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查经练习:伯多禄和保禄
发布日期:2025-04-11   |    作者:圣言童牧

 

 

1.序言

 

介绍新约书信之前,我们需要学习一下新约中出现的两位大宗徒:伯多禄和保禄。主耶稣亲自把自己的羊群交给伯多禄(若21:15-17),他既是十二宗徒之长(玛10:2-416:13-19;谷3:16-19;路6:13-16),也是初期教会的元首,教会三大柱石之一(迦2:9)。根据传统的说法,伯多禄前书和后书都是由他写成的。保禄是耶稣复活后亲自召叫的宗徒,“这人是我拣选的工具,要在外邦人、列王和以色列子民面前宣讲我的名,我自己会指示他,为了我的名,他要受大苦难。”(宗9:3-19;罗1:1-5;格前9:1-215:9)新约大部分的书信,都出自保禄的手笔。我们特意介绍这两位在基督信仰里地位显赫的人物,目的是要读者多多了解两位宗徒的个人背景,还有其福传的热忱及方式。

 

伯多禄和保禄都是基督宗教的伟大宗徒,伯多禄是宗徒之首,保禄则是外邦人的大宗徒。两人各有过人之处,也各有特性,他们的见证和所宣讲的,都值得我们基督徒借鉴。伯多禄宣讲的内容,以基督复活为主题,且提出耶稣的特殊称号及其特性;保禄的宣讲,既不用花巧的语言,也不宣称自己的皈依,他只以“耶稣基督为主”作宣讲的中心,清楚揭示基督那由天主启示而来的 “真理的话”。

 

2. 伯多禄

 

2.1 个性和使命

 

伯多禄原名西满(SimonSimeon,宗15:14,伯后1:1)。他是约纳的儿子,在革乃撒勒湖旁的小镇贝特赛达出生(若1:4244)。西满已婚(玛8:14;谷1:30;路4:38),根据亚历山大里亚的克莱孟记载,他更有孩子;其妻也为义而牺牲。西满是渔夫,有自己的渔船(路5:3)。在耶稣时代,捕鱼业的收入非常可观。耶稣召叫西满时,明确要他成为渔人的渔夫(玛4:19;谷1:17:路5:10),结果西满回应了耶稣的召叫,放弃了收入丰厚的职业,跟随耶稣,四处宣扬天国的福音。他为了跟随主而作的牺牲,于此表露无疑。

 

伯多禄是磐石之意,耶稣既给他起了这个名字(若1:42),可见耶稣对其地位的肯定。伯多禄宣认耶稣是默西亚时,耶稣即以特别隆重的方式,强调伯多禄在众宗徒们的首要地位:“耶稣来到了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境内,就问门徒说:“人们说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西满伯多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耶稣回答他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因为不是肉和血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3-19;谷8:27-30;路9:18-21

 

伯多禄的宗徒首席地位,很快就从十二宗徒当中突显出来:他总是代表宗徒,回应耶稣的提问。例如耶稣在讲完生命之粮的大道理后(若6:66),很多门徒都接受不了而离开了他,其后耶稣问十二宗徒是否也要离开他时,伯多禄立即代表一众宗徒回应他说:“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经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若6:68)耶稣也特别偏爱伯多禄,例子多不胜数:他上了伯多禄的船,给岸上的人教训道理(路5:3);当他在水面行走时,叫伯多禄走到他那边去(玛14:28);他也曾经叫伯多禄到湖中,从捕获的鱼口中,取了一个“斯塔特”来交殿税(玛17:24)等等。虽然如此,耶稣也曾尖锐地责备对默西亚有错误观念的伯多禄(玛16:21-23;谷8:31-33

 

