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灰礼仪 四旬期:守斋禁食
发布日期:2025-03-05 | 作者:意鸣子圣灰礼仪
四旬期:守斋禁食
是为了让天主圣言滋养我们
「人不单靠饼而生活,也靠天主口中所发出的一切言语」(申 8:3)。耶稣引用这句话,是拒绝魔鬼建议祂用尽一切力量,精力为每天的粮食去操心劳碌。的确,人需要食物,但是当人在各种物质的需要满足后,人就会意识到内心有更大的忧虑。
在现实的世界,人内心的无限与永恒的意愿好像无法实现,世界不能满足我们。现世给人的这种需求与欲望是一种好像具有戏剧性的幻觉:美丽将会消失,青春与少年都是虚幻(训 11:10),以为现世物质的享受是天国在地上持久存在一样,但是进入天国却不是以地上所拥有物质的多少所能决定的。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总有结束的一天,但很多人仍将现世这种短暂易逝的看成是自己永恒和真实的存在,觉得自己生命的意义取决于物质的世界。
当我们明白现世的短暂易逝,而去默想生命存在的意义,当我们进入和主耶稣的对话的生命奥迹时,我们就真的可以在主内欢呼跳跃,并在基督内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些不将目光盯在天主身上,不与天主建立深层的关系,就不能明白真正作为一个人的意义。
追求人生舒适与安逸生活,追求自己的喜好,追求感官刺激与爱好等,这些都是人与动物所具有共同的意愿。只有在我们内心感受到自己需要另外一种食物时,才能在我们身上彰显人的特性。正是因为这样,亚毛斯先知早已宣布:看,那日子必要来临──吾主上主的断语──我必使饥饿临于此地,不是对食物的饥饿,也不是对水的饥渴,而是对听上主的话的饥渴。(亚8:11)
四旬期是一个特别的时期,是一个可以进入我们内心深处,滋养和让圣神在我们内生长,是一个特别聆听和反省天主话语的时期,不是聆听一些与天主的话无关重要的事、一些抽象的事,而是可以进入我们灵魂与思想深处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引起我们的不安,并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命的方向。
为了更好的理解天主的信息,我们可以重复下面的一句话:「主,你的话是我们生命的食粮。」
读经一 岳2:12-18
为古代的人来说,一个可怕的灾难就是蝗虫的侵袭。沙漠中的一股狂风可以刮来一大群的蝗虫,只要这些蝗虫所经过的地方,就会将所有蔬菜毁灭。
在岳厄尔书的开始,他用一种悲剧性的写法,描述了将要临于他所生活的那片土地的灾难的后果。他这样写道:「他们蹂躝了我的葡萄园,折断了我的无花果树,将树皮完全剥掉,使树枝光秃发白。你哀伤吧!如同一个身披丧服的处女,哀哭她青年的未婚夫。上主殿中的素祭和奠祭已中断;上主的仆人──司祭都悲哀不已。田园已荒废,土地已凄凉;因为五谷已遭蹂躝,美酒已枯竭,油已干涸。农夫,你们应哀哭!葡萄园丁,你们应为小麦和大麦而号咷!因为田园的出产已遭破坏。葡萄树枯槁了,无花果树凋谢了;石榴树、棕树、苹果树,以及田间的一切果树都枯死了;为此,喜乐已由人间消失」(岳 1:7-11)。我们可以用这一段经文将自己带进四旬期里。
以色列人也会问,为什么他们总是好像受到很多不幸事件的缠绕?这是惩罚吗?他们总是这样想,难道这是天主对他们远离天主的报复吗?他们觉得好像是天主忘记了他们。
由蝗虫所带来的灾祸是不幸的,但这不是由天主而来的。这样的灾难可以使人沮丧和痛苦。当然,如果我们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理解,其实也可以将之转化为天主恩宠的时期。岳厄尔曾经鼓励他同时代的以色列人,让他们明白,灾难也可以成为天主对他们的邀请,邀请他们悔改并成为悔改的机会。大地被蝗虫所侵袭,是因为他们太依靠所拥有的现世物质财富。物质财富、社会的繁荣对我们的信德来说,有时是一种陷阱。
在带领以色列子民进入福地之前,梅瑟对他们有所警告,并指出和反对这是一种充满了危险的诱惑:「你应小心,别忘记上主你的天主,而不遵守我今天吩咐你的诫命、规则和法令。当你吃饱了,建造了华美房屋居住,牛群羊群加多,金银增加,你所有的一切都增加了,你要小心,不要心高气傲,以致忘记了由埃及地,由为奴之家,领你出来的上主你的天主」(申 8:11-14)。
岳厄尔邀请以色列人去认识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方向。如果陷于丰富的物质享受中,就会对别人没有同情心,不去思考别人的需求,只想自己舒适地生活,增加自己的财富,寻求奢华的宴乐,醉酒和寻欢作乐。
由蝗虫所带来的灾害告诉他们,他们所依靠的物质财富就像田间的野草一样,容易消失,是可以在另外一个时间被夺去的。
小麦,葡萄汁和橄榄油是十分珍贵的,但如果只有一种用途就觉得十分可惜了。
以色列子民的经验为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深刻的一课,我们也经常由这个世界的物质财富所给予的种种充满假象的幸福所引诱。
当我们在物质财富和世界的许诺前屈膝的时候,我们想这些都是绝对的;如果这样,我们在最后所得到的总是孤独、嘲笑,并且是死亡的威胁。对我们的结果总是伤心、泪水和由罪恶所带来的苦恼。
那我们该做什么呢?
