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不是地狱,而是关系的天堂。
发布日期:2025-06-14   |    作者:意鸣子

他人不是地狱,而是关系的天堂。

若望神父

自主与独立的幻觉在缓慢消弭。我们总将自我想象为起点,一个向世界延展的中心。笛卡尔曾想:我思,故我在。于是,他在这清晰明确的根基上构筑哲学大厦,不为怀疑所动摇。

 

另一位典型的近代思想家康德,试图以 孤独的理性既能构建伦理生活,也能构建物质世界的主张,兼顾信仰与科学。理性主宰现实,道德意识的孤立逻辑裁定善恶。这些理念固然崇高,但哲学家所宣扬的自主意识,同样萦绕在日常生活的自负之中。

 

我们对个人选择痴迷至深,自行裁定对错,不断念叨着珍贵的个性:我的身体、我的私有财产、我的权利、我的需求、我的成就、我的良知、我的利益。他人成了问题——是他们侵犯我们的自主决定权,对我们提出要求,坚持己见。他们的主权自由侵入了我们的疆域。

 

- 保罗・萨特因他人这种持续挑战自我独立的 干扰得出结论:他人即地狱。他视他者性为仇敌。然而,在天主圣三主日我们会记起:他者性恰居于万物的开端与终结。天堂正存于 他者之中。

 

《箴言》中人格化的智慧宣告:上主在造化之先就拥有我,在亘古奇事以先就立我为前驱……” 在天地海洋形成之前,我已在祂身旁作工匠,日日是祂的喜乐,不断嬉戏。太初便有共同体——在天主的独一性中存在位格的他者性。存在并非单一实体的产物,而是相互性的果实。

 

太初便有位格的关系——圣父、圣子、圣神,正如三位一体的表述。但这种 彼此荣耀的相互性,与当代某些重构截然不同。留意 创造者、圣化者、救赎者(今日有时使用的表述)如何仅从天主与受造界的功能关系描绘三位一体,却忽略核心:天主的本质即是关系性的。在天主的独一性中存在他者性——天主是观照者与被观照者,是爱者与被爱者。

 

我们基督徒相信,非受造的三位一体 将他者性带入创造。永恒的关系在时空之中彰显。而被思考、被爱的受造世界,亦被赋予回应的能力。天主说 我们要按我们的肖像与模样造人(创 1:26),所创造的人类(天主就造了男和女)能回爱上主。因着对天主他者性的信与望,我们映照着三位一体的位格相互性,并重申万物的秩序。

 

这希望绝不叫我们失望,因为天主的爱已借着所赐给我们的圣神,倾注在我们心中。(罗 5:5)基督在《若望福音》大祭司祷文中赐下的亲密,正是 在天主内的位格之亲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