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查经练习:次正经各书学习大纲
发布日期:2025-01-28   |    作者:圣言童牧

 

皆为正经

关于旧约的全书书目,犹太人收录了三十九本(基督新教也接受了犹太人希伯来圣经的书目),而天主教却取录了四十六卷。研究天主教圣经书目与基督新教圣经书目的分别时,我们要认识两个名词:首圣经Protocanonical Books和次正经 Deuterocanonical Books。天主教认为两者皆为“正经”。毫无疑问,“首正经”是自古以来皆被视为在天主默感之下所写成的书卷。“次正经”是曾被一些地方教会怀疑或否认有天主默感的书卷,但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最终为全天主教教会所承认的。

 

其实,在天主教目前的圣经纲目里,已经没有先后或者轻重的分别,首正经和次正经应同视为在天主默感之下所写成的书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这是我们对待次正经的态度。“次正经”包括巴路克、多俾亚、友弟德、玛加伯上下、德训篇、智慧篇,我们会在本文分别介绍各书的写作背景、学习大纲、神学思想和重要信息。

 

七本“次正经”简介

旧约圣经有七部用希腊文写成或只余下希腊文译本的经卷,天主教称之为“次正经”,是“正经”的第二部分。在这七部经书中,多俾亚、友弟德、玛加伯上下属于历史书,巴路克属于先知书,德训篇和智慧篇则属于智慧文学。

 

这七部经书中有着特别的“智慧”,有学者认为圣经中的“智慧”可能是外来传入的,并非来自以色列民族。但也有其他学者主张,智慧文学是普遍现象,常见于古代民族,尤其是亚洲民族。学者们也发现圣经中的智慧文学有些特点,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他们发现旧约中的智慧文学不仅与旧约史书有关,也与先知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中虽然没有默西亚的道路,但却有先知的言语,为默西亚的来临预备了道路。

 

《巴路克》书是一本篇幅很小的经卷,内容主要劝勉充军的百姓悔改,重新皈依上主。书中论及天主本性的神学,包括天主的唯一性(3:36)、全能(3:4)、永在(4:22,24)、圣洁及智慧(3:12;4:22;5:5)。本书亦论及天主自由选择了以色列民作自己的百姓(3:37),上主作为的对象包括万民(4:25,31)。此外,本书对于罪恶的分析非常清楚,尤其见于忏悔的祈祷词上(1:15-3:8)。

 

《多俾亚》书的原文属闪族的一种语言,原文已失传多时,但近年已找到大部分原文。《思高圣经》采用的是《西乃抄本》。多俾亚传内容说明了家庭信仰的传承和婚姻的神圣性。

 

《友弟德》传世人物传记,书中提到阿塔薛西斯三世的二位官员敖罗斐乃和巴哥阿,显示故事背景是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波斯时期。故事叙述天主从异教徒的威胁中把选民救出。文中没有提及波斯的代表人物,可能是在亚历山大的将军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不久之后。

 

旧约有两本书以玛塔提雅司祭的儿子犹大的别名“玛加伯”为名:玛加伯上下。这两本书都记载了犹大的英雄事迹。然而,这两部经书虽然书名相同,但实际上却是两种不同的作品,因而分为上下两卷。

 

《德训篇》包含了格言和议论文。内容描绘旧约所有的重要人物和智者,并以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法律。

 

《智慧篇》以希腊文写成,内容主要是讲论智慧。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复合字和华丽的修辞,把旧约时期的伟大事件,以各种哲学的方法使人认识智慧。

 

 

《巴路克》书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按照传统,巴1:1指出“巴路克是乃黎雅的儿子”,可能出身于贵族,耶51:59说他的兄弟曾与犹大王漆德克雅同往巴比伦(耶51:59)。他是耶肋米亚的秘书(耶32:12-16),当耶路撒冷失陷后,被以民的残余部队强行掳往埃及(耶43:6)。在巴路克书中记载他在耶京失陷第五年,出现于巴比伦,安慰受难的同胞,最后往回犹大(巴1:1-14)。然而学者们经过研读认为本书作者不是耶肋米亚时代的人,本书是后人伪托的作品,属智慧文体,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00年。巴路克书的写作目的是鼓励以色列人不要朝拜外邦人的邪神偶像,要悔改皈依天主。

