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恶魔已经离开了你的女儿
发布日期:2025-02-13 | 作者:玛迪恶魔已经离开了你的女儿
默想:你是否曾感到被主“厌烦”?这段经文描述了耶稣在犹太领土之外传道的唯一一次。(提洛和漆冬位于以色列以北五十英里处,如今仍存在于现代黎巴嫩。)一位外邦妇女——一位不属于选民的局外人——恳求耶稣怜悯她被邪灵折磨的女儿,这让耶稣为难。起初耶稣似乎没有理会她,这让门徒感到尴尬。耶稣这样做很可能不是为了让女人厌烦,而是为了考验她的诚意并唤醒她的信仰。
主怜悯那些寻求他的人
耶稣说“把面包扔给狗”是什么意思?犹太人经常傲慢无礼地称外邦人为“不洁的狗”,因为外邦人被排除在天主与以色列的盟约和恩惠之外。对于希腊人来说,“狗”是耻辱的象征,用来形容一个无耻而无所顾忌的女人。玛窦福音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圣物给狗”(玛窦福音 7:6)。毫无疑问,耶稣是面带微笑而不是侮辱地说话,因为这个女人立即用机智和信仰回应—— “连狗也吃面包屑”。
爱以坚持不懈的信任和信仰战胜一切
耶稣赞扬了一位外邦妇女坚持不懈的信仰和深情的爱。她把孩子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她愿意忍受拒绝,以便为她所爱的人得到治愈。她也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她的信仰在与耶稣的接触中增长。她从一个请求开始,最后跪下向永生的天主虔诚地祈祷。凡是怀着信仰寻求耶稣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没有被拒绝帮助。你是怀着期待的信念寻求耶稣的吗?
排斥他人、排斥与众不同之人的倾向给人的印象是,这种倾向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差异最终被视为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威胁。说话不同的人、有着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种族或肤色不同的人……我们可以继续确立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
边界通常标志着让我们感到安全的领土。彼岸充满着未知。他们,以及其他一些人,都是造成我们种种弊病的根源:失业、犯罪、经济危机以及我国各种事物不顺利的现实。说实话,政客们常常煽动这些恐惧来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是为了团结民众。他们明白,没有什么比拥有共同的敌人更好。
但福音是给所有人的,没有例外,没有国界。不可能有其他情况,因为天主的爱要么是普遍的,要么就不是爱,或者什么都不是。今天的福音表明了耶稣本人如何难以离开他的边界、他的犹太世界。那个女人是个异教徒,她来自另一个城镇,另一个国家。她不是犹太人。但边境各地的苦难、痛苦和疾病都是一样的。即使耶稣讲另一种语言或来自另一个民族,他也无法对这种痛苦无动于衷。他并没有对此视而不见。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边界和差异被强调的时代,我们基督徒必须成为张开双手的榜样,有能力欢迎那些不同的人并与他们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面对那些将异类,尤其是移民定为罪犯并排斥他们的人,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教堂和社区成为友爱的欢迎场所,而不考虑宗教、意识形态、种族或其他任何方面的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见证天主之爱,天主永远为每个人服务,不排斥任何人,包容所有人。
主耶稣,你的爱和怜悯是无穷无尽的。愿我永远信靠你,永远不怀疑你的爱护和怜悯。增加我对你的救赎帮助的信心,拯救我脱离一切邪恶和伤害。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她的信仰力量强大,值得我们学习。圣金口若望 (公元 347-407 年)
“看看她的谦卑和她的信仰!因为他曾称犹太人为‘孩子们’,但她对此并不满意。她甚至称他们为‘主人’,她绝不为他人的赞美而悲伤。她说,‘是的,主,但连狗也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看看这个女人的智慧!她不敢说任何反对别人的话。她不会因为看到别人受到称赞而感到刺痛,也不会因为受到责备而感到愤慨。看看她的坚定。当他回答说‘拿孩子们的面包扔给狗是不公平的’时,她说,‘是的,主。’他称他们为‘孩子们’——但她称他们为‘主人’。他用了狗的名字,但她却描述了狗的行为。你看到这个女人的谦卑了吗?那么,将她的谦卑与犹太人的骄傲语言进行比较:“我们是亚巴郎的后裔,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人的奴仆”(若望福音 8:33)。“我们是从神生的”(若望福音 8:41)。但这个女人不是这样。相反,她称自己为狗,称他们为主人。因此,她变成了一个孩子。基督接着说了什么?“女人啊,你的信心是大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这就是他拖延她的原因,以便他可以大声宣告这句话,并为女人加冕:‘如你所愿,为你成就。’这意味着‘你的信心确实能够产生比这些更大的事情。然而,正如你所希望的那样,给你吧。’这个声音与说‘愿天有’的声音一致,它就成就了(创世记 1:1)。 “从那一刻起,她的女儿就痊愈了。”你看到这个女人也为她女儿的康复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吗?请注意,基督并没有说“让你的小女儿痊愈”,而是说“你的信仰很伟大,愿你如你所愿。”这些话不是随意说出来的,也不是奉承的话,而是她信仰的力量很强大,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他把确切的考验和证明留给了事件的结果。因此,她的女儿立刻就痊愈了。” (摘自《玛窦福音注释》,讲道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