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瓦器中存有的宝贝
发布日期:2025-02-05   |    作者:意鸣子

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瓦器中存有的宝贝

 

今日的几篇读经记述了几个蒙天主召叫去履行宣讲天主圣言使命的人物,他们有着共同的反应:感觉自己不配、没有能力、没有准备好。依撒意亚说自己是个唇舌不洁的人;伯多禄请求耶稣远离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保禄说复活的基督也显现给自己这个像流产儿的人,就是说自己是个不完美的人,非正常状态中出生的人。

列举认为自己的不配,还可用耶肋米亚的话来继续:哎呀!我主上主! 祢看,我还太年轻,不会说话(耶1:6)。以及梅瑟的话:吾主,请原谅!我不是个有口才的人,以前不是,祢向祢的仆人说话以后,也不是;我原是笨口结舌的人(出4:10)。如今,蒙召去宣讲天主圣言的人是那些终身执事、教理讲解员、聚会的读经员和组织者。

当然,也有些人忘记了自身的局限,对自己太有信心。但大多数的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与软弱,称自己没有准备好接受使命的要求。缺乏准备不是逃避使命的好理由。学习、有规律地参加圣经和牧灵课程,拥有一些简单的神学书籍就可以弥补这些欠缺。而灵性方面不足的思想必须被克服,紧记是在做天主的工作。天主净化祂的先知和宗徒,使他们有能力去宣讲祂的讯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重复以下的话:

上主,求祢洁净我的心灵与唇舌,使我能够宣讲祢的福音。 

读经一  依  6:1-8

有些生命经验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情绪、感受、灵性经验都不太容易描述。正因如此,依撒意亚只能用图像来描述自己的蒙召经历。以叙述报导的方法解释这篇圣经就未免有些天真。天主不需要坐着,也不需要盖着长袍御寒,也不需要色辣芬的协助,如同侍卫一样。依撒意亚没有看到天主的显现,而是以神视的形式来叙述内心的经验。

一天,可能他正在耶路撒冷圣殿祈祷时,意识到上主召叫他去做先知。他震惊了,知道这是宇宙之主宰、全能者的旨意,祂在高天设有宝座,色辣芬在祂身边不停地唱:「圣,圣,圣」(1-4节)。依撒意亚意识到了自己的软弱和不配,害怕接受上主所委托的使命。一个唇舌不洁的人如何去向别人宣讲至圣天主的话呢?(5节)

但上主愿意通过软弱的人来完成祂的救恩工程。天主洁净他们,使他们有能力去向人宣讲祂的讯息。依撒意亚看见一个色辣芬拿着一块火炭,接触他的嘴唇,消除了他的不洁。于是他不能抵抗上主的召叫,回应说:我在这里,请派遣我(8节)。

生活在脆弱而有限的人们中间,人却意识不到自己的罪恶,甚至与周围的人们相比,反而觉得比别人更好、更正义、更诚实、无可指责。一旦与上主相遇,这种看法就会立即改变,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不配与可怜。约伯传告诉我们,在他眼中,月亮都不明亮,星辰也不皎洁,何况像虫的人,像蛆的人子。(约25:5-6)

所有接近天主话语的人都有这种经验,看似痛苦,却能净化人心。因为天主的话语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希4:12)。神职人员、团体负责人、教理讲授者都有这种不配的感受,他们在讲解天主的话时,就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基督教导之间的巨大差别。

他们是否因此而丧失信心呢?是否也要拒绝接受天主的召唤而不去履行圣言的使命呢?依撒意亚虽然感觉自己不配,却没有犹豫。他很快地回答说:我在这里,请派遣我!自身的罪过不能成为拒绝上主召唤的理由,也不能成为拒绝为团体服务的借口,因为这是委托给每个人的使命。净化宣讲者的火焰就是要宣讲的天主的话语。

 读经二  格前 15:1-11

 在格林多,很多人接受福音,将之视为很好的伦理教导以及生活的智慧。但仍有一些基督徒不相信复活的道理。他们认为,人死后就完全消失了,或者最多是人的精神存在,就象是人的影子一样,因此,与虚无差不太多。

保禄严肃批评了这种对基督信仰之核心真理的扭曲。他说,谁如果这样想就是白白地信了(2节)。随后还提醒格林多人所有基督徒团体所宣誓的信德:基督照经上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经上记载的,第三天复活了(4节)。

叙述了初期基督徒团体的「信经」之后,保禄提及了耶稣复活后的六次显现:显现给伯多禄、那十二位、五百多位弟兄、雅各伯、所有宗徒们,最后也显现给保禄自己。

列举这些人的意义何在呢?这些证人不同于出席法庭的证人,法庭上的证人向法官陈述事情发生的原委。而复活不是世俗之事,不能以世俗认识的证据来证实。复活是属于天主的工作,因此,不是人的感官所能体会的。

得到证实的是门徒们身上发生的转变。之前他们害怕,后来他们不再害怕,即使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仍然宣讲耶稣还活着。保禄从一个迫害者变成了宗徒,并把之前所拥有一切都看作是垃圾(斐3:8)。这种彻底的改变是由于他们对复活的基督的深刻经验。

这种信德不是突然性的,也不是很快建立起来的。而是由圣神光照,在天主话语的引导下逐渐获得的。叙述了他们的独特经验之后,保禄劝勉我们也走这样的旅程;并建议我们拿起圣经,在团体中聆听天主的话。他还邀请我们向圣神的光照开放心灵。如此,今天的我们也能获得与他们相似的生命经验。

