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节   既不贬低也不过分崇拜  
发布日期:2024-12-27   |    作者:意鸣子

圣家节   既不贬低也不过分崇拜           

子女是天主给世界的礼物。这句话有时会引起母亲们的嫉妒,通常表现在对子女,尤其对独生子的过分溺爱、过分保护、纵容和娇惯的母亲。家庭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独特之地,但却不是唯一之地。  

家庭的团体可使子女学习成长、成熟、与兄弟姊妹相处、学习包容与接纳、乐于助人、彼此合作、互相容忍,并学习宽恕。若限制子女们的视野,使他们局限在情感与兴趣的自命不凡的小世界中,把他们关闭在自己狭小的家庭圈子内,忽略大同世界的兄弟情谊,这些都是对家庭结构的不健康崇拜。天主所希望的家庭是开放的,家庭是通往最终目标的第一步,是使人从地上的家庭到达天父之家的跳板。家人之间的分离是痛苦的。玛利亚和若瑟在与耶稣失散后,也经历了这份分离的痛苦。这样的痛苦有时会被理解成拒绝或排斥。但实际上是向生命的一个跳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天主,子女是祢给予世界的礼物。求祢使我们不要拒绝子女, 也不要将子女据为已有。  

 

 读经一  撒上 120222428          

 

当天主把人生命的伴侣带到男人身边时,亚当喜乐地呼喊说:她要被称为厄娃,在希伯来语中「厄娃」不是人的特有名字,而其含义就是给予生命的人。       

因此,生命是女人的身份,生命与女人同义;与女人有关的事情所表达的就是生命、接纳并服务生命。生命在她身上可以得到拓展、繁衍、成长并为世界带来生命。每个女人都有生育子女的渴望。辣黑耳见自己不生育,就对雅各伯说:你要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啦(创301)。       

与辣黑耳和圣经中的许多女人一样,亚纳也没有子女,为此她感到非常痛苦。有一天,她的丈夫厄耳卡纳问她说:亚纳,你为什么伤心?难道我对你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撒上18)不。即使对她充满温柔与关爱的丈夫也无法取代她一心想做母亲的愿望。       

天主俯听了她长时间的祈祷,赐给了她一个儿子撒慕尔。撒慕尔将要在以色列子民的历史上履行一个伟大的使命。       

亚纳一定思想过,认为上天赐予她的独生子只属于她自己。然而,等撒慕尔刚断奶,亚纳就和丈夫厄耳卡纳一起到史罗去,把孩子奉献给了上主。亚纳一直抚育孩子,直到他断奶,善尽了一个做母亲的本分。后来她把孩子交托给了圣殿的司祭厄里,厄里将要帮助孩子认识天主的召叫。       

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只是托付给他们照顾。父母应当看护好这件珍贵的礼物,帮助子女成长,并要为上主委托给子女的使命做好准备。  父母应当对天主感恩,因为天主认为他们配得如此的信任。明白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父母不应将所领受的礼物据为己有。他们应当喜悦地还给上主,使他们能够去做天主在世上实现祂计划的工具。       

正如今天的读经所说:厄耳卡纳与亚纳便带着小孩和一头三岁的牛,一「厄法」面和一皮囊酒,来到史罗上主的圣殿(24节)。  他们去圣殿是为了庆祝,而不是哭泣;虽然他们十分清楚,他们将要独自回家。       

正是因为有如此信赖天主旨意的父母,才能使 他们的儿子撒慕尔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重要且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圣经中称撒慕尔为先见者、司祭、民长和先知,并能智慧地引导处在艰难时期的以色列。

  

读经二  若一 3:1-2, 21-24    

 

基督徒在洗礼中领受的天主的生命是一个灵性的奥秘。耶稣在与尼苛德摩的谈话中,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它像风一样,没有人能看见它,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是我们知道它确实存在,也可以被感受到,我们将要看到它的效果。         

感官无法证实人身上的天主性生命,但其临在的标记却是不容错误的。领受它的人就会成为一个新人,由圣神所带领,而不是这个世界的精神。       

今天选读的若望一书以喜悦的欢呼开始: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们也真是如此(1节)。       

在闪族人的思想中,子女不只是父亲生命的延续,而且子女也确实使父亲临在。因此,人们希望可以在子女身上认出父母:当然包括外在的长相和外貌,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对天主的忠信,以及其人格上的最重要的特征。       

