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十一)
发布日期:2024-06-04   |    作者:公教会礼仪发凡

教宗方济各

《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十一)

第三章 福音宣讲

 

110. 在考虑过当前的一些挑战之后,让我谈一下任务,即在任何时空都不可推卸的任务,因为「若名不正言不顺地宣讲耶稣是主」,或「在任何福传工作中,不以宣讲耶稣基督为首」,「便没有真正的福传。」77 若望保禄二世理解到亚洲主教们的担忧,而告诉他们,如果教会「欲满全上智安排的天命,便要在福传事工上以宣讲为主,即喜乐地、忍耐地、渐进地宣讲耶稣基督救赎性的死亡和复活。」78 这些话为我们所有人都是适用的。

 

一、全体天主子民宣讲福音

 

111. 福传是教会的任务。教会作为福传的执行者,不仅是一个有组织、有圣统的机构;她首要地就是选民百姓,在朝圣路上迈向天主。诚然,她是奥迹,根植于天主圣三内,她作为朝圣和福传的子民,她具体地存在于历史中,必然地以机构的形式出现,但同时又超越任何体制。在这思路上,容我稍花点笔墨来谈谈教会,天主自由和 无偿的主动性成为教会的终极根基。

 

一个为众人存在的选民

 

112. 天主赐给我们的救恩是祂慈悲的妙工。面对这份如此伟大的恩赐,任何人为的善功,不论多高贵,都不能使我们变成堪当的领受者。天主之所以吸引我们并使我们同祂成为一体,纯粹地出于祂的慈恩。79 天主遣发圣神到我们心中,使我们成为祂的子女,转化我们,以天主的爱为依归,以生命作回应。教会奉耶稣基督所派遣,成为圣事,标志着天主赐予的救恩。80 天主的恩情永不止息、神妙莫测,教会通过其福传活动,予以合作,成为天主施恩的工具。在这次主教会议开始反省时,本笃十六世的话一矢中的:「重要的是,我们无时无刻须意识到,首要的话语、主动的措施、真正的行动,都来自天主,面对天主的主动性,我们只有融入其中,只有恳求此恩,我们才能──在祂内、偕同祂 ──成为福传者。」81 以恩宠为首该是我们作反思的原则,就如灯塔一般,不断照亮福传的内涵。

 

113. 救恩是为所有的人,由天主所完成,并由教会喜乐地宣扬。82 天主找到渠道,让每一时代里的每个人都与祂结合。祂选择召叫他们,集合起来,成为选民,而不是众多孤立的个体。83 凡靠自己或一己的力量,绝得不到救恩。人与人之间所交织的位际关系牵涉到人的社团生活,有鉴于此,天主便吸引我们。祂所拣选并召叫的这个百姓就是教会。耶稣没有吩咐门徒们组成一个闲人莫进的菁英团。祂说:「你们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廿八19)圣保禄告诉我们,在天主的子民内,在教会里,「没有犹太人或希腊人,(……)因为你们在耶稣基督内都成了一体。」(迦三28)对那些自觉远离天主和教会的人,对那些害怕或冷淡的人,容我说一句:主也以极大的尊重和爱,召叫你成为祂子民的一部分!

 

114. 成为教会意味成为天主的子民,这是按照祂的父爱而实施的伟大计划。这意味着我们活在全人类中便要成为天主的酵母。世界经常迷失,在其旅程中需要鼓励、希望和振作力量,成为教会就是在旅途中宣扬天主的救恩,并将之带给世界。教会必须成为慈恩白白地分施的地方,在那里,人人都觉得被接纳、被爱,都可得到宽恕和 鼓励,因而按着福音,善度新生。

 

多面貌的百姓

 

115. 天主的百姓循着道成肉身的轨道,进入大地上不同的民族中,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督徒生活包罗各式各样的表述,尽显于天主子民当中,文化这个意念确是有效的工具来理解这样的表述。这关乎某个社会的生活风格,其成员在特定的方式下的各种关连,即人与人、人与受造物、人与天主的关连。由此引申,文化涵盖 一个民族生活所有的事与物。84 每个民族在自己历史的进程中,以合理自主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文化。85 归根究底,人「按其本质便绝对需要社会生活」,86 人的存在永远与社会休戚与共,并在那里找到与现实联系的具体方法。人总是身处文化中:「人性及文化紧密相连。」87 恩宠预设文化。天主的礼物降孕于领受者的文化中。

