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玛窦福音—— 10. 有关以色列的拒绝的比喻
发布日期:2024-09-23   |    作者:意鸣子

10. 有关以色列的拒绝的比喻

「耶稣讲完这些话以后,就离开加里肋亚,来到约旦对岸的犹太境内。」至此,《玛窦福音》第19章开始了。我们知道这是一句典型的过渡句,圣史借此指出第18章有关教会的讲道已经结束,而最后部分就要开始。最后的对耶稣受难前相关事件的叙述,为最后一个伟大的讲道,即有关末世的讲道,拉开了序幕。很快,我们会发现,在第18章之后的第19、20、21、22章中,圣史玛窦遵循了传统的讲道方式,即按照马尔谷福音的记述方式,淡化了从加里肋亚到耶路撒冷的旅程,而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改变。

耶稣抵达耶路撒冷造成了特别紧张的气氛。在第21章的开头,玛窦按照传统的方式叙述,耶稣以默西亚的身份进入耶路撒冷。来了许多群众,他们认出祂就是默西亚,视其为达味的继承人,并为此而欢呼;他们希望祂复兴君主制王国。他们以世俗的观念相信祂,寄希望于政治行政自治,希望报复那些入侵和压迫他们的罗马人。耶稣以象征性的姿态到来,故意派人去寻找驴驹,然后骑着这简单的乡村动物到来,这是一个与一般军事领袖完全不同的形象,大将军往往是骑着白马凯旋而归。

耶稣效仿先知所说,以农民的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而来。玛窦特别注重旧约的圣经传统,他明确指出:「这事发生,是为应验先知所说的。」

他并没有说这是匝加利亚先知的话,但我们知道这句话引述自《匝加利亚先知书》第9章第9节:「熙雍女子,你应尽量喜乐!……看,你的君王到你这里来,他是正义的,胜利的,谦逊的,骑在驴上,骑在驴驹上。」「他是你的君王,他是温和谦逊(meek)的」,玛窦特别喜欢这个形容词。他将它用在真福中:「温良(meek)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他也将它用来形容耶稣,耶稣说:「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meek)。」现在,借着匝加利亚先知的话,他提出,国王默西亚应该是一个非好战、非暴力的人,他不是以军事将领的身份到来,他不是人民所期望的国王,不是革命领袖,不是组织叛乱以反对罗马的人。他是谦逊温顺的国王,骑在驴驹上。「驴驹上的国王」是一个出戏,是一个图像,它必须打动人并传达新风格。

因此,耶稣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大众的认知,即祂是默西亚。因为,事实上祂就是默西亚,但是祂以驴驹的挑衅姿态,挑战了人们对权力、力量、战争、暴力的意识。毕竟,祂的到来冲击了当时的局势,而最初时刻的欢呼声很快就为冲突留出了空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圣史记述了耶稣在圣殿和撒罗满门廊,与拉比们,即以色列的宗教权威,进行讨论。撒罗满门廊是一个很长的门廊,沿着圣殿广场的整个东侧而建,各学派、各团体的拉比和门徒们在这里会面。耶稣乐于与这些权威讨论神学和法律正典的问题。

在向耶稣提出的各种问题中,由马尔谷最先作见证的传统叙述了有关谋杀者佃户的比喻。玛窦遵循了此传统,记述了这个比喻,但又增加了两个,这是重要的元素。圣史玛窦一边遵循对观福音的传统方案,一边将自己的资料与其他文本整合在一起。因此,有关拒绝的谋杀者佃户的比喻增至三倍,变成了三个有关拒绝的比喻。

他把两个儿子的比喻放作第一个,把宴会宾客的比喻放作第三个。通过这三个比喻,玛窦创作了一个悲情的救赎故事,即是,救赎不幸遭遇某些人拒绝的故事。让我们从第21章中的两个儿子的比喻开始,即从第28节开始,每个比喻都是一个挑衅,一个邀请,邀请我们站在听众的立场上去对话,去回答。

而且,事实上,耶稣从一个问题开始:「你们以为怎样?告诉我你的想法,对我所说的做一个判断。从前有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对第一个说: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工作吧!他回答说:我不愿意。但后来悔悟过来,而又去了。也许,对第二个儿子,他也说了同样的话,第二个儿子回答说:主,我去。但他却没有去。」两个儿子的反应不同。他们不一致。他们的言行不一致。一个说「我不愿意」,但却悔悟过来,而又去了。另一个,嘴上说「主,我去」,但却没有遵照父亲的指示去工作。

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小场景,是相当普遍的经验。显然,耶稣已经赋予了它重要的神学价值,并问这些权威:「二人中哪一个履行了父亲的意愿?」在这种差异中,谁回应并实现了这项工作?是第一个儿子,他虽言语上拒绝了,但事实上,他还是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工作了。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要在你们以先进入天国。」

这是一句严厉而刺耳的话,至今仍铭刻在许多福音听众的心中。「税吏和娼妓要在你们以先进入天国」,但谁是耶稣的说活对象?祂是对以色列的权威说,对那些不接受祂讲道的人说;紧接着,祂进一步指出,他们所不接受的讲道,就是在耶稣之前的洗者若翰的讲道。「若翰来到你们这里履行了正义,你们,耶路撒冷的权威,仍不相信他,税吏和娼妓倒相信了。」他们已经改变了,他们不再是税吏和娼妓。他们知道自己错了,并听从若翰先知的话,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相反,你们已经看到了这些,但你们至今仍不悔改。那些话对你们不起作用。你们说愿意,但却不改变;所以,那些改变的人,可以进入天国。