 

巴路克书学习大纲

巴路克书除了一段有关历史的引言外,共分为三部分和一篇被称为耶肋米亚的书信:

 

1)引言:1:1-14:巴路克在巴比伦苏得河畔宣布他的著作。

 

2)第一部分:1:15-3:8:充军者的祈祷。

2.1充军者真诚悔过:1:15-2:10。

2.2诚恳的祈祷词:2:11-3:8。

 

3)第二部分(3:9-5:9)先知向民众宣讲的训词。

3.1 智慧书籍要求人归向天主。

3.2 巴路克的安慰书(4:5-5:9)

 

4)耶肋米亚书信(6章)

4.1写作的动机和警告(6:1-6);

4.2 劝诫人不要敬拜虚无的异邦偶像(6:7-72)

 

巴路克书神学思想

巴路克说明了天主的本性。天主是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天主,永恒永在的天主,神圣的天主及智慧的泉源。(3:36;3:2-4;3:12;4:22;3:32-38)。

 

巴路克书的信息

  1. 皈依:巴路克书的第二、三和四部分,要人民承认罪过,然后是天主召叫人民皈依和悔改,天主会宽恕忏悔的民众。
  2. 偶像崇拜的愚昧:耶肋米亚书劝诫选民不要恭敬异民的邪神,因为偶像是人的产品,它无力自救,像死尸一样。故此,它不能消灾赐福,它无能、无知、无用、一无是处,因此向偶像敬礼是荒唐的,可耻的。

 

多俾亚传的内容

这是一卷富有戏剧味道的民间故事。内容叙述一位孝敬父母的儿子多俾亚,他接受瞎眼的父亲的训示要敬爱天主,不可违反他的诫命。而其老父亲托彼特自己是一位犹太人的模范,甘愿在充军之地违反亚述统治者的命令,冒着生命危险去埋葬同胞,坚守梅瑟律法等。托彼特为了维持家人的生活,嘱咐多俾亚去玛待城亲戚那里取回昔日放在那里的一笔存款。天主赏报托彼特的信德,派遣天主台前的总领天使辣法耳,陪伴多俾亚左右,并帮助他娶得一位因恶魔陷害而不断向天主祈祷的撒辣,天主俯听她的祈祷,借着辣法耳天使驱逐了恶魔,并做媒使多俾亚娶撒辣为妻,两人建立新的信仰小家庭。后来多俾亚带着撒辣回到父母亲那里,多俾亚用天使告诉的方法治愈了父亲的瞎眼,最后多俾亚和撒辣为双方父母养老送终,生育子女,传承信仰,其乐融融,赞美天主。

 

多俾亚传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本书作者不是书中的主角托彼特或者多俾亚,而是后人参考他们的记录文件或口传而编著的。本书属于说教的传记故事,也可说是一本广义的历史书。作者写作的目的除了要教导读者知道天主安排世间的一切外,还要读者学习托彼特,活出一个理想的犹太信友生活方式。

 

多俾亚传的写作年代

本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是在玛加伯时代以前写成,即在希腊王朝仆托肋米统治时期,由一位受默感的犹太作者,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写成。

 

多俾亚传的大纲

 

本书可以分为三大段

 

1)题名(1:1-2);

 

2)托彼特与撒辣二人的圣德和遭遇(1:3-3:17);

2.1托彼特的圣德(1:3-3:6);

2.2撒辣的贤德与遭遇(3:7-3:15);

2.3天主俯听托彼特和撒辣的祈祷(3:16-17);

 

3)天主台前七位总领天使之一辣法耳的援助(4:1-12:22);

3.1多俾亚旅程(4:1-6:19);

3.2在厄尔塔纳城所发生的事件(7:1-9:6);

3.3多俾亚启程回家(10:1-12:22);

