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若望福音——4. 从加纳到加纳
发布日期:2025-04-28 | 作者:意鸣子4. 从加纳到加纳
在加里肋亚的迦纳,耶稣行了第一个神迹(神迹的原型)。我们已经看到,叙述情节时,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其重要的意义,是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耶稣使盟约得以实现。现在,在《若望福音》的第一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迹之书”中,我们注意到,前两个神迹都发生在加里肋亚的加纳。第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加纳婚宴。我们在第二章的开头就读到了,在第四章的结尾,我们读到圣史明确叙述的第二个神迹。
加纳的第二个神迹是关于一个儿子的。有一个在葛法翁的王室成员,去找正在加纳的耶稣。他见到耶稣后,请祂下来医治他那奄奄一息的儿子。耶稣只告诉他:“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个人信了耶稣的话,就回去了。第二天,他见到了仆人,仆人告诉他,你的儿子活了。他问到,他什么时候开始好转,他们告诉他:第七时辰。
注释者说,是“正午后一个时辰”,但若望根据古人计算时间的方法,告诉他们是“第七时辰”。“七”这个数字代表圆满、完美,加纳的婚礼以“六”为特征,第六天、六口石缸。加纳的第二个神迹以“七”为特征。这位父亲知道耶稣说“你的儿子活了”是在什么时候。他在加纳说的时候,时辰还没有到,儿子活过来的时间是“第七时辰”。
加纳的第二个神迹中,还说了一件事。在第一个神迹中,对象是物质,水变成了酒。在加纳的第二个神迹中,神迹的对象是一个人,关于这个儿子,说了三次“活”。这里强调的并非医治,而是“活”。儿子活了。
让我们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仔细分析。第一个神迹是耶稣把清水变成美酒。我们说这是盟约更新的记号。并不是代替或废除旧约,而是完成了旧约,用自己的生命作为祭品,完成了古老的盟约。在第二个神迹中,提到活了的儿子,提醒我们,耶稣带来的新约是如何完成的。把生命赐给了孩子,人们成为儿女,有了生命,得以与天主父生活在圆满和完美的关系中。
加纳的两个神迹,为记述者提供了两个开端。“加纳”在希伯来语中是一个动词,表示奠定基础。耶稣在加纳所做的是奠定基础的行为,也就是说,祂为一个行为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新的开端。圣史从加纳开始,叙述了一些事件,说耶稣去了耶路撒冷,在那里祂与圣殿当局发生了冲突。然后,在耶路撒冷,祂遇见了尼苛德摩,与他谈论法律和圣神。然后,洗者若翰出现了,他全身而退,给耶稣留下了空间。最后,耶稣经过撒玛黎雅,遇见了撒玛黎雅的妇人,与她谈论朝拜天主的地方,并宣告圣神的恩赐,然后,祂回到加里肋亚的加纳,祂曾在那里变水为酒。这样就开始了第二个神迹,下一段的叙述打下新的基础。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若望福音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由加里肋亚的加纳开始,并在这里结束。都以耶稣所行的神迹为标志,构成一个叙事单元。通过对各个情节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每个情节的中心,都有一个以色列的制度。
因此,我们可以把若望福音的这一叙事单元称为“制度的循环”,在这一部分中,凸显出耶稣是改变、更新、使之完成的人。第一个神迹表明盟约的更新。耶稣以一种全新的、卓越的方式,实现了盟约的许诺。这部分的第二事件,把耶稣带到耶路撒冷,展示祂与耶路撒冷当局关系。祂告诉他们“你们摧毁这座圣殿,三天内我要重建起来”。这里犹太人是耶稣的反对者,不是所有的犹太人,而是特别反对耶稣的一群人。因此,犹太人拒绝祂的说法,嘲笑祂,认为祂说了亵渎的话。这座圣殿花了四十六年才建成,你却三天就能重建?他们不明白耶稣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情节中,加入了圣史常用的“感想”。
在第21节及随后的几节中,叙述者加了一个括号,说:“耶稣所提的圣所,是指祂自己的身体。”首先,他解释这是什么意思。他怕读者不明白圣殿被毁和重建象征什么。所以,他插话说,耶稣的意思是说祂的身体。祂称之为圣殿,因为耶稣的身体是天主临在的圣殿,而不是耶路撒冷那座用石头建造的圣殿。这是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居所。圣史指明:“当祂从死者中复活以后,祂的门徒就想起了祂曾说过这话,便相信了圣经和耶稣说过的话”。
我们现在可以说,现在门徒们记住了这件事,但不明白它的意思。若望当时是一个年轻人,我们说,可能来自与耶路撒冷有关的司祭家庭,因此关于圣殿的事情,他可能是专家。他发现那句话听起来很奇怪,他不明白,但是他记住了。而在第三天复活后,他就明白,这其中是有联系的。若望随后理解到,耶稣那天的意思是说祂的身体。摧毁这座殿,我三天后就能重建。他们记住了这句话,之后就明白了,然后他们也明白了圣经的意思。圣经提到新的圣殿,并说到重建,这并不是指简单的建筑。祂说的是司祭职务,是新的祭献,不是用动物作牺牲,而是祭献自己。这样,若望明白了,耶稣满足了人们对圣殿、司祭和祭献的所有期望。在逾越节的三天里,祂的死亡和复活,就是这段历史的实现。他们是在复活节之后,在复活节之后几年才明白的。但若望没有直接写。他在几十年后开始写,并反省了70年,这段文字就说明了这个事件深刻的属灵意义。所以,在加纳,耶稣宣布了新的盟约;在耶路撒冷,祂宣布了新圣殿,盟约是祂的血,圣殿是祂的身体。
