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路加福音——5. 世代的中心
发布日期:2025-02-10   |    作者:意鸣子

5. 世代的中心

童年叙述之后,在第三章,圣史路加开始记述耶稣公开传教。从这里开始,与马尔谷和玛窦的叙述顺序一样。这三位圣史写的福音被称为“对观福音”,意思就是基本上可以并行阅读。如果将这三部福音并排出版,我们可以同时了解三位圣史记载的故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记述都是相同的,有的添加了细节,有的调整了顺序,有的修订了。这是每位圣史编辑工作的一部分。

特别是路加,根据他的神学标准,从传统中吸取、重组了许多资料,因此,路加根据研究中得到的资料,和从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团体找到的资料,构成了他独有的材料,也就是篇幅很长的前两章;当然他编写这些正文的时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这些来自耶稣童年时期目击证人的资料,构成了宣告与纪念的重要的时刻,这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从第三章开始,路加以希腊历史学家的身份,开始以历史的框架,记述耶稣公开传教的事件。

古代的人没有标准的年号。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记录年份。因此经常用领导人指代年号。路加具体说明,天主的圣言在旷野中降到若翰、匝加利亚的儿子身上,是在一个确切的时刻:“凯撒提庇留执政第十五年”。这是所有福音书中最准确的文献资料。根据历史,路加把洗者若翰传教的开始时间,定在这里;随后,耶稣本人开始传教,在提庇留第十五年。根据我们的日历计算,那一年应该是基督诞生后28或29年。

他继续记述当时的历史:“般雀比拉多作犹太总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亚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吕撒尼雅作阿彼肋乃分封侯,亚纳斯和盖法作大司祭时,天主的话传给匝加利亚的儿子若翰”。

这是典型的闪族表达方式。在希腊语中,这种表达方式并不优美。但是能让我们对重要的事件有个概念。天主的话是具体的,进入了匝加利亚的儿子、若翰这个人的生命中,他生活在旷野里。作为司祭的儿子,他应该生活在圣殿里,应该在司祭学校里学习,30岁左右,应该开始担任司祭职务。

然而,根据路加在童年记述中说的,这个孩子在旷野里长大,30岁左右时,显示给以色列。若翰并未以肋未人的方式服务于圣殿,而是以厄里亚的面貌出现,穿着犹如厄里亚,在厄里亚被接升天的地方出现(见列王纪下第二章)。在约但河岸,在约但边界的河岸,洗者若翰站在以色列国土的对面,向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或者从耶路撒冷返回的朝圣者宣讲,他们必须穿过约但河,正在需要涉水过河的地方。若翰向这些人宣布,默西亚即将来临。

与马尔谷和玛窦一样,路加也引用了依撒意亚先知书第40章的经文,解释若翰出现的意义:“在荒野中有呼号者的声音:你们当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古代的先知在流亡之地宣布了主的再来,祂将在荒野中预备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的路。返回故乡的路穿过那里。若翰洗者借用了这个说法,将自己描述为旷野中呼号者的声音,预备主的道路。

马尔谷和玛窦引用的依撒意亚书到此为止,而路加继续引用,提到了另两节:“一切深谷都要填满,一切山岳丘陵要铲平,弯曲都要修直,崎岖的要开成坦途!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见天主的救援”。路加遵循传统,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但是,引用的更长,因为他想引用提到天主救恩的经文。为主预备道路,必须修平道路,削平山峰,填满深谷。

这些是比喻的说法,表示我们为接纳主,态度方面的改变。但是福音宣布的是,凡有血肉的——这是希伯来语的字面意思,也是路加引文中希腊语的字面意思——一切有血肉的,所有活着的,将看见天主的救援。在希腊语中,这个词很少用。常用的词是:’sotería’,意思是救恩,但是用了字根相同的词:σωτήριον’,英文翻译遵循原文希腊语:一切血肉。它是原始希腊语中的一个重要变体。

我们可以说,每个活着的,都将经历天主所作的拯救工作。路加特别喜欢这个词,因为代表一种广泛的包容。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词,作者想表达一种首尾遥相呼应的文学特征。一些奇怪的词,出现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整部作品浑然一体。

这种表达方式也用在《宗徒大事录》的结尾。我们知道,路加写了两部作品,《福音书》和《宗徒大事录》。这里我们听到耶稣的故事,从宣布“凡有血肉的都将看到天主的救援”开始,读到《宗徒大事录》结尾时,我们将发现,许多年以后,保禄在罗马,对首都的犹太人说:“你们要知道,天主的这个救恩已送给了外邦人,他们也将听从”(宗28:28)。

路加的所有工作都指向救恩。这里是宣布,宗徒大事录的结尾是说明已经发生的事。整个的中心是耶稣。实际上,路加神学的起点,是“耶稣是世代的中心”这一思想。

这是德国学者汉斯·康塞尔曼(Hans Conselmann)著名作品的标题,这是第一部采用“历史还原”方法的作品,正是来源于路加福音。基督是世代的中心,但是,要设想这个中心,你必须考查之前,这比较简单,就是旧约圣经;也得考查之后,路加认为,基督之后,是教会的历史。他写的《宗徒大事录》就是天主圣言之路的延续。

