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爱与法律
发布日期:2024-11-02 | 作者:意鸣子乙年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爱与法律
埃及法老是拉神所爱的人。在远古的时代,拉神帮助君王的理由就是这句格言:「为了我对你的爱」。
以色列的天主没有这种温柔细腻的情感。圣经早期的经文中,赋予天主的性格特征都是非常强烈的激情:祂后悔、蔑视、哀悼(创6:6-7),是君主要求仆人绝对的忠诚,但不是爱。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以色列人曾经对梅瑟说:「对我们讲话吧,我们聆听着,请不要让天主直接对我们说话,否则我们会死去。」(出20:19)
天主看着受造物,认为「一切都好」,但是没有提到祂喜乐。祂与诺厄、亚巴郎立约,但是圣经中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原因是祂爱他们。天主听到了祂的人民在埃及受苦的抱怨,记起了祂的盟约,看着他们,陷入沉思(出2:23-25),但是经文也从来没有提到爱。以色列人不情愿把这个「爱」字词用于天主,是因为它具有些微色情色彩。
欧瑟亚先知用夫妻情感的图像写他的先知书,他之后也没有任何人再表达这种爱,即使最无畏的人也都宁愿忽略这个词。圣经中用来表达天主的情感、激动、温柔一类的词汇,比如祂对圣祖亚巴郎视为朋友(申4:37;依41:8),比喻为父亲的内脏(咏103:13 ),还有发誓:「高山可移动,丘陵能挪去,但我对你的仁慈决不移去,我的和平盟约总不动摇」(依54:10)。
只是在后来,以色列人才意识到天主之爱的永恒和无偿,感觉到有必要回应天主的爱,知道了天主的爱是如此毫无条件,有权力控制,甚至内心,同时亦提出依人情看来不可能的苛求:「如果你的敌人飢饿,你要给他吃;若是他渴了,应该给他喝。」
为了更深入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我们重复以下的话语:
「只有明白天主是爱的人,才有能力去爱。」
读经一 (申6:2-6)
阿加的儿子们住在阿拉伯沙漠,他们的箴言和智慧非常著名;商人梅拉和特孟善于讲述故事,他们的土地上在古代曾经生活着巨人,身材高大,善于战争。可是他们都没有被天主选中,天主没有向他们启示祂的智慧。在西乃山上,天主向梅瑟交付了法律书,从此以色列人代代相传,视之为智慧的宝藏。他们欢呼:「我们真是有福,以色列,因为天主把祂自己喜欢的启示给了我们」(巴 4:4)。直到今天,每一个希伯来人在早祷中都会感谢天主:「天主,我们赞美感谢你,因为你在万民中拣选了我们,把你的法律托付给我们。
今天读经的选段就是在这个民族自豪的背景下。梅瑟教导人民要敬畏天主(2-4)。这不是害怕,「敬畏」天主意思是指在天主面前一种完全服从、彻底付出的态度,心甘情愿接受祂的意志。 「现在我知道你敬畏天主。」天主的天使向亚巴郎说(创22:12)。其含义是:「现在我知道你对天主是忠诚的,在一切方面都服从祂。」敬畏天主的人,是服从天主,准备好随时执行天主的任何召叫,不是因为害怕天主的惩罚,而是因为确知被天主所爱,所以可以盲目地服从天主。
读经的第二部分(4-6),介绍的是这篇著名的祈祷,所有以色列人每天必诵三次:「以色列你要听……」。诵祷的开始是宣誓对唯一天主的信仰:「上主是我们的天主,祂是唯一的。」(4)
最狡猾的诱惑不是无神论,而是多神论,「崇拜金牛」是把自己的心与偶像联系,获得虚幻的安详与平安;其后偶像就把崇拜它的人出卖、奴役、非人化。以色列知道这种危险,所以感觉到必须每一天提醒自己,他们信仰的基本真理是:天主是唯一的。
接下去就是诫命:「爱你的上主,天主。」(5)
申命纪中用的词汇「敬畏」和「爱」,二者是可以互换的,都表示对天主的特殊依恋。
爱天主并不等于履行宗教义务,或者参与宗教礼仪。古代中东地区的民族为了表示对神祇的感谢,祭献动物或者初熟的农作物,他们相信如果祭品的馨香不能按照规律上升到天空,神祇就会愤怒,会降下瘟疫、干旱和飢荒。
