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钥使者(11)复活节的日子与异端:圣维笃一世、圣才斐与首位对立教宗
发布日期:2025-05-05   |    作者:意鸣子

掌钥使者(11)复活节的日子与异端:圣维笃一世、圣才斐与首位对立教宗

文:文祖贤神父
译:姚子汶


圣维笃一世(St Victor I,186/189 - 197/201)
生于非洲的维笃,目睹了信友们对复活节的争论。当罗马城还在纪念主的受难和死亡时,一些来自亚洲却居于罗马的基督徒,已经在庆祝基督的复活。但教宗维笃说服了非洲和亚洲的主教,并决定复活节应按照圣伯多禄和圣保禄的传统,应在主日举行复活节(参阅《掌钥使者》10)。然而,小亚细亚的主教并不顺服,因此教宗将这些主教绝罚、逐出教会。里昂主教(bishop of Lyons,参阅《教父》13)圣依勒内(St Irenaeus)与其他主教一起谴责罗马教宗,认为若这些主教与普世教会脱离共融,会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此外,前几任教宗都允许这种做法,因为这不再是教义上的问题,而是纪律上的问题。尽管如此,教宗维笃仍然强制罗马在主日庆祝复活节;最后,罗马的做法也慢慢传到东方教会。


这场争论凸显了罗马主教凌驾于其他主教的权威,但圣依勒内的训诫,也是一课出于善与仁爱的管治。《教宗名录》(Liber Pontificalis)中记载教宗维笃一世 “也规定,在必要时,任何异教徒只要来受洗,不论在河中、海中、泉水或沼泽,只要他宣读基督徒的信德,就应随后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教会特别在有需要时,提供较方便的洗礼,这也是受到圣保禄的教导所启发:天主 “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 2:4)。《教宗名录》也确认,教宗维笃一世同样殉道,并被埋葬于圣伯多禄坟墓附近。

圣才斐(St Zephyrinus,198 - 217/218)

第十五任教宗圣才斐来自罗马。根据早期神学家希玻律(Hippolytus)于《驳斥一切异端》(Philosophumena 或 Refutatio omnium haeresium)的记载,尽管才斐没有接受过深厚的神学教育,然而他是一位朴实无华的人。教宗才斐召唤了加里斯都(Callixtus)到罗马协助他,特别是面对当时两种异端邪说的挑战。此外,他亦委派加里斯都管理墓地,此墓地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即 “圣加里斯都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St Callixtus)。


在圣才斐任教宗期间,教会面对两大神学争议:三位一体的教义(Trinitarian)及基督论(Christological)。首先,一位名叫普拉西雅(Praxeas)的人,否认天主性的三位位格,并认为圣父、圣子、圣神只是一种物质(substance)或性体(nature)的 “模式”。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 “形式论”(又译形态论,Modalism)或 “撒培里主义”(Sabellianism,因撒培里是形式论的著名支持者)。然而,教宗才斐坚持宗徒传下来的正统信仰。


另一异端,是狄奥多图(Theodotus the Tanner)所推崇,宣称耶稣并非真正的天主子,并已被前任教宗维笃一世谴责。然而,狄奥多图仍执迷不悟,甚至自立 “教会”,并以金钱收买一位愿意担任主教的人 —— 纳塔利(Natalius)。然而,天主的怜悯与慈悲触动了纳塔利,使他回头改过。据说,天使在异象中用鞭子警戒他,使他痛悔自己的过错。他身穿麻布,头撒灰烬,在教宗圣才斐前忏悔,并恳求宽恕。


另一方面,司铎与神学家希玻律(参阅《教父》18)主张,教宗应明确表明基督与圣父不属于同一位格。虽然这个立场正确无误,但教宗并没有直接跟从他的建议。因此,希玻律对教宗和加里斯都感到不满。当教宗才斐去世后,加里斯都被选为继任教宗,依玻律便自立为主教,并成立分裂教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对立教宗(Antipope)。


除了内在的威胁(神学争议),圣才斐也要面对罗马皇帝塞佛勒斯(Septimius Severus)的外在迫害:当时为罗马帝国十次迫害中的第五度迫害。“该神圣的司铎,是困苦中羊群的支持与安慰”(A. Butler, Lives of the Saints. Vol VIII, 1866)。虽然他没有因信德而被杀害,但因为他为教会遭受到精神上与肉体上的种种折磨与痛苦,他被视为殉道者。圣才斐在任教宗期间,推动了圣体圣事(Eucharist)的普及。他公布法令,允许 14 岁青少年或以上的教友在复活节时领受初领圣体。


此外,他还引入了圣体盘(Paten)的使用(一种圆形的镀金或银盘,专门用作盛载在圣体),并放在圣爵(Chalice)上。他更颁布命令,规定所有司铎和教友必须出席执事(Deacon)或司祭(Priests)的祝圣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