 

116. 基督徒的信仰已经历头两个千年,期间接受信德之恩的人,多不胜数,他们使信德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花结果,并用他们自己文化的语言传递下去。每当一个团体接受救恩的信息时,圣神就以福音转化的力量丰裕其文化。从教会史看,基督徒信仰不是单纯地只有一种文化表述,因为「信友完全忠于自己的信仰,坚信不移地宣 扬福 音及教会传统,并使信仰映现多种文化的面貌和各民各族的面貌,即那些领受信仰并使信仰植根于文化中的民族。」88 不同的民族,各自按其文化,体验天主的恩赐,而教会则显示其真正的大公性,并流露她「多种风貌之美。」89 已归依福音的百姓发展基督徒的习俗,在此过程中,圣神装饰教会,将固有的启示以新的观点显示给教会,并给教会一个新的面貌。教会通过本土化,「引导各民族,连同他们的文化,一起进入她自己的团体中」,90 因为「每种文化都提供正面的价值和形态,可以丰富宣讲、理解和活出福音的途径。」91 这样,教会吸收不同文化的价值,成为「佩戴珍珠的新娘」(Sponsa ornata monilibus suis)。92(参阅依六一10

 

117. 如果合情合理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它就不会对教会的一体性构成威胁。由父和子派遣的圣神,转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能够进入圣三完美的共融,在圣三内,一切都找到它的一体性。圣神成为天主子民的共融与和谐。同样的圣神就是那和谐,正如祂是父和子之间爱的联系。93 正是圣神带来不同丰富的恩赐,同时创造合一,这合一从不意指划一,却意指多面貌的和富吸引力的和谐。福传喜乐地承认这些各种不同的宝藏,乃由圣神倾注在教会内。如果我们认为基督教义是单一文化和单调平凡的,我们就错看道成肉身的逻辑。尽管一些文化与福音的宣讲和基督徒思想的发展紧密相连,但启示的信息是超 越文化的,不等同于任何文化。所以,在新文化或未接受基督信息的文化中福传时,不一定要将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连同福音强行加入,即使该种文化是多么美丽或远古。我们宣讲的信息总是会穿上某些文化服饰。可是,在教会内我们有时候不必要地将自己的文化套以神圣的光环,此举只会显示狂热多于福传的热情。

 

118. 大洋洲的主教们要求教会:「为发展对基督真理的明了和介绍,须始于在地区的传统和文化」,并邀请「所有传教士与本土基督徒同心协力,保证信仰和教会生活在每个文化内,以适合的形态表达出来。」94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洲陆的人民,在表述其基督徒信仰时,向欧洲国家的表述模式东施效颦,这些表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但信仰不能被局限于任何文化的有限理解和表述中。95 任何单一的文化都不能尽述我们在基督内获得救恩的奥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都是以传教为重的门徒

 

119. 圣神的圣化力量在所有受洗者身上运作,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这力量催迫我们去福传。天主子民借着此傅油而成为圣的,因此天主子民在持守信仰上(in credendo)不会出错,意谓即使找不到解释信仰的言词,也不会在信仰上出错。圣神在真理内引领天主子民,并将之导向救恩。96 天主的奥秘之爱是为人类,祂以信仰的超性意识(sensus fidei)来装备全体信徒,并以此意识帮助他们分辨甚么是真正来自天主,此装备乃属天主爱人的分内之事。圣神的临在给基督徒对神圣事物一种与生俱来的意识,还有智慧,甚至当他们欠缺精确表达的资源时,他们能直觉地掌握这些现实。

 