伯多禄性格刚直,但却有点优柔寡断;可是他始终坚守着最大的忠诚和信念,内心充满对耶稣基督的热爱。伯多禄说话和行动一致,热情而积极,但有时也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甚至为困难所吓倒。他的软弱,在耶稣被捕后表露无疑:他三次因害怕而否认认识耶稣(玛26:69-74;谷14:66-72;路22:54-60;若18:17,25-27),但耶稣却用慈悯的眼神来让他痛悔改过(路22:61-62)。他的怯懦,仍见于耶稣复活之前(若20:19);直至神圣降临,才完全一扫而空。

那时,他为主大胆作证,三千人因他的宣讲而领洗(宗2:1-41);其后,更多次在公义会勇敢地力证复活的主,被捕受苦而不怯懦(宗4:1-35:17-184012:3)。这全因为他与复活的主有真实的相遇经验。

 

伯多禄虽有人性的软弱,但是耶稣却肯定了伯多禄宗徒之首的地位,并在复活后的第一天,独给伯多禄一人显现(路24:34,格前15:5)。更重要的是,复活后的耶稣,在革乃撒勒湖与伯多禄有了爱的谈话后,便把自己的羊群交托给伯多禄(若21:15-17),使其成为耶稣基督教会的首牧。

 

伯多禄在耶稣升天后成为牧首,以下就说明他在初期教会所宣讲的内容及其方式。

 

2.2 讲道辞的内容及宣讲方式

 

在宗徒大事录中,伯多禄共有五篇讲道词(宗2:14-393:12-264:8-125:29-3210:34-43)和一篇演讲词(宗1:16-22)。伯多禄的第一篇讲道词,是在圣神降临时宣讲的,学者称为“神圣降临节讲辞”(宗2:14-39);第二篇则是在圣殿中宣讲的,称为“圣殿中的讲道词”(宗3:12-26);第三篇在公义会宣讲,称为“公义会讲道辞”(4:8-12);第四篇则在公义会中答辩,即“公义会辩辞”(5:29-32);还有一篇,是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称为“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的标准讲道辞”(10:34-43

 

以上五篇讲道词,只要细读一下,就会发觉都是以耶稣基督复活为主题的,而宗徒就是这事的见证人(宗5:32)。因此,宗徒在拣选合适的人在代替犹达斯的职位时,也是以此作为必要的条件(宗1:21-22)。玛弟亚符合了以上的条件,最后经祈祷和抽签成为宗徒们的一员。

 

从伯多禄的第一篇讲道词,宣讲于五旬节,当中耶稣的复活,就是焦点所在。这是因为耶稣的复活,一直都是基督信仰的基本(宗2:22-36)。耶稣复活的喜讯,是确凿的事实,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天主却使他复活了;而且,天主更藉着耶稣的牺牲,把永恒的救恩带给世人。保禄也曾断言说:“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么我们的宣讲便是空的,你们的信仰也是空的。”(格前15:14

 

伯多禄五篇讲道辞,除了证明耶稣从死者中复活外, 也提出了复活的耶稣的特殊称号或特性。

 

伯多禄在第一篇讲道辞中说:“这位耶稣,天主使他复活了,我们都是祂的见证人。他被举扬到天主的右边,由父领受了所恩许的圣神;你们现今所见所闻的,就是他所倾注的圣神。”(宗2:32-33)这表明了耶稣所以能够派遣圣神,是由于他复活升天的缘故。伯多禄又说:“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宗2:36)伯多禄督促世人信仰耶稣,因为耶稣就是古众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除此之外,他还是万有的主,是天主子。

                             

在第二篇讲道辞,伯多禄称耶稣为“生命之源”:“你们却否认了那圣且义的人,竟要求把杀人犯,恩赐给你们,反而杀害了生命之源:天主却从死者中复活了他。我们就是这事的见证人。”(宗314-15)耶稣是“生命之源”,他是本性和超性生命的根源(若1:4

 

