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若望福音——1. 若望:象征性的福音
发布日期:2025-04-07   |    作者:意鸣子

若望福音

1. 若望:象征性的福音

若望福音是福音中的第四部,从文学和神学的角度看,这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令人喜悦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非常深奥,包涵伟大的神学思想,是经过深入而细致的默观的果实。我们东正教的弟兄称若望为“神学家”,是最卓越的神学家,在世间默观天主;圣言降生成人,门徒们遇到了,若望是其中之一。这次相遇带来了对神圣奥秘的神圣体验。这样的经历,让他进入到圣神内。

古代福音诠释者,亚历山大的克莱孟,三世纪的伟大圣师,说:“若望看到其他圣史记录了有关历史上耶稣的肉体的、身体的、物质的东西,就创作了一部“属灵的福音”。事实上,传统上称《若望福音》为“属灵的福音”;然而,要解释它在哪种意义上是“属灵”的,并不容易。

“属灵”并不是与物质相反,“属灵”指天主的生命、主的具有穿透力智慧、是圣神的智慧。因此,“属灵”的文字,要深化现实的意义,不是忽略现实,而是深化现实,从神学的角度考虑事实,然后深入到最深的信息。

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属灵的,因为它抓住了耶稣这个历史人物象征的现实。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更适合我们时代的术语,说《若望福音》是"象征性的"。“象征性”(symbolic)这个词非常有意义,来自古老的传统,表示把一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放在一起。让我们试着分析这个词。希腊语中,由两部分组成:介词Sym,意思是“在一起”,和“bolon”,从词源上说,是动词放或扔。所以“象征性”的意思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构成整体。

在以前的孤儿院,有一个奇怪的做法,就是把保存下来的物品一分为二,是父母把孩子送到那里时用的。例如,绣花的手帕,一分为二,一半放在孩子旁边;人们一般认为,父亲会保存手帕的另一半。例如,如果在佛罗伦萨,在圣婴医院,有人想认领孩子,那半块手帕就是认领孩子的权威物证,因为把这两块手帕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体。想一想那些用无数块碎片拼成的作品,这拼图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但只要有耐心,把各种细节拼凑起来,就构成一幅图画,有一个非常精确的画像。马赛克就是这样:一幅绚丽的马赛克由许多小碎片组成,如果我们把马赛克拆开,我们也可以把小碎片编成目录,数一数,明确什么地方是金块,蓝色和红色的是什么矿物,但最后,我们会冒风险,可能就不知道马赛克代表什么。这不是研究大型马赛克的方法。

我们不要拆解碎片,而是要理解整体,只有把碎片拼凑起来,才能理解马赛克,才能理解作者把细节拼起来想要传达的信息。因此,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性的手法,就是让读者投身其中,把表面背后的意义拼凑起来。

若望并没有使用从“symbolon”衍生出来的动词,而圣史路加却用了,且只用了一次,当他说耶稣的母亲“把这些事默存心中,反覆默想”时,用了这个词。读到“默想”这个动词,绝不会想到在希腊文中是:συμβάλλουσα。意思是“放在一起”。什么是默想?就是尽力将所有的细节以这样的方式拼凑起来,从而拥有完整的画面。完成画面时,理解就会更广、更深。

读者会遇到很多细节,和一些历史事件。我们遇到一个人时,我们知道这个人的许多细节,但最重要的不是对所有细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而是把所有真实的情况拼凑起来,得到这个人的全貌,不见得都是身体上的,而是身体/道德上的形象。圣史就是用这种方式呈现耶稣形象。

特别是,若望为耶稣创造了象征性的画像,其中许多故事的细节都有意义,读者必须学会掌握这些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在完成他的作品时,在第二十章的末尾,说他记录了许多“标记”(神迹)。这是第四部福音的特色用语之一。在叙述了复活的主与门徒的相遇后,他写道:“耶稣在门徒面前还行了许多其他的神迹,没有记在这部书上。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祂的名获得生命”(约20:30)。

这个结论很关键,因为揭示了作者的意图。首先,若望告诉我们,他写了耶稣行的神迹。他并没有写下全部的神迹,而是选择了一些。把耶稣的作为称为神迹,意味着作者要传达的是,耶稣在世间的生活中,这些事件在是重要的,而且有隐秘的意义。“标记”(神迹)指向其他事物。不可避免的是,标记是物质,但却指向更大的现实。如果你在海边的沙地上看到脚印,你就是看到了一个标记。什么是脚印?就是沙子被踩下去了一点,但是通过被踩的沙子的形状,你就知道,一个人或一条狗经过这里,你就有了指示,知道他走的方向;你看不到人,你甚至看不到脚,但是看着踩过的沙子,你就知道一个人经过了。你之所以会想象,是因为人的智慧是象征性的,会综合细节。

这些脑力活动只需一瞬间。我看到了踩过的沙子,我就明白了,一个人从这里走过,因为如果沙子有这个形状,说明是一只靴子导致的,但靴子不会自己走,里面一定有一只脚,而脚连着腿,腿是一个人的肢体。如果脚大,显然,走过的人是大个子。

