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饼:是冲突的原因,也是共融的标记(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发布日期:2024-07-25   |    作者:意鸣子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面饼:是冲突的原因,也是共融的标记

​以色列人在高大威猛的客纳罕人面前被恐慌所困。若苏厄和加肋布鼓励以色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他们不过是你们的面饼!」(户14:9)希伯来语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吻合:「面饼」一词的词根与「战斗」是同一个辅音组成,似乎是表明争夺食物是一切冲突的根源。甚至以色列人与天主产生分歧,也是因为面饼的缺乏:「我们在埃及国坐在肉锅旁,有食物吃饱」(出16:3)。

​只有在分享的时候,面饼才不再是竞争和冲突的原因,而成为爱和友谊的标记。

​与谁一起分吃面饼,意味着把他当做好朋友,可以信靠,可以结盟,不被背叛(咏41:10)。最强烈的紧张和最可怕的愤怒是在餐桌上保持沉默,一桌吃饭的人们之间互相争吵也是最尴尬的事。

​宴会本来是和平、友谊的表示(创31:53-54),因此天主选择这个图像来表达天国。祂要举办宴会,让「穷人饱享美味」(咏22:27)。

​这就是天国:「你的子女绕着你的桌椅,相似橄榄树的枝叶茂密」(咏128:3)。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如果我有勇气与人分享我的面饼,穷人将会饱享美味。」

​读经一      (列下4:42-44)

​ 以色列的穷人梦想什么呢?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情,只不过是有面饼可以吃饱,甚至可能的话,像富人那样一天吃三顿饭。有充足的面饼曾经是上主祝福的标记(咏37:25),缺乏面饼就是对罪恶的惩罚(则4:16-17)。

​今天读经的背景是当时发生了可怕的旱灾,情况令人绝望。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把能够找到的一切草根、树叶、野草,甚至有毒的,都用来充饥。

​饥饿,这个词汇在旧约中出现了134次。很多时,因为古代中东一带雨水稀少,所以常常会出现饥荒。

​在某一个饥荒的年代,有一个巴耳沙里沙的人来见先知,并且奉献给他二十张大麦面饼。(42节)

​大麦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可以生长,比麦子的价值低一些(默6:6)。大麦的生长周期比其它农作物短,因此最早成熟,春天的时候,逾越节前后就收割了。富人喜欢小麦,穷人更加喜欢大麦,因为比较便宜。因此一个贫穷农民给先知奉献这么多珍贵的大麦面饼,是一件非常慷慨的行为。他没有把自己田地里初熟的作物留给自己,而是与他人分享天主的恩赐。面饼是天主的恩赐,应该马上与没有的人分享:「目光慈祥的,必蒙受降福,因他将食粮,施舍给穷人」(箴22:9)。

​同时,先知厄里叟自己也加入了这个由巴耳沙里沙发动的无偿恩赐的正能量传递中。他没有把面饼放入自己的粮袋带回家中,而是让他的仆人把所有的面饼和新麦穗都分给围绕在他身边饥饿的人们。

​仆人的反应是犹豫的,「我怎么可能把这点东西分给一百个人呢?」(43节)。如果不发生奇迹,是不可能用这么一点东西让一百人吃饱的。

​先知很肯定,鼓励他要有信德:「所有的人都会吃饱的,而且还会有剩余。」(43节)

​「奇迹是可能的,而且就要发生」,但前提是我们有勇气相信上主的承诺,相信先知命令,看似荒谬、且没有意义,他们命令分享、分享。

​食物将会让所有的人都吃饱,而且还会有剩余,但是任何人只要吃饱,不可以多占。谁如果不相信上主的保护,贪婪、自私,拒绝与他人分享,聚集财富,中饱私囊,那么在第二天,像收集玛纳那样,他会看到腐烂和蛆虫(出16:20)。天主不想从无中创造面饼,不想从天上掉馅饼,不打算代替人类自己解决饥饿问题。天主通过相信祂圣言的人完成奇迹。

​这就是完成奇迹的动力:首先是巴耳沙里沙的慷慨,他奉献出来自己辛勤工作的收成,接着是厄里叟决定与他人分享自己收到的恩赐,最后奇迹产生了——所有的人都吃饱了,而且还有剩余。

​今天,确实只有「奇迹」才可能解决饥饿问题,但是,奇迹是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有勇气,抛弃人的逻辑思维,相信福音,如伯多禄被邀请在中午去下海打渔时说:「凭着你的话……」(路5:5),然后事情就会成就。 

 

读经二       (弗4:1-6)