伯多禄的第三篇讲道辞,说明了自己所以能治好胎生的瘸子,并不是以自身的能力。而是以复活耶稣的名号,才能医治那瘸子的(宗4:9-10)。他更说明:“除他以外,无论凭谁,绝无救援。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宗4:12)日后保禄宣讲救恩的普遍性,不分种族,不分阶级(迦3:28;格前12:13;罗10:12;哥3:11),其实也是在发挥这一道理。

 

第四篇公义会的讲道辞,伯多禄在宣讲天主让耶稣复活的奥迹后(宗5:30),随即指出:“天主以右手举扬了他,叫他做首领和救主”(宗5:31)耶稣经过死亡和复活,实现了天使向牧童所预报的重要信息:就是救主默西亚的出生(路2:11),并藉此救赎我们,天主使耶稣“在万有之上独占首位”(哥1:18

 

伯多禄的第五篇讲道辞,是向科尔乃略全家宣讲的,在宣讲了耶稣复活的讯息后,结语这样说:“他吩咐我们向百姓讲道,指正他就是天主所立的生者与死者的判官”(宗10:42)复活了的耶稣被天主立为主,并成了判官,将在世界末日再来到世上,按正义审判所有的人(宗17:31)。

 

看过了伯多禄,下文就要了解一下外邦人的大宗徒保禄的出身,以及他为主作证的内容和特征。

 

3. 保禄

 

保禄来自基里基亚省的塔尔索,这是个多元化且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贸易城市(宗22:3)。学者步徹密(Buscemi)指出,在初期基督信徒中,保禄是最为知名的人物,有关他的文献,尤其是关于他传教事业的文献,广泛流传至今。根据宗徒大事录,保禄曾三次出外传教(宗13:1-14:2815:36-18:2218:23-14);他被控告后解往罗马途中,以及在罗马被囚时,也不断宣讲福音(宗27:1-28:31)。他这四次传教旅程的足迹,遍及亚细亚、希腊、马其顿、塞浦路斯、克里特、马耳他、西西里和罗马等著名城市。教父亚大纳修(Athanasius)、金口若望(John Chrysostom)、热罗尼莫(Jerome)等,甚至说保禄也曾到过西班牙;学者麦蓝娜(E.McNamer)等估计,保禄传教的路程大概有一万里。

 

众所周知,保禄这位基督宗教的传奇人物,曾迫害过天主的教会(迦1:13-14),更是杀死斯德望执事的帮凶(宗7:588:139:1-2);可是天主不但没有放弃保禄,更拣选保禄作为他自己的器皿(宗9:15),他最终也成了为主而殉道的大宗徒(弟后4:6-7

 

保禄一生的转折点,就是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获主耶稣亲自召叫,从而找到了期待的默西亚。保禄的归化并不是改邪归正,也不是改变信仰,而是成为一个新的人,一个新的受造物(格后5:16-17),为基督所夺得(斐3:12-15)。这次经验令他终身难忘。这事,在路加的宗徒大事录里记述了三次;而在保禄自己的书信中,也提过七次(宗9:1-3022:3-2126:9-20;迦1:13-16;格前9:115:8;格后4:6;斐3:12;弗3:7-8;弟前11:11-17)。他把自己的归化,完全归功于天主的仁慈。

 

在这次学者称为“耶稣复活奇迹以外最大的奇迹”的归化后,保禄转以传播福音为己任。他自认为是基督宗徒中最小的一个(格前9:1,2,515:9;弟前2:7;弟后1:11),是外邦人的宗徒 (罗11:13)。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禄,蒙召做宗徒,被选拔为传天主的福音”(罗1:1)保禄深深感受到天主的恩宠,就是他传教的动力和力量;再者,基督的爱催逼着他,使他不能不为基督去传扬基督的福音(格后5:14)。因此他向格林多教会的信友说:“我若传福音,原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9:16)保禄由天主的恩宠和基督的爱,肯定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斐1:16,弗3:7;得前2:4;弟后1:11;格后3:6,5:20;罗15:16)。正因如此,他效法基督,服从并信赖天主,接受宗徒职务的恩宠(罗1:5),为天主服务,并忠于自己的使命,甚至为福音而牺牲性命。

