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复活期第三主日:不要忧虑
发布日期:2025-04-30   |    作者:意鸣子

丙年复活期第三主日

不要忧虑

         在基督徒团体中,我们策划远大的牧灵计划;在家庭中,我们运用最新的心理技巧,提供子女更好的教育。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制定计划。但是我们知道,即使尽最大的努力,也不一定是成功的。例如付出很多牺牲,孩子就读于最著名的天主教学校,刻苦学习,学习英语、游泳、音乐,在传统的宗教教规下培育;可是有一天他的一切期望都落空了,并说自己没有理想,只想享受生活。为什么呢?

         我们与那七个门徒一样也有类似的经验。在耶稣复活后,门徒们重操故业开始捕鱼。他们都是有经验的渔夫,整夜辛劳却一无所获,所有的努力似乎都白费了。他们在黑暗中行走,没有复活之主的圣言光照。有时候,这圣言似乎给人一些荒谬的引导,甚至相反人的逻辑和一般的看法:不用暴力来建设一个和平的世界、把右脸也转过去、爱你的仇人、拒绝竞争、乐于贫穷…。这些与在白天撒网一样都是荒谬的建议。这就是选择信赖而获得结果或是选择烦乱而毫无结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上主,若是没有祢,没有祢的话语,我们便一无所能。

 

读经一 宗 5:27b-32,40-41

         基督徒团体从建立起初就遭到了以色列精神领袖的反对与迫害,他们将耶稣当成亵圣者而处死。在耶稣受屈辱而死亡后,为亚纳斯和盖法来说,这事件终于结束了;而且门徒们也没有表现出勇气,仓皇地逃走了。

         反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门徒们变得不再害怕;他们组织了一个新且有威胁性的「宗派」--像老师一样---敢于挑战人民宗教领袖的不可置疑的权力。直到有一天,这些领袖决定要逮捕门徒们,并使他们在公议会前受审问。在质问他们之后,大司祭命令他们不得再以耶稣的名字宣讲,并责斥他们说:你们是有意把这人的血,引到我们身上来(28节)。应当留意的是,盖法甚至也避免称呼耶稣的名字,却称呼祂为「那个人」。伯多禄以全体门徒的名义,毫不畏惧地回答说:听天主的命应胜过听人的命(29节)。

         为那些拥有政治或宗教权力的人来说,耶稣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人物,宗徒们也是一样。为此,他们才受到了迫害。

         基督徒也必须像耶稣一样遭受迫害。他们常常将与那些不正义的状况,以及不符合福音精神的事件作斗争。他们挑战了并将继续挑战那些难忍受的传统与践踏人性尊严的人。他们也不会让那些侵犯人权的人享受清静。

         读经的第二部分(30-32节)是一篇简短的讲话,总结了关于复活的整个基督徒讯息。伯多禄形象地对比了天主的行动与犹太宗教领袖的权威。伯多禄说:我们祖先的天主复活了你们所钉死的耶稣。人们把危险人物耶稣判处了死刑,当成了既定秩序的仇敌,而天主却举扬祂成为救主与首领。

 

读经二 默 5:11-14

         人生有许多未解之谜:为什么会有痛苦?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幸运,而有的人却遭遇不幸?为什么无辜的孩子会患上不治之症?为什么会有战争,地震与灾祸?为什么会有死亡?人死亡之后又是什么?人在世界的存在似乎被黑暗所笼罩,又好像一部无人能读懂的奥秘之书。

         在默示录第五章的开始,作者描述了一个辉煌而又宏伟的场景:被宰杀的羔羊靠近天主的宝座,右手拿著书卷并开启书卷上的封印。这个异象的意义是指:耶稣就是羔羊,唯一可以开启书卷,回答人们内心的问题和疑惑。只有祂可以使历史事件变得有意义,照耀很多痛苦与灾祸的意义。

         读经二正是以此为背景开始。天使,一切生灵,所有的天主子民,都感谢羔羊并因祂而喜悦,祂以自己的死亡与复活,光照了人生中更深刻的奥秘,将他们的各种声音形成了喜悦的歌曲;无生命的受造物也一起高声歌唱(13节)。

