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教理途径》连载三:婚姻生活牧灵关怀的更新
发布日期:2025-06-27 | 作者:意鸣子《婚姻生活教理途径》连载二
一、总论
婚姻生活牧灵关怀的更新
11. 因此,教宗方济各在他教宗职务的一开始17便盼望着的牧灵关怀更新也必须关注到婚姻生活。 在这脉络里,这更新的路径可用以下三点来说明:横跨性、共议性,以及连续性。
12. 「横跨性」的意思是,不要局限婚姻生活的牧灵关怀于「为准婚夫妇安排的聚会」, 而是要「横跨」许多其它牧灵范畴,并且应时常在这些不同范畴中运作。这样,便可避 免把牧灵关怀工作分割成「密不通风的空间」而降低其效能。儿童的、青年的,以及家庭 的牧灵关怀需要一起同行,同心协力,一起生效。它们彼此间必须知悉对方所定下的牧灵 路径和目的,从而引导出一个一脉相承和逐步深入的信仰成长过程。因此,堂区主任司 铎应担当一个重要的协调角色,同时这角色要与牧灵团队共同肩负。而且,倘若在这三 个牧灵范畴中常有圣召的角度,并从这角度来统一和贯穿信仰的历程和人们的生活,则 会有更大益处。关注社会的牧灵工作也应与家庭牧灵整合起来,因为在今天,假使我们 没有「聆听」家庭的声音的话,我们便无法充分地理解和关注社会的牧灵关怀,正如假 使我们没有考虑到今天家庭是如何受到社会现实所影响的话,便无法理解许多家庭。
13. 「共议性」是教会之为教会特有的生活和运作模式。教会就是共融,并且透过一起同 行,透过协调所有的牧灵工作范畴,以及透过她全体成员主动参与她的福传使命来具体 实现她共融的本质。18 婚姻生活的牧灵关怀也必须活出这样的共议同行风格,必须由教 会内的每个人一起肩负,必须包括所有的牧灵范畴,而且必须与教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 共同道路一起携手同行,与她一同成长,并与她一起不断与日俱进,革新自己。
14. 「连续性」所指的,是婚姻生活牧灵关怀的「持久」特色,甚至可以说是「恒常的」, 而不是「断断续续的」。这样才可制订各种教学的学程,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无论 是人性还是信仰层面上——以陪伴儿童和青年去逐步发掘他们的圣召:无论是婚姻生活、圣职生活,或是修道生活。因此,让婚姻圣召从童年开始就扎根在基督徒信仰入门之路 是亟需的。19
15. 在上述的启迪之下,我们需要深切地重新思考在教会内陪伴个人的人性和灵性成长 的方法。事实上,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堂区生活和日常活动中,已长时间「在牧灵上抛 弃」了人生和家庭生活中的不少阶段;遗憾地,这也是他们与教会团体和与基督信仰疏 离的原因之一,比如:这些父母——子女已接受教理讲授而领了洗,或已初领圣体的孩 子们。正是为了填补这些「牧灵缺口」,具体地构想不同的圣召历程,作为初步的教理 讲授培训和其它后续的陪伴方式,是有其必要的,好让父母们能够关注和照顾他们子女 在童年和青春期的灵性成长且感受到教会团体在这方面的支持,而又能与教会团体分享 他们的反省和经验。20
注脚:
17 「以传教为重的牧灵职务尝试放下『我们总是这样做』的自满态度。我邀请每一位在各自的团体中, 要有胆量和创意,去重新考虑福传的目标、架构、风格和方法。在拟定目标时,若缺乏充分共同的筹算 以便找出达成目标的方法,那么此目标的拟定必沦为空中楼阁。」(《福音的喜乐》,33)
18 国际神学委员会,《教会生活及使命中的共议精神》,6,2018 年 3 月 2 日。
19 《爱的喜乐》,206。
20 「家庭和青年人不能成为我们教会团体牧灵工作中的两个平行的、永不相交的领域;相反,它们应紧 密地一起同行,因为很多时候,在年轻人成长的时期,家庭给了他们什么,他们便会成为什么。这观点 驱使我们重组出一种一致的圣召牧灵,重点关注展现出耶稣面容的许多不同角度。」(教宗方济各,〈在 探访洛雷托与教友会面时的致词〉,2019 年 3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