 

4)总结(13:1-14:15)

4.1托彼特的感谢词;

4.2托彼特临终遗嘱、死后和多俾亚的晚年(14:2-14:15)

 

多俾亚传的神学思想

  1. 天主的公义:公义的天主眷顾虔诚的人和依靠他的人。作者除了告诉人冥冥中有一位主宰,还向世界介绍一位热心敬主守法的模范托彼特,使人看到他的榜样,走向修德成圣的道路。
  2. 天主的存在:证明天主的实有和存在,天主名字和名称的出现多达百次。并说出这位天主是万民的天主,是赏善罚恶的公义的天主,是全善全知和仁慈的天主,是永恒的天主。
  3. 天使的存在:从多12:11-15辣法耳的自白中,说明了天使不是至高的神明,而是受造之物,他们对天主的职务就是要侍立在天主的荣耀座前,静候天主的命令,执行所负的使命。他们对人的使命就是保护和照料人,往来于天主和人之间,把人的祈祷送到天主面前,也把天主的信息传达给人。

 

多俾亚传的信息

天主对良善的家庭有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祝福,本书可称得上是“家庭的雅歌”,是天主眷顾的颂词。其中强调家庭应有的德行:年轻人应该照顾年老的父母。在新约中,耶稣也有这样的教训:天主曾说过:你要孝敬父亲和母亲。又说过:“咒骂父亲和母亲的,应处以死刑。”(玛15:4),并强调婚姻的价值(谷10:1-12)。

 

另外多俾亚记载了天使辣法耳的话:“我是辣法耳,是在上主的荣耀前,侍立往来的七位天使之一。”(多12:15)由此可投射到耶稣基督的话上。“你们要看见天开,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来。”(若1:51)这揭示了耶稣基督的降生开启了天门,天主的恩宠要经过祂分赐给世人。

 

 

友弟德传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友弟德传的作者已不可考究,因考虑到经卷的原文是希伯来文,一般学者认为他是一位犹太人。他写作的目的是愿意以友弟德的事迹来证明凡遵守天主诫命,忠心依赖祂的人,在危难中,必获天主的救助和保护;又愿意以友弟德的勇敢和虔敬为榜样,给世人的寡妇做一个模范。

 

友弟德时代背景

友弟德索提及的史事,大约发生于公元前四世纪,即波斯王朝的晚年。本书的写成似乎当在公元前二世纪末(约公元前160年左右),于巴勒斯坦写成的。

 

友弟德内容

本书讲述了犹太虔敬女子友弟德,以祈祷和信靠天主,而拯救了自己落难同胞的故事。拿步高痛恨反抗他的人,于是派遣军队铲平反抗势力,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无人能阻挡。最后,大军来到了犹大,领军的敖罗斐乃藐视依靠天主保护的犹太子民,并开始围困友弟德的家乡拜突里雅。友弟德是一位寡妇,住在犹大的一个小山城。残酷的拿步高派遣军队进攻犹大时,贫困无助的友弟德巧言取悦了敖罗斐乃,乘着他酒醉睡着时,用利剑杀了他。在天主的帮助下,她杀死了敌人的将领,使敌军惊慌败退。以色列人在友弟德的指引下,抓住时机,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结束时,人民以长长的胜利之歌来歌颂友弟德的虔诚,赞美友弟德:“是耶路撒冷的荣耀,是以色列的大喜乐,民族的大光荣。”

 

友弟德传的学习大纲

友弟德共有十六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友1-7章。亚述王围困拜突里雅。

第二部分:友8-16章。寡妇友弟德解救了犹太人的城——拜突里雅,使以色列子民大获全胜。

 

友弟德传的神学信息

天主与以色列建立盟约,因此,天主才成为以色列的天主。以色列才成为天主的产业,方可称天主为“我们的天主”。因着盟约,天主在耶路撒冷有了永久的居所——圣殿。因此作者常提到耶路撒冷和圣殿。神圣的梦月是不可侵犯的,因此凡侵犯耶路撒冷的,是侵犯神圣盟约,是天主与以色列民势不两立的敌人。(友9:13)