      受造物的歌唱表示着一切受造物都从罪恶的奴隶中获得了释放。当人以恶的目的运用受造物时,它们就是奴隶,没有履行天主创造的目的。羔羊的祭献转变了人的内心,也使受造物终于可以遵照善的创造目的。救恩也来到了一切受造物身上,为此,他们喜悦欢唱。

 

福音 若 21:1-19     

         若是把这段福音仅仅理解成是目击证人所见的历史事件,那将会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奇怪的是,在复活主多次的显现之后,门徒们仍然认不出来耶稣,这已经是第三次显现了(14节)。甚至使人觉得他们以前从不认识祂。另外不清楚的是,他们为什么对所捕到的这么多鱼感到惊奇,因为路加曾叙述,耶稣邀请他们跟随祂,去做捕人的渔夫的那天,他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路5: 1-11)。还有,为什么伯多禄与其他的宗徒们在加里肋亚又重新他们捕鱼的生活?在耶稣复活后,他们不是完全献身于宣传福音的使命吗?

         这些难解之处很重要,因为可以使我们关注这段福音的文学手法:这不是一则新闻报导,而是富有神学含义;是用圣经语言,而不是新闻语言。因此,难以确定真实事迹的发生过程。福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门徒们真的经验到了复活的基督,而且是要讲授给当时的基督徒团体。

         上个主日的福音叙述了复活主的两次显现。一次是在复活当天,而多默当时不在场;另一次是在八日后,多默也在,耶稣再次显现给他们。若望愿意通过强调「每周」的频率,让基督徒意识到,他们每次在主日聚在一起,庆祝感恩祭时,复活的主就在他们中间。

         与上个主日的福音不同,耶稣这次的显现不是在星期日,而是在平日,门徒们正在关注自己的工作,他们又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中。耶稣的门徒们在平日都做些什么呢?天主托付给他们的使命是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完成的呢?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福音作者用象征的手法记载了这一事件。

         我们首先来看「船上的人」,共有七人,这个「七」数字代表完美与圆满。伯多禄与其余六人象征着组成整个基督徒团体的全体门徒。这个象征甚至也可以代表门徒们的身份和形象,虽然各自都有缺点与软弱,他们仍是教会的成员:在信仰上有困难的人(多默);内心有些激进的人(载伯德的两个儿子,想从天降火烧死那些反对他们的人,路9:54);曾经否认耶稣的人(伯多禄);谨守过去的传统,但诚实也向时代征兆开放的人(纳塔乃耳  );以及不为人知的基督徒(两个无名的门徒)。

         为以色列人来说,「海」是反对​​人类的一切邪恶势力的象征。

         生活在水中意味着生活在邪恶的势力之下,「捕鱼」也就意味着从这种「无生命」的状态中获得拯救,从邪恶势力的死亡境况下获得自由。想象一下阻碍人类喜悦与笑容的奴隶状态:贪婪财富、忿怒、无节制的欲望、毒品、色情、忧虑、忙乱、担心与恐惧等。

         现在我们明白了耶稣对门徒们说的话,「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谷1:17)。当时门徒们正在工作,伯多禄重操故业,开始捕鱼。但在福音作者的神学语言中,指的是教会所付的使徒使命,使人类获得自由。玛窦福音将天国比喻成撒在海里的网,捕到了各种各样的鱼;网满了,就将网提上岸来(玛13:47-48)。

      「黑暗」也有否定的意思。人若在黑夜行路,就要碰跌,因为他没有光(若11:10)。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8:12)。人在黑夜里无法行动或找寻方向(若9:4)。没有光明,门徒们的捕鱼​​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不仅缺少光明,而且也没有耶稣的临在。按照若望福音中的象征意义,没有光明是因为没有耶稣,「世界之光」(若8:12)。若是伯多禄与别的宗徒们只凭他们的渴望完成托付给他们的使命,他们只会一无所获。他们可以猜想到他们失败的原因,正如耶稣所说:因为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做(若15:5)。

         他们感到孤独,可能也感觉到在危险与困难中被舍弃了。他们认为,他们需要依赖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来完成托付给他们的使命。他们看不到耶稣,没有意识到耶稣的临在,因为缺乏信德而模糊了双眼。他们甚至也忘记了耶稣对他们的保证: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我要回到你们这里来;不久以后,世界就再看不见我,你们却要看见我(若14:18-19)。

