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圣十字架寄宿学校:为艾滋病童点燃希望之光
发布日期:2025-04-19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玛格丽特·苏尼塔·明杰(Margaret Sunita Minj, SCSC)修女

一项扎根于慈悲的使命
圣十字架寄宿学校的创建历程始于2014年5月,当时学校创办人、资深护士布里托·马达瑟里修女(Sr. Britto Madassery)与其同会姊妹们一同探访家庭时,亲眼目睹了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面临的严酷现实。在家访的过程中,她们发现许多孩子因社会歧视、经济困难或健康问题而无法上学。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监护人常常对孩子们的福祉漠不关心,且因健康问题导致的辍学现象也屡见不鲜。

布里托修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事深深打动了她的心:一个男孩被父母遗弃,只因为他们不堪承受社会歧视而远走他乡。后来,男孩被投入监狱,并非因犯下罪行,而只是为了阻止他传播疾病。布里托修女思索道:“即便是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他们依然拥有生命。我又是谁,竟敢质疑他们、将他们拒于门外呢?”

布里托修女在一次神视中得到德肋撒修女的启发,德肋撒修女对她说:“我是来向你问候的。现在,你要接过我的工作。”正是这些力量强大、震撼心灵的时刻,促使布里托修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这个使命。

在决意付诸行动之后,修女们于2014年7月9日为艾滋病毒携带者家长和儿童举办了一场提供咨询的活动。该活动由贾坎德邦教育项目委员会(JEPC)与斯内德普圣十字护理中心联合举办。两个月后,即2014年9月23日,圣十字架寄宿学校在哈扎里巴格圣弥额尔聋哑学校的两间小屋中正式成立。最初,学校仅有两名教师,即一位教师顾问和一位游戏活动教师,一位厨师、一名保安和一名门卫。

从零开始建造
随著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2017年最终落户巴纳哈帕之前,学校曾搬迁了六、七次。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修会会士都对布里托修女抱有轻蔑态度,甚至有人拒绝让她进入其房间,称她为“艾滋病修女”。布里托修女回忆道:“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竟然对我说,不许我踏进她的房间!”获取土地则是另一大挑战,政府官员曾多次驳回这项计划,坚称这些孩子对社会“毫无用处”。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印度教僧侣注意到布里托修女不懈的努力后,决定资助学校购置土地。随后,来自澳大利亚的耶稣会士克罗蒂(Crotty)神父资助了学生宿舍的建设;西班牙天主教会团体“团结之手”(Manos Unidas)则支持了校园的建设。印度国家艾滋病控制组织(NACO)承担了孩子们的医疗费用,同时,印度政府则承担了教职员工的薪资、学生的餐食和制服等费用。天主教救济服务组织(CRS)还提供了医疗援助。布里托修女常常说:“当我们为天主工作时,祂自会照料我们的需要。”

教育克服歧视并给予病童希望
圣十字架寄宿学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以及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父母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除了提供教育外,学校还确保儿童获得妥善的医疗照护、职业训练和人格培养。学校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无论这些天赋体现在学业、艺术、园艺还是体育方面,都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学校提供直到初中三年级的教育,目前正在努力扩展至高中阶段。布里托修女分享道:“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学校很快将开设10年级课程。为此,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在完成8年级后,我们的学生会去附近的公立学校继续就读并完成学业。”

名副其实的荣誉
2024年9月,布里托修女因致力于教育艾滋病童并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因而在班加罗尔圣若望医学院举行的第81届年度大会上,荣获“使命与服务可持续发展奖”。而且,哈扎里巴格媒体对她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进一步表明了她的特殊使命所产生的影响。

布里托修女属圣十字架慈悲修女会,该修会自1894年起便在印度开展服务与福传使命。她们坚定不移地秉持这样的使命:“在主慈悲之爱的推动下,回应时代的挑战,并参与基督死亡与复活的奥迹,我们致力于宣扬福音,且努力创建一个由健康的个人、家庭和团体组成的新社会团体,在这个社团内尤其关怀那些弱势群体。”

由修女们管理的圣十字架寄宿学校,活生生地见证出了慈悲化为行动的使命。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订阅电邮新闻:http://www.vaticannews.cn/zh/newsletter-registration.html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