以色列人也有很长时间,认为他们与天主的关系是礼仪关系,只要像异教徒那样给天主奉献祭品就可以获得祝福。很长时间他们没有重视天主的爱。是先知们长期抨击礼仪主义才开始唤醒他们:「索多玛的统治者,请听上主的话!哈摩辣的百姓,请听天主的训示:『你们为什么向我奉献那么多的牺牲﹖─ ─上主说:我已饱餍了公羊的燔祭和肥犊的脂膏;牛犊、羔羊和山羊的血我已不喜欢;你们来见我的面时,谁向你们要求了这些东西﹖这简直是蹂躏我的殿院。不要再奉献无谓的祭品!馨香已为我所憎恶,月朔、安息日、集会、斋戒和盛大的宴会,我已都不能容受。我的心痛恨你们的月朔和你们的庆节,它们为我是种累赘,使我忍无可忍。你们伸出手时,我必掩目不看;你们行大祈祷时,我决不俯听,因为你们的手染满了血!你们应该洗涤,应该自洁,从我眼前革除你们的恶行,停止作孽,学习行善,寻求正义,责斥压迫人的人,为孤儿伸冤,为寡妇辩护。现在你们来,让我们互相辩论─ ─上主说:你们的罪虽似朱红,将变成雪一样的洁白;虽红得发紫,仍能变成羊毛一样的皎洁。假使你们乐意服从,你们将享用地上的美物;假使你们拒绝反抗,你们将为刀剑所吞灭。'这是上主亲口说的』(依1:10-20)。 「我痛恨厌恶你们的庆节;你们的盛会,我也不喜悦;既使你们给我奉献全燔祭和素祭,我仍不悦纳;既使你们献上肥牲作和平祭,我也不垂顾。让你们喧嚷的歌声远离我;你们的琴声,我也不愿再听;只愿公道如水常流,正义像川流不息的江河! 以色列家!你们在旷野中四十年,何尝给我奉献过牺牲和素祭﹖」(9:21-25)
天主要求的爱,不是容易消失的感觉,不是片刻的激动,不是口头宣告的情谊,而是彻底地投身于天主所要求的。
在闪族文化中,「心」不只是情感的处所,也是理性和意志的所在。全心全意爱天主意思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和感情完全交托给天主。同时也表示不会三心二意,不会为任何其他神祇留位置。如果天主的话充满了心,那么金钱、狂想、野心就不会有地方驻足,在我们评价什么该做、该说、该愿望时就不会起作用。
「全灵爱天主」。灵魂在圣经中与生命同义。任何片刻都不能在与天主计划不和谐的情况下度过。辣彼教导说,真正的以色列人一直爱天主,即使天主拿走他的生命。
「全力爱天主」,意味着投入自己所有的能量、能力去实现天主的计划。 「力量」,以色列人也用来指物质财富,因此他们总是随时准备好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奉献出自己所有的财物,以见证对信仰的忠诚。
读经二 (希7:23-28)
皈依了基督的犹太人,对自己祖传的宗教传统仍然恋恋不舍。耶路撒冷圣殿辉煌的礼仪,奉献祭品时的隆重庄严,司祭祭衣的灿烂耀眼,香料的沁人肺腑,竖琴的悦耳动听,歌声的嘹亮迷人等等,都让他们难以忘怀。
几乎自古以来人们就与宗教外在的隆重礼仪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这可以让人直接感觉到自己向神祇祭献的愉快。
在今天的读经中,作者回答这些依恋传统的希伯来人的担心,宣告耶稣的司祭职位和他的礼仪是远远超出犹太教之上的。
理由是:圣殿的司祭有很多,因为他们会死亡,不能长久任职,需要替代。而耶稣是永恒的,他的司祭职永不消失,在天主面前永远为我们祈祷。 (22-25)
另一个理由是,圣殿的司祭本人也是罪人,他们奉献祭品不只是为了给人民赎罪,也是为了给他们自己赎罪。而耶稣,是纯洁无罪的,是圣的,没有任何瑕疵;他虽然也曾经像我们一样被诱惑,但他一直都能够战胜罪恶。 (26)
最后,耶稣是超越的,因为耶稣不像圣殿司祭那样奉献物质祭品,把牛、羊、斑鸠、庄稼奉献给天主。这些祭品需要一再重复祭献,因为没有能力赢得救恩。而耶稣,奉献出来的是自己的生命,为了所有的人,一次已足够了。(27-28)
对于怀旧的犹太人,这封信的作者没有回答,因为我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想要这样做:我们教会礼仪的隆重远远超出当年耶路撒冷圣殿的礼仪,我们主教、司铎的祭衣远远比圣殿司祭的祭衣更加昂贵…他宣称基督的奉献礼仪与圣殿的「完全不同」;即使基督徒的奉献也与圣殿的不同,我们奉献的是「灵性」的,包含为他人奉献生命,如同基督所做的那样。 (罗12:1)
福音 (谷12:28-34)
这篇读经的结尾有些奇怪,为什么耶稣没有邀请这位经师来跟随他呢?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向他建议应该如何进入天国呢?对那个富少年,他曾经实时就指出他还缺少什么:「去,卖掉你的一切所有,施舍给穷人,然后来跟随我”」(谷10:21)。我们暂且放下这些问题,先来分析经文,以便获得信息。
