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若望福音——6. 治好瘫子
发布日期:2025-05-12   |    作者:意鸣子

6. 治好瘫子

在加里肋亚的加纳,耶稣行了第一个神迹(神迹的原型)。在加里肋亚的加纳,耶稣行了第二个神迹。第一个神迹是变水为酒,是基督建立的新约的标志。

加纳的第二个神迹是治好了一个儿子。一个住在葛法翁的王臣到加纳找耶稣,请求祂尽快去葛法翁,因为他的儿子重病,以免死去。耶稣对他说:“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相信了耶稣的话,就回去了。他回去的时候,耶稣没有与他一起过去。第二天,他遇到了来见他的仆人,他们告诉他:“你的儿子活了”。他问他们孩子病势好转的时刻,他们回答说“昨天第七时辰”。

确实,对应的是下午一点,然而,根据我们的计时方式,时间的数位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如果撒玛黎雅妇人的事件发生在第六时辰,孩子的医治在第七时辰。这是圆满的标志。同样的话重复了三次:“你的儿子活了”。

发生在加纳的第二个神迹,结束了第一个循环,即制度的循环,并开始记述第二部分,指出耶稣在工作,象征“新人”的创造。活了的儿子代表人类,遇到耶稣,重新获得生命。这是新人的创造。

这个事件在第四章的末尾,而若望福音第五章全部内容的中心是另一个神迹,那就是治好无助的瘫子。这是耶稣关于人的行动的开端。若望只记述了耶稣行的七个神迹。这个数字就很重要,他选择叙述耶稣行神迹时的姿态,因为这些姿态有象征意义,也就是说,这象征现实,使人看到象征,想起现实。目击者知道发生的事迹,这事迹指的是深层的神秘的事迹,即表明天主为每个人做的工作。

瘫子获得行走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这是被罪恶束缚的人,瘫痪了,无法行动,无法制订法律。那位瘫子遇到耶稣,就能用自己的腿走路。整个第五章将记述耶稣与犹太人之间的长篇对话,其中的争论正是关于法律的。耶稣表明祂的干预并不违背法律,而是旨在使人能活出法律。首先,祂行了医治瘫子的神迹,然后解释说,祂的工作是新的创造。

但是,让我们阅读正文。那时“正是犹太人的庆节,耶稣便上了耶路撒冷”。我们习惯了对观福音,即玛窦、马尔谷和路加的叙述,我们会有这样的印象:耶稣只去了耶路撒冷一次。因为三部对观福音,都是先叙述在加里肋亚传教,然后是行程,最后到达耶路撒冷,随即耶稣被捕和受难。而第四部福音则记述耶稣多次到耶路撒冷。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情节,继续讲述旅程。在第二章我们已经说过,耶稣上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然后回到加里肋亚,经过撒玛黎雅。现在祂又回到耶路撒冷,参加一个未指明的节日,但肯定与犹太历法有关。“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希伯来语叫贝特匝达,周围有五个走廊。在这些走廊内,躺着许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麻痹的”。

奇怪的是,故事的开头是一个现在时式的词。“在耶路撒冷有一个水池”。为什么这样说呢?若望福音写于公元90年。耶路撒冷在70年被毁灭了。如果这句话是在90年写的,自然会说在耶路撒冷“有过”一个水池。然而,说在耶路撒冷“有”,就表示叙述这个故事的人,是在耶路撒冷还存在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以前写的。这是圣史最先写下的故事之一。我们不要忘记,最后定稿的时间是公元90年。但圣史的工作持续了70年,从30年到100年。在这些段时间,福音书逐渐改进、修订。若望宣讲了无数次。按理说,在这段时间里,他整合、更新了福音书的内容。福音逐渐成长,就像一个人一样,出生的时候很小,慢慢长大、成熟。

70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若望福音不断成长,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成长的线索,发现了文本古老的线索。这些是第一手的资料。描述了一个不太知名的水池,他甚至给出了名字:贝特匝达(Bethezda),一个奇怪的阿拉美语名字,各种希腊文本的抄写者因为不理解这个名字的意思,而写出了不同的形式。’Bet’是房子的意思,’hezed’是慈悲的意思。在阿拉美语中,冠词放在最后,贝特匝达(bethezda)的意思是“怜悯的房子”。这是一种安养院,或中转站,是收留不治之症患者的地方。

他说,这个水池位于羊门附近。在希腊语中,是'probatica'。'Probaton'就是羊。'probatica',我们必须翻译成牧人的门,也就是说,这是在圣殿中祭献的动物要经过的通道。你很容易想象,羊群是脏的,因此,不能走人经过的地方。也就是说,羊门是一个入口,就是要祭献的动物穿过的门,这些动物被豢养在不同的圈里,洁净之后,在圣殿里按照礼规祭献。

为什么要记载城市的这些细节?因为这些细节背后有神学和象征的意义,若望希望我们这些听众和读者,试着去理解更深的信息。羊门让人想起羊群,也就是群众,注定要被宰杀的民族。在那座慈悲的房子里,有一个水池,那里有五个走廊。我们发现“五”的象征。是一只手手指的数目,但最重要的是,是梅瑟五书的数字,梅瑟的法律记载在五部书中。犹太人称之为法律书。“五”这个数字,通常是法律的象征。

