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带领我们重新向天主说“是”
发布日期:2025-04-15 | 作者:意鸣子耶稣带领我们重新向天主说“是”
若望神父
“这些话在他们看来,似乎是无稽之谈,所以他们就不相信。”(路加福音 24:11)
光明与良善,愿其成就。诸天与大地,白昼与黑夜。若非蒙天主的旨意而存在,月亮与星辰的运转便不会出现。水、天空与大地,由大地孕育的各类生物纷纷涌现,充满了视野。水中生物繁多,树木繁花盛开。生机勃勃,物种多样。爬行动物,或急切或悠然,或狂野或温顺,或渺小或庞大。天主是最初的环保主义者,是我们所有物种的第一因,是对多样性永恒的热爱者。
美善。
是的。
接着是那最终的美好恩赐。“天主照着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 这最后的受造物,也就是人类,被赋予了其他的一切:作为一份礼物,让人类去培育、命名和确认。一切皆是恩宠,而特别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的人类,被赋予了认知万物存在并宣称一切皆善的能力。一切皆是祝福。
至少人们可能会这样认为。
然而,拥有命名能力、拥有说 “是” 的自由的受造物,却说了 “不”。
这是对伟大的秩序以及众多秩序的拒绝。这是对界限之美善的响亮 “不” 声。那诱惑者是个骗子。他们本已有生命树为他们遮荫和带来慰藉。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会死去。他们本已如同天主一般。然而,他们抗拒着自身作为受造物的既定条件,吃下了那棵代表界限的树上的果子。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为地上所有美善之物命名的权力。他们想要为邪恶命名,想要规定对与错。他们想要掌控一切,即便这意味着失去他们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能否寄望于某种新的精神,拥有不再如石头般刚硬的心,以及一个家园呢?在流亡中,他们要么陷入绝望,要么寄望于踏上归程。但这样的旅程只能由一个熟知道路的人引领,只能由一个绝对值得信赖的人引领,这个人与那些错误命名一切的人截然不同。于是,亚伯拉罕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学会了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天主的应许,在他的内心深处选择顺服和听从。就这样,他成为了所有信德之人的祖先,即便面临着彻底的失去。
归程充满了危险,异国势力设下了重重陷阱。我们的族人对这些艰难险阻感到恐惧。那充满动荡的生命之海似乎无法逾越。然而,坚定的梅瑟,仅仅凭借着那 “祂者” 的应许,便将大海一分为二,开辟出一条通道。他成为了所有归程之旅的祖先式领袖。
归程中布满了圈套,遭遇了各式各样的囚禁。我们的祖先,就如同我们一样,经历过许多迷失和被遗弃的岁月。那位最初宣告我们美好的主,因着我们的苦难而心生怜悯,以先知的口吻安慰我们。“我要用极大的慈爱领你们回来…… 我要用永远的爱怜恤你们。” 伊甸园的盟约,以及与诺厄、亚伯拉罕和梅瑟所立的盟约,永远不会被遗忘。
有新的事物被应许:那是一种水,不是带来混乱的水,而是用于洁净的水;是一种新的食物,能给予无尽的滋养;是一种令人惊叹的怜悯,慷慨地宽恕一切;是一种超越人类想象的爱。“天离地有多高,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天主的话语将成为良善最终的 “是”。
但我们的罪、我们的抗拒、我们那如同死亡与愚蠢的仪式,以及对伊甸园居民行为的不由自主的重复,又该如何呢?天主的智慧要怎样才能穿透我们的愚顽呢?保禄斥责我们,倘若我们的心能像星辰般谦卑地回转该多好。倘若我们的思想能顺服于那推动大地的旨意该多好。然而,我们却紧握着其他的神明,以及他们扭曲的原则和戒律。
厄则克耳先知看到了我们的可怕与羞耻,他谴责我们,但也应许说,即便我们犯下过错,盟约依然有效。即便我们不忠,我们依然被珍爱。即便我们执迷不悟,我们也将得到净化。我们冷酷、坚硬,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却听到了厄则克耳先知关于我们被救赎的预言。我们能否寄望于某种新的精神,拥有不再如石头般刚硬的心,以及一个家园呢?
谁能想到我们的家园可能会是一个人呢?谁能想到穿越海洋的旅程竟是如此:踏入水中,甚至沉入水下,但却与一个人同行,这个人如同一只优雅、光彩照人的海豚,会将我们背负在他的背上?
耶稣踏入了死亡的深渊,若不是因为他爱处于悲惨境地的我们,祂本无需这样做。但祂带着 “是” 的回应走向死亡,怀着亚伯拉罕那般全然的信任,梅瑟那般的坚定不移,依撒依亚先知那般的光明信靠。在复活节的守夜礼中,我们与他一同投入:“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受洗归入基督耶稣,就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我们既然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
那被钉死却又复活的主,如今再次对我们发出天主最初的 “是”,即便我们身负重罪,即便死亡因我们的罪而降临。既然祂如此完全地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祂也让我们能够与祂相似、在祂内,祂如同对待自己的子民一般,将我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如果我们已与基督同死,
我们相信也必与他同活。
祂的死,是死于罪恶,已一次而竟全功;
祂的活,是向天主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