 

友弟德的信息

友弟德传的信息说明如果人对天主有信德,唯独依侍天主的照顾,天主能给手无寸铁的妇女足够的力量战胜军队。作者鼓励人在困难和受迫害时仍要怀有希望。另外,作者希望人效法友弟的如何敬畏天主,如何以祈祷苦修来度生活,如是者,人必能得到天主的保护,自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玛加伯》上的写作目的

作者为一位生活于巴勒斯坦的热心犹太信友。写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63年。本书记载的事实与真实历史事件很接近,可以当作研究这段以民历史的可靠资料。作者写作的目的在于召唤信友忠于天主的律法,要对天主有信心,遵守律法才可得到生存,坚持到底的人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玛加伯》上学习大纲

加上除了绪言外,可以分为三篇。

1)绪言:加上1-2章:描绘犹太人开始反抗叙利亚色娄苛王朝的残酷统治。

2)上篇:加上3:1-9:22:记载犹大玛加伯英勇抗敌的过程。

3)中篇:加上9:23-12章:叙述约纳堂被选为领袖后,成功地解救了犹太民族。

4)后篇:加上13-16章:息孟接替约纳堂,成立了玛加伯王朝,达成本族和宗教的完全独立,息孟成为独揽大权的大司祭,然而最后却被耶里哥的总督仆托肋米所杀害,他的儿子依尔卡诺继承父位作犹太的总督。

 

《玛加伯》上的重点

1)安息日:按照梅瑟律法规定(出20:8-10),以民在安息日不可以做任何工作,因此,即使敌人以武力来侵袭,犹太人也不能自卫还击。但安提约古在安息日屠杀了守安息日的犹太人,所以虔诚的犹太信友决定在安息日也可以自卫作战。

 

2)为保护信众拥有自由信仰的权利,他们的争战有着天主的祝福,与热心服务天主是一样的奉献事业。

 

《玛加伯》上的信息

玛加伯上一书意在说明,天主的子民,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应该捍卫信仰的尊严和自由。作者将以民遭受的苦难看作是来自天主的考验和惩罚,将玛加伯人克服敌人的战争看作为信仰天主及热诚祈祷的结果。

 

查经练习:朗读和抄写如下经文。

加上3:17-22,58-60;

加上4:8-11,30-33;出20:8-10;

 

《玛加伯》下的写作目的

玛加伯下并不是玛加伯上的续篇,而是两本讲述差不多同样事件的经典,犹如两本福音书一样。在礼仪书中,此二书有时被称为“以色列殉道圣人录”。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加下的作者是一位来自亚历山大亚的犹太人。学者们认为这书约在公元前124年写成。作者总结了公元前170-160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写成宗教故事以感化读者。正如加下2:25所言:“使爱好背诵者易于牢记,使一般读者得到益处。”作者在书中记载了很多伟大动人的事迹,目的是为激发读者的信德,以鼓励特殊环境下的以民坚持信仰,宁愿舍生取义,也绝不离弃信仰。

 

《玛加伯》下学习大纲

加下除了绪言和结论外,可以分四篇。都叙述耶路撒冷圣殿的事迹。

1)绪言:加下1:1-2:18:两封写给埃及犹太人的信,意在提供如何庆祝“帐篷节”和“光明节”的。加下2:19-32是本书序言。

2)第一篇:加下3章。如大司祭尽职,圣殿就不会遭受亵渎。

3)第二篇:加下4-7章。虔诚的犹太人舍生取义,母子八人壮烈牺牲,天主必会怜悯自己忠贞的百姓。

4)第三篇:加下8-13章。天主因玛加伯及忠信犹太人的祈祷,而使犹太人战胜敌军。犹大玛加伯收复了耶路撒冷后,重新祝圣祭坛,使敌人承认犹太宗教自由,尊敬圣殿。

5)第四篇:加下14:1-15:36。卖国的大司祭发动战争,亵渎天主圣殿的尼加诺尔战败阵亡。犹太人因此赞颂“保卫圣殿不受玷污”的以色列的天主。

6)结论:加下15:37-39;