 

3.1 出身和个性

 

保禄的出身

保禄是犹太人,属本雅明支派。他生于小康之家(宗23:6),除了是罗马公民(宗22:28),也是备受尊崇和器重的法利塞人(宗26:4-5;斐3:5-6)。其实“保禄”只是他的拉丁文名字,他原来的犹太名字叫“扫禄”Saul,而扫禄这名字也因时代背景的关系而希腊化为Saulos。在犹太名字以外另起拉丁名字,只是侨居外地的犹太人的普遍惯例,不过他在书信中却常用保禄来称呼自己。

 

保禄从小受到犹太教的熏陶,孩提时父母已经开始教他梅瑟法律和祖先遗训(罗11:1;斐3:5-6;宗22:1-5);他五岁时间开始诵读圣经,学习托辣(Torah);十岁开始研究米市纳(Mishnah);十五岁学习塔耳慕得(Talmud),其后并接受当时“深受百姓尊重的著名经师”——加玛里耳(宗5:34)——的辣彼形式的正规教育(宗22:3-5);此外,他也学了法利塞党人的法律知识,极力护卫犹太信仰。

 

保禄在文化多元和语言混处的社会中成长,深受希伯来、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他精通希伯来语、阿剌美语、希腊语,更曾研读希罗修辞学,且学会缝制帐幕的手艺(宗18:320:34;得前2:9;得后3:8)。这些资历为他奠下了日后的良好根基。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典型的皈依者,有与基督有关的神秘体验,这些经验彻底改变了保禄,自始以后他以“赢取”基督为目标(斐3:812-14

 

保禄的个性

因为从小受到犹太教的熏陶,保禄对它忠心耿耿,凡与犹太教相悖的,他都坚决反对,甚至迫害异教徒,特别是新兴教会的基督信徒。他激烈迫害基督的教会,企图拨乱反正(宗8:1,39:1-222:426:11;格前15:9;迦1:13)。若单就犹太宗教的立场而言,保禄这种爱护宗教的心,实在是值得敬佩的。不过自皈依基督后,保禄即以同样的热诚和毅力,保护基督的教会。他为耶稣、为基督的教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保禄的个性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他一出生便浸淫在法利塞人的宗教气氛中,同时又接受了当时崇尚自由的精神,以及基督的教会所宣扬的信仰。在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下,他皈依了基督的教会。大马士革的经历,他毕生难忘,因而在皈依后写成了伟大的书信。

 

六世纪中叶的学者若望马辣拉斯(John Malalas),曾经这样描述保禄:“矮小,光头,灰色的胡子,高大的鼻子,闪亮的眼睛,笑容可掬,聪明、温和、可亲,甜蜜,受天主圣神的推动,成为一个伟大的工作者。”这些描述,虽然未可尽信,但他人的嫉妒和恶意批评,却反映了保禄书信笔锋之凌厉:“他的书信的确严厉又强硬,但他本人却软弱无能,言语又空洞可轻。”(格后10:10

 

保禄深谙文学,其著作都是伟大的作品。他的话多么有力,使人心悦诚服:“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荣: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5-7)读者也可从罗8:28-39,格后61-10等章节,看出他卓越的口才和独特的个性。

 

3.2  保禄传教使命、目的、准备工作

 

传教前的准备工作

保禄皈依基督后,先在大马士革传扬福音(宗9:20),然后去阿剌伯旷野(迦1:16b-17)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默想、祈祷、苦身克己,然后再回到大马士革。他在归化后大约退省了三年(迦1:18)。期间他独自生活,远离世俗,追随并学习耶稣基督的教诲,为的事履行使命,作外邦人的宗徒。其后他回到耶路撒冷,开始向希腊化的犹太人宣讲耶稣的福音;他后来又回到家乡塔尔索(宗9:26-3022:17-21)传扬福音,建立教会,逗留了五年。虽然保禄在这段时间不断的宣扬福音,但他总觉得主耶稣对自己向外邦人传教的命令尚未应验(宗26:17.可以说,只有到了巴尔纳伯从安提约基雅来塔尔索找保禄,分担保禄传扬福音工作的时候,才是保禄传扬福音到地极的开始。