120. 借着洗礼每位天主子民成为门徒,皆以传教为重的(参阅玛廿八19)。 所有受洗者,无论他们在教会内有何职位、有何信仰培育水平,都是福传的执行者。一个福传计划只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去执行,而其余信徒只作被动地顺从,这样则不足以面对福传。新福传召唤每个受洗者都要作个人的委身。此时此地每个基督徒受到挑战,要积极参与福传;的确,凡真正体验过天主救赎的爱,都不需要太多 时间或冗长的培训,才能走出去宣讲那份爱。在某程度上,每位基督徒都是传教士,因为他或她曾在耶稣基督内经历过天主的爱:我们不再说我们是「门徒」或「传教士」,我们永远是「以传教为重的门徒」。如果我们仍不信服,让我们看看最初的门徒,他们与基督的「定睛」相遇后,就马上走出去,喜乐地传报祂:「我们找 到了默西亚!」(若一41)撒玛黎雅妇人和耶稣交谈后,马上成了一位传教士,「因为那妇人的作证」(若四39),许多撒玛黎雅人相信了耶稣。同样,当圣保禄和耶稣基督相遇后,「即刻宣讲耶稣。」(宗九20;参阅廿二6-21)所以,我们还在等甚么呢?

 

121. 当然,我们既同为福传者,便须在这事工上长进,无一例外,这是我们的召叫。由此引申,我们应让其他人不断向我们福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该拖延福传使命;相反,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该想方设法传扬耶稣。我们全都蒙召向他人明确地见证天主的拯救之爱,祂不在乎我们的不完美,却亲近我们,给我们祂 的许诺和力量,让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在你心中,你知道如果没有祂,你的生命将不一样;你逐渐意识到:凡帮助你活下去、给你希望的,就是你要向他人所传递的。我们确是不完美,但不应成为借口;相反,使命是一种坚定的策励,不让我们一直地深陷平庸的泥沼,反而继续成长。每个基督徒蒙召要为信仰作见证,此见证 引领我们和圣保禄一起说:「这并不是说:我已经达到这目标,或已成为成全的人;我只顾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够夺得,因为基督耶稣已夺得了我。」(斐三12-13

 

民间热心敬礼的福传力量

 

122.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在体现福音本土化时,成为群策群力、非常活跃的主体或福传人士。这是因为每个民族是自身文化的创造者,又是自身历史的主角。文化的形成在于民族不断为自身再创造富动感的现实;每代人皆有其生活的境况及相应的取向,然后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在面对自己的挑战时,必须相应地重 新制定处理的方式。人之所以为人,就意味着「同时是他所属的文化的子女与父母。」97 一旦福音在一个民族的本土生根后,他们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也以常新的方式传递信仰;因此,把福传理解成福音本土化,有其重要性。天主子民的每个肢体,按照各自的天份,把天主的恩赐,转化成自己的生命,为所得到的信仰作见证,并用新的和贴切的各种表述丰裕它,可以说:「一个民族不断地自我福传。」98 由此可见,民间的热心敬礼的重要性,它是天主子民从事自发性传教的真正表述。这是一个正在持续的、在发展中的过程,当中圣神是首要的行事者。99

 

123. 民间的热心敬礼让我们能够看到,信仰一旦被接受,如何体现在文化中,并不断传递下去。民间的热心敬礼曾一度不被看重,但在梵二大公会议几十年之后,再次受到欣赏。教宗保禄六世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中,在这方面所给的推动,甚为关键。他声明民间的热心敬礼「表白那对天主的渴求,只有纯朴的人和贫穷的人 才能体会」,100 同时,「这会使人们富于慷慨及敢于牺牲,当事情关乎为信仰作见证时,甚至表现出英勇行为。」101 与我们的时代更接近的本笃十六世,在谈到拉丁美洲时,指出民间的热心敬礼是「天主教会一个珍贵的宝藏」,在它内「我们看到拉丁美洲人民的高尚情操。」102

 

124. 《阿帕雷西达文件》描述由于圣神无条件的主动,祂将各种富饶倾注在民间的热心敬礼中。在那可爱的洲陆,许多基督徒通过民间的热心敬礼表达他们的信德,主教们又称之为「大众化的灵修」或是「人民的神秘主义」,103 它的确是「降生的灵修渗入卑微群体的文化中。」104 它并非缺乏内容,反之它所发现和表达内容的方式多取自各种象征,而少用演绎推理,在信德的行为中,更强调的是credere in Deum 信赖天主,而非credere Deum 只相信天主。105 这是「活出信德的合法方式,抒发教会归属感的风格,和从事传教工作的途径」;106 这带来成为传教士的恩宠,走出自己,踏上朝圣之旅:「和其他人一起走向圣所,参与体现不同的民间热心敬礼,还有带着自己的孩子或邀请他人,其本身就是福传的举动。」107 我们不可扼杀或试图制肘这股传教力量!