基于这个原因,过去的许多解经者认为,一个水池五个走廊,这是若望发明的细节,为的是作为法律的象征。如果你想象一个水池,必然是四方形的,所以有4个走廊。怎么会有5个呢?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北面发现了“双水池”,有5个走廊,两个水池,一个高一个低,四周是走廊,两个水池中间也有走廊,其实可以说有5个走廊,走廊下有人躺着,被挡住了,大量的病人,瘸子和瘫子。就是那些生病的人。

想象一下走廊里的场景,许多病人被抛弃在走廊里,无法动弹、无法行动、没有生活的能力。这幅悲惨的画面是象征性的,反映了人类的无助。那两个水池与圣殿的供水系统相连。可以想象,祭献需要水。先要清洁牲畜,然后要清洗沾满血迹的器具。还需要清洗司祭的亚麻布长衣。由于宰杀牲畜,到处都沾了血。宰杀的地方、工具、衣服都需要清洗。但这些血是神圣的,是祭献礼仪的一部分,因此,用过的水被引入水池中,这些水池在圣殿下方的山上。

很明显,就是这些大的蓄水池装着用过的水,排水管道时不时被清空,水进入第一个水池,因为与第二个水池相连,就有了水流,最后水池被排空,进入克德龙溪。这种水的流动被认为是神奇的。那些生病的人,聚集在走廊里,等待着水的流动。

我们的版本,第4节被放在括号里。在一些版本中,甚至没有这一节,只在注释中提到,因为所有的古代版本中都没有这一节。这一节讲述了那个特别的传说:天使按时下到水池中,搅动池水;水动后,第一个下去的,无论他患什么病,必会痊愈。病人都在等待水被搅动的那一刻,因为认为这天使神奇的行动。然而,这很可能只是圣殿排出的水在流动。但这是圣水,带着血迹。第一个下到水里的病人就会奇迹般地痊愈。

在这种情况下,耶稣遇到了这个可怜的人,他已经等待了38年,却始终不能首先进入水中,因为没有人帮他。并不是这个病人去找耶稣。这一点很重要。圣史若望经常强调耶稣如何主动。并不是为了回应那位病人的请求,产生了惊人的神迹,而是主看到了人类的悲惨状况,主动介入,帮助人。耶稣问那人:“你愿意痊愈吗?”当然,他想得到痊愈。但回答说:“我没有人”。希腊语的字面意思,他是说“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时候,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 耶稣向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床,行走起来。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带来治愈的是耶稣,不是这圣水,不是搅动的水。五个走廊下躺着瘫痪的人,代表被法律压迫的人类,或者说是法律下的人类,五座门廊,是瘫痪的;不能自救,不能得到医治。意思是说,有法律,有条文,但人们依然无法遵行。耶稣的新颖之处,不是重新立法,而是医治人受伤的本性。正是那无法行善的人性,现在有了能力。

法律不再是一种压迫,反而可以带来生命。那位瘫痪的人,因为遇到了耶稣,开始用自己的腿走路。他已经瘫痪了38年。这个数字一定有其意义。38让人想起40,比40少两年。40让人想起出离埃及。瘫子的痊愈标志着耶稣“出谷”的开始。传教两年之后,耶稣将经历真正给人带来释放的逾越,可以行走的那个人,将成为门徒。

但那一天是安息日,是个节日,休息的日子,耶稣对那个人说:“拿起你的床”,犹太人阻止他。你在安息日工作,这不合法。那人为自己辩护说,那治愈我的人叫我拿起床。这里形成了对比。耶稣的话使人从压迫人的安息日的法律中解脱出来,而这法律中,天主的原意是为人的好处。在经师、法律专家的实际应用中,成了对人的压迫,而耶稣这个解救者却治愈了人的身体,为人的益处解释律法。耶稣遇见被治愈的人,警告他说:“看,你已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

这里提到罪这个主题,罪是阻碍人类前进的障碍。那人不但不顺从耶稣,反而告发他。他去向犹太人报告说,是耶稣治好了我,是耶稣叫我拿起床。基于这个原因,耶稣和犹太人的冲突爆发了。在若望福音中,提到法利塞人,我们常常感觉他们是反对耶稣的人。我们必须小心留意这个细节,因为这句话并不包括所有的犹太人。耶稣自己和祂的门徒都是犹太人。圣史若望用“犹太人”这个词,意在暗指法利塞人中的一部分,指那些在第一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排斥基督教会的人。这是会堂的团体顽固地排斥新教会。所以,这不是一个反犹太、反犹太人的说法。这是同一宗教团体的内部争论,指的是那些顽固拒绝祂的人,而根据圣经,祂是天主派遣来的人。

从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的对话开始了,进入了独白,在独白中,只有耶稣一个人说话,严厉责备不接受祂天主子和创造者身份的犹太人,不认为祂能赐予生命、能使死人复活。这一段长篇论述以见证结束。耶稣说:我有洗者若翰的见证,不仅我做的工作证明我是天主派遣来的,而且,天父亲自为我作见证。第四,圣经为我作证。你们仔细研究、学习圣经,但你们却不愿到我这里获得生命。你们甚至不相信梅瑟,因为如果你们相信梅瑟,你们也会相信我,因为梅瑟写了关于我的事。

耶稣就是启示的物件。祂就是法律。梅瑟写道,默西亚是解救者,而耶稣使法律得以实现。接受圣经、相信梅瑟的人,就会接受耶稣是完成梅瑟伟大工程的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