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路加福音——7. 宣布恩宠
发布日期:2025-02-24   |    作者:意鸣子

7. 宣布恩宠

“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祂彻夜向天主祈祷”。圣史路加对祈祷非常重视。他的特点就是强调耶稣在祂生命的重要时刻,一直祈祷,长久地祈祷。我们已经在约但河,公开传教的开始,看到这一特点。

路加没有完整地介绍耶稣受的洗礼,他说耶稣受洗后,祈祷时,天开了,圣神降到祂身上,天父对祂说话。耶稣在祈祷中,在这个背景下,启示发生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第六章,拣选十二位宗徒之前,圣史路加特别指出,耶稣上山祈祷、彻夜祈祷。然后,拣选了十二人。耶稣显圣容时,也是这样。

只有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上山祈祷,正祈祷时,祂的面容改变了。对路加来说,耶稣不只是教别人祈祷的老师,教给别人如何祈祷,祂是一个祈祷的人。祂是天主之子,在祈祷中进入与天父完全又充满爱的关系。因此,拣选十二位宗徒之后,路加福音开始了一系列的讲道。

我们习惯称之为“山中圣训”,因为在玛窦福音中读到,这是在山上讲的。这是典型的玛窦的记录方式。玛窦和路加记载的耶稣的讲道,马尔谷福音中都没有。这些来自一个古老的传统,被称为“Q”源流。

玛窦和路加都从同一源流吸取了资料,并整理成系统的讲道。玛窦把讲道放在山上,对他来说,山代表与天主相遇的地方,正如天主在西乃山上给以色列子民颁布了法律,耶稣在山上赐给我们新的法律。路加则强调,下降到人间(平原)。

耶稣上山上去祈祷,然后和他们一起下来,停在一个平整的地方,许多门徒聚集过来,从临近的地区来了许多群众。然后,耶稣看见群众,说……开始了平原圣训。对路加来说,只需进行简单的编辑,平原造成了与众多人相遇的气氛。很难在山上面对这么多听众。

对路加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强调耶稣下降到人们中间。晚上,祂在山上,与天父在一起,拣选宗徒之后,下降到民众中间。这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场所,耶稣对聚集在这里的群众,讲解了“真福”。

路加保留了比玛窦福音更古老的传统。“四福”之后即是“四祸”,而玛窦记载了“真福八端”,然后对应的“八祸”放在了最后,第二十三章,最后言论的开头,因此,第一次言论讲了“八福”,最后一次言论讲了“八祸”。另一方面,路加看起保留了更古老的形式,“四福”与“四祸”在一起,完全对称,好像四枚带有正面与反面的硬币。“贫穷的是有福的”、“富有的是有祸的”;“飢饿的是有福的”、“饱饫的是有祸的”;“哭泣的是有福的”、“欢笑的是有祸的”;人们辱骂你们,你们“才是有福的”、“众人都夸赞你们,你们是有祸的”。一一对应。“

真福”是祝贺,耶稣用智慧的方式宣布人类拥有的幸福。重要的是动机:“天国是你们的”。这是真福的来源。而非贫困。耶稣很可能是用希伯来语说的,祂用“anawim”一词表示穷人,但是有属灵的意义,不只是说没有多少钱,但是,谦卑、愿意承行天主的旨意。玛窦表达的时候,加了一个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贫的人是有福的”。路加没有添加任何词,他保留了古老的说法,很可能是最早的希腊版本之一,因为耶稣讲的是闪族语言。

我们不确定祂当时用的是希伯来语还是阿拉美语。但毫无疑问,是一种闪族语言。祂的门徒也讲这一语言,因此他们用这种语言记住了祂的话,但是,当他们向说希腊语的人宣讲福音时——当时希腊语是地中海沿岸的通用语言,人们都会讲——他们必须把他们从耶稣听到的闪族语言翻译成希腊语。

最初的版本可能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并且是由不太了解希腊语的人翻译的,这个翻译不太确切。路加找到了这些关于耶稣讲道的古老版本,忠实地保存、传递下来。因此,强调的重点不是贫穷,而是天国。耶稣宣布天主的国已经来到,通过祂本人来到了。天主的国就是耶稣本人。后来,之后路加圣史提到了这个“对比”耶稣非常重要的讲道:天国不以非常引人注意的方式来到,你们不能说在这里或在那里,因为天主在你们中间。不是秘密地“在你内”,而是在你们中间。这个说法针对法利塞人,他们一直反对耶稣。

天主的国就在人们中间,因为耶稣在群众中,天主的国就是耶稣,是祂本人,和祂的临在。祂是天主在历史中强有力存在,祂是天主决定性的干预。他们“有福”,因为耶稣与他们同在。他们可能贫穷、可能意识到自己弱小,但是全能的主与他们同在。他们不是因为飢饿而有福,而是因为将得到饱饫。他们有机会得到满足。“接受的人是有福的”。不是因为他们哭泣而有福。耶稣没有宣布哭泣、飢饿、或贫穷,祂宣布的是克服贫穷、克服飢饿、克服哭泣。你们有福了,因为将要欢笑。幸福即将到来。