 

传教的目的和使命

凭借耶稣亲自召叫,保禄成为宗徒之一(格前9:1-215:9;迦2:8;弟前2:7;弟后1:11),他跟其他宗徒一样,都是“天主奥秘的管理人”(格前4:1)。他承信德的驱使,依循天主的计划,依靠天主白白赏赐的恩宠,肩负重要的使命,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带给犹太人和外邦人,向他们揭示天主的奥秘,宣布基督那丰富不可测量的福音(弗3:8 好让所有人都得到救恩(罗11:32)。保禄深知天主愿意所有人都得救,并得认识真理(弟前2:4);他也明白基督派遣他,并不是要他为别人施洗,而是要他为外邦人宣讲福音(格前1:17)使外邦人都能藉着福音获得真光。“他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福音”(格前9:23),所以保禄认定自己对所有人都有传播福音的义务(参阅罗1:14-15)。他要信徒组成团体,秉承基督的教训,不断成长,在社会中为福音作证。这就是他传教的任务和目的,

 

保禄的书信也透露了他传扬福音的三大特色:

1)渴望天主的福音传到天涯海角,让更多人认识和学习福音;

2)使接触到福音的人,都渴望于认识耶稣、追随耶稣;

3)鼓励和帮助归向耶稣的人献身基督耶稣,好像保禄自己一样。其实这三大特色,也可算是他传教的目的。

 

总括来说,保禄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宣讲耶稣。他切望天下万国万民都能接受基督的信仰,归向耶稣。为了主耶稣,为了福音,为了那不朽的奖品(斐3:14),他“对一切人,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为能与人共染福音的恩许”(格前9:19-23

 

3.3 传教的策略

 

大都市和省会

保禄的伟大计划,就是在万国万民当中发展传教事业,使天国普及人间。他不惧都市的复杂和困难,认为福音必须宣布于众人聚集之地;他也不怕四周的恶势力,只想把福音传到有需要的远方。保禄的福传线路,基本上是沿着罗马帝国的道路往向西部进发,特别以省会、大城市、交通要塞——格林多、得撒洛尼、雅典、厄弗所、哥罗森等作宣讲中心。正因如此,福音的真光很快便传达于四方。他又喜欢挑选一些从每人福传的地方(罗15:20;格后10:14-16),特别是一些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去宣讲福音,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召叫,其实是天主的委托,是要“向未受割礼的人,宣讲福音”(迦2:7)。并要“在异民中传扬基督”(迦1:16)。他在新的地方建立教会,也在根基牢固的地方,促进教会的宗教生活,也曾策划到地极西班牙去传教。(罗15:23-32

 

不分种族国籍

保禄指出在基督内“不再分犹太人和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男人和女人,”(迦3:28)“其实,并没有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区别,因为众人都有同一的主,他对一切呼号他的人都是富有慈惠的。”(罗10:12)他深知基督的救恩无种族,是面向全人类的,所以在传福音时务求消除分裂,缔造合一(格前1:10-133:5-922-23)。他教导且要求信友“在爱德中将基督的奥体建立起来。”(弗4:16)因为信友“无论做什么,在言语上或在行动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哥3:17

 

先犹太人后外邦人

保禄在各城的犹太人会堂、广场、市集、人群聚会处宣讲。他以拉比的身份,在安息日到犹太人的会堂,先向犹太人和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宣讲福音(宗13:614,16-4714:116:13-1617:1-3)。因为他们都是天主的选民,都相信旧约的经典,这是他们的特权(罗1:6)。保禄用旧约证明天主预许的默西亚已经来临,并已完成了天主所预许的救恩。至于在公开场合或学校,他则以智慧的老师和博学的雄辩家的身份,向希腊人宣讲福音。

