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十七)
发布日期:2024-07-06   |    作者:公教会礼仪发凡

教宗方济各

《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十七)

 

三、公益与社会和平

 

217. 我们详尽地讲论喜乐与爱,而天主圣言也谈到和平的果实。(参阅迦五22

 

218. 社会和平不可被理解为讲和,或纯粹不动武,只因为社会的一方强力控制另一方。真正的和平也不可用来作借口,为了合理化一个使穷人噤声或安静的社会架构,因此更多的富人能逍遥地翼庇他们的生活格调,而其他人则必须凑合着过日子。涉及到分配财富、关心穷人和人权的种种诉求,不能在某些幌子之下受到抑制,即纸上 制造共识或少数人得享短暂和平的幌子。有人拒绝放弃特权而安享逸乐,但人性尊严和公益比那些人的安逸更为重要。当这些价值受到威胁时,必须高扬先知性的呼声。

 

219. 和平也不是「纯粹避免发动战事而已,可是此举却建基于岌岌可危的权力平衡。和平是经由各方面的努力,日复一日按着天主预定的和谐寰宇,并伴以人间更完美的正义,而塑造出来。」179 总之,和平若非来自全人发展的结果,那就注定崩溃,必会不断产生新的冲突,和层出不穷的暴力。

 

220. 每个国家的百姓若愿做承担和负责的公民,而非被当权者操纵的暴民,须提升他们生活的社会意识。我们不要忘记「负起公民责任是德行,参与政治是伦理义务。」180 然而,要成为一个百姓,则有更多要求。这是每个新世代都必须参与的持续进展:是缓慢和艰苦的努力,要求人对整合的渴求、对成事的意愿,即通过发展平和的与多层面的相遇文化而成事。

 

221. 在和平、正义、友爱内建立一个百姓,有其发展,此发展取决于四个原则,这些原则与社会每个现实中持续呈现的张力有关,并起源于教会社会教导的支柱,成为「解释和评估社会现象的基本参考尺度。」181 从这个角度来说,容我现在阐述这四个具体原则,它们能成为社会生活发展的指引,以及建立一个百姓,并使这百姓靠共享的追求来调和彼此的差异。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深信,这四个原则的应用是每个国家和整个世界达致和平的确实途径。

 

时间阔于空间

 

222. 圆满和局限之间有一种持续的张力。圆满唤起渴望要将之完全拥有,而局限是我们面前的一堵墙。广义而言,「时间」与圆满打交道,并将圆满表述为一个不断向我们开放的境界,同时每个个别的时刻则与局限打交道,并将局限表述为一种关闭。人活在开放和关闭两者之间,前者是指那更伟大、更光明的乌托邦式的未来境界, 后者是指每个个别的时刻,前者成为「目的因」不断吸引我们脱离后者的关闭,人活两者之间,便要持守平衡。为按部就班建立一个百姓,这里我们看到第一个原则:时间阔于空间。

 

223. 此原则让我们工作的步伐拖慢,但却稳重,不必过于急功近利,有助我们耐心地忍受困难与逆境,或承受在我们计划中不可避免的变化。此原则邀请我们接受圆满和局限之间的张力,更优先着重时间。在社会政治行动中,我们不时地观察到一些错误,其中之一是:将空间和权力凌驾在时间和过程之上。把重点放在空间意味着会 疯狂地试图把一切集中在当下,想尽办法去拥有权力和自我肯定的所有空间;这样会令过程僵化,甚至傲慢地中断过程。把优先地位给予时间意味着重视过程的启动而不是拥有空间。时间支配空间,光照空间,让空间连成一个不断扩展的、没有折返可能性的链条。接着,我们需要的是把优先地位给予具体行动,这能在社会衍生 新的进程,并让其他能发展进程的人和团体委身投入,直到他们结出果实功标青史。毋须焦虑,但要有清楚的信念和毅力。

 

224. 有时候我在问,今日世界谁在真正关心衍生建立百姓的过程,以抗衡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使这做法可产生容易的、迅速的、短期的政治利益,却不能提升人性的圆满。历史也许会用罗马诺.郭迪尼提出的尺度来审判后者:「为正确地评价一个时代,其唯一估量在于问那时代所促进的发展和实现达到甚么地步,这发展和实现是 指向圆满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当然这人生是按该时代的特色和能力而言。」182

