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重负,轻装上阵(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
发布日期:2024-07-12   |    作者:意鸣子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卸下重负,轻装上阵

​看着圣殿丽门旁边坐在地上祈求施舍的瘫子,伯多禄说:「请看着我们」。他看着伯多禄和其他宗徒,希望得到一点施舍。但是伯多禄说:「金我没有,银我没有,但是我把我有的给你。因纳匝肋耶稣基督之名,你行走吧!」(宗3:1-10)。

​瘫子可能在期待一切,但是只有这个是他不敢奢望的。他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两位宗徒,忠诚于师傅的教导,没有任何私心。人们可能给他钱财、给他东西,然后就会远离他,他自己仍然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奇迹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伯多禄和若望相信自己拥有神圣的能力,他们的话语有能力让这位在地上、不能自理、依赖他人施舍的瘫子起来行走、自立。

​这种行为值得嘉许,因在没有人关心的地方教会去给予医治,这种服务与世俗机构不一样。使用这种医治能力要保持警醒,不能哗众取宠,或者为了赚钱,像世俗机构那样。但是不能只局限于施舍或者医治疾病,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整个人、整个社会,一个完全新的世界。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

​「天主的话语富有效力,让人民得到自由。」 

 

读经一 ​(亚7:12-15)

我们需要追溯历史,回到撒落满和雅洛贝罕二世时代,那时以色列非常繁荣。

他们战胜了临近的敌人,克服了约旦河对岸的土地,边境「从哈玛特渡口直到阿辣巴海」(列下14:25)。为了保证稳定与安全,在各个城市都建设了坚固的堡垒,仓库亦满藏来自腓尼基、阿拉伯和死海沿岸各地的珍宝。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大量提高农产品收成,纺织业和印染业非常发达。全国各地都是豪华奢侈的新建筑群;人口数量大增。

确实是由于君王的管理能力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达到巅峰。

那么宗教如何呢?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繁荣。各圣所挤满朝圣的人群,奉献祭品的、宣发誓言的、欢度节日的络绎不绝。而且雅洛贝罕二世本人也非常虔诚,为圣殿支付各种费用,帮助司祭经费,装饰整修各地的圣殿。不过许多圣殿确实也沾染了异教崇拜,比如丰沃女神崇拜和神女现象。但是总体来看,感谢天主和君王为国家带来富裕与和平。

可是有一天,一个严厉的人出现在贝特尔,那里有着当时最重要的圣殿。他脸孔被太阳晒得古铜一样,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是在原野里放牧和修剪果树。这是亚毛斯。一个特科亚的牧人。特科亚是犹太城市,白冷南十公里,靠近沙漠。

他不是来为和平歌功颂德,他来呼喊咆哮反对君王,谴责异教崇拜、贫富不均。他揭露富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建立在对许多穷人的剥夺上;富人贪婪、奢侈,拥有豪华的「夏宫和冬宫」、「充满象牙的屋子」、享受盛宴、无穷无尽地庆祝节日(亚6:1-7)。

哪里来这么多财富供他们如此浪费挥霍呢?它们是来自对劳动者和弱势农民的压迫和欺诈,假秤欺骗、操控价格、高利贷、恶性典当,「用银钱购买穷人,以一双鞋换取贫人,连麦糠也卖掉」(亚8:6);法官颠倒黑白,践踏正义,贪赃枉法(亚5:7;10-12)。包括妇女也不能躲过先知的谴责,因为她们无度狂欢(亚4:1-4)。

那么如此繁荣的宗教礼仪和祭献如何解释呢?先知指出,那都是谎言,只是外在形式,是自欺欺人。天主反感这种虚伪的祈祷、礼仪、奉香、祭献;天主要求的首先是消除不平等、欺骗和暴力(亚5:21-24)。

