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蒙福之人:平信徒的圣召
发布日期:2025-02-23 | 作者:©圣托马斯如是说这篇文章来自作者前几天应邀去曼彻斯特耶稣会讲的今年将要封圣的道明会第三会的青年圣徒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以及他对平信徒们的启发。
本文为翻译的自己的讲稿,并配上当时的幻灯片,前半段是介绍这位对平信徒来说非常特殊亲近的青年圣人,后半段可以当作关于“平信徒的圣召”的布道,相信很多人都关心这个话题,供大家阅读讨论
注:本文翻译自英文讲稿
【开场词】
在教会里,平信徒封圣是相对少的,因为平信徒的生活和事迹都更难被发现和靠文件证明。但是,平信徒的封圣却是天主教封圣体系[Catholic understanding of sainthood]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提醒我们,圣召不仅是给神职或修道人士的,而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圣召,区别只在于你是否愿意分辨,以及在生活中用什么方式去回应它。
如果把教会——天主的国,做一个恰当的比方,那么她并不是一艘游轮:部分人在工作,另一部分人在享受服务;她而是一艘战列舰:船上所有的人都在工作,各司其职都为了一致的目的。我们每个人都蒙召去服务,去贡献,并以一种真正不同的方式活出我们的信仰。
因此,“神圣[holiness]”不是为少数人保留的,它是一条向我们所有人开放的道路。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好挺身而出,担当起我们在天主的计划的位置?
【介绍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
首先,你可能会想,皮埃尔·乔治的职业是什么?实际上直到他去世时,他还太年轻没有一份正式意义上被雇佣的工作(24岁),因此他通常被定义为“活动家[activist]”。但这恰恰展现的是年轻的年龄并没有阻止他的行动,他对别人的帮助和为了达成目标而行动,并不因为自己的年幼而收到任何阻碍。
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有力的提醒:有所作为、有所行动并不必须等待合适的年龄或头衔,而是要在你所处的状态下去做对的事情。
生平:
皮埃尔·乔治最为人知的是他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天主教社会正义事业,在他的家乡都灵,他致力于帮助贫困和不幸的人,并加入了多个慈善组织,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
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生于1901年,他出生在一个富裕且有影响力的意大利家庭。他的父亲是参议员和意大利驻德国公使,他的母亲是著名画家(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都曾买过他母亲的画)。因此,他的父母可以说属于意大利社会中的最精英最显赫的阶级。他有一个唯一的亲妹妹。尽管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他却选择了过一种深深扎根于信仰、服务他人和慈善的生活,到最后,他的影响力甚至远超他的父母。
从小皮埃尔·乔治便展现出对需要帮助之人的深切同情。小时候,一位母亲曾带着她的儿子来到他家门前乞讨,当他看到男孩赤脚后,便立刻把自己的鞋子送给了他。8岁时,当他的父亲拒绝帮助一名醉汉时,弗拉萨蒂哭着说服母亲出去找回了那名男子,并把他带回家里投喂。——我们不妨想想,这样的行为所有基督徒都认可是对的,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出来呢?
作为一名摇篮教友,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在10岁时初领圣体,14岁时接受了坚振圣事。这些时刻塑造了他的理想人格:一个致力于信仰、服侍和爱他人的人。
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他以聪慧和深厚的信仰为人所知。在12岁时,他考试挂科后被送到一所耶稣会私立学校学习。与学术成就相比,真正使他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奉献精神。他相信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行动将人们团结起来,并不懈努力地与不公平作斗争。
弗拉萨蒂受父母的影响,热衷于参与政治互动,他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拒绝墨索里尼的政权,并多次被捕,他甚至因在罗马与天主教青年工人大会一起抗议而被逮捕。
身份标签1 - 作为道明会第三会会士:
皮埃尔·乔治于1922年21岁时成为圣道明第三会的正式成员,以效仿圣道明对外到达更多人中间布道的榜样。他还笃信圣托马斯··阿奎那和锡耶纳的加大肋纳的神学教导。此外,他收保禄宗徒的启发最大,这位宗徒在皮埃尔·乔治的多封信件中都有引用。
身份标签2 - 作为服务者:
