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复活期第二主日:即使看见,也很难相信
发布日期:2025-04-23 | 作者:意鸣子丙年复活期第二主日
即使看见,也很难相信
耶稣对门徒们说:「见你们所见之事的眼睛是有福的」(路10:23)。在耶稣的公开生活中跟随耶稣的门徒们被路加称为「在我们中间所完成的事迹的证人」(路1:1-2)。无可否认,他们是有福的,因为他们看见过。在这些人中,也有多默。
但这样的经历只是路程的第一步,人应藉此走向信仰。
有许多人也看见了,但却没有相信。正如耶稣谴责那些城市有祸了,因为看见过耶稣所行的奇迹,但却没有悔改(路10:13-15)。 「看见」是有福的原因,但是并不足够。
耶稣复活后,人们无法再以肉眼看见祂了。另外有福的人就是:「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人,才是有福的。」他们有福,因为他们通过聆听而获得了信德的恩赐。因此,伯多禄对那些没有看见却相信的人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爱慕祂;虽然你们如今仍看不见祂,还是相信祂;并且以不可言传,和充满光荣的喜乐而欢跃」(伯前1:8)。
这些话语带来的喜乐,不是人的话,而是信赖基督的话,才能给人带来喜悦与保证。正如若望福音在结束部分告诉我们:圣经中所保存天主的话,通过宗徒交给了教会。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重复以下的话:
我们是有福的,因为即使我们没有看见,却仍然相信。
读经一宗 5:12-16
读经一叙述了耶路撒冷初期基督徒团体的生活,就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特征,因为这样的生活应该重现在今日的基督徒团体内。
首先这是一个合一的团体:众信徒都同心合意地聚在一起(12节)。基督信仰不能与人分开,不能单独生活。基督徒不是自己孤立生活并独自与天主直接沟通的人。教会也不是每一个信徒只去救自己灵魂的地方。基督徒是一个家庭,与其他的基督徒团结共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应为弟兄姊妹所发生的任何事情负责。
如今,我们也与初期的耶路撒冷基督徒团体一样,聚会祈祷。在聚会时,互相握手,彼此微笑,同声赞颂上主,彼此代祷。这是我们应当常常做的,是彼此共融的标记,不应只在教堂内,也应该延伸到教堂之外的生活实践中。
初期基督徒的第二个特征是受到别人的称赞(13节)。有基督信仰的人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称赞,因为他们的生活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行为不是向人显示自己的完美和高超的伦理生活。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引起他人的猜忌,而是鼓励别人去倣效。
第三个特征就是初期基督徒团体的吸引力:信主的人越来越增加,男女的人数极其众多(14节)。
为什么许多人成了基督的门徒呢?读经的第二部分(15-16节)解释说:人们抬着病人和被邪魔所缠扰的人,齐集而来,他们都得了痊愈。需要留意的是,这不是使人奇怪或引人好奇的奇迹,这与今日的魔术师或巫术所行的完全不同。宗徒们所做的就如同是耶稣的行动,为人是有益的:治愈病人,将那些被邪恶压迫或生活痛苦的人释放出来。这些都证明了耶稣还活着,并使门徒们拥有祂治愈的能力。
读经二 默 1:9-11a,12-13,17-19
读经二叙述的是默示录的开篇神视。作者称呼自己是若望,正在爱琴海的一个名叫帕特摩的岛上。因着他对基督的信仰,也许是因为拒绝朝拜皇帝,而被流放到了那里。
当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多米仙皇帝统治着罗马帝国。他狂妄自大,帝国充满了他的雕像。他想效法凯撒和奥古斯都的做法,将自己出生的月份---十月---命名为多米仙月。他到处建造供奉自己雕像的庙宇,并规定凡以他的名号发布的命令,开始时必须是:我们的上主天主多米仙皇帝命令我们……
皇帝要求人将他当作神灵来朝 拜的做法,引起了小亚细亚的基督徒良心上的不安。很多基督徒拒绝朝拜皇帝,因此受到了压迫与迫害。为了鼓励他们忠于信仰,默示录的作者以神视和图像向他们传递讯息。
若望看见一位身穿长衣,胸间佩带金带的人子坐在七盏金灯台中间(12-13节)。
人子就是复活的基督;长衣是圣殿司祭穿的衣服,指示耶稣如今是唯一的司祭;腰间的金带是王权的象征。因此,这里指的是耶稣是唯一的君王。七盏金灯台象征着整个的基督徒团体(数字七代表全部和圆满)。还有在东方,尊敬君王的仪式中,人们会在他的雕像前下跪,而雕像会被放在灯台中间。
这个神视的意义就是:基督徒团体真正朝拜的中心是复活的主,而不是皇帝。复活的主是君王,祂以自己的话语引导及带领基督徒;衪是奉献自己生命的司祭,献上了蒙受天主悦纳的唯一祭献。
默示录的作者邀请所有的基督徒团体反省:在主日聚会时,谁会被放在中心的位置?是复活的主及衪的话语,或是其他人及其他人的说话?他们朝拜的是谁,服从哪个国王:是基督还是世俗的权力?