耶稣来到耶路撒冷已经三天了。他从圣殿驱逐了做生意的人(谷11:15-18),这个举动在他与宗教权威当局之间留下了难解的冲突。大司祭、经师、长老,正在研究合适的方式陷害他。比如诱惑他回答挑剔的问题,然后抓住把柄指责他、逮捕他。每当他们看到耶稣在圣殿,就拿出一连串宗教和政治上的刁钻问题询问他。耶稣,坦然回答所有的问题,镇定自如,反而使那些反对他的人惊讶和钦佩。(谷11-12)
今天的福音读经就是发生在这种争论环境中。一个经师提问:「诫命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条?」他与先前的人们发问不一样,他不是出于恶意反对耶稣,也不是为了寻找把柄伤害耶稣。他听到人们对耶稣的诚服,希望在耶稣这里验证自己圣经方面的造诣。
研读圣经,辣彼们总结出来613条诫命,其中包括消极的诫命(365条,与一年的日子等同,属于应该避免的行为)和积极的诫命(248条,与人的肢体数目等同,是鼓励完成的行为)。这些诫命中,有些是轻松的,有些是沉重的,但是都必须严格遵守。女人不必遵守248条积极诫命,但即使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多,非常多。他们也讨论是否可以总结出这些诫命的核心,缩减至必要的。可是许多辣彼根本不想考虑这个建议。据说有一天辣彼沙玛殴打一个异教徒,那异教徒急于成为犹太教,他问辣彼:天主法律的总纲是什么?其他辣彼较合理,他们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地球上的穷人永远无法通过观察来学习如此多的诫命。
至于哪些诫命更加重要,许多辣彼认为,最重要的诫命是遵守安息日;有些认为更加重要的是不崇拜其他偶像;辣彼希尔的观点很有影响:他认为最重要的诫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切法律的核心,其它只是评注。辣彼阿卡巴教导说:「爱人如己,这是法律中最根本的。」西满辣彼肯定说:「世界建立在三个基础上:法律、礼仪和爱德工作。」
对讨论如此热烈的问题,耶稣的观点是什么呢?他给佖印象是非常理解罪人和他们的弱点,不会像沙玛辣彼那样苛刻,他对总纲或许有更加合适的观点。他曾经反对那些所谓的智者给穷人加上沉重的负担,规定无数的细碎条款让人们遵守。
耶稣给予经师的回答来自以色列人每天的祈祷:「以色列!你要听,且谨守遵行,好使你在流奶流蜜的地方,获得幸福,人数增多,如上主你祖先的天主所许给你的。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之后,不等他们询问,又加上第二条,这是来于肋未纪:「爱近人如同爱你自己一样」(肋19:18)
我们在第一篇读经中已经看到,天主应该被我们以「全心、灵、力」去爱(申6:4)。但是对于耶稣来说,这还不够,他加上:全意。
愿意对天主坚定不移虔诚的人,仅仅靠宗教热情和礼仪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把自己的思想也投入,要有意识、深思熟虑,在理性上也诚服。
如果不认真学习研究天主的话语,对神学主题和教会问题漠不关心,对自己的信仰没有说服人能力的理由,就不能说自己是「全意」爱天主。
紧接着「爱天主」,耶稣在这里与「爱人」联系起来。两条诫命缺一不可。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确定到底应该做什么,但是很明确的是爱近人包括什么:愿意为别人的好处做一切。
爱人,要求我们为所有缺乏食品、衣服、医护、教育等等生活必需的人给予帮助。然而,这种承诺绝不能把爱天主的诫命挤到第二位:祈祷、主日弥撒、宗教活动,同样重要。我们把一些时间奉献给工作、家庭和朋友,但是不能挤掉应该属于天主的时间。有一部分时间必须致力于工作,家庭和朋友,但对于从天主那里偷走应得的部分的人来说却是有祸了。
这种解读非常普遍,它让我们很不满意,而且很危险。这看似这两条诫命互相对立,天主与人互相竞争,因为给予一方就会使另一方缺失,结果都是不能完满。
我们注意到,只有在马尔谷福音中,两条诫命有等级制,一个更加重要,一个次要。
玛窦福音记载耶稣的回答比较含糊:「第二条与第一条相似」(玛22:39)。路加福音完成比较晚,没有提到第一和第二,他说:诫命只有一条——爱你的天主……爱近人如同爱你自己(路10:27)。
新约其他部分,再没有谈到两条法律的总纲,而是只谈到一条:爱人。