 

选立当地领袖

保禄在建立了地方教会、家庭教会这些新团体之后,往往都会在这些团体当中住上一段时间,为的只是培育这些新团体;当他们成熟且能自力前进时,保禄便会离开,到其他地方去传教。他在格林多就住了十八个月,在厄弗所更住了三年。当他要离开团体,准备去更多新地方传教,便会把已经建立的教会工作,留给当地的教会领袖。这是保禄的策略,他要让福音与文化互动,这就产生了新的基督宗教文化:牧者必须是当地人,是那文化社群的一份子,保禄会在当地选立长老(宗14:21-23),他则从中帮助社群把信仰本地化。保禄也会定期探访他曾经建立的教会,旨在牧养、教导、启发他们。

 

派遣弟子

有时候保禄也会看情况需要,而留下自己的门徒为团体服务,好像他把弟茂德留在厄弗所,把弟铎留在克里特岛等。如果团体发生问题,长老或领袖会请保禄做出指引;保禄则会用书信联络他们,勉励、纠正、训导、指引团体的信仰和伦理生活,并会在答复中阐述他的神学思想,甚至派遣弟子去探访他们(斐2:19),借以传递自己的讯息与近况(哥4:7;弗6:21-22)。

 

保禄也要弟子建立基督的教会,好像哥罗森教会,就是保禄的弟子厄帕弗辣所开创的(哥1:74:12-13)。保禄的这些做法,仿佛跟主耶稣把治理教会的权柄给予宗徒一样(玛16:18-19),为基督教会建立了圣统制。保禄深知弟子或助手的恩宠和长处,往往先给他们一些试炼,只有无瑕可指的,才能成为教会的监督或执事(弟前3:1-13)。保禄把权力委于他人,曾给弟茂德覆手,使他在教会中有无可替代的监督之权。(弟前414;弟后1:6

 

保禄制作帐篷的手艺

制造帐幕是保禄的专业,他以此为生,并在书信中多次提到自己“亲手劳碌操作”(格前4:12)。制造帐幕不需笨重的工具,因此他可以带着手艺孑然一身,轻装上阵,周游各地。为的是到各地宣讲福音。他一面宣讲天主的福音,一面工作,又可以亲身跟“与他截然不同的”外邦人、远处的人接触,更可以在“自由时间”与人交谈辩论(宗19:9-10)。保禄辛劳工作,赚取生活所需和传教费用,但他身为宗徒,其实是可以向信友取得物质供应的(得前2:7;格前9:45;路10:7)。他所以放弃了这权利,只是不想加重团体或任何人的负担(得前2:9);他要团体效法他勤劳工作,不要白吃人饭(得后3:7-8)。保禄要体验所有人的痛苦,要在软弱、自由、贫穷当中传播福音。

 

保禄也曾跟一起传福音的同伴巴尔纳伯闹意见,甚至彼此分离(宗15:38-39);他也曾在安提约基雅与伯多禄争执,且当面反对伯多禄(迦2:11)。他常常不满他人的福传方法,并为此耿耿于怀。后来他在福传后期深有体悟,不再与人争执,即使维护真理,也避免正面冲突,转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导人转向正途。

 

不得不提的是,无论在传教前策划得如何周祥,只要保禄一旦知道天主圣神另有计划时,便会立刻屈服顺从,好像保禄在第二次传教行程中,遵从圣神的指示放弃前往彼提黎雅,转而前往马其顿去(宗16:6-10),即是其例。又如保禄本已计划了由东方和极远的西方夹攻罗马的“钳形攻势”的传教策略,最后却因意外事件放弃这个计划(罗15:18-24)。

 

3.4 传教方法及特色

 