1918年,皮埃尔·乔治认为加入圣文森·德·保禄协会,致力于帮助贫困人士。他的专业是工程学,因为他的理想是去矿工中工作,以便在矿工中间为基督服务(想想他父母的社会地位,和他心中卑微的职业规划)。在毕业时,他的父亲为了犒赏他,给了他两个奖励选择——一辆车或者一笔钱,他选择了后者,并将这笔毕业礼物完全送给了贫困者,而不是留给自己。此外,他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做了大量的实事:为病人提供住所,资助陷入困境的家庭。尽管出身富裕且属于社会精英阶层,他始终将他人放在自己之前。他的一生充满了自我牺牲和对他人的爱。
在感情经历方面,他在求学期间曾因一位女孩的善良而对她心生好感,但因为害怕自己父母的反对,他选择不去追求这段感情。他从未与那位女孩交往,并且只将这份心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
身份标签3 - 作为运动发烧友:
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是一位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他是意大利阿尔卑斯俱乐部(Club Alpino Italiano)的成员,这是一个高级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组织登山比赛。他曾与俱乐部一起攀登过如维索山(Monte Viso)等高峰。他热爱游泳,喜欢背诵但丁的诗作,并与朋友们一起探索戏剧和博物馆。尽管他学会了跳舞,但从未真正喜欢过。
他也喜欢看电影,但在选择时十分谨慎,永远先根据道德价值进行筛选,避免观看任何低俗的内容。他能流利地讲德语和法语,是一位兼具文化、智慧和冒险精神的人——然而,无论从事何种世俗活动,他始终都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原则。
【生平总结和启示】
让我们回顾一下刚刚谈论的皮埃尔·乔治的生活——他的家庭、学业、个人爱好、友谊,甚至是他的感情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普通的人,一个平信徒,一位年轻的朋友。
他没有见过神秘的异象,也没有伟大的显现,没有惊天动地的神迹,也没有创立任何宗教团体或机构。如果你只是这么听我说,仿佛我只是在介绍自己的一位道明会朋友——一个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人。
然而,是什么让他与众不同呢?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些信息:实际上,他的外交官父亲是一位不可知论者,是无宗教信仰人士。而他的母亲是一位不温不火的天主教徒,并不是那种热心的“教堂阿姨”。可以说,他的父母对宗教的热忱都不强。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的儿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深深沉醉于礼仪,尤其是圣体朝拜。从年幼时,他就会独自出去待在小礼拜堂或教堂里好几个小时,他的父母为此感到忧虑,甚至联系了当地的神父,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问,这孩子在外面不回家到底在干什么,神父则轻松地说,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他只是在圣体前祈祷而已。
他对穷人的深厚热心和爱同样令人震撼。他出身真正的上流社会,不折不扣的精英阶层,按理说,人们会期待他待在豪宅或出没于最高级的场所。然而,他把父母给的零用钱全部用来接济穷人,自己几乎不留分毫(这一点让我想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而且,他不仅仅是捐赠金钱,更是慷慨地奉献时间,他会花费漫长的时光陪伴那些贫困和被忽视的人。在当时的都灵,这位年轻人已经在贫苦大众中广为人知,被他们视为挚友,甚至被尊敬为一位圣人。
24岁时,他被查出小儿麻痹症,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后他就英年早逝了。然而,最故事的最高潮正发生在他的葬礼上——那一天,都灵的街头爆发了一场盛大的送别。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前来送行,街头挤满了群众,然而这些人并不是他父母的朋友,也不是意大利社会的权贵,而是都灵的穷人们涌上街头,他们上前抬着他的灵柩。人群庞大到让他的父母和家人震惊不已——他们竟然对儿子不为人知的作为毫不知情!但那些贫苦的人们知道,他们知道他的圣洁。
1990年5月20日,若望·保禄二世通过了这位平信徒教友的真福品提案,主持了他的宣福典礼,并称他为“真福八段之子”。
这个禧年,方济各将在8月3日正式主持皮埃尔·乔治的封圣典礼,这对于道明会第三会来说也是一件大事,这意味着第三会又增加了一位“圣人”。
【捕鱼的奇迹】
《路加福音》第五章中关于捕鱼奇迹的记载,看似只是一个神迹故事,实则映照出的是一套完整的灵性生命的奥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叙述,读懂一段真正的灵修旅程。
革乃撒勒湖是一个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大湖,湖中鱼类丰富,种类繁多,是养活大量加利利亚渔夫的资源宝库。然而,伯多禄和安德肋这两位经验丰富的渔夫兄弟居然可以劳累了一整夜,却一无所获。
就在这时,耶稣——一位陌生木匠——未经允许就跳上了他们的船。(不妨想想看,这就像有一个你几乎不认识的人,突然坐进你的车里开始发号施令)在这个故事里,他们没有任何准备,他直接上了他们的船,要求他们把船稍微驶离岸边,以便他可以布道。随后,他对他们说:“把船划到湖的深处,撒网捕鱼。”
