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是养育和服务,不是命令(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
发布日期:2024-07-17 | 作者:意鸣子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牧养是养育和服务,不是命令
谁掌握权力,就是被召叫去为他人服务;但是权力往往诱惑人,掌权者可能会滥用职权,发号施令,为个人或家庭谋取私利。智慧书的作者警告我们:「因为,你们是他王国的公仆,如果你们判案不公,不守法律,不按天主的旨意行事,天主必要可怕而迅速地临于你们,对身居高位的,执行严厉的审判」(智6:5-6)。
操控他人在基督徒团体中是绝对被禁止的。(路22:25)基督没有请求政权机构赋予他权力,让弟子们追随他。他是自己引导羊群,用他的话语和面包养育他们,用他自己的榜样教导他们。
在教会中,谁拥有权力就要像耶稣那样,伯多禄也多次提醒团体的长老们:「所以我这同为长老的,为基督苦难作证的,以及同享那将要显示的光荣的人,劝勉你们中间的众长老:你们务要牧放天主托付给你们的羊群;尽监督之职,不是出于不得已,而是出于甘心,随天主的圣意;也不是出于贪卑鄙的利益,而是出于情愿」(伯前5:1-2)。
可能有不少人知道这首写给童军领袖的箴言:「记着,童军领袖!如果你放缓,他们就会停止;如果你妥协,他们就会撤退;如果你坐下,他们就会躺着;如果怀疑,他们就会失望;如果你批评,他们就会拆除。但是,如果你走在前面,他们就会超越你;如果你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皮肤割舍给你;如果你祈祷,他们就会成为圣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只有跟随唯一的、真正的牧人,我们就一无所缺。」
读经一 (耶23:1-6)
公元前七世纪末期,在社会和政治上都是一个艰难时期,耶肋米亚先知宣告这个预言。先知曾经对年轻的君王约史雅寄予很大的希望,期望他重新统一以色列分散的各支派。可是在默基多平原的战役中这位虔诚智慧的年轻君王突然不幸牺牲了。他的儿子约哈兹继位。这个君王喜欢奢侈,对穷人不感兴趣,一心修建辉煌的高楼大厦,却不给工人付工资,贪赃枉法,包庇罪人,冤枉无辜;政治上非常无能,与埃及结盟,挑战鼎盛时期的巴比伦。几个月约哈兹被他的政治反对派谋杀。约史雅的另一个儿子约雅金登基,臣服拿步高几年,后又背叛,被拿步高换了另一个王,耶苛尼雅。
环境并没有改变,耶苛尼雅没有个性,没有远见,围绕着他的智囊团鼓励他选择与巴比伦武力对抗。国家因此毁灭。耶路撒冷被毁成为一堆废墟,人民被流放到异地他乡。
这就是今天读经所选预言的历史背景。
序言部分(1),宣告一个来自上主的不能挽回的惩罚。除了虔诚的君王约史雅,那些政治人物都不忠诚上主,不理睬先知的劝告。先知用牧人来做比喻,他们不是关怀和照顾托付给他们的羊群,而是把羊群带向毁灭。
这不是先知第一次使用牧人形象,前面用过很多次,都是谴责他们在引导、照顾百姓上的失职:「为民牧者既然愚蠢,不寻求上主,为此他们一事无成,羊群都已四散」(耶10:21)。
现在情况更加严重,上主再次强调将临的惩罚:祸哉!现在我要向你们算帐!(1-2节)
在宣告了对领导人的惩罚后,先知转向沮丧无助的百姓,给他们鼓励。有一个原因可以给他们希望:以色列不属于任何尘世的君王,即使失职的君王主宰他们,但是他们最终属于天主,祂会亲自照顾自己的羊群,把他们带回水美地富的故土,从暴君手中解放。(3-4节)
为了安慰以色列人民,耶肋米亚先知不只是局限在近期的未来,而且宣告在比较遥远的未来:上主要在达味的家族兴起一个正义的苗芽,一位智慧的君王,他要以正义统御大地万民。(5-6节)
很有可能耶肋米亚先知希望一位新的君王,有能力复兴达味王和撒落满王时代的繁荣。他甚至宣告了这位新君王的名字:上主,我们的正义。希伯来文是Ja Sidqénu,明显地暗示Sidqija,既不执行正义,又不保护百姓的无能君王漆德克雅。
预言总会实现,但不是按照人的期望,天主的作为超越一切期待。善牧不是要重建这个世界的国度,不只是要使一个国家繁荣,不是靠武力复兴一个民族。