上主对以色列子民充满焦急的的邀请,藉着他所派遣的先知的口,同样对我们也是一样有效:你们全心归向我吧(12节)!
四旬期就是回归父家的时期
回家,意味着只有当自己由这个家所接纳并觉得被人爱时才有可能。如果我们固执地认为天主与我们的形象是相似的,是为进入我们的生命里面,要监视我们的一切,那么全能的天主就离我们很远,也会阻止我们对天主应有的尊敬,就会认为这个天主随时都会惩罚人。这样,我们就不会甘心情愿地回到父家。
在四旬期内首先应该悔改的,也是当务之急与不可缺少的,就是纠正我们所喜爱的天主的形像。这个形像通常都是我们头脑的反映,不是由天主的话语而来的。
圣经中的天主不是一个用灾害惩罚人的天主:如果你不遵守我的命令,我将要惩罚你;而是一个修复与治疗各种因人的罪恶所带来创伤的天主。正如今日读经中岳厄尔告知所说的:因为衪宽仁慈悲,迟于发怒,富于慈爱,常懊悔降灾(13节)。
只明白天主爱我们还不够,衪等待着我们,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衪不责怪和惩罚我们的错误,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的勇气去看看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在跟随上主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困难,将有牺牲。这些痛苦的事情,就是我们必须要选择去做的。正是这样的原因,四旬期也是俭朴的时期,就是练习放下、舍弃那些阻碍我们与主相遇的东西。就像岳厄尔先知所说的那样,接近天主应该伴随着撕裂自己的心,并禁食、哭泣、悲哀(12节)。在悔改的路上,我们并不是孤独的。许多兄弟姊妹与我们走在同一条悔改的路上,他们用语言和榜样给予我们鼓励与安慰,在圣徒的集会中与我们联合在一起(15-16节),在基督的陪伴下,向天主祈求说:上主,求你怜恤你的百姓。
对于以色列子民的祈求,在读经一中天主并没有给予一个答案。但是岳厄尔先知继续宣讲说:大地,你不要害怕,反要欢愉喜乐,因为上主行了大事。禾埸必充满庄稼,榨池必溢出美酒和新油。我必要补偿你们,我对你们所派来的大军:飞蝗、冬斯、蚱蜢和蝻子,连年所吃掉的收成。你们必得饱食,必要颂扬上主你们的天主的名,因为他为你们行了奇妙的事(岳 2:21;24-26)。
罪恶破坏了我们的生活,它带给我们生命的干枯,就像在田间那些被蝗虫所侵蚀的干枯的树木一样。但是罪恶绝不是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将是充满了天主爱的慈悲,将会把我们干涸的心田变成一座花园。
四旬期也是一个希望与充满喜乐的时期。虽然我们有我们的恶习、我们的软弱、我们的不确定性,但是天主将引导我们前行的脚步,直到与衪相遇。
读经二 格后 5:20-6:2
在第一篇读经中,邀请人去悔改是四旬期的主要工作,这样的话语表达出:你们应全心归向我,上主(岳 2:12)。为岳厄尔先知来说,悔改就是要反省过去曾经走过的路。
如果谁怀有一些偏差的思想,就应该改正过来。如果谁是朝着崇拜邪神的庙宇走去 — 那就是对金钱,世俗的成功、喜好,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的东西,这些都是现代的偶像崇拜。必须要舍弃这些,并且将心转向天主。
在第二篇读经中,保禄讲的是同一个主题,但却说了另一方面:就是修和。
保禄的劝谕也同样的急不可待:你们与天主和好吧!他明白罪恶就象是一个错乱,是一种不友好,在天主和人之间的一种无序状态和报复张力。这样的敌对状态必须要修好,且重新建立和谐的秩序。
