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经文分析:令投石者惊愕的新事
发布日期:2025-04-04 | 作者:意鸣子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主日经文分析:令投石者惊愕的新事
作者:达尼尔神父 编译:小朵
一群人怎么就恰好逮到一个女人 “正在行淫”,却只抓住了这个女人呢?她的男伴去哪儿了?难道是他跑得太快,证人追不上?这场景从一开始就疑点重重。如果经师和法利塞人一心追求正义,为何他们不把这个所谓的通奸女人交给他们的法官,而是带到耶稣面前呢?他们提到梅瑟法律规定这种情况要判处死刑,然后问耶稣有何看法。难道耶稣已经有了对罪犯 “心软” 的名声,所以他们想借此抓住耶稣,看祂是否会因替这女人求情而违反法律吗?
福音书作者说:“他们说这话是要试探他,好找到告祂的把柄。” 这试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些学者认为,罗马政府已经剥夺了犹太公议会的死刑执行权,那么向耶稣提问的这些人,可能觉得他们把耶稣置于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耶稣主张用石头砸死这女人,那祂就与罗马官员产生了矛盾,因为罗马官员不再允许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如果耶稣主张不砸死她,那祂似乎就是在否定梅瑟法律,这样就会在犹太官员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耶稣拒绝参与对手的这场博弈。相反,祂开始在地上进行那著名的神秘书写。有人认为耶稣的这个举动可能暗指《耶肋米亚先知书》17:13:“上主,凡远离你的,必被记录在地上,因为他们离弃了活水的泉源。” —— 但这只是众多猜测中的一种。这段叙述明确的是,耶稣拒绝被诱入他们的陷阱。当他们继续逼问时,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拿石头打她吧。”
耶稣是在暗示只有无罪的人才能执行刑法和法律惩罚吗?这将是一个极不切实际的提议,而且这样一个抽象的原则似乎并非这里的关键所在。关键难道不是法利塞人当下利用这个女人,设局算计耶稣的行为本身就是有罪的吗?他们看似在追寻法律与秩序,实则暴露了自己只是一心维护自身权力的伪善者。耶稣在地上乱写乱画的拖延策略,让人们有时间去领悟这个事实。指控者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只剩下耶稣和被指控的女人。
耶稣的话语带着一种对这情景讽刺意味的玩味,祂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她说:“没有人,先生。” 然后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多么体贴入微。正如每一位传道者所指出的:耶稣宽恕了罪人,但并未否认她的罪,因为慈悲引发悔改。
读经一和读经二的经文,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品味在耶稣、试探者和这个女人之间的这次相遇中所见证的一切。尽管《依撒依亚先知书》第二章的这段内容最初是针对被掳至巴比伦的难民,讲述的是他们在居鲁士的解放下得以自由返回犹大的好消息,但这些话后来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先是犹太人,然后是基督徒,开始把这些话,就像《依撒依亚先知书》40 - 55 章的大部分内容一样,解读为对默西亚时代的描述。教会将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 这句话应用于耶稣道成肉身和救赎的新出埃及事件。我们也敢于把 “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 这句话视为对我们自己说的。
读经二中,谈到那些想把完整的犹太传统和习俗强加给外邦基督徒的法律主义教师时,坚持认为对耶稣的信仰给他这个法律遵守者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保禄诋毁法律或他自己的犹太身份;只是他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对法律和先知书的全新阐释,让他明白自己与天主的关系来自天主,而非自身的成就。就像那个通奸被抓的女人一样,保禄发现自己正处于天主之爱的接纳端,这爱让他能以爱践行法律。
尽管在今天的经文中,耶稣没有对死刑做出一般性的评论,但祂带到世界上的 “新事”,促使当今的教会严肃地质疑死刑——无论是用石头砸、绞刑、毒气、毒药还是电击——是否真的是在追求正义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道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