​厄弗所书信这段话是伦理劝告,以及教会的团结合一。

​第一小节(1-3),列举了领受洗礼成为基督徒的人应该有的标志。书信以保禄自称为「上主的囚徒」开始。其信息的真实性的,由为福音奉献生命而得到验证。

​基督徒的第一个特点是谦卑,选择末位、积极服务、高举穷人;其次是顺从、耐心、宽容。基督徒不能是爱争吵和暴躁的,不能自以为总是自己有道理,要承认人都有优点和局限、美德和缺点、恩赐和不足。要学习耶稣,放弃任何形式的侵犯和暴力,以各种方式寻求共融、和好与和平。

​第二部分(4-6节),继续前面的题目。基督徒应该合一有七个理由: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圣神,同有一个希望,只有一个主,一个信德,一个洗礼,只有一个天主和众人之父。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保禄在这里没有提到「同一的感恩祭面饼」。

​一个团体的合一不是基于彼此感到可爱或者个人得到利益。像所有的团体一样,基督徒团体似乎也有很多理由分裂、不和。基督徒之间存在各种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经济条件、思维方式、性格等等。同一的宗教,虽然都宣告对同一基督的信仰,可是由于意见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团体。团体不同,不应该彼此嫉妒、排斥,而是可以彼此帮助,互相丰富,合作互补。在该书信今天读经的后面部分,保禄把基督徒团体比喻为同一身体的不同肢体,各有职能,完成同一的任务。 

 

福音    (若6:1-15)

连续五个主日截断了马尔谷福音读经,加入若望福音第六章。今天开始的新读经选篇是增饼奇迹,之后四个主日是著名的关于生命之面饼的讲话,是耶稣在葛法翁宣讲的内容。 

在对这一章的讲解中,可能会产生错误,以为都是谈论弥撒圣祭。所以需要谨慎,不要忽略每一小节的丰富内容。感恩祭的题目贯穿整个讲话,但并不是以明显的方式,只是在结束部分才提到。

在耶稣所行的奇迹中,福音书提到最多的就是增饼。四部福音书都谈到增饼,至少一次,玛窦和马尔谷甚至提到两次,因此加起来总共是六次。

为什么在初期教会如此重视这个奇迹呢?

这个奇迹更加被众人欢迎,更加轰动,是因为它给习惯于每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人民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确实,以色列人民长期饥饿的历史可以从某一方面解释,但并不是这段经文全部的关注。耶稣还行过其它更加奇特的奇迹,但是也只不过被提到一次。为什么偏偏就增加面饼提到很多次呢?

今天我们听到的增饼奇迹选自若望,与其他福音书中提到的这个奇迹在很多细节上非常不同。我们不把重心放在这些不同点上,也不是推敲到底实际上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关注的核心是这个奇迹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寻找其中每一个有意义的细节。

我们首先看看:在经文中没有用「增加」这个词汇,是我们用这个词汇来作为这个故事的题目,而且这个词汇也不是福音书的提示,因为书中只提到给人们「面饼」和「鱼」,「分施面饼和鱼」,「让众人任意吃」,把剩余的又收集了十二筐,象征这些食物永远不会耗尽。所以,信息的核心不是「增加」,而是「分享」。

我们习惯了强烈地关注物质增多:钱、健康、年龄、友谊、成功,当我们一旦感觉到没有能力「增加」时,就呼求天主来「增加」。但是,渴望「增加」是死亡的并发症,来于对死亡和失败的害怕,是缺乏信仰的表示。

当时耶稣以他的行动回答的问题是物质饥饿,不是精神饥饿。在世界上有饥饿,我们希望耶稣依靠增加面饼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耶稣依据的是另一套逻辑,要求的是人们共同负责任。

故事一开始指出事件发生的时间:「犹太人的庆节,即逾越节,已临近了。」(4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而是有神学背景,用于突出事件的意义。若望希望人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到以色列从埃及获得解放的伟大事件。

增加面饼和出谷事件的对比,在若望福音书中受到特别重视,一再强调:耶稣像梅瑟穿过海(1节),没有提到船,正像出谷纪中那样;像梅瑟那样,耶稣被许多群众围绕着,人们看到他施行许多奇迹,都非常信服他(2节);二次上山(3、15节),与宗徒们坐在一起,像梅瑟一样常常上山,教导百姓;出谷期间,梅瑟给人们玛纳作食物,像他一样,耶稣也让跟随他的人们吃饱。最后在第14节,人们欢呼他是「期待中要来的那位先知」。这也明确呼应天主给予梅瑟的预言:「我要由他们的兄弟中,给他们兴起一位像你一样的先知,我要将我的话放在他口中,他要向他们讲述我所吩咐他的一切」(申18:18)。

