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式灵修|分辨4
发布日期:2025-01-31   |    作者:文/多玛斯﹒格林

闹市中的黑暗

——整合祈祷与行动

 

导言(四)

        在第一部分,我问在行动与默观生活中,内在与外在之间真正的关连是什么?让我非常惊奇的是,伯达尼的玛尔大成了本书第一部分的中心人物。

        在第二部分,我继续探索第一部分中所发现的。发现枯井中的内在黑暗与闹市的外在黑暗原来是平行的,而且这一点越来越清楚。我也明白地看出来,我们所爱的主,不管是在闹市或在跪凳上,祂都是真真实实地为了同样的目的工作。这的确是一个惊喜的发现,因为这个发现清楚地指出,在行动与默观生活中不会发生灵修上的精神分裂。借用圣依纳爵的话说:是「行动中的默观者」。

        光与黑暗完全互相渗透,因而光得以在黑暗中照耀,并将黑暗彻底地变化。

 

 

爵式分辨(四)

        在第一部分,我就做了这様的尝试,首先我问在行动——默观生活中,内在与外在之间真正的关连是什么?让我非常惊奇的是(一如在前两本书中,我尝试着以写作当作祈祷的方法,结果在纸上出现的,使我感到异常惊喜!)伯达尼的玛尔大成了本书第一部分的中心人物。在基督宗教的祈祷作品中,她总是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另一方面无法避免的,她也成了她妹妹玛利亚的衬托人物,因为玛利亚才是真正的默观者,她选择了「最好的一份」。在我自己的反省中,玛尔大反而来到舞台的中心:她教导我,我希望她也教导我的读者,在主内度着净化和转化的默观生活中的闹市黑暗(她的厨房就是她的闹市)的真义。

 

         在第二部分,我继续探索第一部分中所发现的。在闹市的黑暗,原来有三种类型。当初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所探索的黑暗虽是真实的,可是其中并没有什么分别,许多的因素混在一起。当我继续向前探索,慢慢地清楚了,原来在这个黑暗中含有三种不同的黑暗,每种都截然不同,在《不知之云》的作者所称的 「默观工作」中,各自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我理出它们的时候,发现枯井中的内在黑暗与闹市的外在黑暗原来是平行的,而且这一点越来越清楚。我也明白地看出来,我们所爱的主,不管是在闹市或在跪凳上,祂都是真真实实地为了同样的目的工作(对于这一点,在我开始时,还有些疑惑)。这的确是一个惊喜的发现,因为它清楚地指出,在行动与默观生活中不会发生灵修上的精神分裂。他是真正地「总是在祈祷」;他是一个「行动中的默观者」(借用圣依纳爵的用语)。现在我对圣依纳爵的这句名言,比我以前所察觉或领悟的要深远得多。藉着天主的恩赐,在你读到这一些时,我希望你也能分享我的那份惊喜,并深觉自己的生活日渐成为一个整体。

 

         就某一方面来说,在这几个月的写作中,我已知道我所发现的是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结语的标题是「回到我们的出发点」,这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四重唱〉中的一行,我在《井枯之时》一书中引用过其中一小段。这一首诗在我了解它以前就很喜欢(不知道现在我是否真的了解它);同样的,在写这本书之前,我想我知道闹市的黑暗是什么,然而不知道现在我是否真的「了解」。

 

         为能解释地更清楚一些,我想起了我同会弟兄最著名的诗人霍普金斯。他有一首诗,也是我老早就非常喜欢的。在这首诗中,他捕捉住蕴含在我们的黑暗中天主的无限伟大的奥秘,完全地蕴含,二者绝不能分开。

        这个世界充满着天主的伟大。

        它熊熊地燃烧,像晃动的箔纸般的闪亮。

        它聚集成巨大的,好似油泥。

        被压碎。人们现在为什么不再注意他的权杖? 一代又一代不断践踏,践踏,践踏;

        一切因辛劳谋生而枯萎、混浊脏污;沾染人类的污垢丶人类的秽气:

         大地

        如今一片荒燕,穿上鞋子的脚,一无所觉。

        尽管如此,大自然从不会耗竭;

        万物的深层蕴含最珍贵的清新;

        纵使几抹光线消逝在漆黑的西方, 看哪,晨曦,从东方褐色的边缘, 

        乍现——

        因为圣神越过荒野,

        世界用温暖的胸怀孵育,啊!还用那 明亮的翼。7

 

        霍普金斯美妙地把天主的神奇,穿插在人世间的苦恼之中——天主的伟大不停地展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而人的苦恼却把这一切弄得混浊、脏污了,在人的手中、在我的手中被污染了——至少我过去三十年的经验是如此。是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领悟「伟大」与「污染」在天主的计划中确实常混合在一起,而祂过去是,现在是,永远是人类的救主。祂取了我们有罪的人性,而使罪成为祂自己的。祂成了罪(听起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好使我们罪人得以成圣。「因为他曾使那不认识罪的, 替我们成了罪,好叫我们在他内成为天主的正义。」(格后 五21)

 

        霍普金斯在写〈天主的伟大〉这首诗时,是否体会出这一点?是否他只是指出天主的光明与人的黑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共存,却因着天主圣神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呢?或者他看得更深,同圣保禄一様,认为光与黑暗完全互相渗透,因而光得以在黑暗中照耀,并将黑暗彻底地变化了呢?

        可是谁曾经真正了解这样的一个天主呢?我先前说过,我现在能了解我所写的闹市中的黑暗,然而,我还不是真正了解;这需要长久地去探寻无限美好天主神奇的奥秘。我只希望《闹市中的黑暗》这本书,可以是我与读者在这无止境的探索中的一小步 。

 

 

导言完

 

  节选自《闹市中的黑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