以耶稣基督为主

保禄传教,自己先信服福音,皈依福音,领受福音,然后才把所领受的传授别人(格后15:3)。保禄深明要传扬的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个人主张和意见,而是以“耶稣基督为主”的福音,使人得救的福音(格后4:5)。他要使人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让人因主的名而成义,从而获得救恩(罗10:9-10),获得“在我们的主基督内的永生”(罗6:23)。

 

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

保禄在不同的城市,遇上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他要向他们宣讲基督的福音,就务必要清清楚楚表达当中的内容和讯息,好使他们无误且确实的明白真理。保禄既以犹太人,也以罗马公民自居,只为有效地向他人宣讲福音;保禄要以耶稣所赐的自由,说服各式各样的人。因此面对犹太人,保禄就成为犹太人;面对法律以外的人,他就成为法律以外的人;面对软弱的人,他就成为软弱的人;他为了所有人而成了不同的人,目的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人(格前9:19-22)。他甘愿成为众人的奴仆(格前9:19),做一个欠债者(罗1:14)。保禄并不是为了赚取人们的嘉许,或是讨人喜欢,而屈尊就卑的;他所以愿意迁就他人的情况,全是为了使他们都能在耶稣基督内得救(格前10:33)。保禄在与人沟通和宣讲时,方式和层次往往不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传教方式多样化

保禄向犹太人及皈依者宣讲福音的方式(宗13:16-47),跟向外邦人传播福音喜讯的方式(宗14:15-1717:31-31;得前1:910),并不一样。他向外邦人讲道时,从来不提旧约,只指出天地间有创造万物的主宰,掌管天地万物,人当恭敬他。宣讲耶稣基督时,保禄给犹太听众证明耶稣是天主所恩许的默西亚,而向外邦人则指出耶稣是天主所派遣的救世主。如果有人接受并相信保禄所宣讲的主,保禄便会在他们领洗之前直接或者间接给他们讲解教理;保禄在书信内也曾提到这种传播教理的方式和内容(希6:1-3;迦5:16-25;得前4:1-12;格前15:1-11;罗6:17)。即使同是向外邦人传福音,保禄向土地贫瘠的吕考尼雅的外邦人所讲的,也跟向文化深厚的雅典人所讲的各有不同。

 

保禄是透过话语,并以身作则,用无尽的爱心,将天主的福音传播至各地的。保禄的话,不仅仅是他所传达的讯息,而且是受到了圣神的指引,为福音的救恩力量所渗透。他“是代表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藉着我们来劝勉世人”(格后5:20)。保禄常常强调自己的软弱,认为整个传教工程都是天主的化工,自己毫无功劳值得夸耀。

 

除了宣讲,保禄也以自己的生活去传扬福音。他身体力行,实践自己所宣讲的福音,务求成为别人的榜样,并要求信友效法他,向他学习(格前4:16;斐4:9

 

给不同团体写信

由于保禄经常周游各地,无法在其它地方亲口讲道,所以他常用书信来向各地的团体布道。藉文字来传教和实践“宗徒职务”,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他透过书信来接触自己所创立的团体,牧灵,斥责流言蜚语和谬论,并得以解决立时的需求。由此保禄成了历代教会的导师,教会的大宗徒,向不认识天父和圣子的外邦人,向与基督教会分裂的人,还有异端教徒,宣讲“一个天主”,“一个基督”、“一个信仰”的真理。新约圣经书目收有保禄的十三封书信,另外还有亡佚的《致劳狄克雅书》(哥4:16)、《血泪书》(格后2:49781210:1910)、一些零星的书信(伯后3:15-16)等。

 

