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若望福音——5. 撒玛黎雅妇人
发布日期:2025-05-05 | 作者:意鸣子5. 撒玛黎雅妇人
在《若望福音》开头,神迹之书的部分,显示了从旧约的制度过渡到耶稣带来的更新。第二章到第四章特别记载了两个神迹,都发生在加里肋亚的加纳。
在这两个事件之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叙述,在其中,耶稣与不同的人见面,用祂的宣讲,提供了制度上的更新。我们已经看到在加纳,以酒重立了盟约,看到新的圣殿,而此圣殿正是耶稣的身体,看到耶稣在与尼苛德摩的对话中,显示出新的法律,强调洗者若翰作为中介,新郎的朋友,开始引退,给新郎耶稣让路。要去耶路撒冷参加逾越节筵席的耶稣,决定回到加里肋亚。
在第四章,我们发现一段很长的叙述,简单地叙述了一次相遇——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在第4节,圣史在这段叙事的开头,说“祂必须途径撒玛黎雅”。从犹太到加里肋亚确实要经过撒玛黎雅,但这并不是朝圣者通常走的路线,因为撒玛黎雅人被认为是信仰不纯正的民族,是不友好的民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混合的,有些部分与犹太教相同——他们保留了梅瑟五书,但他们加入了自己创造的其他元素,这被犹太教视为异端。撒玛黎雅人被认为是不洁的。
犹太人不经过撒玛黎雅,因为害怕被打劫,但最重要的是,严格守规的犹太人不应经过撒玛黎雅,因为他可能因为碰到不洁的物品、吃到不洁的食物、接触不洁的撒玛黎雅人而受到玷污。所以一般情况下,朝圣者从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渡过约但河,在河对岸北上,然后在贝特商再次穿过约但河,再到加里肋亚。
因此,圣史在开头提到的:“祂必须途径撒玛黎雅”,这个说法提出了挑战。这不符合当时的惯例和风俗,与人们的习惯做法相悖。为什么耶稣必须经过撒玛黎雅?因为天主的道路,使祂对以色列的不相往来的人、对宗教不纯的社会开放。
这位撒玛黎雅妇女恰恰代表属于那种宗教的人,但是,他们信奉的是错误的宗教。耶稣也必须与这种人相遇。在这个事件中,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这不是一次医治,也许是一次皈依。如果说有对话的话,在这里也不是强调的重点。这里发生了变化,但一切都是由于与耶稣的相遇。那位妇女遇见了耶稣,意识到她已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她的生命发生了变化。现在让我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因为在细节中,圣史隐藏着珍贵的教导。耶稣“到了撒玛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尔,靠近雅各伯给他的儿子若瑟的庄田,在那里有雅各伯泉。耶稣因行路疲倦,就顺便坐在泉旁;那时大约是第六时辰”(中午)。
重要的是要留意“六”这个数字,若望喜欢这个特殊的数字,它表示不完美。“六”是人性的数字,是不圆满的数字,接近“七”的圆满。“井”是一个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方。在旧约的传统中,恋人经常在井边相会。姻缘很容易在井边产生,因为年轻女子去打水。
那是少有的能单独见到姑娘的场合。通常是在清晨或傍晚,一天中不太热的时候,操持家务的妇女去井里打水。耶稣累了,行路疲倦,坐在井边。现在是第六时辰,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应该没有人。祂的门徒去了镇上,准备买了一些食物作午饭。不料想一位妇女来打水。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单独来打水。
圣史什么都没有说。但他让读者明白,那位妇女在不寻常的时间去井边,她并不是要去见什么人。她不想见到村里的人。很明显,她想隐瞒什么事,或者不想与人交往。撒玛黎雅妇人带着水罐来打水,但是耶稣正坐在井边,她无法打水。井是地上的一个洞,深入地下,可以从地底深处取水。
这是生命的象征,象征着来自深处的原始生命。这是出生、深化、内在的母性象征。雅各伯泉,在若望宗徒时代的犹太教的说法中,是律法的象征,是生命的源头,也是产生生命的神圣教导的源头。坐在井边的耶稣,代替了法律的位置,那位妇女要打水,必须经过祂。祂主动对那位妇人说“请给我点水喝”。
她的反应有些粗鲁。在某种程度上,她觉得被冒犯了。她从口音中认出祂是犹太人。她看到这是个男人,然后然后她像吵架一样回应说:“你是个男人,也是犹太人,你看不起我这个女人,你看不起我们撒玛黎雅人。现在你需要,你就向我要水”。奇怪的地方就是,一个犹太人,从宗教的角度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却向撒玛黎雅妇女要水喝。这是不正常的,提出这种要求的人,确实有点奇怪。这位妇女的反应是惊奇,甚至是责备。然而,耶稣却增加了谈话的深度。是祂在要水喝,却马上揭示出,他自己能给这位妇女水喝。“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并知道向你说:给我水喝的人是谁,你或许早来求他,而他也早赐给了你活水”。耶稣以礼貌又有神学深度的方式回应。祂首先说,你不知道我是谁。如果你知道,你就会向我要水,因为我有一种水,可以使你得到永生。妇人的反应几乎是在讽刺祂:你以为你是谁?“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先雅各伯还大吗?他留给了我们这口井,他和他的子孙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过这井里的水”。