这里蕴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灵性象征——一些神学家称之为“恩宠的侵入”。当恩宠闯入我们的生命时,既不会征求我们的许可,也不会让我们有所预备,而是像耶稣这样,直接跳上了你赖以谋生的渔船。而我们唯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回应他?——这是人生的最根本问题。
当恩典进入你的生命时,它意味着一切都会加深——正如把船从浅水区驶向深处。这会更危险吗?是的;这会更令人兴奋吗?是的。在其中,总蕴藏着深刻的灵性意义。
伯多禄在这个故事中的美德就在于他对恩宠的顺服与合作。他说:“我们整夜辛劳,并没有打着什么,但是既然你说了,我这就去撒网。” 这意味着他比起听从自己渔夫的经验,愿意更加完全地与天主圣言合作。
所以他驶向湖的深处,这里出现了另一个灵性象征——即真正采取行动来回应上主的召唤。他没有依靠自己身为渔夫的经验,而是听从了一个陌生的木匠——然而,这位木匠从本质上来说确是天主。
回应基督的召唤,不仅要求我们在言语和意愿上做出认同,更要有行动和实践。真福八端不仅关乎你的态度、思想、原则和认知,更关乎你将如何过每一天的生活、如何回应这些“教条”,以及你将采取何种行动。
在这个故事里,鱼象征着众多灵魂——那些需要被捕捉的人。当你驶向深处,撒下网,你会发现生命的丰饶超乎想象,甚至多到让你不知所措,正如伯多禄发现他的渔网居然开始撕裂一般。而其他渔夫纷纷前来帮助伯多禄,同样,当你跟随基督,进入生命的深处时,其他的生命将随之被吸引向你靠近。——在圣人们的生命中,永远都是这样的情况。
在这张皮埃尔·乔治正在攀岩的照片中,右下方是他的座右铭签名“Verso L'alto”,这句意大利语的意思是“去向高处”。有意思的是,拉丁语的“去往深处”是Duc in altum。我们可以看出这里alto(高处)和altum(深处)是同样的词根,不知道这是一种美妙的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在皮埃尔·乔治的宣福典礼上,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正是引用了《路加》5“划向深处”的这段福音。而皮埃尔·乔治将“去向高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常人也许只道这是一个攀岩爱好者的理想,而他自己知道,他所指的绝不止是物理意义上的高处,更是通过在每日生活中对基督的灵性的回应,攀登生命的高处,划向灵魂的深处。
这是一张我画的会祖圣道明,当时因为受感于他的格言“热忱于拯救灵魂”,于是画了这副眼神坚定的玫瑰圣父。
在这里,各位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你是如何认识基督的?你是家中第一位基督徒吗?你是否意识到,你也可能是那个将他人引向信仰的人——你可以改变生命,甚至因此拯救后世几代的灵魂?如果你感受的到“恩宠的入侵”,这就意味着此刻就是你应该做出行动回应的时候,——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是为了他人的灵魂。
环顾四周,你会看到这广阔而深邃的水域中,鱼儿徘徊游动,浑然不知水面上就站着耶稣。而耶稣呢?他已经跳进了你的船,对你说:“划到水深处,撒网打鱼。”
你或许就是预言的实现,是福音的证明,就像初期教会的信徒们——那些在苦难中持守信仰的人,那些收养被罗马人丢在台伯河岸的弃婴的人,那些照顾寡妇和孤儿的人,那些在迫害中献出生命、临终前仍呼喊基督名字的人。正是因这些人的信仰不曾动摇,教会才得以屹立不倒;正因他们的温柔与光辉,外邦人才能看见基督徒生命的光彩;正因他们的见证,世人才相信了基督确实复活了......也正因如此,你今天才能坐在这里,享受堂区生活与所有的圣事服务。
基督称他们为“同工”——的确,每个人都是他教会与王朝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蒙召参与拯救灵魂的使命。
【尾声】
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不仅帮助了他一生中所遇见的人们——他的精神至今依然鲜活,继续激励并引导着无数人。
正如教会历史上最璀璨的名字——圣奥古斯丁、圣额我略、圣多明我、圣多玛斯·阿奎那、圣依纳爵——他们的话语跨越世纪,依然回响在今天的时代中。即使千年之后,他们仍然真实地使人受益,还在无数人的现实生活中起作用,帮助人们走出困境,振奋精神,相信希望…
皮埃尔·乔治·弗拉萨蒂也将站在他们的行列之中,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的生活方式——他对道德原则的坚定承诺,以及他对福音精神的彻底践行。这正是他的名字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原因。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不仅被他曾经帮助过的人们铭记,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鼓舞并改变着无数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一个完全为基督而活的生命所具有的力量。——“我靠着那赐予我力量的,凡事我都能做。”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喜欢本公众号,请点赞支持作者,更多神学文章请订阅公众号以及时获取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