善牧,预言中的达味后裔,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他就是:纳匝肋的耶稣,他是真正的Ja Sidqénu,上主我们的正义。因为他开始了一个和平与正义的国度,不是依靠武器力量,而是人心的改变。他的国度,好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缺乏通常情况下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条件,可是这个国度却被指向整个大地,并且持续到永远。
读经二 (弗2:13-18)
在整个罗马帝国,希伯来人都以他们的独特、孤立而著称。罗马皇帝塔西佗曾经称他们是「人类的敌人」。耶路撒冷圣殿有一道一米半高的围墙把异邦人和希伯来人分割开来,围墙上雕刻着十三座祭台,上面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着异邦人越过围墙要被判处死刑。这标志着两种人的区分,他们认为这是天主的意愿:蒙受亚巴郎祝福的是天主的选民,其他是救恩之外的异邦人。
厄弗所书的作者面对异邦人,宣告这种对立的结束,因为这种分割是来自人为的,而不是来自天主。基督已经使这类人民永久合一:「现今在基督耶稣内,你们从前远离天主的人,借着基督的血,成为亲近的了」(13节)。基督依靠自己的鲜血,赎回了那些曾经不属于盟约团体的人民,赋予了他们选民的资格。
然后作者强调,基督在自己身上使得两类人合而为一。
他是我们的和平,依撒意亚先知宣告的「和平王子」(依9:6),米该亚先知宣告的「和平的上主」(米5:4),被派遣来拆除分割人民的围墙和阻碍,直到最后拆除分离人与人关系的一切阻碍,因为所有的人实际上都同样被天主所爱。(4节)
基督废除犹太法律对选民与不洁净的异邦人的区分,也废除对此区分给予的祝圣和祝福(15节),把两种人民在他自己身上合而为一。
不只如此,他以自己的道成肉身,而且拆除了天人阻碍,以他自己合一遥远的天人,宣告和平,这和平给予一切人。(16-17节)
这温柔喜乐的宣告让我们想起依撒意亚先知:「传布喜讯,宣布和平,传报佳音,宣布救恩,给熙雍说‘『你的天主为王了!』的脚步,在山上是多么美丽啊!」(依52:7)。
经文以一个宫廷盛典的伟大场景结束。由唯一的圣神合一,所有的人都融入基督,犹太人、异邦人、临近的、遥远的,都一起前来,在隆重的游行中,朝拜天主圣父。(18节)
在圣神的鼓励下,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成为和平的建设者。像基督一样,投身于拆除任何阻碍人与人相遇相通的阻碍,不说制造不和的话,放弃偏见,消除歧视,建设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国家与国家、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对话。
福音 (谷6:30-34)
工作的人需要休息,福传工作像保禄那样持续许多年是「很艰苦」的(格后11:23)。所以,耶稣在使徒们福传工作回来后邀请他们休息一下。经文看上去好像很普通,但是福音书作者安排在这里是为了告诉基督弟子们一个重要的信息。
在第一部分(30-32节),介绍弟子们在福传工作后满意而归,围绕在耶稣身边,向他陈述他们做了什么、教导了什么。耶稣先是认真听他们叙述,然后邀请他们与他一起退隐到荒野安静的地方,远离人群,休息一会儿。
耶稣单独与使徒们在一起的场景在玛尔谷福音中常常提到,每一次都是为了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在给人群讲过寓言后,耶稣会单独给使徒们解释(谷4:34);「远离人群,单独在一起」,耶稣治愈贝特赛达的哑巴;带伯多禄、雅各伯、若望到大博尔山,显圣容,也是「他们单独在一起」(谷9:2);回答使徒们关于世界末日的问题,也是「私下」里(谷13:3);同样,因为缺乏斋戒和祈祷,缺乏安静,弟子们未能够驱除魔鬼(谷9:28)。
我们今天的读经中,谈到「单独」,重复两次,强调耶稣和十二使徒单独乘船,在静默中划向湖泊深处。
第一个信息比较简单直接,玛尔谷指那些在基督徒团体中担负责任,宣讲天主圣言的人们,希望他们像十二使徒那样对福传充满激情和热诚,投身于服务人群,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
不过重要的信息是另一个,中心词汇是「单独」。这个词汇也是整个段落的核心。
对团体的服务要求非常热诚的投入和慷慨,但是也需要谨慎,避免陷入盲目狂热,盲从企业盈利的标准,即使是最慷慨忠诚的使徒,如果忽略与主人基督圣言的联系都将是危险的。
