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若望福音——2. 第四部福音的写作历史
发布日期:2025-04-14   |    作者:意鸣子

2. 第四部福音的写作历史

到底这位神学家、第四部福音的作者、象征性的作家、写了一部美妙的属灵福音的若望是谁呢?福音正文中没有提到名字,也没有相关的描述,但古代的作者,毫无疑问一直认为他就是若望宗徒,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的兄弟、十二门徒之一。

一些现代学者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因为第四部福音的作者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人,流露出丰富的神学和文学知识。而根据福音的记载,若望宗徒是来自加里肋亚湖的年轻渔夫。因此,他们试图寻找其他可能的作者,特别是与耶路撒冷和司祭团体有关的作者。

然而,在我看来,最近的假设已经克服了这一困难,并综合各种可能性,认为第四部福音的作者确实是若望、十二宗徒之一、载伯德的儿子、耶路撒冷圣殿的司祭,因此,与圣城的文化环境、司祭家族有关,因此,他继承了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那么,为什么我们发现他是加里肋亚湖畔的渔夫呢?因为耶路撒冷圣殿的司祭并不是常年供职于圣殿的神圣职务。他们一般都有工作,可能若望不只是一个贫穷的渔夫,他可能是一家渔业公司的老板,或者可能是老板的儿子。

根据研究发现,耶路撒冷的司祭家族应该可以从事商业或手工业活动,比如可能做捕鱼的生意。在历史上耶稣的事件发生时,若望非常年轻。我们没有资料证实他的具体年龄,但可能是12到15岁,非常年轻。

耶稣生前,若望没有写福音,我们现在圣经中,读到的第四部福音,是在第一世纪末完成的。简单算一算,如果耶稣死而复活的事迹发生在30年,福音完成的时间大约是100年,从历史事件到完成写作,已经过去了70年。

这并不意味着若望在70年后才开始写。如果这样,创作期已过,因为这部作品花了很长时间。70年差不多是一辈子。如果我们认为若望当时15岁,再加70年,他就是85岁的老人。这样的年龄并不特别,因为关于其他人的记载,可能大几岁,也可能小几岁。

然而,这意味着这位十五岁的少年,用他生命中另外70年的时间,默想他年轻时的特殊经历。三年的青春岁月里,遇到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影响了他的一生。若望以年轻人的智力和记忆力,通过经验和记忆,记住了耶稣的所言所行,但并没有立即写下来。写下来不是为吸引人们的眼光,而是要具有深邃的思想。

下笔之前,若望思考了很久,他用象征性的做法,把记忆中的所有细节拼接起来。他记住了耶稣生平的许多细节、祂的特点、言语、行动、与门徒的关系、与耶路撒冷当局的关系等等。他深入地默想,并给别人讲解他的默想。在讲解时,他感觉到某一段的意义,并深入这一段。然后再次讲解,他自己更清楚,然后改进讲解的方式,帮助听众理解其深层的属灵意义。

这个过程持续了70年,很可能,文本的写作不是一气呵成,70年之后一次成型。肯定有过好几个版本。

这个写作过程的假设,有趣的假设,因为美国学者厄本·冯·沃德(Urban von Wahlde)又开始流行起来。他在2011年出版了一本关于第四部福音的著名的注释,700页的书只是导言,对若望福音的三个假设版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这个假设的优点,他称之为“溯源”,就是评估同一个文本,并指出在若望福音中存在的词汇方面的张力、变化,并重构三个不同版本的结构。

我再详细解释一下。可以想象,在早年,若望宗徒不仅默想,而且宣讲耶稣行的神迹,并开始写成文字。这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上被称为“神迹福音”,也就是说,在若望的故事中,介绍了耶稣行的七个神迹。耶稣要藉着这七个神迹,说明自己的默西亚使命,显示天主的面容。

这可能是古代的第一个版本,也许是用闪族语言写的,可能是希伯来语,早些年写于耶路撒冷。我们可以想象整个40年代到50年代,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看,与这些事件发生时的情况非常接近。最早的若望文本成为深入默想的基础。

期间,发生了迫害。耶稣的门徒们离开耶路撒冷,到撒玛黎雅,到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在这第二阶段,大约在70年代,耶路撒冷被罗马人围困,基督徒和犹太人一样,不得不离开,第二个版本出现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知识加深了;同时,在神学理解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年没有白过。随着越来越成熟,若望自己也更明白了,他重写了福音,内容增加了一倍。他重写了已经写好的部分文本,并加以扩充。例如,关于神迹的故事——他总是称其为“标记”——加上了议论。每行一个神迹,耶稣与犹太人之间会就产生冲突;在这里,我们发现若望福音中的术语问题。