福音 若 20:19-31
今天的福音分两部分,对应的是复活的两次显现。第一部分(19-23节),耶稣向祂的门徒们传达祂的圣神,使他们能够战胜邪恶的势力。第二部分(24-31节)记述的是有关多默的故事。
多默的怀疑几乎成了格言。如果有人对事情表示不相信时,人就会说:你像多默一样无信德。但是,多默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要求看一看别人已看见过的。那为什么要求他一个人将信德建立在话语上呢?
难道只有多默一人有这样的疑惑吗?其他的门徒随即就相信了复活的主吗?显然,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马尔谷福音叙述:当他们十一人坐席的时候,耶稣显现给他们,责斥他们的无信和心硬,因为他们不信那些在祂由死者中复活后,见了祂的人(谷16:14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复活后显现给惊慌害怕的门徒们,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恐惶﹖为什么心里起了疑虑(路24:38)。玛窦福音的结尾部分甚至记载,当耶稣在加里肋亚的山上显现给门徒时(当然是在耶路撒冷显现后的一段时间),有些门徒还是怀疑(玛28:17)。
因此,不只是多默,所有的人都怀疑过耶稣的复活。为什么若望福音作者将重点放在多默身上,以此来强调他的不信呢?
若望写福音时(大约公元95年左右),多默已经去世了。因此,这样写绝不是为了给多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如果强调的是信德,那一定另有原因。作者其实是为了回答当时的基督徒团体所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第三代的基督徒没有见过主耶稣,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宗徒也不认识。他们认为很难去相信,也有很多的疑惑和挣扎,他们想看见,用手去触摸,并证实耶稣是否真的复活了。他们问:使人相信的理由是什么?我们还能经验到复活的主吗?说祂还活着的证据是什么?祂为什么不再显现?这也是我们今天常提出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玛窦、马尔谷和路加回答说,所有的宗徒都有过怀疑。他们也不是立即或者很容易地就相信了复活的主。对于宗徒们来说,虽然耶稣曾给了他们很多标记证明自己还活着,并进入了天主的光荣中,但他们的信仰之路也是漫长且艰辛的。若望的回答却不同,他将多默当成一个不相信的象征,每一个门徒都会遇到困难。我们不明白作者为什么选择了多默,也许因为多默在信仰上遇到了比其他门徒更多的困难。
若望想要告诉当时的基督徒(也包括我们),复活之主的生命超越我们感官的认识,无法用手触摸、无法用眼看见的生命,我们只有藉着信德才可获得。宗徒们也是一样,这也是他们与复活之主的独特经验。看到了再去相信,这不是信德。复活是不能用证据和科学证明的。如果想看见、证实、触摸到,这些想法是信德的绊脚石。
我们说:看见了的人是有福的。然而,为耶稣来说,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人才是有福的。这并不是说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才能相信,因此有着更大的功劳。他们有福,因为他们的信德更为真诚、纯朴,甚至可以说是最纯真的信德。那些看见的人有了确信的保障,拥有不可否定的事实证据。
多默还在若望福音中的另外两处出现过,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总是很难明白、含糊其辞、或是误解耶稣的说话和决定。
多默第一次的说话是听到拉匝禄的死讯之后,耶稣决定往犹大去。多默认为,跟随耶稣就是要失掉自己的生命,他不明白耶稣就是生命之主。他孤单且失望地说:现在让我们与祂一起死吧(若 11:16)。