真正的基督徒是要在这世界上显示出天主的临在,就像每一个子女一样,在他们身上表达出在天之父的面容。若望解释说,不认识父,就不认识由父所生的子女(1节)。子女的选择与天父的思想和感受是一致的,他们相似父,而不同于其他人,他们是「圣的」。因此,那些只注目现世的人们是无法理解的。       

保禄也对格林多的基督徒讲述过这一真理。他说,基督徒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衡量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与人们的判断标准大不相同。是一种神圣的与充满奥秘的智慧,没有一位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认出它来。世人不能认识天主的奥秘,为他们来说天主的智慧是充满愚妄的,是不能理解的(格前2614)。       

在提醒基督徒意识到自己天主子女的身份之后,「现在我们是天主的子女」。作者邀请他们来默想等待他们的光辉命运:但我们将来如何,还没有显明(2节)。       

现在的情况不是结局,可朽坏的现世所遮蔽的帐幕,阻止着我们认清真正的自我。这个帐幕将有一天被揭去,那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天主的本来面容,我们也将认清真正的自我。       在母胎时,胎儿由母亲接受滋养和生命;虽然完全依赖母亲才能生存,但母亲却看不到孩子的长相。只有等待孩子出生后才可看到,并能温柔地拥抱她亲生的孩子。       

人在现世是生活在怀孕并等待分娩的时期。活在天主的胎中,天主就是父母。保禄提醒雅典人说: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宗1728),但却看不到祂的面容。但当祂在光荣中显现时,我们知道,我们必要相似祂,因为我们要看见祂实在怎样(2节)。 我们与亲生父母的相似也形象地表达了我们所蒙受的召唤:也要与天父相似,因为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545)。

面对如此崇高的目标,人有时会灰心丧志。即使我们努力地坚持着目标,我们却依然意识到自己仍是罪人。若望在他的书信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若一18)。       

我们若如实地反思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必须承认曾经犯过许多错误。我们被缺点和不易改正的毛病所局限,因此,有时我们自己甚至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天主会拒绝我们,惩罚我们。       

面对内心的这种疑惑和忧虑,本篇读经给予了在整部圣经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回应。         

如果我们践行了对弟兄的爱,就不必害怕我们的可怜与软弱,甚至也不用担心自己内心的悲观判断。对于控诉我们的一切,我们都可以得到保证,因为天主比我们的心大(若一320)。       

最令人可怕而又最邪恶的诱惑就是让我们去朝拜一个比我们的心还小的天主,到那一天会是一个严厉判官的天主,来惩罚那些没有清楚地反映出耶稣基督面容的人们。       

我们的内心不断地提醒我们是天父子女的身份,并且谴责不符合这身份的行为。这种谴责是有益的,但是不应忘记天主比我们的心大。  

 

福音  24152

    

可以肯定的是,对我们的家庭来说,再没有比纳匝肋圣家的榜样更适合我们的了。然而,今日福音的叙述却让人非常困惑。玛利亚与若瑟忘记了留在耶路撒冷的儿子,他们竟安心地走了一天的路程,也不担心耶稣。而耶稣也没有请求父母的同意就离开了他们。当母亲问祂这样做的原因时,似乎祂的回答也很不礼貌。玛利亚与若瑟不明白祂的话;圣经只是记载说,耶稣就同他们回到了纳匝肋,从那以后,就服从他们,属他们管辖。但应怎样解释耶稣先前的这种「不服从」呢?确是,这一福音片段有一些难解之处。那该如何解释呢?       我们知道,如果与一个从未谋面或者还不是朋友的人相遇,那叙述这种偶遇的方式就会非常不同。路加并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就随即写下的,而是写于耶稣复活后的50年。因此,每一页的叙述都流露出了对复活基督的信仰。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使得路加与他的基督徒团体明白,在差不多七十年前,玛利亚与若瑟甚至都无法想象的信息。路加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身上认出了基督,天主之子,世界的救主,服从天父甚至付出生命的那一位。       

有了这些概念,现在让我们来看今天的福音内容。       

以色列的法律规定,在每年的重要节日中,每个成年男子应三次去耶路撒冷朝圣(出2317;申1616)。但对那些居住很远的人们来说,基本上是无法遵守这一规定的。很多犹太人认为,即使一生中能够满全一次这样的朝圣就是非常幸运的了。玛利亚与若瑟居住在纳匝肋,离耶路撒冷约有三天的路程。他们每年都上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    

