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眼中的异类(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发布日期:2024-07-05 | 作者:意鸣子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众人眼中的异类
高明的政治家在处理与宗教关系的问题上总是很有远见的,他们不会用斗争的方式,而是以恭维的态度,并试图与之结为盟友。因为他们知道宗教信徒是比较值得信赖的,也是比较忠诚的;如果可以让他们相信支持既定的秩序,就等同于建设天主的国。有权威的人反对那些扰乱社会或团体秩序平衡的人,当他传达以下的信息 — 人们一般的想法和福音之间,当今的伦理原则和耶稣教导的价值观之间,在世界所追求的幸福和山中圣训的真福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点。这样信息就容易令他达到目的。
这是一种微妙的策略,通常是善意的,很多基督徒都参与其中,但是这会让福音变质。有时候教会神职人员和教友都会被迷惑,但是先知却不会,这不是因为他们愤世嫉俗,不满现状,而是因为他们接受及吸收了上主的思想。因此他们拒绝把天主的封印盖在人为的规划上,他们谴责以罪为标志的结构。先知的话语让人不舒服,刺激人,所以他们的遭遇也只能是不被理解,被拒绝。
耶肋米亚先知就遭到了这样的命运,他被同乡威胁:「你不要奉上主的名讲预言,免得你死在我们手里」(耶11:21),甚至天主警告他:「连你的兄弟和你的父族对你都无诚意,在你后面厉声喊叫;即便他们对你说好话,你也不要相信」(耶12:6)。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穆罕默德身上,他希望撼动他的同胞们对宗教的冷漠,远离对世俗的牵挂和社会的不正义。
纳匝肋的耶稣也遇到同样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
「我只有走出人手建设的家,才可能遇到上主。」
读经一 (则2:2-5)
公元前597年,厄则克耳先知应该有30多岁,与达味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还有一些有学问和技术的人,木匠、手艺人等,一起被流放到巴比伦。拿步高征服耶路撒冷后,只把穷人留在了当地,而把其他一切有地位和有技术的人都带走了。(列下24)
四年后,厄则克耳受天主派遣,开始向这些被流放的人宣讲一条听起来生硬、令人反感的信息。他们本来渴望立即返回祖先的故土,而先知得蒙派遣来打破这一幻想,并劝勉他们在流放之地建设自己的生活。耶肋米亚在耶路撒冷也鼓励留守和归来的人们:「你们应建筑房屋居住,种植田园,吃田园的出产;自己娶妻,生养儿女,也给自己的子女娶妻择夫,生养儿女;在那里繁殖,不要减少。在我令你们流徙所到的城里,你们应寻求当地的平安,为当地祈祷上主,因为你们的幸福是有赖于当地的安宁」(耶29:5-7)。
派遣先知,表示天主像父亲一样继续爱护和照顾自己的人民。祂没有放弃他们,即使他们犯罪,需要对他们遭遇的不幸承担责任,但是从来不会让救恩的话语落空。
今天的读经以最合适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了先知的蒙召和使命。
厄则克耳匍匐在地上的时候,听到一个声音:「起来,我要派遣你去宣讲」(则3:1)。他马上感觉到一种新而神秘的精神力量,渗入他内,把他从地上提起。那声音继续说:「人子,我派遣你到以色列子民,到反抗我的那个叛逆的人民那里去,……向他们说:吾主上主这样说。」
人子,是希伯来语的一种表达方式,简单来讲就是指人,脆弱的、可死的存在。厄则克耳本来是耶路撒冷圣殿的司祭布斯的儿子,对自己的高贵出身感到骄傲。天主却召叫他,用一个新名字,「人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和源于灰土。
先知不是天使,没有神秘的能力和超人的力量,而是一个普通人,有人的缺点和脆弱,和所有的人一样,也有心理和理智的限度。厄则克耳有着独特的敏感度: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沉重苦闷,容易倾向于失望,长时间陷于沉默。在获得天主的召叫之后,他自己说,「以后我到了特耳阿彼部的充军者那里,他们靠近革巴尔河居住。我在他们那里忧郁地居留了七天」(则3:15)。那里的人们很接纳他,喜欢听他说话,因为他的话像爱情的歌一样让人喜乐:「你对他们好像唱情歌的人,歌喉悦耳,弹奏美妙」(则33:32)。
但是,先知之所以有权威以天主之名讲话,并非只是因为赋予特殊的恩赐,而是他被召叫,领受一份使命。