 

225. 这尺度也适用于福传,它要求人注意更大的图画、开放于合适的过程和关注长远的发展。主在人世生活中,经常亲身警告祂的门徒们,有些事情他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应等待圣神的来临。(参阅若十六12-13)莠子掺入麦子的比喻(玛十三24-30)生动地说明福传的一个要点:敌人会侵占天国的空间,并播种伤害,但最终敌人被麦子的善良所克服。

 

合一胜过冲突

 

226. 冲突不能被忽视或掩饰。我们必须面对冲突。但如果我们总被困在冲突中,就会失去洞察力,视野萎缩,现实也开始破碎。在冲突中,我们失去现实是一体的意识。

 

227. 当冲突发生时,有些人只是看一看,就继续走自己的路,好像甚么也没有发生过;他们甚么也不过问,继续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包揽问题,变成囚犯一样被困其中;迷失方向,把他们自己的迷茫和不满投射到制度结构上,因此使合一成为不可能的。但还有面对冲突的第三种方式,亦是最好的方式。就是甘心情愿面对迎面的 冲突,解决冲突,让冲突成为新进程这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玛五9

 

228. 这样做有可能在分歧中建立共融,但这只能靠那些高超的人物来实现,他们愿意越过冲突的表面,看到他人最深的尊严。这要求承认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则:建立社会友谊,即合一胜过冲突。因此精诚团结最深、最具挑战性的意义,是创造历史,在冲突、紧张、对立的生活环境中能达致多元并赋予生命的合一。这不是选择一种混 合主义,亦非选择一方吞灭另一方,而是选择在更高的层次上化解冲突,凡是对双方有效的和有用的,都须保留。

 

229. 这来自福音的原则,提醒我们基督使万有总归于自己内成为一体:天和地、天主和人、时间和永恒、肉体和精神、个人和社会。在祂内一切合一和好的标记是和平。基督是「我们的和平。」(弗二14)福音信息总是以和平(平安)的问候开始,一直以来,和平是门徒之间的关系的冠冕和肯定。和平是可能的,因为天主已经克服了世界及其不断的冲突,「因着祂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哥一20)但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注视这些圣经文本,会发现令差异和解的首要场所就在我们内,在我们的生命中,即使生命常受正与反的分裂的威胁。183 如果心已碎成千万片,则难以在社会中创建真正的和平。

 

230. 和平信息不是谈判后的和解协议,而是信念,相信圣神带来的合一能使每个分歧和谐共存。和平信息借着新颖的和前程有望的综合,去克服每个冲突。多元是美丽的,如果常能进入修和的过程,并缔结一种文化上的约定而导致「融和的多元性」。正如刚果主教团所说的:「我们民族的多元是我们的财富。(……)只有在合一 中,通过 心灵的悔改与修和,我们才能在各层面帮助我们的国家发展。」184

 

现实比观念更重要

 

231. 观念与现实之间亦有一种持久的张力。现实简单地存在,而观念则需要付诸实行。两者之间需要有持续的对话,免得观念与现实脱节。只沉湎在文字堆里,或栖身在概念堆和修辞学上,是危险的。所以,第三个原则出场:现实比观念更重要。这原则不容为现实戴上各种面具:天使形态的纯洁、相对主义的独裁、空洞华丽的辞 藻、理想化而非实际的目标、形形色色违反历史的基要主义、没有善意的伦理制度、缺乏智慧的学术性论述。

 

232. 观念──知性的阐述──为沟通、理解、以及实践服务。观念和现实脱节会引发徒然的理想主义和唯名论,其效能最多是用在分类和定义之上,但肯定不会牵涉行动,而催促我们行动的是受理智光照的现实。正统唯名论必须让路予和谐的客观性。不然,真相受到操控,如美容品代替真正的健身护理。185 有些政治家──甚至宗教领导人,自以为他们的提案那么清楚,那么有逻辑性,便不明白为甚么人们不理解、不追随他们。或许这是因为他们陷在纯观念堆里,最终把政治或信仰贬低成华丽辞藻。另一些人把纯朴置诸脑后,引入一种大多数人都感到很陌生的推理。