 

玛加伯下重点

复活永生是玛加伯下一书的重点。虔诚的人不怕为信仰献出生命,因为他们怀有复活的希望。现在忍受暂时的痛苦,但必得永生。死亡不能隔绝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已亡的圣人以祈祷照顾仍旧生活在世上的兄弟们。而在世的兄弟们可以通过祈祷和献祭为死去的人求恩和作补赎,求天主赦免死者所犯的过错。人死后仍能生存,将来还要复活。

 

玛加伯下的信息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宗教思想,由宗教观点来看,加下远超过加上。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比如复活、永生、代祷等,都是旧约其它书籍从未提及的。在作者的宗教观念中,天主的住所是举世闻名的圣殿,天主是掌管天地的主宰和审判者,没有人可以违法。但祂对守法者却加以保护和照顾。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现世的痛苦可以换来永生的福乐。

 

查经练习朗读和抄写如下经文。

加下7:9,11,14,23,36;加下14:46;

加下3:31;加下12:44;加下15:12-14;

玛22:23-33;路10:25-37;得后3:1-5;

宗9:36-43;宗20:7-12;罗8:18-30;

 

德训篇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本书的作者是“耶路撒冷人息辣厄肋阿匝尔的儿子耶稣”。他的孙子把本篇的原文翻译成希腊文,并写了一篇序言介绍这卷书。德训篇大约在公元前190-175年间成书。许多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德训篇》只有希腊译本,1896年以后,部分希伯来原文残卷陆续被发现。这部书在基督宗教的圈子里广为流传,因为基督徒喜欢把这书的内容作教理讲授。德训篇主要的写作目的是教人如何面对试探、依赖天主、分辨朋友的好坏、待人接物、面对死亡等。

 

《德训篇》的内容

希腊时代,作者以圣经的人生观和祖传礼教,教训同胞依从真正的智慧而生活,这智慧就是“敬畏上主”。《德训篇》与箴言市同时期的作品,箴言是把智慧格言收集,编辑成书;德训篇则是个人的作品。全书有很多出色的格言,内容丰富,详述智慧是道德与宗教的中心,论及下列五大类主题:智慧、上主的化工及人对天主的本分、当戒绝之恶事、当行的善事和人的品格。全书的高峰,就是“位格化的智慧”(德24章)。

 

德训篇并以救恩史作为实例,列出旧约大部分圣祖和有名的圣祖,强调日常生活的伦理规范,要求人遵守法律及敬畏上主,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智慧使人顺服天主,从此没有“约伯的质疑”,训道者的无奈、生活的烦忧、迷茫与困惑,以及对知识的贫乏。

 

《德训篇》学习大纲

本书可分为两部分,第1-14和25-50章。第50章是以一首赞美智慧的书来总结全书。除了特别的主题外,本书只是散乱地把格言凑合而成,所以没有清楚的结构和次序。

 

《德训篇》的智慧神学

1)智慧是由位格的:智慧介于天主和世界之间,她的来源是神秘的、永远的,先万物而生的,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天主借着她创造了一切,一切的知识、法律和礼仪,都是由她而来的。(德24:5)

2)智慧在创世时显现:在天主创造的一切化工之上,也看到智慧。创世时的和谐,作者称为光荣,而者光荣显现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和司祭、礼仪的传统中(德42:26)。

3)智慧在法律的显现:德训篇利用以色列人早期的历史,说明对法律忠诚能使人对生命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对智慧有更深的认识。在德44-49章,作者把以色列的英雄人物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以整个宇宙去理解法律和历史,法律就是那用以接近人的智慧,人必须遵守。(德44:1-4;43:1-37;24:32-39;35章)