 

125. 要想理解这一现实,我们需要以善牧的眼目注视它;祂不去判断而是去爱。人天生有情有义,将情义融汇于爱,便可欣赏基督徒中的老百姓,尤其贫苦大众,他们在信望爱上有其灵性生活,并呈现在民间热心敬礼上。我想起那些照顾生病孩子的母亲们,她们对信条未必熟悉,却信德坚定,紧扣着玫瑰念珠,或者在简陋的家居 中,将希望贯注在点燃的蜡烛上向玛利亚求助,或者双目充满温柔之爱凝视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这些行为难道纯粹是人性表现,只为寻求神祗吗?凡对天主圣洁子民怀有点爱心的,都不妄作如此论断。这些行为是信望爱的流露,由倾注在我们心中的圣神所滋养。(参阅罗五5

 

126. 民间的热心敬礼被视为福音本土化所结的其中一个果实,亦是积极福传力量的底基,不该予以低估:低估就是未能体认圣神的工作。我们蒙召促进和加强此等民间的热心敬礼,为了加深本土化的进程、那无止境的进程。民间热心敬礼的不同表达,有很多发人深省之处;对那些懂得解读的人,这些敬礼成为神学话题(locus theologicus),须予以重视,尤其此刻我们正在朝向福音新传之际。

 

人传人

 

127. 今天,教会正在尝试对传教的更新作深层的体验,有一种宣讲是每个人日常的职责,就是把福音带给我们遇到的人,不论是近人或完全陌生的人。这是在我们与人闲话家常时的非正式宣讲,这可参考传教士拜访家庭所作的功夫。作为门徒,就是要时刻准备好把耶稣的爱带给他人,这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在大街、在广场、 在工作期间、在旅行中。

 

128. 宣讲时,常持以尊重与温和的态度,第一步就是个人交谈,让对方分享个人的喜乐、希望、对亲爱的人的关心、或很多其他的内心需求。只有交谈之后,便可带出天主的话语,或读一节圣经,或讲一个相关的故事,带出天主所说的话,但要记着最基本的信息:天主个别地爱每个人,这爱变成人,并为我们牺牲自己,但仍是活生 生的,又将祂的救恩和友谊送给我们。这信息须以一份谦厚分享出去,如同一个总愿受教的人所作的见证,因为在分享时,总意识到这信息如此丰富深奥,时常超越我们的理解。有时候,这信息可以直接表达出来;有时候,则以个人见证的方式或举止,或遵从圣神的带领以当时适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认为做法谨慎稳妥,而 且时机成熟,这种友善和传教式的接触,可以用简短的祈祷作结束,意向是为那人所关心的事祈求天主。这样,他们对被聆听和了解有所体验,也知道他们的特殊情况已放在天主面前,天主话语确实向他们发言,诉说他们的生命。

 

129. 然而,我们不应该以为:福音信息必须以背诵的公式或特定的用语,将内容丝毫不变地传达。传达福音能有许多不同方式,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方式加以描述或编目;天主子民以他们的举止和标记成为这传达福音的共同主体。假如福音已经深入文化,信息便不再只靠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不过,在基督徒占少数的国家,除了鼓 励每个已领洗者宣报福音,地方教会亦应积极推进本土化的初步模式。最终的目标应该用适宜每个文化的范畴去宣讲福音,而福音则结合地方文化共创新的综合。这经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我们会过分担心。但如果我们允许怀疑和畏惧减弱我们的勇气,我们只会停留在舒适中,失去创意,没有任何进展。如此一来,我们将 不会积极参与历史的进程,而只作单纯的旁观者,教会也逐渐停滞不前。

 

各种神恩为福传共融服务

 

