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石头变的面包,还是面饼成的圣体?
发布日期:2025-03-06 | 作者:意鸣子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石头变的面包,还是面饼成的圣体?
我们该如何应对生活中那些令人敬畏的不确定性呢?我们如此渴望有所作为,想要留下自己的印记。然而,我们知道自己会消失在浩瀚的时空之中。我们终将死去,化为尘土。这就是我们受造物的本质。
欧内斯特・贝克尔在《拒斥死亡》一书中写道,人类最主要的试探在于逃避或压抑我们脆弱本质的真相。我们躲避旷野、孤独,躲避失去熟悉的依靠,躲避那宏大的寂静。倘若我们进入荒野,就会想起那深切的渴望。在大地的磅礴运动面前,我们会显得无比渺小。
于是,分心之事出现了。如果我们让自己不停地忙碌,也许就能免受痛苦的折磨。我们无需关注自身处境那可怕的不确定性。我们无需踏上探寻之路,去寻找对我们自身极度匮乏的答案。也许,如果我们娱乐至死,或许就能在生活中转移注意力,避开那些困扰。
有一种颇具诱惑的策略:把石头变成面包。这样就不再会渴望满足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拥有它。只需打个响指,我们就能填补内心深处的空虚。
另一个选择是:权力。要是我们能够掌控和支配一切,那我们就无需惧怕黑夜的恐惧。要是这也行不通,我们或许可以想出一些魔法,制造出辉煌壮观的事件。无视人类引力的法则,摆脱尘世的束缚。毫发无损地攀登那危险的高峰。
耶稣所经历的试探,是要祂逃避作为人的使命,否认我们受造而有所依靠的处境,让祂躲避自己本应承担的必死命运。让祂成为除了人以外的一切,因为祂本可以凭借惊人的力量震撼世界。毕竟,如果耶稣能把石头变成面包,我们还需要什么信仰呢?(事实上,祂会把面包变成自己的身体,但这只有在怀着完全的信仰之眼去看时才能明白。想象一下,成群着迷的基督徒走向祭台,领受那由面包变成的小人形状的身体:哇塞!多么神奇的一幕啊!)
耶稣为什么不一声令下,就抓住我们所有帝国的命脉,让亚历山大大帝和诸位凯撒都相形见绌呢?祂本可以强迫我们献上怯懦的忠诚。祂为什么不成为威风凛凛的大地之王,主宰我们摇摆不定的意志呢?那样祂就永远无需依赖人心的自由馈赠了。祂只需束缚住人心就行。祂本可以按照新的形象重塑我们:成为刻板的机器人,敬畏不已的自动人偶。想象一下,祂在我们的大教堂周围以惊人的螺旋轨迹飞翔,肯定会成为每年的时代风云人物,成为难以想象的最重大新闻的主角。让祂成为超人或者惊奇队长吧,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个其全部依靠都来自派遣祂者话语的人。
耶稣不仅走进了旷野,也走进了那饥饿之中。在时间的荒野里,祂毫无防备,在无法抑制的欲望那狂暴的逻辑面前无能为力。祂是如此平凡渺小,令人汗颜,在各个方面都与我们相似,只是没有我们的罪、我们的逃避、我们的谎言,以及我们对成为天主所造之人的拒绝。
祂抵制住了诱惑。于是,那邪恶的魔鬼离开了,等待着下一次机会。当爱变得几乎让人无法承受,当我们人性的创伤令人痛苦不堪时,它还会再次出现。最终,当耶稣与我们一同走进那好似被天主遗弃的死亡荒野时,祂给我们的不是逃避之路,而是那几句坚定的遗言:“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以某种奇妙的方式,基督也向我们说出了同样的托付之语。祂不会让我们眼花缭乱,而是会将拯救我们的使命交托在我们手中,让我们自由地接受。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那位大法官所抱怨的,这是基督的重大错误。我们宁愿要那唾手可得的面包和华丽的表演。我们宁愿接受刻板权威的统治,也不愿面对我们自由地向祂说 “是” 时所带来的恐惧。
我们很容易不喜欢耶稣为我们的救赎所提出的方案,因为这要求我们更完全地与祂一同进入我们作为受造物的状态。祂没有为我们的伤痛提供逃避之路,只是让我们穿越伤痛。而且,在旅程开始前犹豫不决时,我们又会被那大法官在旷野中的问题所诱惑。
就像在大法官的故事中一样,面对暴君指责祂的使命完全错误时,耶稣保持沉默。祂没有让那说谎者闭嘴,没有把那骗子从王座上赶下来,只是亲吻了那人的脸颊,然后回到历史的街道上,去寻找祂为之而来的奖赏:人心的自由馈赠、信仰的承诺,以及对祂的受难、死亡和复活的接受。
不,面包和魔法都无法拯救我们。正如圣保禄所写,只有通过我们进入基督那完全信靠和交托的行为,从心底相信我们由此将从死里复活并得蒙拯救,我们才能得救。
凡呼号上主名号的人,必然获救。(罗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