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录》中羔羊的胜利
发布日期:2025-04-18 | 作者:李建刚神父《默示录》中羔羊的胜利
默5:5-7
犹大之狮和达味的苗裔这双重名称,以及充满能力(角)和充满智慧(眼睛)的双重武装,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而只是证实了犹太人传统的默西亚形象。当提到这位胜利的默西亚的牺牲时,情况就不同了。他通过为人类的流血至死所成就的身份,令所有的期待都感到惊讶。在古代,神祇常常以动物的形态被朝拜,但通常是以好斗及掠食动物的形象出现,比如狮子、公牛或蛇。然而,以献祭动物的形象传达神圣胜利者的消息是极为不寻常的,而且看起来毫无意义。
然而,正是这条讯息才具有其逻辑性。因为这次来的是一位救主,他不同于在他之前的那些所谓的救援者。他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法则。他不像他们那样让人流血,不像他们那样施加暴力,也不像他们那样制造苦难。相反,他实现了天主的律法,直至流尽自己的鲜血。他按照天主的旨意爱着世上的人,死后也没有让这份爱消逝。在任何时候爱都没有中断,这就是他的胜利。借此,他打破了世界的基本结构,破碎了罪恶的循环。羔羊的法则打破了狼的法则,将天主的爱确立为推动历史前行的真正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耶稣受难日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天主的名字、天主的国度和天主的旨意得以完全的实现。
通过一幅图画,我们可以遥想羔羊之死对大地历史的意义:一个没有排水口的腐烂池塘,在某个小地方出现了一个突破口。立刻,整个池塘的水就流动了起来。没有一升水能够停滞不前,每一滴水都会被那唯一的小口所吸走。羔羊通过自己的死亡和爱,在历史中带来了一股新流,无论是近在咫尺的人,还是远在天边的人都能分沾他的雨露。
将耶稣之死解读为“爱到底”得到了若13:1的经文支持。默1:5也认为“爱”是一个合适的框架,将耶稣基督已经做的和仍在做的一切都纳入其中。那么,这其中包括什么呢?几乎所有阵营都能很快达成共识,将耶稣之死解读为一种爱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来自各方的声音能真正地达致和谐。更重要的一点是,是否新约的声音已经被理解和认同了呢。因此,在这里应该以一种更为概括的方式对其进行总结:耶稣的死表达了他的爱,但这不仅仅是他道德上的成就和人格上的实现。把耶稣的死亡仅仅归入他在善行上始终如一的说法是不够的,尽管这种行为可能会给所有听到的人带来强大的动力和鼓舞。如果十字架的话语仅仅为我们带来持续不断的行善动力,那么邪恶仍将大行其道。这样,基督的死就会被掏空,爱也会被掏空!
他的十字架的充盈之处在于:通过它,整个世界的本质如同一个可怕的脓疮被揭开了。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竟然让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呢?任何就这个问题发问的人都会得到一个无可辩驳的答案: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被诅咒的世界。基督的十字架在天主的手中成了公开揭露、审判并彻底推翻这个世界的工具。保禄在迦6:14中写道:“世界对我来说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了”。世界对他来说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包括所有为正义、自由、和平与真理献身的勇士们,也包括那些他深深感激和爱的那些人。这个世界像一个完整的身体,所有的肢体都悬挂在这十字架上。因此,保禄也将肉体与它的情欲和欲望钉在了十字架上(参迦5:24)。他再也不愿被它迷惑,也不愿在其中迷失。
然而,尽管通过基督的十字架这毁灭性的审判涉及到这个世界,但它的审判执行却并未真正到来。因为围绕着十字架,一切仍在继续。人们继续在呼吸和生活,太阳似乎依旧照常升起。四周是一片巨大的庇护,而这一位血迹斑斑、满身伤痕、弯曲僵硬,身为天主的逾越节羔羊,悬挂在中央。这种死亡作为一种被诅咒的存在,谁能认出它呢?这独一无二、无法重复的、天主的作为,现如今需要一个来自人类概念世界的词汇来表达:那就是“爱”。这确实意味着在思想和良知的无尽运动中,反复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淡化了这个福音讯息。我们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谈论羔羊的胜利,即不以任何方式掩盖或高举人性。殚精竭虑于道德诉求的人,并没有以他的名义在说话。他的胜利就是我们的审判。但在我们不虔敬的罪行被揭露的那一刻,我们就会被基督的逾越和拯救所拥抱并分享圣子与天父间的亲密关系。他流出了自己的血,为的是让他的天主成为我们的天主(参若20:17)。
有人说,当使者还在呼唤时,当错误的预兆传来时,当若望还在哭泣时,羔羊已经站在了中心。为什么它没有立刻回应:“在这里,我是配得的”?如果它这样做了,那就违背了它的本性。羔羊并不对天主说:“我,我,我!”而是说:“不是我和我的荣耀,而是你的名;不是我和我的愿望,而是你的旨意;不是我和我的影响力,而是你的国度!正因为它如此行事,它在天主面前是配得的。这就是为什么宝座上的那位现在要在若望和全世界面前展示羔羊:看啊!这羔羊!他通过这位耶稣接受了荣耀:是的,我的名,我的国度,我的旨意,但是通过你!你是配得的,成为我强大的臂膀。
《默示录》将羔羊的胜利明确地指向耶稣的受难日,而不是基督的第二次来临。他通过自己的死亡取得了胜利:没有武器,也没有流他人的血。他用自己的血建立了他的国度。《默示录》从未提及基督的另一次战斗或基督的第二次胜利。他的胜利也是世界已经取得的胜利。这个胜利是如此完美,以至于它将永远存在。世界再也无法将它置于背后。世界将不断地看到坐在宝座上的羔羊的胜利,直到它完全被征服。
根据《默示录》的信念,谁是终末历史的主宰呢?他是一位以无与伦比的爱爱人类的主。正是他那双被钉的手在拿取书卷。因此,他的统治与其他权力者截然不同(参玛20:25-28)。用形象的语言来说:他是从十字架上施行统治,以服侍为主。他的仁爱是最初和最后的现实。
根据预言,在末世确实会有很多关于基督的讲论。然而,只有当谈论的是“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或若望所说的“那只羔羊”时,才是值得倾听的。一种忘记十字架的基督狂热朝拜,却常常喜欢谈论复活。的确,基督今天不再挂在十字架上了,我们也不再在死人中寻找他了。然而,根据初期教会的见证,复活并不是撤销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事实,而恰恰是将其显明,使之永恒且光荣了它。耶稣不仅为我们死了,而且也复活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复活节显示耶稣的钉痕,在《默示录》中显示他被刺透的伤口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原因。他的复活意味着:那被钉十字架的爱重新活了过来,而正是这份爱,现在被赋予了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