在最后晚餐中,耶稣正在讲论自己将要走的路时,即通过死亡到达生命的路。多默又插话说:主,我们不知道祢要去哪,我们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若14:5)多默充满了犹豫、疑惑和怀疑,无法接受自己不理解的话。今天的福音记载的是多默的第三次出现。
若望似乎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描述多默。但是最后却记载,多默道出了最高深且最隆重的信德宣誓。他的话语反映出了门徒们的信仰历程。
在若望福音的开始,两位门徒称呼耶稣为辣彼(若 1:38),这是认识耶稣身份的第一步。随后,在安德肋明白了一些之后,就对他的兄弟西满说:我们找到了默西亚(若1:41)。纳塔乃耳随即也明白了与自己对话的耶稣:祢是天主子(若 1:49)。撒玛黎雅妇人承认耶稣是世界的救主(若4:43)。人们认为耶稣是先知(若6:14),胎生的瞎子称呼耶稣是主(若 9:38);为比拉多来说,耶稣是犹太人的君王(若19:19)。但多默却称呼耶稣的身份是:我主我天主。这是圣经中对雅威的称呼(咏 35:23)。因此,多默是第一位承认耶稣的天主性的门徒,也是第一位明白了耶稣所说的「我与父原是一体」(若10:30)。
在这段福音的结束部分(30-31节),若望叙述了他写福音的原因。他记载这些事迹,虽然不是全部,而是有两个原因:唤醒并证实对基督的信德,并通过这样的信德获得生命。
第四部福音的作者称标记为奇迹。耶稣行奇迹并不是为了打动人或留下很深的印象。耶稣甚至谴责那些除非看到奇迹,才肯相信的人(若4:48)。若望叙述耶稣所行的奇迹,并不是为了打动读者,以此来「显示」耶稣的神性。这些标记不是证据,而且关于耶稣的本性和使命的启示。人们透过祂所行的事迹,将以充沛的活力和恒久的方式相信耶稣。如果不明白耶稣增饼的标记,就无法认识耶稣是生命的食粮;如果不明白耶稣治好胎生的瞎子,就无法认识到耶稣是世界的光;如果不明白耶稣复活拉匝禄,也就无法认识耶稣是生命的主。
在若望福音的后记部分,作者以广义的方式运用了标记一词:标记意味着对耶稣身份的一切启示:祂的慈悲行动(治愈病人、增饼)和话语(若12:37)。阅读本书并能理解这些标记的人就是遇见了耶稣,并被邀请做出选择。在耶稣内看到天主的人就是选择生命,并与耶稣契合。
福音就是提供给寻找理由去相信的人的唯一证据。福音中回响着基督的声音,反射着基督的光辉。在天主圣言之外没有别的证据。
为了明白这样的意思,让我们来看耶稣善牧的比喻:我的羊听从我的声音(若 10:4-5;27)。显现不是必需的。善牧的声音在福音中回响着,对于属于祂的羊来说,凭着祂的声音就可以认出祂,并能找到祂。
那里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呢?那里回响着这样的话语呢?我们今天还可以体验到宗徒们在复活当天和八日后的经验吗?怎样得到呢?
我们一定留意到这两次的显现都发生在星期日,而且经验到复活之主的人们也是同样的人(…多一个,少一个)。耶稣说了同样的话:愿你们平安,并且在两次的显现中,耶稣都显示了祂苦难的标记。也许还有其他细节,但是这四点就足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了。
门徒们聚集在屋里。若望明确记载他们在主日聚会。每个第八天,整个团体都会聚在一起庆祝擘饼。当所有的信徒们聚在一起时,复活的主就在他们中间。耶稣通过主礼来问候门徒们,就像在复活当日和八天后的晚上一样,祝福他们说:愿你们平安。
平安(19,26,23节)、也无法经验到祂的喜悦(20节)、无法领受到祂的圣神(22节)。那些在主日留在家中单独祈祷的人,他们可以经验到天主,却无法经验到复活的主,因为复活的主临现在团体的聚会中。
那些没有经验到复活之主的人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就像多默一样,需要相信的证据,但却无法得到。
与我们在绘画上所看到的不同,甚至多默也没有将手指伸进耶稣的伤口。福音中也没有记载多默用手触摸了复活之主。多默与团体中的弟兄姊妹一起,听到了复活基督的声音后,宣示了对基督的信仰。所有的基督徒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这样的体验….,在每个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