所有这些细节都为了说明,耶稣是新梅瑟,给全人类带来新的出谷,从奴隶到自由,从不人道的环境过渡到真正的生命。

梅瑟旅程的目的地是客纳罕福地,耶稣的目的地是真正的许诺之地:天国。那是先知们预言过的,所有的人都有丰富和无偿的食物享用。(依25:6)

这里不是讲未来的天堂,而是现在的世界。当然天国在世界末日会完全实现,但是耶稣所施行的奇迹指的是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按照天主创造我们的时候所希望的那样生活,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满足基本需求,这种环境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这里开始,马上开始。

创造这样的环境有可能吗?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真的足够所有的人充饥,甚至还会富裕吗?

宗徒的回答清晰地回应了我们的疑惑。在米德拉什中写到,为了满足一个穷人一天的需要,1/12的德纳就够了。斐理伯很快就替耶稣计算出来,即使每个人分一小块也需要200德纳。哪里可以找到这么多钱,这么多面饼呢?

路加福音中告诉我们,宗徒们提出一个比较合理、实际的建议:「请遣散群众,叫他们往四周村庄田舍里去投宿寻食,因为我们这里,是在荒野地方」(路9:12)。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与信德没有关系,他们来找我们是为了祈祷、默想、听讲道;至于面饼,每一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今天这种观点仍然很流行,两个层面区分很清楚,互相不兼容:一个是天国,另一个是今天的物质世界。

​西满伯多禄的哥哥安德肋说:「这里有一个儿童,他有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接着马上对这种不现实、没有意义的条件做补充,「但是为这么多的人,这算得什么?」(9节)。食物很少,人很多。厄里叟的弟子也曾经这样发问:「这么一点东西怎么拿给那么多人呢?”

​通过一个巧妙的发问,耶稣让我们看到为了解决世界上的饥饿问题,人类智慧所决定的策略,就是我们的策略,福音书作者安排在宗徒的口中提出。

​他自己作结论:没有解决办法!饥饿的人太多,资源太微不足道。这自然引起一个问题,让人怀疑:天主的创造不够完美,祂没有创造足够的资源供给人类需要。人类可以建设一个社会福利机构,但是彻底消灭饥饿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时候,耶稣说出了他的解决方法。「让他们坐下」(10节)。天国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这里没有了。基督的话语就是社会改革的酵母,使世界和人发生改变。

​弥撒,被比喻为宴席,非常有创意。人群被邀请坐在青绿的草地上。「在那里有很多青草」(10),福音书作者特别指出这个细节,似乎是多余的,但是实际上非常有深意,因为明确是回应圣咏的祈祷「上主是伟大牧者……,让我休息在青绿的草地上」(咏23:1-2)。耶稣让他的羊群休息在「青绿的草地上」,意味着他就是先知预言中的牧人,为天国的盛宴揭幕(依25:6),开启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任何人不需要为获得食物挣扎焦虑,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获得饱足。

​这个新世界怎么实现呢?

​耶稣提出他的建议:拿起现有的面饼,分施,奇迹就会产生。他邀请我们分享、放弃拥有、不为自己保留,相信他的话而去做,奇迹就会实现。

​若望是唯一一个作者,告诉我们奉献出来面饼和鱼的是一个孩子,面饼是大麦做的(9节)。这是穷人的食物。关于这个孩子的细节,其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意义在于,福音中孩子是基督徒的楷模,谁愿意进入天国需要变成像孩子一样。(谷10:15)

​现在信息明确了:为了兄弟姐妹拿出我们所有的一切。

​这是一个伟大的建议,是奇迹的钥匙。

​只要人放弃自私,放弃疯狂的占有欲 —「一切恶的根源」(弟前6:10),接受天国的逻辑,毫无保留地与他人分享,这时奇迹就会发生:所有的人都会吃饱,并且还会剩余。

我们前面提到,若望福音第六章并不是全部谈论感恩祭。今天的读经谈论分享财富,不要将其完全解读为精神灵修方面,不过也不是根本一点没有谈到感恩祭。在谈到耶稣的动作时,「耶稣就拿起饼,祝谢后,分给坐下的人」(11节)。很明显与建立圣体圣事有关系(谷14:22)。若望以这种方式告诉他的团体和今天的我们,物质面饼的问题与感恩祭有密切关系。如果一起擘开感恩祭面饼,而却不一起分享物质面饼,那是虚伪、荒谬和欺骗的行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