修和的理念来自保禄自己与格林多教友们的生活,当他说这样的话语时,他正在给格林多的教会写信。几个月前,格林多的教友激怒了他,并将他从那里的基督徒团体驱逐出来。这里并不是讲一种普通的不理解,由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原因所引起的;而是与福音的讯息是一致,在这里借藉着保禄的口宣讲出来:就是基督徒和基督的讯息被拒绝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保禄会再一次给格林多的教会写信:「所以我们是代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藉着我们来劝勉世人」(20节)。如果与天主使者和代天主说话的人没有修好,就不可能与天主和好。
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很宝贵的关于四旬期的指导性方向:就是我们与天主的和好不取决于外在的取洁礼仪和实践神修学,而是聆听并实践由天主所派遣的使者所宣讲的信息,就是天主圣言的宣讲者。读经二的最后一部分,解说了来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一段经文(依 49:8)。保禄重申了与天主和好的紧迫性:看!如今正是悦纳的时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 6:2)。
四旬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指出调整方向。与天主修和,调整与天主的关系,不要再推迟了!
福音 玛 6:1-6、16-18
我们必须要感觉到,在天主心中我们是被爱且有价值的。在我们的团体中是宝贵的,并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可以为团体提供积极的意见。
排斥、缺乏团体的认同、冷漠的理解,使人感到被边缘化。如果在我们的团体没有别人,我们就感到孤独,就感到我们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我们的存在没有意义。对我们来说,人们所称赞的喜悦,容易让人跌倒在由自己所塑造的偶像里,就是过分注重自己,太在意别人的意见,只是一个表象的生活,或是带着一个面具在生活。
为了避免停留在一种自负的行为中,耶稣的第一句话就警告我们不要有这样的思想。四旬期的开始,耶稣就这样对我们说第一句话。
如果我们的行为是讨人的喜欢,那我们行动的目的又是什么?赏报。
在今日的福音中,耶稣提到七次「赏报」这个字,说明赏报是给那些按照祂的教训生活和行动的人。赏报的思想是来自犹太宗教的法利塞党,按照犹太经师们的教训,虔诚的人,由于遵守天主的诫命和法律,在天主前积蓄功劳,他将获得祝福和财富;邪恶的人将会得到天主不同方式的惩罚。
「赏报」是建立在旧约思想上的一个概念,全体的犹太人都相信是这样的。公元二世纪一位著名的犹太经师阿克巴(AKIBA),他教训他的门徒们说:当我看到我的主人的葡萄酒不变酸,他的亚麻衣没有被腐蚀,他的橄榄油没有腐坏,他的蜂蜜没有变成含有陈腐脂肪味时,我非常难过,因为他正在获得他的偿报;但是如果我看到他处在痛苦中,我就非常高兴,因为他正在节省他的财产以备将来之用。
这是耶稣所说的赏报吗?
在福音中我们常常听到强调对义人的赏报和对恶人的处罚:因为将来人子要在他父的光荣中同他的天使降来,那时,他要按照每人的行为予以赏报(玛16:27)和邀请人该在天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那里没有虫蛀,没有锈蚀,那里也没有贼挖洞偷窃(玛 6:20)。
第一感觉就是我们觉得这种物质的赏报对我们来说是很好、很适合的:我们认为,这就是对义人的完美赏报的方式,但这与福音的精神相符合吗?
