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一主日:与耶稣一起战胜美丽的诱惑,会更肖似耶稣。
发布日期:2025-03-07 | 作者:意鸣子四旬期第一主日
与耶稣一起战胜美丽的诱惑,会更肖似耶稣。
路加福音 4:1-13
甘天霖神父
基督曾受试探;没错,就连基督也曾受试探,所以我们肯定也会受到试探。对基督所受试探的误解,其实是对魔鬼的错误呈现。魔鬼常被描绘成身着低俗服饰、长着尾巴和犄角的样子,这就把试探降格为基督与外在力量的斗争了。倘若我们认识到魔鬼并非以低俗形象示人,而是以这世上最诱人、最令人向往的梦想出现,那我们就会明白真相了。这些试探会让我们产生幻觉,以为世上最美好的事物触手可及,还会让我们深信这些幻觉是真实的!
把试探的源头归结于自身之外,这种想法很轻率,也是一种巧妙的策略,目的是让自己摆脱陷入内心试探陷阱的责任。不过,这一点我们稍后再作思考。眼下,我们先来看看圣经中把试探置于旷野的背景。耶稣最初受试探是在禁食四十天之后的旷野。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西乃旷野,以色列人曾在那里漂泊了四十年。旷野是试探时期的象征。以色列人未能抵御各种试探。他们为了美味的食物开始崇拜别的神,追逐那充满诱惑的水源。他们怀念起做奴隶时的生活,甚至渴望重温那种奴役状态下的所谓 “快乐”,而不再追求应许之地。他们迷失了方向,幻想破灭。耶稣在旷野中经历着以色列人曾经历过的试探。以色列人失败了,而耶稣却取得了胜利。
当我们把试探理解为基督内心的挣扎时,这些试探就成了我们个人犯罪倾向的隐喻,以及我们为战胜试探而经历的斗争的象征。魔鬼常常以巧妙的合理化说辞出现。如果耶稣把石头变成面包吃了,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但这种合理化的想法与基督的价值观不符,耶稣将其视为对罪恶行为的辩解。有趣的是,其中一种巧妙的合理化方式就是断章取义地引用圣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魔鬼引用的可不是什么有趣的小说,而是圣经本身。我们会发现,那些不按圣经行事的人就会用这种引用圣经的理由。思考我们言行的因果关系很重要。这并非坏事,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但当我们用圣经来为自己的欲望辩解时,这些理由很可能只是借口,而非真正的逻辑。
耶稣的试探发生在旷野,就如同大多数人的试探也往往发生在 “旷野” 之中。旷野象征着那些没有旁观者的时间和空间,甚至连自我反思的能力都暂时缺失。当所有旁观者都不在场时,人就不再为了他人而表演,真正的自我便会显现出来。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会受到他所信奉的价值观的检验,因为没有人会来评判他。对耶稣来说,这些试探也没有证人。若不是耶稣向门徒讲述了这些经历,恐怕无人知晓!这是我们从小就明白的一个道理。“没人能看见我!”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我们日常会遇到的试探呢?耶稣本可以轻易地陷入试探而对此只字不提!或者祂战胜了试探,却因曾受试探而感到尴尬,从而塑造出一个似乎从未受过试探的完美形象。但祂选择向门徒讲述这些经历,这表明祂希望不断教导门徒,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试探的存在。
试探者离开时,也只是暂时离开。很明显,耶稣并非只在那一刻受到试探,在其他时候也同样受到过试探。有一次,耶稣认出伯多禄身上有撒殚的影响,并当面指出。在电影《耶稣受难记》开头的山园场景中,有一条蛇,这一原始的试探者象征性地从耶稣脚下蜿蜒而过,表明试探不仅存在于伊甸园,也存在于革责玛尼山园。耶稣祈求天主让那痛苦的杯离开祂,这也是一种试探。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离弃我?” 这同样是一种试探,让耶稣觉得把祂推向这种命运的天父在祂最孤独的时刻抛弃了自己。其实,我们也会经历类似的试探,只是程度较轻、强度较小罢了。
我上一次战胜试探并感到胜利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呢?那会是一段值得珍惜的美好回忆,因为那时的我更像基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