税吏和娼妓可以先进入,不是因为他们是税吏和娼妓,而是因为他们欢迎这讯息,并且已经改变。可能有些人仍无动于衷,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已经收到全部讯息,但他们的生命却没有任何改变。他们是被拒绝的,被排除在(天国之)外的。第二个,即中间的那个比喻是园户(即佃户)的比喻。

这个比喻显示了耶稣作为讲故事者的非凡能力,因为一个有效的比喻必须震撼听众,也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叙述者的讲述导向,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是「比喻中的狼」。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故事的主角。叙述者以技巧确保听者无法立刻识别自己的身份,因为,如果他们过早明白这比喻是在讲他们,他们就会保护自己,躲起来,比喻就会不起作用。因此,耶稣讲述了一个叛逆的农民的故事,他们租了一个葡萄园,但却不想付租金。就像我们今天要说的那样,他们有一份种植合同,在最后收获时,他们必须向园主交付一定数额的出产。耶稣讲比喻的对象是耶路撒冷的权威,是由富裕的土地主组成的司祭贵族。他们在加里肋亚有许多庄园,他们与农民之间有矛盾,有时还有叛乱。耶稣讲述了一位绅士种植葡萄园的经历,他知道所有必要的设备,并将其租给农民,然后就离开了,因为他住在别处。到了收获的季节,他派去了他的管理人员(仆人)。农民造反了。他们不想缴纳出产。另一批被派去的仆人遭到了严重的殴打,甚至被杀害。于是园主派去了自己的儿子,冒着很大的风险;他以为他们会尊重他的儿子,但是并没有!这些农民把他的儿子推到葡萄园外,并将其杀害。

比喻以一个问题结束:耶稣问那些权威,那些富有的土地主:「当葡萄园的主人来时,他要怎样处置那些园户呢?」他们不可避免地以为自己是葡萄园主,认为耶稣是在维护加里肋亚的农民;他们以为耶稣希望他们说:我们必须原谅这些因不想支付租金而造反的乡村人民。因此,他们坚信正确的答案是:「他要凶恶地消灭那些凶恶的人,把葡萄园另租给按时给他缴纳出产的园户。」他们给出了判决,但这是一个自我定罪的判决。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判决自己。耶稣说:你是对的,这正是必须做的事情,但你们不明白。那些邪恶的凶手是你们。你们不是主人,主人是天主。你们是葡萄园的工人,你们拒绝了天主的使者,并计划杀死祂的儿子。

神学家们将此类比喻称为「隐性基督论(implicit Christology)」,也就是,通过这个图像,耶稣说祂就是儿子,就是主人的儿子,祂是最后被派遣的那一位,是使命的最高权力代表;祂意识到自己将面临死亡,将被扔出葡萄园,并确信他们将接管一切,以完成他们的革命。在这方面,耶路撒冷游行队伍所使用的著名的圣咏经文很适用:「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为,在我们眼中,神妙莫测。」

耶稣用这节经文宣告了复活节将要发生的完全逆转。「你们拒绝了这石头,即儿子耶稣,将祂扔出,但是天主选择了祂,将其重新融入,并将祂作为建造新圣殿的基石。」这是你们所说的。这就是将会发生的事,天主的国将由他们中夺去,而交给结果子的人。这些权威的拒绝,只代表了部分以色列,不是整个以色列;他们是一群离讯息很近的领导者。他们拒绝耶稣,并判他死刑。他们将失去控制权和领导权,失去成为以色列的牧人的机会。

天主的国,即葡萄园,将被托付给其他人,给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民族,使他们接受天主的工程。拒绝的第三个比喻,是有关婚宴宾客的比喻,是玛窦特别修饰过的比喻。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宴席,而是一场婚宴,是国王为儿子准备的婚宴。宾客不仅拒绝了邀请,而且殴打或杀死了那些传达婚礼邀请的人。他们殴打或杀死了那些传达婚礼邀请的人,这是一种夸张手法。他们是婚宴的信使,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被拒绝并被杀害了。我们可以从这第三个比喻知道,宗徒们将发生什么事。

在这三个比喻中,玛窦以某种方式将救赎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在耶稣之前,洗者若翰和所有其他先知都被拒绝了。耶稣作为儿子也被逐出葡萄园。那些在耶稣之后继续传达宴会邀请的人说:「一切都齐备了,你们来赴婚宴吧!」他们将遭到拒绝,并被暗杀和除掉。

这种情况反复发生;曾经重复发生过,以耶稣达至顶峰,不幸的是,将来还会继续重复。最后还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第一批宾客没有接受邀请;其他每个人,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进入了婚宴。玛窦很清楚,教会中不是只有好人,很不幸,还包括一些没有完全信服和行为不端的人。

这种态度在比喻中表现为没有穿婚宴礼服,这表示没有相应的生命。国王进入婚宴,看见有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便对他说:「朋友(这里用的不是『filos』一词,而是另一个带有严苛语气的的希腊词,就象是在说:呃,你在这里?这不是关爱的称呼,而是在说:你以为你是谁?你为什么来这里?)」「你怎么到这里来,不穿婚宴礼服?」那人默然无语。

这里的讯息是,进入教会不足以确保你得救。一个人有可能被扔出婚宴。如果没有相应的生命,如果没有完全遵循福音的教导,那么,已经进入的事实,就不能成为充分的保证。「国王遂对仆役说:你们捆起他的脚和手来,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因为被召的人多(被召的是众人),被选的人少(被选的是那些真正接受邀请的人,很不幸,他们是少数)。」

拒绝的危险仍继续存在于教会之中,这也是玛窦的团体正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