被天主拣选,厄则克耳被赋予了一个使命。不是为了预言一个遥远模糊的未来,不是行奇迹,做特殊的事情,而是去服务:向流放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民传达天主的话语。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知道占卜,相信算命的人、看星象的人和巫师,都是为了了解神祇的秘密和计划。宣告神谕的女先知在整个地中海地区非常普遍,而且通常会运用石头或者圣水。而以色列已经拒绝了早期的这些假预言活动,因为他们明白,天主选择与人类沟通的唯一工具是先知,即有能力接受天主的思想和意志的人,并且忠诚地传递给人民。
所以先知们常常都是以一个特殊的隆重模式开始他们的宣讲:「天主这样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宣讲的不是来于自己,而是来于天主。
那么厄则克耳被派遣向谁宣讲呢?以色列人民,习惯于背逆的家族!流放巴比伦的人被虚幻的希望所引诱,渴望度轻松安逸的生活,但却没有导向生命。
这是所有先知的遭遇:打翻人们的习惯认识,让人们感觉不舒服,对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遭到人们的拒绝。但是他们不应因此而丧失信心。天主向厄则克耳说,「他们或是听,或是不听,终究要承认在他们中有一位先知。」(5)虽然先知的使命看似失败,但仍旧达到了目标:向人民显示了上主对他们的照顾,告诉了他们,天主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甚至任何罪恶都不能破坏上主与以色列人民订立的盟约。
读经二 (格后12:7-10)
今天的读经选自具有争论性的一封书信,其中保禄指出,面对格林多团体中一些诽谤他的人,自己一点也不低人一等,并且列举自己为了传播福音而承受的困难(格后11:22-29),以及他特殊的经验。他说从天主那里获得了特殊的启示,听到「不可言传的话,人不能说出」(格后12:4),那绝不是一个神视,而是被提升进入天主的世界,与天主关系达到内在深度的时刻,是在出神中体悟到至高真理的经验。
因此他完全可以向反对他的人们夸耀这些特殊的经验,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夸耀的反而是自己的脆弱、磨难和痛苦,因为天主常常通过卑微的工具来实现救恩。
本篇读经中,保禄暗指一个使他痛苦并令他谦卑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验,就像扎入身体里的刺,又像撒旦的拳头,好使他谦卑,不致自大。(7)
有无数的研究探讨这根「扎入身体中的刺」到底是什么。大多数圣经学家都认为保禄说的是一种疾病,因为他在写给迦拉达人的书信中也提到自己身患严重疾病,并且可能导致接近他的人轻视他(迦4:4)。但是这根「刺」也有可能是指另一种更加内在的痛苦:他自己的人们对他的敌意。保禄在罗马书中称呼「我的同胞,我的骨肉至亲」(罗9:3)。在每一个城市,他宣讲福音时,都会遇到阻挠。他在书信中数次提到面对这些阻挠时的困难,甚至灰心丧气。
他诚恳地祈求天主为他除去这根刺,但是天主没有,没有以奇迹的方式除去他的困难,而是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力量(9)。天主一般不会使他的先知摆脱人性的软弱,比如疾病、疲惫、缺点,而是通过这些弱点,展示天主的力量。
福音(谷6:1-6)
这段经文中的许多细节并非一目了然。纳匝肋的村民对耶稣行的奇迹感到非常惊奇(2),可是很快就产生了反感(3)。如何理解这两种前后不同的反应呢?「反感」不是普通的不感兴趣,而是完全的反对。这些同乡对耶稣的话语感到惊奇,甚至看做是无法逾越的阻碍,对他们的信仰形成挑战。那么一定是耶稣的话语或者行动刺激了他们。
而且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因为他们缺少信德,耶稣就不能行奇迹(5),还有耶稣在面对同乡表现出来的不信任时所产生的惊讶也让我们不很明白。他刚刚说过:「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乡、本族、和本家外,是没有不受尊敬的。」所以被拒绝对耶稣来说并不突然。
还有一个细节:在葛法翁,耶稣与当地政治和宗教权威有很多冲突,他批评经师和法利塞人的形式主义,指责他们的虚伪和心硬,但是与普通老百姓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而在纳匝肋,是老百姓,他的乡亲们,反对他,不能理解和接纳他。事实上,却没有提及宗教领袖在场。如何解释这种特殊情况呢?