在这种社会和政治背景下,产生了今天读经中的内容。面对亚毛斯的谴责,贝特尔圣殿的司祭长阿玛则雅很担心,害怕消息传到君王雅洛贝罕二世耳朵里自己会受到惩罚。

为了让这个特科亚的牧羊人闭嘴,阿玛则雅先自己禀告君王,然后直接来找亚毛斯:够了!闭嘴吧!你这是在国王的圣殿里,这里是国家的圣殿。赶快回到你自己家乡去吧,不要惹祸!(12)

可是亚毛斯针锋相对:我不是职业先知,不是宫廷圣殿的成员,像你这样,从君王那里领取薪水。我不是为了自己争取利益,我不需要讨好和奉承人赚取生活费。我是牧羊人和修剪果树的农民,自食其力。君王应该对社会的腐败负责任,如果执迷不改,命运将是「雅洛贝罕必死于刀下,以色列必被掳去充军,远离本土」(亚7:11)。

几年后,撒玛黎雅的首都就陷落在了亚述军队的手中,应验了亚毛斯的预言:「狂欢结束了」(亚6:7)。

先知,是天主选择的代言人,是与百姓沟通的(出7:1;4:10-16;耶1:9)。他们为了完满地完成使命,需要生活在与天主紧密的结合中,吸纳天主的思想和意志。因此要求他们避免一切可能伤害他们精神生活的东西,例如:个人利益、世俗的宗教和伦理观。要求他们放弃一切可能影响他们话语自由的东西,例如:朋友、礼品、经济依靠、世俗权威。

 

读经二     (弗1:3-14) 

​我们用八个星期的时间阅读厄弗所书。这封书信寄名在保禄名下,但是写于公元九十年,所以应该是出自他的一位弟子。

​小亚细亚的基督徒团体,认同这封书信忠诚地保留了保禄的思想和精神,接纳它如同保禄自己的书信一样,所以教会传统上也承认其权威,保留在宗徒书信当中,回答一些神学问题。

​书信的开始是一个很长的祝福颂歌奉献给天主,感谢他对人类的眷顾。

​祝福颂歌是犹太人祈祷最有特色的体裁。在每一天的各个时刻,他们都思考、感谢天主对他们的照顾,历数天主给予的恩赐,高歌赞颂。今天读经中的这个颂歌非常感人,发自于小亚细亚一位基督徒的内心,被采用在礼仪庆典中,书信的作者收集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颂歌开头是赞颂天主,称呼不再是「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而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父」(3)。我们祝福赞美祂,因为祂借耶稣基督使我们得以分享各种属神的祝福。

​天主承诺给列祖的祝福是物质的,天主通过恩赐他们丰富的物质产品来表示祝福,比如庄稼丰收、牛羊成群、子孙众多,家庭成员个个事业有成。

​但是,通过洗礼进入基督奥体,被充满的是属神的恩赐,这与物质恩赐不矛盾,而是构成一种新现实,永远不会消失的财富,超越这个世界的生命。

​在这个喜乐的欢呼之后,颂歌在第一小节叙述天主爱的规划。早在世界的创造之前,天主就规划了所有人的得救。希望全人类与基督合一,分享他的生命,进入他的大家庭。这是全人类共同期待的命运:不是毁灭,而是永恒的喜乐,高歌颂扬天主的恩宠。人感恩的这位主,不按照个人功过处理,而是无偿给予一切,恩赐穷人,照顾没有能力的人。

​在第二小节(7-12),歌颂在基督内信徒获得的新生命状态。我们已经获救,依靠基督的血,在罪恶中被无偿赎回(7);我们被引导认识天主的规划,不只是因为天主启示了祂的意志,而且实际上天主的救恩不可阻挡地开始产生效果(8-10);使我们得以继承天主赋予祂唯一圣子的恩赐(11-12)。

​继承产业,这个图像常常表示天主的无偿恩赐。在他内一切都是恩赐,是祝福,希望给予他所有的儿女,所有的人都丰沛地拥有祂的恩赐。作者身为犹太人,所以说「我们这些首先在默西亚内怀有希望的」,很快就投入了对他的信仰。