据说当年雅各伯掘这口井时,水喷涌而出,并且长期涌流,所以羊群可以安静地喝水。耶稣更伟大吗?祂没有取水的工具,没有罐子,没有水杯。祂怎么能汲到水呢?耶稣的回应是接受挑战,但增加的谈话的深度:“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但谁若喝了我赐予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这是真正解除飢渴,满足了每个人的愿望。
这是天主的恩赐。他说的是什么?圣神;圣神是天主的恩赐。如果这位妇女知道,她会向祂请求,因为圣神,活水,就是耶稣要给的水。现在,这是一个许诺:解除飢渴的水。这位妇人不明白耶稣的神学道理。她继续从实际出发,从物质的角度考虑水。她感觉到,这个奇怪的人可能有一些能力。如果祂真有解渴的水,便会有所收获。她就不需要每天来回打水了。
她向耶稣要求:“请给我这水吧”。耶稣转向一个非常奇怪的话题:“去,叫你的丈夫,再回来这里”。这位妇人觉得她的身世暴露了。她与一个陌生人谈话,从水开始。现在,她被问到个人生活。她必须承认她没有丈夫。而耶稣平静地继续揭示她的生活,或者说向她表明祂了解她,知道她的错误:“你说:我没有丈夫,正对。因为你曾有过五个丈夫,而你现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
六个。再一次回归“五”的象征意义。这位撒玛黎雅妇人,婚姻复杂又不稳定,但她代表的是撒玛黎雅人,代表人性,代表错误的宗教,有多个偶像,敬拜许多神。丈夫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天主是祂百姓的夫君。六接近七。耶稣是第七个,天主与以色列婚姻的圆满。
井边的真正新郎,约定了婚姻,在这里,基督与人类新的婚姻关系正在形成。这位有罪的妇人,人类错误宗教的形象,被基督纠正,被基督拯救。妇人很惊讶,因着她人性的脆弱被打动,深化了宗教话题:“先生,我看你是位先知”,请告诉我,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朝拜天主?“我们的祖先一向在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们却说:应该朝拜的地方说耶路撒冷”。你知道,请告诉我在哪里朝拜?
耶稣用圣三的本性,精彩地回答:“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很多时候,对这句话的解释是错误的。圣神不是与物质相对的,因此并不是说不需要有形的敬礼、只与个人的良心有关。同样,“真理”也不是指不虚伪、不一致。“心神”就是圣神,“真理”就是耶稣本人。
在若望的说法中,“真理”对应的是“启示”。耶稣是真理,因为祂是天父的启示者。因此,天父希望、也必须在耶稣所赐的圣神中被朝拜,因为耶稣是真理。天父寻找这样的朝拜者。而这位妇女打开了这个主题。与撒玛黎雅妇人相遇事件的中心,就是朝拜的地方。在哪里可以朝拜天主?耶稣说“既不在这座山,也不在圣殿,乃是在我赐的圣神内,我就是启示”。这超越了与自然、与山有关的朝拜,超越了与宗教架构、与圣殿有关的敬礼。基督徒是在圣神内朝拜,圣神是耶稣基督的恩赐,祂使我们成为天父的子女,与天父结合共融。
这就是基督给这位信奉错误宗教的妇女带来的更新。她抛弃了水罐,跑到城里去叫人。一个重要的细节:她抛下了那个用来汲水的器皿。什么也没有做,她没有打水,没有给别人水,没有从耶稣那里得到物质的水。他们彼此交谈,但在她身上发生了变化。这位妇女经常在四下无人的时候打水,为的是不与任何人会面,现在去叫城里的人,召集他们来见耶稣。她说:“有一个人说出了我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城里的人都知道她做过什么。他们一定也跟她说过。她避免与人们见面,正是为了不因她做的事受到责备或羞辱。
在耶稣身上,她发现了这样的人,即使知道自己的错误,也给她提供了更新的可能。于是她成了一个传福音的人。自从与耶稣相遇,她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她聚集同胞,使他们也能遇到耶稣。撒玛黎雅人急忙去见耶稣。
与此同时,门徒回来了,开始了另一次相遇。门徒们买了些吃的东西,他们叫耶稣吃饭,耶稣开始了一段奇怪讲道:“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所不知道的”。门徒们的推理很普通,就像撒玛黎雅妇人一样,认为一定有人给祂送了吃的东西。耶稣从物质的东西出发,提高了谈话的层次。
耶稣总是用象征,展示一个更高的、神学性的道理。“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举起你们的眼,细看田地,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祂的手指向田地。我们必须想象,撒玛黎雅人正涌过来,耶稣指着涌过来的撒玛黎雅人,说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这时,祂指出:“我辛勤劳作,你们必须继续我的工作。我劳作,播种,好有收获。你们,我的门徒,被派遣去收获我劳苦的果实”。记得一开始提到,耶稣累了,坐在井边。耶稣疲倦了,坐下,这个态度代表祂的苦难。耶稣将在第六时辰,再次坐在比拉多的审判庭里,那时祂被人以一种轻蔑的方式称为犹太人的君王。耶稣疲倦,是祂的生命和传教工作,是祂的苦难和死亡。
疲倦带来收获,门徒随后要收获果实。《宗徒大事录》讲到,首先是七人中的斐理伯,然后是伯多禄和若望,下到撒玛黎雅,许多撒玛黎雅人接受了福音。耶稣什么时候经过撒玛黎雅?斐理伯、伯多禄和若望在这个地区传教时,许多基督徒被描绘为撒玛黎雅妇人,以前是四散的崇拜偶像的人,都跟随耶稣,承认祂是真理,并从祂那里领受了圣神,使他们与天父进入完全的共融,使他们真正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
旅程在加里肋亚结束,同样是在加纳。旅程结束了。一切从加里肋亚的加纳开始,耶稣回来了,在那里行了第二个神迹,治愈了一个人,他没有死,而是活了。第一部分结束了,开始了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