 

233. 现实比观念更重要。这原则配合圣言的降生和圣言的实践:「你们凭此可认出天主的神:凡明认耶稣为默西亚,且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于天主。」(若壹四2 现实原则,即一个话语变成有血有肉的事实,同时勉力如此一做再做,这现实原则对福传是必要的。它帮助我们明白教会史就是救恩史;它帮助我们铭记那些将福音栽植到文化中的圣人,他们把福音传到各民各族的生活上;它帮助我们收割教会跨越两千年丰盛传统的果实,而不自诩提出一个与这宝藏无关的思想体系,就好像我 们想要再发明福音一样。同时,这原则催迫我们言教身教,履行公义和爱德,让言结出果实。若言出不行、言不落实,就是在浮沙上建屋,就是停留在纯观念堆之中,最终陷于孤芳自赏、高抬理论的境况中,一片死气沉沉、徒劳无益。

 

整体大于部分

 

234. 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张力。为避免沦为井底之蛙,我们须放眼全球,同时也要关怀本土,好能脚踏实地。两者相得益彰,而非两极化。在此厢,人们被卷进抽象的世界,事事全球化,处处尾随他人,国外的月亮总比较圆,按时按候就要惊讶和鼓掌一番。在彼厢,他们变得像民俗博物馆,一个隔离的乡土世界, 事事 因循,处处守旧,面对新事物的挑战总提不起劲,天主赐予的美稍为出了界线便欣赏不了。

 

235. 整体大于部分,也大于各部分的总和。所以,举凡有局限的和特别的问题,不必执着。我们要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以大众更受益的福祉为依归。可是,要达成此事而不卑不亢,自己的根要更深地扎入肥沃的土壤和家乡的历史,那是天主给的礼物。从小处着手,以身边的事开始,但远景要更广更阔。当人全心全意融入一个团体 时,不必放弃固有的气质或隐藏其身分,对新事物不必予以取消,反而吸纳其动力助长自己的发展。全球化不扼杀本土化,本土化不荒废全球化。

 

236. 我们的模式不是球体,球体不大于其部分,球体上的每一点与其中心的距离皆相等,点与点皆均等无异。相反,我们的模式是多面体,它反映出各部分向同一方向汇聚,每一部分又保留其独特性。牧灵和政治活动一样,设法把每一部分的最优秀之处,聚拢在这多面体内,当中便有空间给穷人及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憧憬和潜力。 即使有人因犯错而成为可疑的,他们也能有所贡献,这点不容忽视。在宇宙的秩序内,各民族的汇聚使他们的个别性得以保持。社会奉行公益,当中人人汇聚一起,人人皆有立足之地。

 

237. 为我们基督徒而言,这原则也指出福音的总体性或整合性,而福音由教会传递给我们并派遣我们去宣扬。福音的圆满和丰富融合学者和工人、商人和艺术家,简而言之,融合所有的人。每个民族按其天赋方式接受整部福音,并借着祈祷、友爱、正义、奋斗、庆典等不同的表达而体现出来。喜讯就是天父的喜乐,祂不要任何一个 子女丧亡,这就是善牧的喜乐,祂找到丢失的羊,把羊带回羊栈。福音是让面团发酵的酵母,是山上的城,它的光辉照亮所有民族。福音的固有的整体性原则:福音常是喜讯,直到传扬给所有民族,直到治愈并强化人类仁爱的每个层面,直到把所有的男女都带到天主国度一起坐席。整体大于部分。

注解

179 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1967326) 76

180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塑造忠信公民权的良心》牧函(200711) 13

181 宗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会社会训导汇编》161

182 Romano Guardini,《新时代的终结Das Ende der Neuzeit》,维尔茨堡,196530-31

183 参阅I. QuilesS.J.,《以人位为重的教育哲学》,布宜诺斯艾利斯,198146-53

184 刚果天主教主教团常委会,《国家安全局势消息》(2012125) 11

185 参阅柏拉图,《高尔吉亚篇Gorgias465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