福音  路 5:1-11

与主一样,基督徒也是热爱生命的人,渴望生命,为生命付出。耶稣论及自己的使命说: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10:10)。

今天的人如何实现耶稣的使命呢?耶稣交付给了门徒们什么使命呢?路加没有用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用了故事:耶稣召叫首批门徒。

故事发生在革乃撒勒湖边。被群众所拥挤的耶稣看到两只渔船,就上了那只属于伯多禄的船,请他稍微将船划开,离开陆地,就坐在船上教训群众(1-3节)。这场景似乎并不真实,可以想象在船上教训群众是很不舒服的。如此安排的场景实际上是要传递一个神学讯息。们首先应注意其背景:在湖边,而且是一个工作日,人们都在工作,都在为了生活而劳碌。

耶稣并不只是在安息日的聚会中,在朝拜的场所和环境中宣讲天主的话;而是在一切场合,神圣或世俗的场合,耶稣都在向人宣讲,因为天主的话光照、启发、指引人们的一切行动。

耶稣坐着的姿势表达祂是老师的身份。耶稣坐在伯多禄的船上,这一象征意义很明显:「船」代表基督徒团体,是聆听老师教导的最佳场所。人们从耶稣那里寻找光明、安慰与希望。

与耶稣同在这只船上,没有完美和圣善的人,因为只有天主是圣的。船上有善良的人,但仍是罪人。伯多禄也意识到了这些: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8节)。虽然这条船上有许多罪人,但天主的话就是在这只船上被传播出去的。

宣讲圣言需要伴随着行动(1-3节)。在老师的命令下,船划向了深处,耶稣邀请门徒们撒网捕鱼(4-7节)。基督徒团体通过聆听圣言,被福音的讯息所推动,分散到世界的大街小巷去履行使命。

在伯多禄看来,耶稣的命令似乎毫无道理:这不是捕鱼的时机。但他相信了。在耶稣的公开生活中,伯多禄是第一位信赖耶稣话语的人。

伯多禄的选择其实是个冒险的举动。他知道,如果失败了,自己将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人性的逻辑告诉他应放弃,但他却选择了服从。在犹豫之后,伯多禄决定要服从。他相信耶稣的话语可以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在看到自己岳母的高热被耶稣治愈后,他就已经经验到了耶稣话语的力量(路4:38-39)。

 服从的结果令人惊奇,捕到了很多鱼。福音作者也强调了一些细节:网险些破裂,需要同伴的帮忙,装满了两只船,几乎要下沉。

此时,路加记载了伯多禄与看见这个奇迹的人们的反应。伯多禄跪在耶稣面前,声明自己不配:主,离开我吧,因为我是个罪人,而他的同伴却惊呆了(8-10节)。

圣经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人与上主相遇的经验:梅瑟因为害怕而遮住自己的脸(出3:6);厄里亚用外氅盖住自己的脸(列上19:13)。在读经一中我们读到依撒意亚觉得自己不配,伯多禄也觉得自己是个罪人。这不是因为伯多禄生活在罪恶中,而是他认识到了自己与天主的之间的距离,因而承认自己的卑微。

我们现在来看这段福音的中心思想(10-11节)。路加叙述这事件的主要目的是要让自己团体的基督徒明白,他们被召叫的使命就是成为渔人的渔夫。

众所周知,鱼在水中才能生存,它们根本不愿意被捕上来。但是,人在水中却不舒适,尤其是处在又深又黑的海洋中。鱼离开水就会死亡,但人却能生存。耶稣用这样的图像向门徒们解释他们的使命。耶稣并不是要他们去用「鱼钩钓鱼」,而是要用网把人活着网上来,将他们从被风浪淹没的危险中救拔出来。

福音作者用来描述这一使命的词语的含义不是「渔」,而是「使之生存或生活」(户31:15,18;申20:16;苏2:13,6:24),因此表达的是带来生命。

在圣经中,「海水」是邪恶势力与死亡的象征。需要被「渔」出来的人指的是那些被恶习所淹没的人,他们被偶像和无法控制的欲望所束缚,只会伤害自己和别人。渔人就是将他们从失望与邪恶的环境中释放出来,因为整个人类就如同被暴力、仇恨、战争和伦理生活的败坏所淹没。

圣盎博罗削说:宗徒们捕鱼的工具是网,他们不是要让被捕到的鱼去死,而是要使他们得以生存。将他们从黑暗的海底救拔出来,使他们见到光明与生命。这不只是托付给司铎的使命,而是给整个基督徒团体的使命。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托付给伯多禄的使命。他将船划向耶稣所指定的地方(4节),他宣信了耶稣话语的力量(5节),他承认耶稣就是主(8节),耶稣也告诉他要成为「渔人的渔夫」(10节)。

这些都显示出伯多禄在教会中有着特殊的责任:要仔细聆听天主的话,然后要带领,并与其他门徒一起,不是按照自己的经验与能力,而是根据老师的命令。

 这段福音的目的不是要提醒那些在教会团体中,拥有领导权力的人去发现身上的权力,去命令甚至使自己成为天主子民的主人(伯前5:3);而是邀请我们反思行使权力之恩的方式。是否完全信赖老师说的话?怎样才能认出祂的声音?怎样从「世界的智慧」,「人性常识」,「人性的算盘」,「人性的观点和信念」中分辨老师的声音?

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反省自己的良心。如果此事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不应把耶稣看作是幻想或梦想家。若是老师的命令,我们也应准备好在白天捕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