使徒们围绕在耶稣身边,与耶稣一起评估他们的工作,回顾他们做的和教导的,分析什么是使徒工作的核心。在把计划付诸实施之前,与基督坦诚的相处是非常必要的,以便获得他给予这个任务的指导,感觉到他的派遣。没有与圣言密切的配合,是不可能开展这个工作规划的。如果一个选择、倡议不是来于祈祷、默想和团体反省,很可能有危险落入人的标准中。在慈善工作背后,常常可能没有崇高的目标,只有个人野心、个人利益、竞争欲望,和隐藏的强加改变信仰。
当然,整个生命都是一个祈祷,在贫穷中可以与天主相遇,在以基督的名义对他人的服务中也可以与天主相遇。尽管如此,如果缺乏区分出来的「空间和时间」,缺乏「单独与天主在一起」的机会,没有远离人群的时刻,没有放下工作的时刻,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可能会耗尽,自己会枯萎死亡。
在从事使徒工作时,需常常与基督会晤,听取基督的挑战。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对圣言的反省,在任何一件工作结束后都应该「单独退隐」,与基督一起评估,像十二使徒那样,与基督一起反省他们做了什么和教导了什么。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自己一直充实,而避免「盲目奔波,徒劳奔波」。(迦2:2)
耶稣与使徒们的休息时间很短,仅仅是他们在湖上航行的那段时间。
读经的第二部分(33-34节),他们再次被人群包围,在湖的另一边人们已经等待很久了。
船上的人象征基督徒团体,在与老师耶稣单独相处了一会时间后,又要投身于服务人群。出发不是逃避,而是给自己充电。作为圣言的携带者,播撒希望、传递救恩,使徒们总是被热诚地期待,喜乐地接纳。
与人群相遇让耶稣很感动,玛尔谷用了一个特殊的希腊词汇「动了怜悯的心」splagknizomai来描述。这个词汇表达深刻的感动和情感,常常只是保留给天主。圣经中,用这个词表达天主的温柔和情感,为人类包扎伤口。
玛尔谷已经把这个词用在耶稣身上几次了,当他拥抱跪着祈求他的麻风病人的时候(谷1:40-41);对待饥饿的人群时说:「我很怜悯这批群众,因为他们同我在一起已经三天,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谷8:2)耶稣的反应表达了天主面对人类疾苦的温柔。
当罪恶引起贫穷、疾病、痛苦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以为其他人得到报应,甚至呼求天主惩罚,彰显正义。但是基督徒团体真正应该有的感情和应该做的:永远只有慈悲。
玛尔谷以一个无限美丽温柔的图像来结束叙述:他对他们动了怜悯心,因为他们好像无牧的羔羊。(34节)
这个图像在旧约中经常出现。第一个参考是出离埃及到达目的地之前,梅瑟向天主的祈祷。他担心,在他死后,以色列人没有领导,向天主祈祷:「望上主,赐给一切血肉气息的天主,委派一人管理会众,叫他处理他们的事件,领导他们出入,免得上主的会众如无牧之羊」(户27:16-17)。
这个图像还出现在先知们谴责人民的领导,对百姓不负责任,摧残人民:「因为没有牧人,羊都四散了;羊四散后,便成了一切野兽的食物。我的羊在群山峻岭中迷了路,我的羊四散在全地面上,没有人去寻,没有人去找」(则34:5-6)。还有著名的圣咏名句:「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咏23:1)。
玛尔谷引用牧人形象,指出耶稣就是由天主派遣来的领袖,回答梅瑟的祈祷、先知的预言。在以色列,曾经被比喻为牧人的有经师、法利塞人、辣彼、政治领袖、黑落德王,但是这些人只牧养他们自己,而不顾百姓死活。
耶稣是真正的牧人,因为他有一颗敏感的、体察人们需求的心;他在意人们需要什么样的食品,什么样的水。先知曾经预言:「看,那日子一来临──吾主上主的断语──我必使饥饿临于此地,不是对食物的饥饿,也不是对水的饥渴,而是对听上主的话的饥渴。他们必由这海走到那海,由北至东,去寻求上主的话,却寻不到」(亚8:11-12)。
人民的领袖没有能力满足这种需求,饱饫人民的各种饥渴,甚至他们虚假的理论常常误导百姓。耶稣开始分施他的面包,双重意义的面包:养育头脑和心灵的教导;养育身体的食物。
今天的读经结束部分是耶稣「开口教导他们许多事」(34节)。他没有生气、沮丧,没有为拥挤的人群烦恼,而是开始教导他们,因为人们心灵饥渴,需要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