今日福音的叙述就是其中一次朝圣时所发生的事。耶稣已经十二岁了,几乎是成年人了(在以色列十三岁成年,因此需要遵守法律的一切规定)。       

圣殿是个美丽的建筑物,由很多长廊围绕着,经师与法学士们就在长廊下解释圣经,吟咏圣咏,并给予那些朝圣者虔诚的建议。耶稣渴望发现父的旨意,也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在天主子民的经典,即圣经中。       

这就是耶稣停留在耶路撒冷的原因:祂想明白天主的话语。在节日期间,耶稣或许听到了一些经师准备充足而又虔诚的讲解。祂还想再多听一些,问一些问题,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听到祂与经师们对话的朝圣者感到非常惊讶,并赞叹祂的智慧与非凡才智。实属不易,一个年岁很小的孩子如此热爱圣经,而且提出的问题又是如此深刻。       

路加的写作目的不是要强调耶稣的聪明与智慧,而是使读者明白耶稣对祂母亲的答覆,因为祂的行为而担心、令人费解。这是路加福音中记载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为福音作者来说,这相当重要,相当于耶稣的整个生命规划。耶稣的答覆由两个问句组成:你们为什么寻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49节)       

孩子们通常会问很多的问题,耶稣也一定问过父母很多。这次是他们第一次不会回答的问题,因为他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惊讶,他们不明白祂对他们所说的话。(50节)。他们意识到了耶稣开始走出家庭环境的局限,而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放。祂生在家庭中,但却不属于家庭;祂是世界的公民,与所有的孩子一样,是天主给予全人类的礼物。       

和我们刚刚所说的似乎不同的是,福音最后一部分(5152节)的记载,耶稣回到纳匝肋,并属父母管辖。这似乎是在说,在这种暂时的分开后,耶稣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有所提高。其实作者所要表达的却是另外的意思。以色列有「孝敬父母」的诫命。这要求子女要在父母年老时帮助他们,最重要的是跟随父母的宗教信仰。父母则需要向子女们传述上主对祂的子民所做的大事(申62025)。服从父母就意味着接受父母的教诲,并效法他们对天主的忠信。       

从这点意义上说,耶稣孝敬父母,遵从了对亚巴郎的天主的深刻信仰,热爱天主的话语,并在祂的一生中始终铭记。       

我们可以到此结束,但圣经学者邀请我们去更深地理解这段经文的讯息。确信路加从福音的开始,就以象征的手法,来叙述耶稣死亡与复活的事实。是哪些呢?       

首先,这个叙述和耶稣的死亡与复活都发生在耶路撒冷﹐而且是在逾越节期间。这两次都是耶稣上耶路撒冷,并为完成父的旨意,而且人们都返回自己家中而将耶稣单独留在耶路撒冷。耶稣的父母不明白祂必须要执行父的旨意;门徒们抛弃了耶稣,也不明白牺牲生命才能进入复活的光荣(路2412)。       

与今日福音描述的一样,在耶稣逾越奥迹的叙述中,耶稣也必须完成父的旨意(路2472644)。妇女们在伤心地寻找他,却没有找到,也听到了同样的询问:你们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245)玛利亚与若瑟在第三天找到了耶稣,门徒们也在第三天与复活的耶稣相遇。门徒们像玛利亚和若瑟一样,既不明白所发生的一切,也不明白耶稣对他们所说的话。在复活的当天,耶稣像老师一样坐下,问门徒们有关圣经的问题(路2444),教导他们天主的话,好使他们的心变得火热(路2432)。这与他还是孩童时在圣殿里所做的一样。       

在圣殿内经师们询问耶稣问题。他们虽精通圣经,却无法领悟其最深的意义。能够光照经文背后之晦暗的只有一位,那就是耶稣。实际上,耶稣在复活后开启了门徒们的理智,帮助他们去理解圣经中的话(路2432)。只有在耶稣死亡与复活的光照下,才能明白旧约圣经的意义。       

按照圣经学者的意见,如果这一叙述指向逾越奥迹是作者的有意为之,那么路加将这段叙述写入福音的目的就很明确了。他希望自己团体中的基督徒,若他们仍不明白或者也不接纳天主计划的时候,不要丧失信心。需要经过死亡才能获得生命,这是不容易接受的。作者邀请他们不要逃避,但要返回耶路撒冷,到那里仔细观察并聆听老师的话语,内心就会慢慢地向父的旨意开放。       

面对无法理解和不能明白的事件时,正确的态度只有一个:将一切保存在心中。就像玛利亚所做的一样,并在天主话语的光照下反覆思索。当然,为玛利亚来说,要理解并接受天主要她的儿子所走的道路也是不容易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