这是非常迅速的推理,但有重要的步骤。这是一个解读象征的过程。或者说,我一闻到烟味,就知道有东西在燃烧,因为如果没有火,就不会有烟。标记能让人想到其他事物。烟让我想起火,提醒我忘记了锅还在火上。我鼻子里闻到了烟味,让我想起了我遗忘的事情。这是象征性的事实;我的大脑是这样推理的;而那些以象征性的方式写作的作者,其实想与读者合作。他们寻找聪明的读者。想象一下,作者在给你描述一个行动的同时,给你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说:要留意,小心,试着理解我的意思;深入地观察,多观察,反覆观察,你明白我指的什么吗?读者就会提高警觉,认真地阅读文章。

若望认为,耶稣在世上人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天主爱的标记,标记天主如何行动、天主如何思考、在历史中如何行事。看到耶稣这个容易认出的历史人物、看到祂的工作,就能明白天主的作为,就能看到不可见的那一位。作者以象征性的叙事手法,通过经验,显示出超越人类经验的事物,但这些是由耶稣揭示的。

若望的核心思想是,耶稣是父的启示者。圣言、思想、话语、天主的永恒智慧降生成人,人可以经历、遇到、触摸到、看见、认识、更理解天主,明确地认识天主。人们能认识天主,因为成为血肉的圣言已经启示了天主是父。这些神迹揭示了祂的姿态,天主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行动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他称之为标记(神迹)。

标记(神迹)不是奇迹的同义词;不单单是吸引人注意的奇妙之事;而是重要的行为,象征某些事。所以,若望说,耶稣行了许多神迹,但“我只挑选了一部分;我拣选这些,是为使你们相信”。圣史若望的目标,是读者的信德。不是让人开始相信,而是让人继续相信。

《若望福音》在不是最初的宣讲,也不是基本的叙述;针对的不是初学者,而是针对那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人。正因为其属灵深度,针对的不是初学者;自古以来,古代教会的教父总是把第四福音称为“成熟者的福音”,“高级门徒的福音”。这部福音不是认识耶稣的第一步。而是,必须继续相信、并在信仰上成熟。

信仰的主题是:耶稣是基督、天主子。在马尔谷福音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表述。他一开始就提到了耶稣是基督,是天主子,这是福音的开始。马尔谷福音是给初学者的福音,是给那些刚开始认识耶稣的慕道者写的,目的就是要说明信仰的起源:耶稣是基督、天主子。

若望福音是第四部福音书,写了很多年,很深刻,写给“高级门徒”,但目标是一样的:信仰的主题始终是一样的——耶稣是基督,是天主子。“基督”表示职责,祂是被祝圣的君王,负有的默西亚的使命,祂是天主的正式代表。“天主子”是祂的本质、祂的本性,祂不只是君王,祂是儿子,是天主的儿子。祂是天主,与天父同性同体,以全新的方式执行默西亚的使命,与古代先知的想法相比,祂是全新的。

这里有连续性,也有圆满,有特殊的超越性,和非凡的新颖之处,若望作为犹太人,欢迎这位老师,他明白,祂远不止是一位老师。他看到了祂的荣耀,了解祂的本性本体,认识了祂的神性,他知道,祂是天父的肖象,是揭示真正神性的圣言。他不仅使人知道,而且通传生命。

要注意这两个结论:“是为叫你们相信”,和“使相信的人赖祂的名获得生命”。相信本身不是目的。相信是过程,是因耶稣的名得到生命,也就是进入与耶稣的完全共融。目的是生命,活得丰盛,得到圆满的生命。达到圆满生命的途径就是信德。信德通过见证传达。

若望福音是爱徒的见证。对若望来说,“见证”一词非常特别。他把自己作为见证,他就在那里,他是那个看到的人,并向别人传达他的特别经历,他所理解的基础。若望的叙述被夹在两个见证之间:一开始他介绍洗者若翰,耶稣开始传教时,若翰为耶稣作见证;最后,在第十九章,士兵刺穿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的肋旁,若望亲眼目睹,为此作出见证。“那看见这事的人就作证,而他的见证是真实的;并且那位知道他所说的是真实的,为叫你们也相信。”

这就像括号,作者把正文放在中间。是一种文学手法,把叙述插在中间。他作出见证,看着读者的脸,说:“我是目击者,我看见了,我告诉你们,使你们能得出相关的结论,使你们也相信,像我一样”。洗者若翰以为耶稣作见证开始他的工作。圣史若望在福音的最后为耶稣作见证。耶稣的整个事迹夹在这两位门徒的见证之间,一位叫若翰,一位叫若望(英文都是John)。但是,要说第四部福音的作者若望是谁并不容易,因为在文中没有出现他的名字。给出的唯一身份是受徒或“见证人”,作见证的人。但自古以来,人们称宗徒若望,是见证人、圣史、神学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