耶稣教导人无私而感恩地奉献自己的生命,这样便可获得丰厚的赏报吗?为了得到赏报而去做好事,是否是自私的自我打算?耶稣所许诺的赏报,不是在天国有一个受尊敬的高位;而是学会不断地去爱的能力,能够在自己的身上反映天主的面容,并不断地加深与天主的关系。这种赏报就是一种无偿的爱的喜悦,白白得来的,也白白分施。就像天主所做的一样,从现在开始认为自己属于天国的一份子。
我们可以象是天主的初生婴儿一样(伯前 2:1),或者也可以像那些已经走过很多路但未能达到目标的人一样,在天父前是成全的(玛 5:48)。为了达到这样的成全阶段,在四旬期的开始,耶稣向我们指出了三样灵修行动:施舍、祈祷、禁食。这样构成了犹太人精神的支柱,也代表了耶稣的一种新的见解。
第一个灵修行动: 施舍
在耶稣时代,以色列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些为穷人、孤儿、寡妇和漂泊无固定住所者收集和分配生活必须品的人。这样的爱德行动,毫无疑问都有很多是值得赞赏的,但有时也是一个出风头的机会。
在犹太人安息日的聚会中,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当着大家的面去读出那些捐献者的名字并表扬他们;邀请他们在会堂中央站立起来,如同别人的榜样一样,并让他们坐在经师们的旁边,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并给予荣誉。
耶稣时常强调,甚至是以一种很拘束的态度说明,这样的行为就是一些假善人的做法。虽然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很多义怒,但却也引起了些许反感,像一个自负的表现,这样的人虽然也是好人,但是浪费了很好的机会,因为他们并没有像天主一样,做了之后隐藏自己,却将之彰显于众人前。从这个角度出发,做这样的善事的人有甚么意义?
与施舍相伴的另外一个说法,也是我们今天用的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就是团结互助,彼此分享,关注有需要的人。虽然「施舍」这个词含有古典的味道,但是它的词义学却非常丰富。它是由一个希腊词的词根而来,原义就是为别人而感动,心生怜悯,对别人的需要有一点同情心,因为觉得别人的问题也好象是自己的问题,想为别人的这种需要做点东西。
如果我们想了解多一点施舍的意义,在希伯来人的语言里,没有一个词是专门描述这样的意义的,用一个简单的词去概括,就是「正义」。为犹太人和耶稣来说,施舍是重建正义,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物质财富并不是属于人的,而是属于天主的。谁拥有的多,就必须向那些缺少的人施舍,因为这是天主的命令。因此,当说这是我的、你的或者是他的,甚至是我们的财产时,是一个谎言。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咏 24:1)。人只是受天主的邀请去与天主同桌共食的人,为这个原因,耶稣要求门徒们私下实行正义: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所做的(玛6:3-4)。
做了好事不要自负,受助者也不需认为好像欠了资助者,因为助人者只是将他手中属于天主的一份还给了天主。教父们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好的理解。我们引用一位教父,圣盎博罗削的话:富人不是将他们的财产施舍于穷人,而是将他们的一份还给了他们。
第二个灵修行动:祈祷
祈祷是今天面对的一个危机,并不是由信友的意愿造成的,而是不容易理解其本身的价值,及不知道怎样去祈祷而造成的。
在四旬期怎样祈祷?是不是就是按照我们所接受的那种祈祷的模式呢?耶稣嘱咐我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玛 6:7)。但是这样的话,我们也要问,既然天主已经知道了,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祈祷呢?因为你们的父,在你们求他以前,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玛 6:8)。如果天主愿意人的好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呼求天主的名字呢?难道我们的祈祷可以改变天主的计划吗?