耶稣在葛法翁生活了几个月,走访了加里肋亚的许多村庄,在各处宣讲福音、治愈病人;之后,回到了他自己的故乡纳匝肋。(1)
不久前,他的亲戚们来试图劝告他回到故乡,返回家庭,重操木匠手艺,但是他没有接受他们的意见。耶稣环视围绕着他,听他讲道的人群,宣告:「看,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 因为谁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谷3:35)。
现在,他自己主动回到纳匝肋,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由门徒们陪伴。他回来不是看望母亲、兄弟姐妹和朋友们,而是一个毫无含糊意义的行动,展示是谁陪伴他的生活。他回到纳匝肋,为了向家族介绍这些回应了他的召唤的人们,他的新家庭:他们抛弃渔船和渔网,父母和佣工(谷1:16-20),而跟随他的道路。
乡亲们对耶稣的不理解并没有在他们刚刚来到时就表现了出来。根据马尔谷的记载,他在家里停留了几天,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反对起于在「安息日,他开始在会堂讲道」(2)。
这个事实很值得反省。只要他安静地留在家里,或者说停留在传统的荧幕后面,尊重辣彼传承下来的宗教信条,一切都安然无恙。而当他一走出家庭,公开他的教导,着手建设一个新房屋,一个新家庭,这时就引起了反对。
同乡人的反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惊讶他的教导,欣赏他所行的奇迹;另一方面,他们被许多问题困扰。
他们都是从祖先那里接受了信仰传承,属于以色列家族,在辣彼身边聆听法律书长大,相信天主与他们缔结了盟约,使他们成为亚巴郎的儿女蒙受祝福。
对纳匝肋的乡亲们来说,耶稣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像他们一样成长在宗教信仰纯正的家庭,属于选民成员,也就是在旧约中提到119次的「以色列之家」。现在他却感觉到这个家对他不够舒服了,似乎他认为它太狭隘,要把它的一切都打开。
他们知道在葛法翁,把瘫子放到他跟前去的那四个人得到他特别的欣赏(谷2:4),他赞许他们的行为,因为这表示以色列家应该向所有的人们开放。他邀请罪人到家里,想要他们参加宴席,这是天国的象征(谷2:15-17)。他触摸麻疯病人,使他们洁净,接纳他们在他的新家庭(谷1:41),只要求他们围绕在他的身边,聆听他讲道,并在生活中实践。
以色列之家的门向所有的人敞开了。这对于他的纳匝肋乡亲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他的信息和行为,已经打破安静,而且正在拆除人们寄予全部希望的这个家。他们受到了挑战。他用话语和行动邀请他们放弃传统的宗教安全感,而为天国、为新房屋、新家庭去冒险,加入到追随他的门徒们当中。
他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都有道理(2-3)。他作为一个「木匠,玛利亚的儿子」,能够给人们提供什么担保呢?他的兄弟姐妹大家都熟悉,他自己三十多年除了制作门窗,修理锄头和镰刀,一无作为。他现在宣讲的那些话都是来自哪里呢?谁给他能力行那么多奇迹呢?
更大的问题还不是他教导的内容,而是这个新教义的来源。他们不怀疑他的行为是好的,而是怀疑来于哪里。他们像那些从耶路撒冷被派遣来约旦河质问耶稣的经师们所问过的一样(谷3:22),也询问:这些是依靠天主的名字而完成的吗?或者是来自魔鬼呢?
所以他们选择:最好不要相信这个宣讲新且危险教义的人。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人们没有称呼他的名字,却以他的职业称呼他,而且奇怪的是,提到了他的母亲,或者这更强调了他们对他的负面看法。他们没有提到父亲,而根据以色列传统,父亲才是传统的纽带,他却与此隔断了。他们不想冒险,宁愿遵守传统和风俗,不愿意放弃旧家,不愿意脱离旧传统提供的保障。
因此耶稣与家庭成员之间,与乡亲们和很多朋友,痛苦的疏远产生了,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所有先知的共同命运,他们在自己的故乡,在朋友和家人中,不被欣赏。(4)
纳匝肋人的态度甚至在今天仍在重复。
耶稣对那些自认为熟悉他、了解他的家庭成员、乡亲和朋友,进一步质问,请他们回忆,天主让亚巴郎做了什么,是离开房屋、家庭和祖国所代表的一切。他请他们反省真正的宗教皈依是什么,每一个人在童年时聆听到的信息有没有在成年后继续深入和发展?请他们不要陷入世俗流行伦理、偶像崇拜,不要与社会同流合污。可是他从大多数家人、乡亲得到的回答都一样:先是不理解,然后是拒绝。
这种无信的结果一般都是悲剧性的。他们认为耶稣没有能力行奇迹,他的话语和与他接触的影响都减弱了。他提供救恩,但是不能强迫人接受,因为他爱人,而爱是尊重人的自由。
如果在今天的世界不产生奇迹,如果生活方式经历急剧的改变,如果在民族、宗教之间不能够达成和平、正义与和解,那都是因为人没有勇气完全相信基督和他的话语。
我们可能有些小的改善,就如在纳匝肋耶稣治愈了几个不严重的病人:施舍稍多了一些,攻击性的话语少了些;但是,如果缺乏完全的信德,那么伟大的奇迹,天国在世界临在的惊喜标记是不会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