请留意,在这里,“他们将要欢笑”一句,很重要,这是闪族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成了希腊语,指的是“喜乐”。他们之所以喜乐,是因为天国来临了,给了你喜乐的机会。即使人们反对你,要有耐心。要喜乐,因为天主与你同在。但是要小心,因为反过来也是一样,人可以拒接天主的临在。如果他们富有(像贫穷一样,我们这里不是指财富多少):如果你骄傲、自负,如果你认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你不接受天主的国,那么,天国对你就没有益处。你已经有了你的安慰,你故步自封,不接受天国。现在饱饫的人是有祸的(不是因为他们现在饱饫,而是因为他们将要飢饿),因为他们拒绝提供给他们的礼物。拒绝后发现,他们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欢笑的是有祸的(不是因为他们欢笑,而是因为他们将因痛苦而哭泣),因为他们拒绝天主的国,不接受耶稣这个人,他们将因自己的选择而蒙羞。

“有祸了”!意思不是要遇到麻烦,而是感叹将遭受的痛苦。有福、喜乐,是一种祝贺。“有祸了”表示同情。想象一下自相矛盾的表达方式:当评论一些出名的、有实力的富人悲惨的结局时,我们可能说“贫穷(可怜)的富人”。我说“贫穷(可怜)的富人”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尽管他们物质条件很好,他们是贫穷(可怜)的人,生活不幸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这里耶稣说的“有福”与“有祸”,取决于是否接受天主的国,就是耶稣本人。耶稣是救主,分施天主的恩宠。祂赐给人们改变生命的恩宠,祂宣布了天主的慈悲。

作为纲领性的讲道,在真福之后,我们在路加福音和玛窦福音中也发现了一些优美的讲道,一种自由而慷慨的爱,超越别人的功德。“若你们爱那爱你们的,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这是传统的翻译。还有的翻译为“你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呢?”我个人不喜欢这两种翻译。我提出另一种表达方式:“你的爱在哪里?”如果你只爱那爱你的人,你的爱是什么样的爱?希腊语中,我们用的是“jaris”,一般翻译为“恩宠”。你的恩宠是什么?白白的爱在哪里?恩宠是白白赐给的,别人给了你一份礼物,你给他一份礼物,哪一个是白白给的呢?一般情况下,你回赠别人礼物时,会计算他给你的礼物的价值,你会用同等价值的礼物还报他。这是变相的交易,不是真正的爱。

耶稣的问题是:你的爱是什么样的爱?你会得到报酬吗?你们若借给那些有希望偿还的,你的爱在哪里?罪人、税吏……甚至动物也会这么做。如果你给小狗一块饼干,它会高兴,向你摇尾巴。如果你踢它一脚,它会向你呲牙。这是正常的直觉反应。这也是我们经常做的:善待那些善待我们的人。

耶稣提出了非比寻常的邀请,不是来自我们的本能的事。爱仇人不是我们的本能,对于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的本能是以同样的方式回应。这里就是福音宣告的:我们得到的福音是:非比寻常的爱,这不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爱,而是属于天主。天国、耶稣的临在,是这种爱的力量。

耶稣拯救我们,让我们脱离魔鬼的束缚,摆脱以恶报恶的想法,给我们新的、神圣的力量,自由地爱人。“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在玛窦福音中,耶稣的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父是成全的一样”。根据我们的想法,慈悲、同情、成全,这几个词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另一方面,圣史没有作出这样的区分。慈悲就是成全,是爱的满全。

天主的满全就是慈悲。由于恩宠,我们可以成为慈悲的,像天上的父一样。这不是出于努力,耶稣没有说“要为此而奋斗”,而是让我们接受赐给我们的恩宠,成为慈悲的,像天上的父一样。这就是主赐给我们的救恩。

在现代世界上,人们很难理解救恩。因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想法是,救恩是不可能的,另一种想法是,救恩是不必要的。对世界怀有悲观态度的人,比如一些伟大的哲学家、诗人、悲观的作家,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挽救的邪恶,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根本不可能改变,不可能拯救。什么都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有的思想家、乐观的作家认为,人类是善良的,人们都是善良的,他们的内心都是向善的,没有严重的负面问题。今天,有一种倾向,认为一切都很好,所有的都挺好,所有的宗教都是向善的,所有的人内心都是善良的,一切都很好。对这些人,救恩没有什么用。

耶稣宣布,这也是基督徒的信息,首先假定一种悲观的说法:就是说,出于对现实的实际考虑:事物是败坏的,我们并不是善良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明显的、潜在的恶,我们需要被拯救。但是,好消息是,救恩是可能的。当然,伤害可以抚平,这不是不可挽回的,这是可以治愈的。天主的慈悲是良药。耶稣治好了受伤的人,使他自由、拯救他。慈悲拯救人,救恩让人变得慈悲,让人像天父一样,能自由地施行善事。

在这一部分,尤其是第七章,路加在他独有的记录中,想给我们展示耶稣如何给我们启示天父慈悲的面容。祂治愈了百夫长的仆人,百夫长是外邦人、有信德的人,能与人建立友谊,他爱他的仆人,也受人们的爱戴。他记载了在纳因城复活寡妇儿子的事迹,耶稣感到了母亲的伤痛,受到感动,像一位母亲一样,显示出天主的慈悲、给予生命的慈悲。在法利塞人西满家中坐席时,耶稣惊讶于一位妇女、一个罪人的举动,她在耶稣脚下哭泣,一句话也没有说,而法利塞人却判断祂,耶稣知道这位妇女发生了一些转变:悔改、谦卑、哭泣,她认识到自己的罪,她深爱耶稣,她把自己托付给耶稣,放下自尊,像小狗一样趴在桌子底下,贴着耶稣的脚,冒着被踢的危险。耶稣承认,她获得了救恩。天父的慈悲医治罪人,天主没有判断他们,而是转变并治愈他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