若望福音中,耶稣声明:「这就是我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若15:17)。保禄也认为爱近人等同于完成所有的法律:「除了彼此相爱外,你们不可再欠人甚么,因为谁爱别人,就满全了法律。其实『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恋』以及其他任何诫命,都包含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罗13 ;8-9)。在给迦拉达人的书信中,更加清楚:「 因为全部法律总括在这句话内:『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迦5:14)。
所以,这二条诫命不可能分开,因为都是唯一爱的表现,如若望宣告:「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若一4:20)。
爱天主并不是说给天主什么,比如时间、祈祷、歌声……,而是分担天主的计划惠益于人,接受天主的爱,播撒给他人。
那么只爱人而不爱天主,是不是有危险呢?
这种情况圣经中根本没有谈及,因为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人如果爱他人,那是来于天主圣神的推动,因为爱只能是来于天主。 (若一4:7)
现在我们需要澄清,耶稣说的近人是指谁呢 肋未纪中已经谈到人应该爱的人包括陌生人:「对与你们住在一起的外方人,应看作你们中的一个同乡,爱他如爱你自己,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做过外方人:我,上主是你们的天主」(肋19:34)。很多辣彼在评注创世纪中天主按照祂的肖像创造了与祂相似的人的时候(创5:1),坚持认为近人指全人类。不过严格来说,梅瑟法律中,近人仅仅指以色列人,最多那些生活在圣地上的外邦人可以勉强被包括在内。
耶稣结束了一切歧视,明确宣告:近人是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 (玛5:43-48)
经师在回答耶稣时,重复耶稣的话(32-33),对比这两条诫命和圣殿祭献礼仪。
对于一位好的辣彼,认真研究过圣经,吸收了先知和以色列智者的教导,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难。他知道:「秉行公义,比祭献更悦乐上主」(箴21:3);圣咏作者歌颂:「牺牲与素祭已非你所喜;全燔之祭以及赎罪之祭,也已非你所要。于是我说『你看,我已到来!我的天主,承行你的旨意为我所喜爱,你的法律常存于我的心怀』(咏40:7)」。没有可怀疑的,爱比任何祭献都更加珍贵,更加让天主高兴。
耶稣引用欧瑟亚先知对法利塞人说:「你们去研究一下:『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是什么意思?」(玛9:13)。耶稣看到提问人的明智,所以又加上:「你离天国不远了。」(34)
现在可以重新观看我们在一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耶稣没有马上指出这位经师进入天国还需要做什么?为什么没有邀请他跟随?
首先从马尔谷福音的神学思想谈起,他是按照耶稣的行程,从加里肋亚到耶路撒冷。
现在耶稣已经来到目的地,不再是在路途上。那些跟随了他的人,看到他工作人,听了他讲话的人,理解了他的信息的人,请他打开了眼睛的人,像巴尔提买那样,他们在行程中已经与门徒聚在一起,已经终于有能力选择与耶稣一起进入生命。
其他人,今天福音中智慧的辣彼,谨慎遵行法律的虔诚以色列人,一切善良的人,诚实的人,他们只是离天国不远了。他们为了进入天国,还需要靠近耶稣,深刻学习他的信息,研究他的建议,在认识和意志上向耶稣靠拢。为了有能力做出选择,需要跟随他从加里肋亚走到耶路撒冷。
阅读马尔谷福音书,意味着我们重走这条路程。也可能即使读到最后一页,仍然没有勇气选择与耶稣一起奉献生命;仍然没有信服耶稣的建议。如果这样,也不必惊慌,那就需要与耶稣一起再走一遍这个行程,重新从加里肋亚开始。有一天,如同盲人巴尔提买,终于耶稣打开了我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