他经常把犹太人称为耶稣的对手,这种近乎贬义语气的用法,用我们的说法,产生了“犹太人”一词。若望说的“犹太人”,并不是指所有属于犹太民族的人,而只是指那些顽固地反对耶稣的当权者。然而,在第一版的文本中,他提到大司祭、法利塞人、经师。与对观福音使用的术语一样。文本更深入的时候,出现了“犹太人”一词,只描述那些反对者,他们顽固地反对耶稣的宣讲。他们不相信祂、不接纳祂、拒绝祂。这一步是由历史事实导致的,反对基督徒团体的力量已经成熟,与会堂的权威——可能只是一群固执的法利塞人,从耶路撒冷毁灭的灾难中幸存下来。

在这种有争论的环境中,例如在玛窦福音的介绍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若望深入分析并回应了与犹太人的争议,记载耶稣更深入的教导,提高了基督论的水平。这第二版,当然是用希腊文写的,为让更多的读者理解,以细微差别展示耶稣的神性。

到现在,这个人就是天主,这种认识已经成熟,并呈现了神性的特征。这第二版,明显标志著文本已经成熟,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有人想把基督教的信息与希腊文化结合起来,特别想与诺斯底主义结合起来,他们受到了这个文本的启发,出现了基督教诺斯底思想,曲解了若望的教导,认为耶稣是天主,只是天主,只有人的外表。

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但古代的思想家的确很容易把耶稣想象成一个像人的神,而不真正地认为祂是人。祂行了惊人的神迹,古代的人,包括有知识的人,很容易会说祂是“人形的神”,但那人形只是外表。想想《奥德赛》,尤利西斯与雅典娜多次见面,却不知道那就是她,因为女神曾化作不同人物的形体,在恰当的时候给他正确的建议;她给了他好的建议,然后就消失了。自古以来,希腊人就习惯了神灵的显现,而耶稣很容易被认为也是神灵的显现。

这就是诺斯底主义的想法,而且似乎还更强调耶稣是一个看起来像人的神。这种看法很危险。同时,若望移居到了希腊世界的大本营厄弗所,这是一个希腊城市,在那里诺斯底主义非常盛行。在厄弗所的若望团体中,发生了分裂,内部的分裂。因此,若望写了第一封书信。

他必须写清楚,重申耶稣是真正的人。祂是天主,但确实降生成肉身,真正的人。他在第一封信的开头说:“论到那从起初就有的生命的圣言,就是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看见过,瞻仰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的圣言——这生命已显示出来,我们看见了,也为祂作证,且把这原与父同在,且已显示给我们的永远的生命,传报给你们”。反基督者就是否认耶稣成为人的人,这是一种“反基督”的立场,与基督对立,否认肉身,因此第三版出现了。

若望,那时已经老了,离历史事件已经70年了,他第三次拿起他的书,重新整合;例如,加了序言,其中若望神学成熟起来,并庄严地宣告。圣言成了肉身,居住在我们中间,现在我们看到了祂的光荣。这时,他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版纠正了可能产生的诺斯底异端,澄清了基督论,使之保持正统。耶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有可能除了这第三版之外,由于团体的原因有些调整,因为若望建立了一个团体,他有些门徒,听他讲道、跟从他,又有助手协助写作、拓展。他们思考、推理,是牧灵方面的助手,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是司铎、执事。他们又开始宣讲、教导,协助年老的见证人、耶稣的爱徒。

似乎只有在第三版,才出现了耶稣爱徒的作品,因为在末期,若望成了理想的模范、解释耶稣的权威。跟随耶稣爱徒的见证,是保存在真理内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否则,就有可能发明一个个人喜爱的耶稣。厄弗所的若望团体就存在这样的危险,第一世纪末,这最后一版,也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圣经正典,包含了前面几个版本的内容。

这部作品非常精彩,是随着时间积累起来的,以非常明智的标准编辑在一起,从序言到结语,还有两个大的部分——神迹的福音和时辰的福音,几乎像两本书合在一起,中间是第十二章。首先,耶稣行了七个神迹,展示天主的行动,然后,时候到了,祂把祂的话托付给门徒,进入祂光荣的事件。

祂的十字架是启示的最伟大的时刻。若望,见证人,站在十字架下,当他看见水和血从基督的肋旁流出,就认出了圣神的恩赐,这圣神使人能见到天主,让若望能写出属灵的福音。这位见证人作出见证,并写下这些事,默想了70年,为使你们也相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