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信靠耶稣的女人
发布日期:2025-02-03 | 作者:玛迪信靠耶稣的女人
默想:你是怀着期待的信心,还是怀疑的怀疑态度来到主耶稣面前?在绝望或无助的情况下,人们寻求耶稣时并没有失望。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耶稣面前?是希望奇迹发生,还是希望在苦难中得到一句安慰的话?这位饱受十二年苦难的老妇人希望耶稣为她做什么?一位悲痛的父亲希望耶稣为濒临死亡的爱女做什么?耶稣在看似没有人为原因的地方给予了希望,因为他的希望指向天主。他对那位妇女说了希望的话(女儿,振作起来!),点燃了她心中的信仰之火(你的信仰使你痊愈了!)。
期待的信仰相信耶稣的力量会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叙利亚人厄弗所(公元 306-373 年)是一位早期教会圣经学者和赞美诗和评论的作者,他反思了血崩被治愈的那位妇女的奇迹:
“荣耀归于你,隐秘的天主之子,因为你的治愈能力通过受苦女人的隐秘痛苦得以宣扬。通过这个他们能看到的女人,证人们得以看到看不见的天主性。通过圣子自己的治愈能力,他的天主性为人所知。通过受苦女人的痊愈,她的信仰得以显现。她使他被宣扬,并确实与他一起受到尊敬。因为真理与它的使者一起被宣扬。如果她是他天主性的见证人,那么他反过来也是她信仰的见证人……他看透了她隐藏的信仰,并给了她可见的治愈。”
主耶稣会用他慈爱和怜悯的医治之手触摸我们每一个人。耶稣还给一位刚刚失去心爱孩子的父亲带来了超自然的希望。会堂的主管公开去找耶稣,并招致邻居和亲戚的嘲笑,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风险。甚至雇佣的送葬者也轻蔑地嘲笑耶稣。他们的悲痛中没有任何希望。尽管如此,耶稣还是牵着女孩的手,把她从死亡的魔爪中救了出来。
彼得·克里索罗古斯(公元 400-450 年)是一位早期教父,因在拉韦纳讲道而闻名,他评论了这个奇迹:
“这个人是会堂的主管,精通律法。他肯定读过,虽然天主用他的话语创造了其他一切,但人类是由天主之手创造的。因此,他相信天主会重新创造他的女儿,并由他所知道的创造她的那只手让她重获新生……他 [耶稣] 按手在她身上,从虚无中创造了她,再次按手在她身上,让她从毁灭中重生。”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都看到了耶稣对他人需要的关心,以及他随时准备治愈和恢复生命。在耶稣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主对每个人的无限爱,因为他无偿地、完全地把自己奉献给他遇到的每个人。你是否满怀信心地来到主面前,期望他会听到你的请求并采取行动?
两个奇迹,一个比另一个“大”。治愈,即使这非常重要,并且恢复生命。这两种情况都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患血漏妇女的信仰,另一方面是女孩父亲的信仰。他们凭着信念出发,走近主,挤过人群来到主面前,一个人触摸他的斗篷,另一个人说话并请他跟随自己。
这两个奇迹让我们思考信仰、希望和天主的仁慈。在这些经文中,耶稣做出了两次深刻的同情行为:治愈了会堂领袖雅依洛的女儿,以及治愈了一位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女人。这两个故事都传达了对天主的能力的信任这一明确信息。
雅依洛,一位地位显赫的人,绝望地来到耶稣面前。他的女儿濒临死亡,这让他去寻求那位在加利利行善的大师的帮助。雅依洛放下自己的骄傲和地位,为女儿的生命乞求,他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他谦卑的心,愿意接受天主的干预。她对耶稣的信仰是治愈的动力,因为她相信耶稣能拯救她的女儿。耶稣回答了这个信仰行为,他告诉他:“不要害怕,只要有信心。”耶稣对雅依洛的邀请,要求我们即使在看似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要信任他。几乎致命。
当耶稣走向雅依洛的家时,又发生了另一件事:一个患了十二年慢性血漏病的女人走近耶稣,决心要触摸他的衣裳。这个女人和雅依洛一样,非常绝望,但她有坚定的信念,她相信只要触摸耶稣的斗篷,她的病就会痊愈。尽管人群围着耶稣,她还是设法靠近他,并立即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痊愈。耶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停下来问道:“谁摸我?”这个问题虽然似乎是针对人群的,但却有一个明确的意图:把这个女人从痛苦的黑暗中拉出来,让她明白,是她的信仰治愈了她。耶稣告诉他:“你的信仰拯救了你”,不仅恢复了他的身体健康,还恢复了他的社会和精神尊严。
这段经文向我们展示了信仰的两个关键方面:坚持和信任。雅依洛不允许女儿的死或负面消息使他对耶稣失去希望。而女人则不允许自己被人群或疾病所击倒,而是坚持希望被耶稣治愈,相信他的力量足够。这两个例子都告诉我们,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不仅仅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的信仰,它引导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求他,并完全相信他治愈和恢复的力量。
最后,这段文字还提醒我们天主无限的慈悲。耶稣不区分人与人,而是照顾所有怀着信心接近他的人。耶稣对雅依洛和那位妇女的信心的回应表明,社会地位、疾病或痛苦并不重要。天主总是愿意治愈、恢复并赋予生命。
希望这段经文激励我们重拾信仰,满怀信心地接近耶稣,并相信在耶稣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身体和灵魂的真正治愈。
主耶稣,你以独特的个人之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用你的拯救力量触动我的生命,治愈我,让我重获充实的生活。帮助我全身心地为他人服务。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父母的长久忍耐。作者:彼得·克里索罗古斯(公元 400-450 年)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让我们花点时间谈谈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和感情而承担和忍受的痛苦和焦虑。在这里,一个女儿躺在病床上,家人和亲属的同情和爱护围绕在她的身边。她的身体日渐衰弱。她父亲的心灵和精神因悲伤而疲惫不堪。她正在遭受病痛的折磨。他没有洗澡,蓬头垢面,完全沉浸在悲伤之中。他在世人面前受苦受难。她正沉入死亡的寂静中……唉!为什么孩子们对这些事情漠不关心!为什么他们不介意?为什么他们不急于回报父母?但父母的爱仍在继续;无论父母给予孩子什么,天主,我们所有人的父母,都会给予适当的回报。” (摘自讲道 33.2)
[彼得·克里索罗古斯(Peter Chrysologus),公元 400-450 年,是 5 世纪著名的传教士和拉维纳的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