4)智慧在敬畏上主中显现:敬畏上主有两个方向:谦虚和信赖,都是内在的态度。表达这些态度的最佳方式便是祈祷。祈祷表达内在的虔敬,圣殿的礼仪正是着重赞美(德50:16-26).圣殿的礼仪汇合了创造、历史和敬畏上主。圣殿便是智慧的居所,成为新的乐团(德24:40-47)。天主透过智慧,临在于世界上,而他的光荣照耀普世。

 

《德训篇》的信息

在新约的光照下,德训篇结合了智慧的传统、法律的传统和先知的传统,成为指向基督的指标(路24:44)。德训篇也指向新约: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在他内蕴藏智慧和智识的一切宝藏。

(格前1:24;哥2:3)

 

智慧篇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本书托称为“撒罗满的智慧”,但真正作者是谁,却不得可知。本书原文为希腊文,书中引用了许多公元前第一世纪的希腊辩论法来论证。由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位既熟悉希腊语及其文化,又对旧约有极深认识的人。今日的学者认为,作者应该是一位在埃及亚历山大亚城生活的诗人恩惠宣讲家,约于公元前50年完成了旧约中最后一卷书《智慧篇》。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建树团体的信仰,安慰当时住在埃及的犹太人,劝勉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仍要坚持对天主的忠诚,切勿抛弃他的法律,不可离弃天主去朝拜偶像。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中,该以天主的救援作自己的信靠。

 

《智慧篇》学习大纲

本书分为前后两篇

1前篇(1-9章):阐述“智慧”的重要、性质和效能,以及世人,特别是以色列人对她应有的态度。

2后篇(10-19章):以以色列的圣祖们的历史来证明“智慧”的伟大成就和她对人类的裨益。

 

《智慧篇》的神学思想

  1. 论天主:a了解天主创世和造人的计划。天主创世的秩序指引着人的行为和伦理道德,万物都有其作用和限制。所有行为都有后果,道德上的行善和作恶都有其赏报。B天主是时间的主宰。以色列的历史观是朝向未来,天主总会在适当的时刻介入。因此,以色列从未绝望,人类永远有希望。C天主借创造启示人。大自然的美丽和规律,教导我们认识天主,使我们对我们的经验有信心。天主借法律、先知和历史事件让我们认识祂,但必须借着智慧才能发现其中的秩序和意义。
  2. 论智慧:人格化的智慧启示天主奥迹。智慧被描绘成一个女人邀请我们借朝拜和遵守法律寻找她。这个人格化的智慧从起初已站在天主的身边,并被派遣进入世界,与人共处(9:9-11)。从此,人可以借智慧这真实的人物与天主沟通,由此明白天主对世界的计划。

 

《智慧篇》信息

本书指出犹太人散居的埃及是暂时的,不会永久活在异乡。智慧篇突显了若望福音的序言(若1:1-2),“智慧”可比作若望的“圣言”。“智慧”与天主同在,智慧与天主一同造世(智6-9章)。

 

智慧篇以人格化的智慧为创造者,称智慧为“造万物的技师”(7:21),这讯息指向创造者耶稣基督,是所有存在物的创造者。智慧篇内所讲论的天主,打破了国家种族的观念,将创世纪中神与人及万物的事迹,以咏史诗的形式叙述出来。作者指出天主是不死不灭的,而人是按祂的肖像来造成(创1:26-28),所以,人应该分享天主的不死不灭性。但事实上,人却失落了这份恩典(2:23-24)。这讯息指出,只有具备圣德的人,才能进入天主原有的计划中。这计划是天主早就为人类预备好的(3:1-4).至于义人受苦,甚至死亡,只是一种暂时的试探,是一个净化的过程,最后“恩泽和仁慈,必归于祂所选拔的人。”(智3:9)。

 

查经练习:请朗读和抄写如下经文

巴3:9-38;巴4:22-24;巴5:5;

多3:1-6;多3:11-15;

多8:4-9;多12:11-15;

友8:4-8;友9:1-14;

加上3:17-22,58-60;

加上4:8-11,30-33;

加下6:23-28;加下12:44-45;

加下15:12-14;智7:21-30;智9:1-18;

 

参考书籍: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旧约导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