚那样,以各种方式伫立在十字架下,怀抱著痛苦却深厚的平安,既不攻击也不屈服」。

回到耶稣的临别赠言及其见证,教宗说:「我们渴望以教会团体的身份跟随祂的足迹,把我们的弟兄交托在天父的手中:愿这双慈悲的手找到他以福音的油点燃的灯,他竭尽一生传扬福音并为福音作出见证。」

说到这里,教宗引用了圣大额我略在《牧民守则》结尾处恳请一名友人为他提供灵性陪伴的话:「在我人生的暴风雨中,你在祈祷的甲板上坚固我的信心。如果我沉重的罪孽把我往下拽,叫我受耻辱,劳苦功高的你将向我伸出援手、扶我起来。」

教宗阐明,这段话展现出「牧者意识到他无法独自承担那些其实没有人能独力承受的种种。因此,他懂得信靠祈祷,以及受托于己的子民的照顾」。

如今,「天主忠信的子民团聚在一起,陪伴自己以前的牧人,将他的生命托付出去」。教宗指出,「正如福音记载,妇女们到坟墓那里去,同样地我们此刻在这里带著感恩的芬芳和希望的香膏,为向他再次展现出爱永垂不朽;我们渴望以他这些年广施的油膏、智慧、细腻和奉献这么做」。

「本笃,基督新郎忠实的朋友,愿你终于听见且永远听见祂的声音时,你的喜乐获得圆满!」

弥撒礼成时。举行了最后告别礼。安静的圣伯多禄广场此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信众高喊三声:「立即封圣!」在本笃教宗的棺椁被抬进大殿以前,先停留在教宗方济各身边。教宗拄著拐杖在大殿前等候著,并在降福棺椁后,扶著棺椁低头静默祈祷。随后,本笃教宗的棺椁被抬进大殿地下层,安放在若望保禄二世列真福品前的墓穴里。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