​结束部分(13-14),用「你们」,是指异教徒,在犹太人之后听到了「真理之言和救恩的福音」。现在,感谢天主,异教徒也与亚巴郎的子孙一起承继天主对圣祖及其后代承诺的祝福。

​喜乐充满了整篇诗歌,这来于对天主无限善意、无条件爱护人类、恩赐人类的信任,因为天主的爱不是依靠人的善恶,而是完全出于祂的恩宠。

​在人类历史和人的生命中,恶有时似乎获得了胜利,但是这首颂歌高呼,最后的胜利属于天主的爱。天主最终会把祂在「世界创造之前」已经制定的规划带向完美实现。

 

福音     (谷6:7-13)

第一篇读经中我们看到两个代表人物:阿玛则雅,宗教体制中的司祭,满享优势和特权;亚毛斯,粗鲁的牧羊人,突然开始作先知。

阿玛则雅,是一个成功的人,被尊敬和拥护,因为他是君王的朋友,地位高贵。但这不值得嫉妒,他拥有一切,却是没有自由。他依附君王,从君王那里获得面包,任何时候也有可能被君王夺取。他需要顺从君王,无条件地崇拜君王,时刻准备好歌颂他,跟随他的政治游戏,对他的缺点和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亚毛斯,一个穷人,但是自由,可以说他想说的话。

甘愿贫穷,为了自由。这可以成为格言,适用于今天福音读经中耶稣号召跟随他,宣讲福音的人们。相似于亚毛斯,而不是阿玛则雅。

读经的开始是耶稣派遣十二宗徒去传教。(7)

所有的人都被派遣出去了。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人例外,传福音不是团体某些成员的特权。如果一个弟子没有感觉到与他人分享恩宠的迫切性,那他一定还没有相信发现耶稣就是找到最珍贵的财宝。

他们被两个两个派遣出去。这不是为了作伴,而是有神学理由。基督宗教与印度教和佛教,及其它任何宗教都不一样,不是把个人的精神完满、内心平衡、个人的清洁作为目标,这些可以一个人单独完成;而基督宗教不能离开团体,那么为了建设团体,至少需要两个人。所以福传从来不是一个人单独的工作,不是宣讲个人的感悟。谁宣讲福音,就应该完全与教会和谐、共融。

耶稣另外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新特点。辣彼从来不是自己去寻找弟子,而是学生自己来找老师学习法律。耶稣的弟子们却都是被派遣出去,像耶稣一样,每家每户每一个地方寻找人,而不是坐着等人来寻找。

而且宗徒们在被派遣的时候同时被授予权能。耶稣不是给他们下命令的权威,不是强制人的权威。弟子们获得的唯一权威是耶稣自己用过的:驱赶邪魔。「驱赶邪魔」是指驱赶所有远离天主和生命的力量,促生邪恶、压迫、暴力、不正义的力量。面对这种邪恶势力,基督徒团体有能力获得胜利,因为师父基督赋予了我们不可阻挡的力量,祂的圣神。

在读经的第二部分(8-9),阐明福音使者福传时可以装备自己的东西,应该是轻装简行:一根棍杖外,什么也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在腰带里带铜钱;却要穿鞋,不要穿两件内衣。物质装备只需不可少的必须品。

棍杖 — 这是当时穷人的武器,因此在玛窦福音中说耶稣不允许弟子们带棍杖(玛10:10)。耶稣的弟子是和平的建设者,因此应该拒绝任何可能产生暴力的工具。

今天的读经中却允许他们带棍杖。理由是,在圣经中,棍杖有另一种象征意义。梅瑟和亚郎两人一起与法老战斗,完成了拯救以色列人民的使命。他们二人都有棍杖,它们代表天主的权威。用棍杖,梅瑟在法老前行了很多奇迹(出7:9-12),他伸出棍杖就给埃及铺遍蝗虫(出10:13);他伸出棍杖,红海分成两截(出14:16);他伸出棍杖,岩石流出泉水(出17:5-6)。