130. 圣神也以不同的神恩丰裕整个福传的教会。这些恩赐是要更新和建树教会的。108 它们不是遗产,安全地委托给一个小团队保管;它们是圣神的恩赐,与教会身体整合一起,被吸引到教会的中心──基督,其后汇成一股福传的推动力。神恩须由肯定的标记来辨别其真假,这标记取决于神恩的教会特色,即视乎神恩能否与天主圣洁忠信子民的生命和谐整合,而顾全整体的益处。一些真实的新意若由圣神带出, 便毋须为突显其存在,而遮盖其他恩赐和灵修。愈导向福音核心的神恩,其运用就愈具有教会特色。神恩只要在共融中,即使有苦痛的迹象,仍被认定为真正的,并可奇妙地结出丰富的成果。教会基于对这一挑战的响应,能成为世界上和平的楷模。

 

131. 人和团体间的差异有时候让人不自在,圣神让差异衍生,但祂可以从一切事中诱发一些善,并将它转化成有吸引力的福传工具。差异可达致和谐,但需要圣神的辅助,祂既可独力带出差异、多元、多样,定可同时带来合一。当我们以自己为中心追求多元化时,我们变得自我封闭、排他和制造分裂;同样,当我们谋求合一,其 实内有心机,最终便沦为强求他人事事划一,上上下下都一律就范。这为教会的使命毫无益处。

 

文化、思想与教育

 

132. 向不同的文化界宣扬福音信息也涉及到向专业界、科学界和学术圈的宣讲。这意味着信仰、理性和科学一起相遇了,其用意是在可信度的课题上,发展新的进路和论据,发展出独具巧思的护教学,109 鼓励所有的人对福音有更大的开放。当一些推理和 科学的范畴被应用在宣讲福音上,这些范畴就成为福传的工具;水就变成了酒。所取走的不仅仅被救赎了,而且成为圣神启迪及更新世界的工具。

 

133. 福传者若只着重接触每个人,或只向文化宣传福音,都是不够的。神学──不单是牧灵神学──若能与其他科学和人类经验对话,便有助我们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式,把福音信息带给不同的文化脉络和团体,这是极为重要的。110 教会为福传献身,欣赏并鼓励神学家善用他们的神恩和学术努力,促进与文化及科学领域的对话。我呼吁神学家们将这项服务视为教会救赎使命的一部分,予以奉行。然而,在奉行此服务时,他们必须常常记住,教会和神学皆为福传而存在,切勿乐于将神学锁定在桌面功夫上。

 

134. 大学有优越的环境,以科际交流和整合的方式,明确表达和发展福传的委身。天主教办学一直努力把教育的工作和明确的福传两者相结合,这样的学校便成为文化福传最有价值的资源,即使处于那些怀有敌意和挑战的国家和城市中,这种环境促使我们更有创意地寻求更适当的福传方法。111

注解

77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116)19

78 同上2

79 参阅《建议》4

80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

81 第八届世界主教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反思(2012108)AAS 104 (2012)897

82 参阅《建议》6;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

83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9

84 参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三届全体会议,《普埃布拉Pueblo 文件》(1979323)386-387

85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6

86 同上25

87 同上53

88 若望保禄二世,《新千年的开始》宗座书函(200116) 40

89 同上。

90 若望保禄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谕(1990127) 52;《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宗座劝谕(19791016) 53

91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大洋洲》宗座劝谕(20011122) 16AAS 94 (2002)383

92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非洲》宗座劝谕(1995914) 61AAS 88 (1996)39

93 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q.39a.8cons.2:「没有联系二者的圣神,就无从理解父和子之间相互联系的合一」;参阅Iq.37a.1ad.3

94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大洋洲》宗座劝谕(20011122) 17AAS 94 (2002)385

95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116) 20AAS 92 (2000)478-482

96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2

97 若望保禄二世,《信仰与理性》通谕(1998914) 71

98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第三届全体会议,《普埃布拉文件》(1979323) 450;参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629) 264

99 若望保禄二世,《教会在亚洲》宗座劝谕(1999116) 21AAS 92 (2000)482-484

100 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1975128) 48

101 同上。

102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开幕讲话(2007513)1AAS 90 (2007)446

103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629) 262

104 同上263

105 参阅圣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II-IIq. 2a. 2

10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主教团第五届全体会议,《阿帕雷西达文件》(2007629) 264

107 同上。

108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2

109 参阅《建议》17

110 参阅《建议》30

111 参阅《建议》27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