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钥使者(10) 复活的问题和教宗的慈善服务:启德、沙德、义禄
发布日期:2025-05-01 | 作者:意鸣子掌钥使者(10) 复活的问题和教宗的慈善服务:启德、沙德、义禄
文:文祖贤神父 译:姚子汶
圣启德(St Anicetus, 150/157-153/168) 梵蒂冈官方的名单中,第十一任教宗就是在叙利亚诞生的圣启德。就如以往的教宗,他努力抵抗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和马西翁主义(Marcionism)。 他要求神职人员切勿留长发,就像效法圣保罗一样:「不是本性也教训你们:男人若蓄发,为他就是羞辱。」(格前 11:14)
正正在他担任教宗期间,出现了庆祝复活节日期的争论。当时有两种圣传:一种在东方的圣传,另一种则在西方。 东方的圣传跟随圣若望和圣斐利伯,二人在犹太教的尼散(又译:尼桑,Nisan)月的第十四日庆祝复活节,因为耶稣在这一天进行最后晚餐。 然而,西方的圣传则跟随圣伯多禄和圣保罗,他们在尼散月十四日后的主日庆祝基督复活。虽然这并不是庆祝最后晚餐的确切日期,但这强调了主日作为纪念主从死者复活的重要性,因为耶稣正是在一周的第一天(主日)从死者中复活的。教宗启德遵循圣伯多禄的圣传,去庆祝复活节。
在这段期间,圣若望的门徒、斯米纳(Smyrna)的主教圣玻里加(St Polycarp,参阅《教父》5)前往罗马,向教宗呼吁遵循圣若望的圣传。两人都无法说服对方,但教宗仁慈地允许他继续在尼散月 14 日举行庆祝活动,因为这不是教条的问题,而是规律的问题。 他以殉道者的身份去世,被埋葬在圣伯多禄的坟墓附近。
圣沙德(St Soterus, 162/168 - 170/177) 第 12 任教宗于意大利丰迪(Fondi)诞生。《罗马教宗》(The Roman Pontiffs)的作者卡波里利(Memmo Caporilli)形容圣沙德为「爱德的教宗」。欧瑟伯(Eusebius)在第四世纪《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当中,所记载的一封书信,便能证明这一点。这封信是格林多的主教圣狄约尼削(St Dionysius)撰写给罗马人的,信中谈到罗马对贫穷团体所提供的一些物质上援助,而教宗沙德甚麼增加罗马所提供的援助数量。这位格林多的主教补充,教宗「以他充满祝福的话,劝勉来到罗马的弟兄们,就好像一位慈父对子女一样。」(参阅 JS Brusher & E Borden《Popes through the Ages》)
狄约尼削主教信中的另一个重要细节,就是他不单只提到了教宗沙德的信,还提到了教宗克莱孟致函予格林多人(参阅《掌钥使者》7)。狄约尼削说,他们会「时不时」在圣堂里阅读教宗的书信,就像他们也会阅读圣克莱孟特别写给他们的信一样。 此外,教宗沙德又重申,婚姻是一件圣事,只有得到司铎的祝福才为之有效的婚姻。 教宗沙德被冠以殉道者的荣冠,并埋葬在加里斯都(Callixtus)的墓穴中(加里斯都最后成为第十六任罗马教宗)。
圣义禄(St Eleutherius, 171/177 - 185/193) 义禄出生于希腊的尼科波利斯(Nicopolis),该城当时是罗马伊庇鲁斯维杜斯(Epirus Vetus)省的首府。 正是在他担任教宗期间,出现了蒙丹派(Montanism)的异端。蒙丹派创始人辩称,圣神的「默启和陶醉应该引导信友,而不是教会阶级化(圣统制),例如:轻易地寻求殉道、婚姻是错误的,蒙丹即使不是圣神本身,也是圣神的传道者」(JS Brusher & E Borden《Popes through the Ages》第 26 页)。将圣神与教会圣统制对立起来的错误教义,在近代再次出现,人们将神恩教会与教会圣统制分开来。
然而,教会坚持,圣神不断地使她(教会)革新,并建设、引导她:「以圣统阶级和各种奇能神恩,建设并督导教会」(参阅《教会》教义宪章 Lumen Gentium,4)。神恩与圣统制,是不可分割,更是相辅相成的。 蒙丹派异端以稀释的形式传到西方,这可能是它在当时未受到重视的原因。与此同时,诺斯底主义和马西翁主义继续在罗马疯传。 如先前两位教宗一样,教宗义禄也因殉道离世,并被埋葬在伯多禄坟墓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