同样,耶稣的弟子们,为了把人从邪魔的势力下解放,只需要一根棍杖就可以获得力量,那是耶稣传授的话语。

然后指出不应该携带的东西:面包、口袋、金钱。(8-9)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缩减信息,不要抽掉其中挑战的力量,不要毫无意义地考虑如果耶稣生活在今天,大概就不会这么严厉,也会学习适应时代。虽然那个时候他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路9:58),而今天他会用施舍的钱去投资,用自己的武器对付黑暗之子。

时代在变化,确实我们不能对圣经作字面解读;但是,这种想法可能会产生危险,好像使徒可以过滤这个世界的污染,似乎福传的效果取决于物质财富拥有多少。

耶稣从来没有轻视过物质财富,从来没有把赤贫当做生活理想,但是他仍然忠告弟子们不要被物质财富约束。如果一个人需要讨好人,那他就没有自由宣讲真理,比如阿玛则雅,他接受薪酬,所以需要与主人保持一致。

教会历史上,为了与这个世界的权威妥协,为了获得特权、利益和恩赐,教会曾经付出高昂的代价,牺牲了自由和自主。

另一个理由更加重要,使得耶稣要求他的使者卸去一切物质财富和权力。因为如果有人奢望高位,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拒绝和抵制;谁试图操纵他人,就会产生压迫。人们一般只信任那些不造成害怕,不轻视人的人。因此为了有效地赢得信任,福音使者需要表示把自己的生命也交付在接受福音者的手中,日常生活也需要他们的支援。

不许带口袋。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用,只是沉重的包袱。使徒不需要为了明天的意外准备食物;我们向天主祈祷的是今天的食粮,如果我们有多余的,就应该马上分享给缺乏的人。

耶稣要求完全自由,不只是物质方面,还有偏见、传统、情感。因为这些都可能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形成阻碍。很多习惯、风俗、传统都是沉重的包袱,会影响接受福音的纯度。

第三部分(10-11)。耶稣谈到他的使者应该受到的接待。有时候被热情接待,被认可;有时候被愤怒和歧视拒绝。使徒应该怎么办呢?

「你们无论在那里,进了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从那里离去;无论何处不接待你们」(10)。

初看起来好像这是指走访单独一个家庭,忽略其他人。实际上耶稣是为了避免他的使者们犯一个巨大的错误。宣讲福音的人总会遇到虔诚慷慨的人,被热情接纳住在他们的家中,如果这一家可能环境不是很好,或者比较贫穷,使徒可能需要慢慢适应。

以后,福传者也会遇到条件好的人家,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住处,而且还有更好的,甚至还会有人提供豪宅别墅。

耶稣嘱咐我们:你们要停留在那第一个接待你们的家庭里。对于弟子们,耶稣要求要生活简朴、严格,不可放纵,要避免任何奢侈诱惑。

那么如果遇到被拒绝,或者驱赶呢?拂掉你们脚下的尘土!

这是每一个以色列人都明白的动作,当离开异教徒的土地时,进入圣地的时候都要这样做。如此表示「土地会受到居住者的影响」(户5:17),为了避免受到邪恶人的影响,甚至有必要不沾染一粒他们的尘土。

耶稣建议宗徒们也采取这种行动,不是表示拒绝或者轻视,而是「见证」。为了他们,不是反对他们。

耶稣的要求是尊重这种人,不要坚持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以避免变成纠缠,避免引起敌对,以至于让这些人疲惫、反感,甚至完全拒绝信仰。

真正的宗徒一直注意从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不逼迫人变成基要主义者。宗徒被派遣只是携带着一个建议,一个邀请,不是参与神学战斗。他们的任务不是说服多少人皈依,而是忠诚地宣讲基督的福音。接受或者拒绝,果实多或者少,不是完全取决于宗徒,而是在于播种的土地。

最后一节(12)讲述宗徒们福传的成果。依靠师父赋予的权能,他们可以完成救恩的工程,这是他们的使命。救恩的记号是所有邪恶势力的失败:肉体的恶(疾病)和伦理的恶(驱逐魔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