         耶稣并不在船上,祂在岸上。祂已经到达了陆地上,也就是说,耶稣已经到达了复活的圆满状态。门徒们正在走向这一目标。

         曙光终于出现(4节),新的一天开始了,光明也来到了,真光照耀着每一个人(若1:9),就是那像旭日一样从高天照耀人类的光明(路1:78)。真光就是耶稣。只有藉着信德的眼光才能看见并认识耶稣,因为祂是复活之主;祂的声音极其清晰且容易理解;祂的话语发自岸上,并引导着宗徒们的行动。只要他们信赖祂的话语,奇迹就会出现:与人的逻辑和思想不同,门徒们获得了惊人的收获。

      若望希望基督徒能够明白,虽然耶稣在岸上,即在天父的光荣中,却时常伴随他们身边、临在于他们的团体内、每天都可以听到祂的声音与呼喊、祂对他们说话、指示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所捕到的鱼的非凡数目指出了教会使命的效果:共153条,这个数字有其象征意义:即50×3+3。为以色列人来说,「50」这个数字指的是天下万民、「3」代表完美与圆满。没有一条鱼被排斥在鱼网之外。

         这个奇怪的细节的意义就是:基督徒团体将要在完成救恩的使命时取得巨大的成功。整个人类都将从死亡的绳索中获得释放和自由;而死亡的势力奴役着人类,将其带向毁灭,就像海水的波涛淹没游泳者一样。今日的福音告诉我们,只要宗徒们常常顺从复活之主的声音,他们将会在这伟大的使命中取得成功。

         伯多禄将满是鱼的网拉向岸边。耶稣说过: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如今祂的许诺通过宗徒们得以实现,没有任何人被排斥在基督徒团体所实行的救恩工程之外。鱼虽然很多,网却没有破。这个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包含着重要的讯息:即使基督徒人数的增长,文化与风俗的差异,思想与语言的不同,伯多禄却坚定而完全地保持着整个基督徒团体的合一。

         这段捕鱼奇迹的叙述以宴席的方式结束,象征着救恩史的圆满。耶稣在天上等待着祂的门徒们。耶稣有鱼(9节):这是祂在世上完成使命的果实。比如,与耶稣一同进入天国的右盗(路23:43)。

         正如耶稣向加里肋亚湖的七个门徒要鱼,同样耶稣也向整个基督徒团体要鱼,就是要使徒工作的果实。而饼常常是耶稣白白的恩赐,不是人们带来的。这就是感恩祭饼,是复活主擘开的饼,祂希望所有的兄弟姊妹都能分享,一直到与耶稣和天父达到圆满共融的那一天。

      福音的最后部分(15-19节)描述伯多禄的使命。伯多禄在这篇福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提出要去捕鱼。后来,虽然在「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之后才认出了复活的主,但仍是他将满是大鱼的网拖到岸边,网也没有破。

         这些细节有着不可否认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说,那个没有名字的门徒在「敏感度」方面,在基督徒团体内占据首位;然而主导使徒工作以及保持教会共融合一的使命毫无疑问地属于伯多禄,在基督徒团体内享有首席权。虽然伯多禄的「慢」,又常常受到耶稣的责斥,但他仍然是教会生活的主导。耶稣把牧放羊群的使命托付给了他。

      牧人不仅有着积极正面的图像,而且与羔羊比较,羊群不会思考也不会做选择。牧人也不是可以被所有人喜爱,但这不是耶稣话语的含义。耶稣没有赋予伯多禄统治与发命令的权利,像牧人管理羊群一样;而且也没有赋予他特权,远离团体的兄弟姊妹。当然,伯多禄也不是没有这种诱惑。他曾经拒绝老师为他洗脚,因为他希望有一天能够统治羊群。

         耶稣将照顾羊群的任务委托给伯多禄,需要他彻底的悔改,完全改变他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希望他能够无条件地去爱人,超越其他的人。 「照顾或牧放」的意思就是用生命的圣言滋养弟兄姊妹。

         为伯多禄来说,理解并接受这样的使命不是容易的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与梦想。随着时间的过去,在多次的犹豫后,他才能彻底悔改。今日的福音预言了他跟随老师的最终命运。在耶稣受难时,他没有勇气跟随在耶稣身边。但耶稣告诉他,有一天,他将会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将经验到被迫害,坐监(别人要给你束上腰,带你往你不愿意去的地方去),最后死在十字架上(伸出手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