对于路加来说,基督是全部旧约历史指向的中心,也是全部教会历史的起点。在耶稣之前有关于祂的叙述,之后,有记录继续耶稣的工作。祂是救主,是中心。这个罕见的希腊词:‘σωτήριον’ = sotérion,曾出现在童年叙述中,西默盎在圣殿里,把耶稣抱在怀中,他感谢天主,让他看见天主的拯救工作。这个孩子就是救恩。

耶稣声明,祂就是救主,是天主救恩的施行者。这个主题在路加福音中特别重要。我将尽力澄清救恩这一主题,因为,这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或避免误解。在十七章,路加,也只有路加记载了十个痲疯病人被耶稣治好的事件,但是,只有一位回来感谢祂,这个人是撒玛黎雅人,耶稣很惊讶,也有些伤心:“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人在哪里呢?除了这个外邦人,就没有别人回来归光荣于天主吗?”然后,祂对被治好的撒玛黎雅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路十七:17——19)。我们可以说,被治好的是十个人,被拯救的只有一个。

耶稣不是为治好痲疯病,而是通过治好痲疯病,彰显祂拯救人类的能力。十个被治好的人中,只有一位获得了拯救,因为他理解耶稣做的工作,他回来表示感谢,光荣天主,认识到耶稣是天主能力的反映,天主是拯救人的天主。治愈这一事实,涉及到人的主要的、个人的内心。救恩是从罪恶、邪恶、孤立中,从与天主隔绝的封闭中释放出来。

不要忘记路加是保禄的弟子,他多年聆听保禄宗徒的宣讲。他从保禄学到了“因信成义”与救恩的主题,如果人找到了信德、接纳和投身,天主的救恩就开始产生效力。耶稣带来的救恩,就是从罪恶中释放出来。

在第十三章,还有一件有趣的事,这也是第三位圣史独有的,就是一位患伛偻病的妇女痊愈。试想一下,这个患有畸形病的妇女,腰深弯着,脸对着地面。这个可怜的妇女蜷曲在会堂的一个角落,没有请求什么,没有主动找。是耶稣主动找她,对她说:“女人,你的病已消除了”。祂给她覆手,她即刻就挺直起来,光荣天主。

让我们试想一下那个可怜的妇女背后的人类。这位驼背的妇女,是被罪恶压制的人类,几乎贴在地上。天生仰望天空,却被罪拉向地面。我们的本性被邪恶伤害了,压制我们,压到地面上。会堂长没有勇气反对耶稣,所以他把靶心转向群众,说他们平日可以过来治病,不该在安息日。这个可怜的妇女并不是到这里寻求医治,是耶稣主动,祂有勇气对会堂长做出严厉的回应:

“假善人哪!你们每一个人在安息日,有不解下槽上的牛驴,牵去饮水的吗?这个女人原是亚巴郎的女儿,她被撒殚缠住已经有十八年了,安息日这一天,就不该解开她的束缚吗”?

这就是耶稣在安息日的工作。这不是安息日禁止的奴役性工作,这是创造工程的实现,是受造物的释放。她是亚巴郎的女儿,被撒殚束缚住了。这就是耶稣施行的拯救工作。每个人都看到救恩,每个人都能看到、经历到。

在约但河岸的施洗者若翰,刚刚开始这项工作,宣布救主即将来临。路加插入了普通的叙述,就是其他圣史也记载的。路加加上了洗者若翰对不同的人群提出的道德标准:对群众、税吏、士兵,他要求他们尽忠职守。

群众聚集在这里,准备接受若翰的洗礼,耶稣也出现在群众中,但路加略去了洗礼。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将发现发现圣史没有记载耶稣浸入水中,只记载了之后发生的事:“众百姓受洗后,耶稣也受了洗;当祂祈祷时,天开了”。

路加说,天开了,这是群众受洗后、耶稣也受洗后,天主父关于圣子耶稣的启示。几乎没有描述具体事件,正文没有描述耶稣的到来、若翰为祂授洗的姿势,或耶稣从水里上来等等。只简单假设这些已经发生过了。路加感兴趣的是,强调耶稣与罪人联合在一起,耶稣进入水中,同其他人一样,进入死亡,在死亡中与别人联合在一起,与所有被罪恶束缚的人、所有被撒殚俘虏的人联合在一起。“圣神藉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祂上边;并有声音从天上说:“祢是我的爱子,我因祢而喜悦”。

天父的话直接说给圣子:“祢是我的爱子”。这时,圣史说:耶稣已经成熟,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神性和祂的默西亚使命。天开了,天父肯定,圣子接受。这是默西亚的使命。从这一刻开始,救主开始了祂的工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