第三个事件,也发生在耶路撒冷,是在逾越节的时候,把这个事件放在逾越节很重要。耶稣遇到一位老人,以色列的教师,一个寻求真理的人,他晚上来找祂。虽然没有说明他为什么晚上去,但似乎很容易理解:他不想让人看见。尼苛德摩暗中探访耶稣,愿意与耶稣谈话。他首先向耶稣致意,这是一种赢得善意的方式。他告诉祂:“我们知道你是由天主而来的师傅,因为天主若不同他在一起,谁也不能行你所行的这些神迹”。耶稣以深不可测的方式回答他:“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见到天主的国”。“由上而生”中的副词,来自希腊文ἄνωθεν,也可以翻译成“再次”。
这种表述有些模糊。耶稣突然对老尼苛德摩说:人若不重生,不能看见天主的国。如果一个人不是从上而生。重生是指因着天主的恩宠、因着新创造的介入而重生。这不是简单的再生一次。我们如何重生?这是尼苛德摩提出的问题。我已经老了,该怎么做?也许可以回到母腹,第二次出生吗?耶稣微笑着告诉他,你是以色列的师傅,但你忘了厄则克耳先知、耶肋米亚先知说过,他们说过天主要带来的新的心、新的盟约。
他没有适当地引用这些文字。这是我解释的。耶稣的意思是,一个读过古经的以色列的师傅应该知道,天主的计划正是关于心灵的更新。说“再次”或“由上而生”,并不是改变这种提法。这是那个表示新颖的词的两个方面的意义。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改变一条信仰的道理,这个问题说的是重生。需要一个新的世代,而这个新世代只有通过圣神的恩赐才能来到。
夜间访问耶稣的法利塞人老尼苛德摩,代表的是法律,是只用自己的力量严格遵守法律的代表。这种遵守法律的方式不会推陈出新,不能得救,不能打开心门迎接新生命。需要天主的创造性工作。对于救恩,法律是不够的,一定需要天主的神。尼苛德摩不再说话,对话结束了,或者说对话成了独白。
耶稣继续讲话,讲了一大段,讲解祂降生的意义。实际上,“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祂的独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藉着祂而获救”。这启示了祂使命的意义。耶稣自己是天父派遣的儿子,不是为审判,而是要拯救,通过信德获得救恩。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但不信的人已被定罪;不是被天主惩罚,不信的人却被自己毁灭。不信,就等于排除被拯救的可能。审判是这样的:“光明来到了世界,世人却爱黑暗胜过光明。”
耶稣自己就是光,进入了世界,显示出那里的污秽。在昏暗的房间里打开一扇窗户,让光照进来,你就会注意到污秽。所以一旦看到了混乱和污秽,最好把灯关掉,关闭窗户,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也就不需要清扫了。基督来到世界,是光明,让人能看见,看见人的限度。而阳光只是让你看到污垢,却无助于清除污秽,必须是人参与清除污秽。
这里宣告的是不同的。因为作为光明来到的基督,揭示了人的限度,如果人接纳祂,就给人提供了克服限度的可能。人们有可能爱黑暗胜过爱光明,关上窗户,关上灯,就看不见污秽了,似乎干净了。我们假装健康,闭上眼睛,不看问题。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感谢耶稣,人的限度就会凸显出来。在祂内,可以获得拯救。
救恩如何实现?耶稣以旧约的图像揭示出来。“正如梅瑟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祂内得永生”。《户籍纪》第二十一章提到了梅瑟。他制作了一条铜蛇,悬在木杆上,使那些被毒蛇咬伤的人,仰望铜蛇获得痊愈。铜蛇描绘的是杀人的动物,但客观上,仰望它能使人获救。竖起铜蛇成了一个标记,象征耶稣也将被悬在十字架上,而后复活,进入天主的光荣。这里的意思是把人升到宝座上,也意味着要悬起来,置于死地。十字架高举耶稣,有两层意思:祂真的被杀死了,但十字架成了基督君王的宝座,祂成为宇宙的君王和审判者。导致死亡的毒蛇转化了,给予生命,并成为救恩的源头。
毕竟,耶稣的死是一件残酷的恶事,是严重的不义,杀死了唯一的无辜者,是一个残酷的法律方面的错误,所以,无辜者的死是恶,然而,耶稣面对不正义的审判、面对十字架上屈辱的死亡方式,祂扭转了其意义,救恩来到了。木杆上悬挂了邪恶之物,救恩从耶稣的肋旁流出。仰望他们刺透的那一位,就是救恩的源头。耶稣告诉尼苛德摩,法利塞人的法律是好的,是美好的,我们需要遵守,需要尊重,但是,只守法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圣神,需要心灵的转变。
必须要重生。谁赐下圣神呢?就是从十字架上复活的圣子。而尼苛德摩必须接受重生,超越法律,到达圣神的恩赐。紧接着我们发现一个情节,洗者若翰退出,告诉他的门徒,耶稣是新郎,他把自己比作新郎的朋友,比作预备婚礼的人。现在是离开的时候了。
我们读加纳婚宴时,就明白了,新郎就是耶稣。现在洗者若翰告诉我们:耶稣不仅是天主的羔羊,而且是新郎,因此,中间人退出。现在,新郎出现了,新的盟约、新圣殿、新法律,这就是圣神因着天主亲自临在,取代了中间人。最后,到了撒玛黎雅,祂与撒玛黎雅妇人交谈,与她讨论朝拜的地方。在哪里朝拜天主?耶稣说: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祂。
这样我们回到加纳,完成了行程。耶稣使以色列的制度得以实现。祂没有废除,而是使之完善;祂实现关于祂的预言。耶稣是全新的,实现了这些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