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祈祷与感激,所有人向教宗致以最后的告别
发布日期:2025-04-25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梵蒂冈新闻网)漫长的人流沿著圣伯多禄大殿的中殿缓慢地移动,他们前来向教宗方济各告别,教宗的遗体已于4月23日早晨从圣玛尔大之家迁移到圣伯多禄大殿。信众们来自世界各地,有人神情凝重地等待,有人闭目祈祷,还有人泪流满面。尽管在场有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无数男女,但他们却非常安静。一些人在教宗灵柩旁椅子前长跪不起,还有人则默默地祈祷,在手缠念珠的教宗遗体面前,有的诵念玫瑰经。一位男士走近灵柩,怀抱婴儿,低声耳语,而婴儿则凝视著教宗。与此同时,宪兵带领著一群老人和残障人士向灵柩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用纸巾擦干拭著眼睛,并双手紧抱陪伴她的人。

向教宗做最后的告别

一位男士刚刚向教宗作了最后的告别,他来自义大利普利亚但生活在罗马,此刻他仍然无法抑制激动的情绪,他与教宗同名,也叫方济各。他眼里饱含热泪地说:“对我而言,今天来向教宗道别是我内在良心的驱使,他深刻地影响了我。他教导我们“慈悲”一词的含义,我始终铭记在心。只有通过慈悲,我们才得以度平静的生活,帮助近人”。“我非常认同教宗对裁军以及接纳移民所作的努力。我希望强权者能够听见他的讯息,尽管他们现在仍然置若罔闻”,这位男士最后总结道。

克里希(Marius Krishan)是一位罗马尼亚东正教神学家,曾于2014年至2018年就读于宗座东方学院,他渴望来见教宗最后一面。为此,他从罗马尼亚出发踏上了朝圣之旅。“教宗方济各是我的大公经验中的教宗,我特意来罗马向他告别。对于东正教会而言,教宗有著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克里希讲述道。“他向巴尔多禄茂宗主教赠送了圣伯多禄宗徒的圣髑。他曾到访罗马尼亚的锡比乌和布加勒斯特。他也会见了我们的达尼尔宗主教、拜访了人民救恩主教座堂。他还去过天主教希腊礼主教座堂,并在那里将几名罗马尼亚殉道者册封为真福。作为一名东正教神学家,我不能不来向他道别”。

教宗的笑容触动著年轻女孩

米丽安(Miriam)仅有14岁,她却将年迈的罗马主教的笑容记在了心底。“在他的墓前,我感到一个时代结束了。而在我这个年龄,我只知道方济各是教宗。因此,我感觉一切都变得陌生。我还不能马上接受他离开我们的这个事实”,女孩动容地解释道,“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前来瞻仰他。在他的整个主教牧职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的脸上永远挂满了笑容,即便当他身体不适的时候也是如此”。

教宗方济各的质朴

安娜玛利亚(Annamaria Capasso)来自那不勒斯,从2013年起生活在罗马,那正是贝尔格里奥教宗当选的年份。“他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他就是这样一位教宗。当我目睹他拥抱脆弱者时,我感动不已”,安娜玛利亚讲述道。“我仅仅只能停留几秒钟,但这也令我十分激动。我总是被他的质朴所触动。即便是他传达的一些难以实行的消息,例如邀请和接纳移民,但以他那颗赤忱的心说出来,也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

来罗马度假的游客也分享了同样的感受。“教宗方济各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是一个好人。我们在太阳下排了很长的队。尽管如此,我们却非常满意,我们将终生铭记这段记忆。在教宗身上,我们学到了谦卑。他的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一段蒙福的旅程

温迪是一名来自美国的游客,她感谢天主给予她这个机会来向教宗道别。“我们所有人都是真正蒙福的,因为我们得以在这个时刻来到这里,向教宗做最后的告别。我们曾希望在人群中看到他,然而这却是见他的最后一面。我们深爱著教宗,并把这次罗马之旅视为真正的降福。见到他的遗体让我泪流满面,我感到被情绪淹没。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我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谦卑和质朴,以及爱所有人”。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