保禄所宣讲的,当然就是由主耶稣启示而来的(迦1:11-12)“天主的福音(格后11:7;得前2:9)”、“基督的福音”(罗15:19;格后9:1310:14),而非任何人的福音或思想。保禄所传扬的,既然仅仅关乎这位基督(哥1:28),故此所宣讲的内容,就只涉及天主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真理的话”(罗1:3;弗1:13)。天主的道理、耶稣的福音。只有一个;除了这福音之外,并没有其它福音了(迦1:7)。因此他书信的内容,都以基督为中心;这从“在基督内”一语在其书信中出现约160次之多,就可以看得出来。

 

保禄深知福音是救赎、释放和团结的话语,也明白天主愿意所有人都知道十字架是恩宠的泉源,所以在宣讲时,常常苦劝大家悔改,归向天主,信从基督。(宗20:20-21;哥1:24-29

 

保禄宣讲的福音来自天主(迦1:11-16;弗3:2-6),为此保禄不用巧妙的言辞(格前2:1-4),只求向人“耶稣基督为主”(格后4:5)的讯息,务使纳闪耀于基督脸上的天主光荣,能够照耀世人。保禄自言所宣讲的福音,“并不在于智慧动听的言辞,而是在于圣神和他德能的表现。”(格前2:4)由此足见保禄是心甘情愿作天主仆役的。他传教所以如此成功,主要原因即在于他所宣讲和传播的内容,全是依靠天主圣神的引导和带领而来的。

 

 

4.总结

  1. 伯多禄原是渔夫,但他放弃了收入可观的职业,回应了耶稣的召叫。他个性刚直,却有点优柔寡断;他对主充满忠诚和热爱,但仍免不了人性的软弱,他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不认识耶稣,可是在耶稣悲怜的眼神下,他最终回头改过。他在耶稣被捕之后软弱,但体验了复活的主后,就勇敢起来。耶稣在升天之前,把自己的羊群交托给他;他也没有辜负耶稣的厚望,勇敢地为主作证,宣讲上主的福音,履行主所交托的使命。
  2. 伯多禄宣讲词的内容,都是以耶稣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为主,他向犹太人宣讲了当信的道理。他的每篇讲道词,都提出耶稣的某个特殊称呼或某种特征。
  3. 保禄地位显赫,自幼就自双亲学习梅瑟律法和祖传遗训,后来更从著名的经师加玛里耳接受训练。他既是热诚的法利塞人,又是罗马的公民,精通希伯来语、阿剌美语和希腊语,且掌握制造帐篷的手艺。他曾迫害过基督的教会,后来为复活的主所召叫,因而成为天主的器皿,毕生向外邦人传扬基督的福音。
  4. 保禄有其独特的传教策略。他往往挑选大省会、大城市、交通要塞,以及没有人去传过福音的地方去传教。他常在城市的犹太会堂、广场、市集等群众集会之处宣讲。他在各地建立基督徒团体,培育他们一段时间后,便会把教会的工作留给当地的领袖,然后到其他地方去播撒福音的种子。
  5. 保禄传播福音,对象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他向犹太人和皈依者宣讲福音的方法,就跟向外邦人传播福音的方法各有不同。他透过话语、亲作榜样、不竭的爱心,将基督复活的福音传遍天涯海角。
  6. 保禄周游各地,分身不暇。为了照顾各地教会团体,除了用口传福音外,更用书信去布道。因此,透过书信去传扬福音,也是保禄独有的特色。新约经书当中,就有十三封保禄宗徒的书信。

 

查经练习:请朗读和抄写

若21:15-17;玛16:13-19;

迦2:9;若6:68;路5:111;

宗4:10-12;宗9:3-6;宗11:25-26;

宗18:9-11;宗20:17-32;

罗1:1-7;罗8:35-39;格前13:7;

格前15:20-23;格后4:5-6;

格后12:1-4;迦5:22-23;弗4:4-6;

斐2:5-11;得前4:15-18;弟前1:15-16;

 

参考书籍:

香港圣神学院普及神学教材《新约导论》

 

新约查经练习:马尔谷福音学习大纲

新约查经练习:玛窦福音学习大纲

新约查经练习: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