就像今天一样,在耶稣的时代有两种形式的祈祷:公众的与个人的。
公众祈祷,就是一天两次,即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在圣殿、会堂或广场的祈祷。但是献祭是在圣殿里进行的,每一位虔诚的犹太人,不论住在哪里,都必须在这两个时辰面向耶路撒冷,并在精神上参与圣殿的祈祷。耶稣并不批评这样的祈祷,他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但他要人注意的,是小心失去自己的赏报,即让这样的祈祷在天主前变得毫无意义,象是炫耀自己一样。
现在看看另一种祈祷方法,就是个人的祈祷,也称私下祈祷;即在自己房间的祈祷,将门紧闭,这样天父就可以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与我们来往,我们让他看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祈祷并不是重复一些固定的经文,或者是已经写好的一系列的祈求,而是与天主的对话。不是为了改变天主去承行我们的旨意,然后去实现我们的梦想;而是让自己去明白天主的思想,加深对他的旨意的认识和了解,并从天主那里接受属神的力量,为建设天国而付出自己的力量。
祈祷首先就是聆听,开放心灵,迎接天主的计划,并让天主的等待不至落空。有时候这样的祈祷也可以是长时间的,因为也需要合宜的时机,这样便可以有益于集中精力去将天主的旨意收集起来。
耶稣知道怎样祈祷,也知道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像福音中所说的一样: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 1:35);耶稣辞别了众人之后,便往山上祈祷去了(谷 6:46);耶稣却退入荒野中去祈祷(路 5:16);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路 6:12)。这样的祈祷常伴随着赏报:就是可以保持人的思想、行动与天主的一致,并且是和谐的。
第三种灵修行动:斋戒、禁食
这样的方法在所有的宗教里都有,是痛哭与痛苦的表现,常常带来放弃对身体的保养,在地上睡觉,在身上撒灰,和穿布麻袋的衣服。
在耶稣时代,禁食被认为是一种较高的代价:就是修复由罪恶所带来的创伤,祈求上主的怜悯,远离上主的惩罚,避免灾祸。在罗马帝国统治以色列人时期,有一句谚语这样说:要像犹太人一样禁食与守斋。对于那些虔诚者,他们是完全远离食物的,从黎明直到日落,一周有两天是禁食,星期一与星期四(路18:12),每一位老师都必须给他们的学生一些具体的指示。虽然有时它的重要性不明显,但在新约中,这样的行为就被取名为守斋。保禄从来没有讲过守斋,耶稣也只讲过两次,一次是为了替他的门徒辩护(玛 9:14),另一次就是在今天的福音中,讲解守斋的真正的意义。
基督徒团体明认新郎同他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 28:20),因此不可像那些假善人禁食一样,面带愁容;因为他们苦丧着脸,是为叫人看出他们禁食来(16节)。门徒们的禁食与他们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不是痛苦与忧愁的表现,却是为了天国在人间的临现而感到高兴。当基督徒禁食时,要用油抹你的头,洗你的脸(玛 6:16),这不是为了显示他的努力或者功劳,也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他的牺牲。基督徒守斋时应该是高兴的,因着这种内在放弃与牺牲,能够在一个穷苦人的身上看到喜悦的分享。这种禁食与法利塞人的禁食不同,而且先知们也曾经很严肃地批评过那种假斋戒。
先知们曾经宣讲过,这就是他们的守斋:在上主面前低下你们的头,用干草和灰作你们的枕头,你们一面守斋,一面争吵,打架,以恶拳打人;你们不必再如今天一样守斋了,免得你们的嘈杂在高处可以听到。难道这就是我所中意的斋戒吗﹖难道这就是人们克己的日子吗﹖难道低头如同芦苇,以苦衣和灰尘铺床,你就称为斋戒,称为上主悦纳的日子吗﹖(依 58:4-5)。
这就是上主所喜爱的守斋:我所中意的斋戒,岂不是要人解除不义的锁链,废除轭上的绳索,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折断所有的轭吗﹖岂不是要人将食粮分给饥饿的人,将无地容身的贫穷人领到自己的屋里,见到赤身露体的人给他衣穿,不要避开你的骨肉吗﹖(依 58:6-7)。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应照公正裁判,以仁义和友爱彼此相待;不可欺压寡妇和孤儿,外方人和贫穷人;不可心中图谋恶事陷害人(匝7:9-10)。
真正的守斋总是伴随着爱近人的行为。守斋留下的食物不能保留到第二天,必须将之分施于有需要者。
厄玛牧者(PASTORE DI ERMA)有一本在二世纪基督徒非常喜爱读的书,述说守斋与爱德的关系。就是讲人该如何守斋,当你守斋时,只吃面包、喝水,而且吃面包和喝水花多少钱,你就应该花多少钱在寡妇、孤儿和穷人身上,这样你的这部分可以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满足,得到的人将为你祈祷。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守斋,你的奉献将蒙上主悦纳。公元440-461年间,教宗利奥也这样嘱咐罗马居民:我给你们写这些,记住守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远离那些必须品,而更是仁爱的工作,这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所节省下来的,就成了穷人们的营养品。
这样的守斋常常伴随而来的就是赏报:心灵将由世界的物质束缚中释放出来,不太注意自己的物质利益,创造仁爱和分享,将自己与天国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