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约纳先知
发布日期:2025-07-08   |    作者:李建刚

    一、男性专有名词“约纳”(希伯来语יוֹנָה的含义是“鸽子”;有学者推测,该名字也可能是“若望”(希伯来语יוֹחָנָן)的缩略形式。在圣经中,作为这一名字的持有者,出现的是《旧约》中的先知约。在《新约》中,“约纳”一名出现在若干文献变体中,作为宗徒西满伯多禄之父的名字(参若1:42及21:15-17,并比较玛16:17),但该人物在其他地方通常被称为“若望”。

    二、在《旧约》中,先知约纳几乎只出现在以他命名的同名书卷中,该书属于《十二小先知书》集,并以约纳作为这部构思精巧叙事作品的主角。当约纳在书中被称为“阿米泰的儿子”(纳1:1)时,这一称谓使他与列下14:25节中提到的先知约纳建立联系。后者被称为“来自加特赫斐尔人的阿米泰的儿子”,是生活在主前8世纪的一位先知,据说曾间接宣告,在雅洛贝罕二世(约公元前790-750年)统治期间,以色列将恢复其旧有疆界。然而,从历史批判的角度来看,这种身份上的对应关系被认为不甚可靠。另在多14:4和8节中也出现了对约纳的提及,但这些经文在文本批判上存在不确定性,在内容理解上亦颇具争议。

    《约纳先知书》所传述的先知故事起始于上主(雅威)对约的差遣:命他前往外邦城市尼尼微,宣告即将临到的审判与毁灭。约企图逃避这一神圣使命,遂登船往他施逃去。在随后的海上风暴中为平息风浪被船员投入海中,随即被一条大鱼吞噬。他在鱼腹中停留了三日三夜,并在那里向上主祈祷。最终,他毫发无伤地被吐到陆地上(参纳2章)。约纳随后接受了上主的再次派遣,前往尼尼微,宣告紧迫的悔改呼召与毁灭预告(参纳3:4节)。当地居民悔改的反应促使上主撤回了原先的毁灭判决。对此,约纳因上主的仁慈而愤怒,退居一旁。上主借着一棵蓖麻树的教训对他加以引导:起初这树为约纳提供了荫凉,但旋即枯萎。藉此象征手法,上主最终教导先知,表明他对一切生灵所怀的怜悯之情(参纳4章)。

    早期犹太教中关于约纳的传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其重点主要集中在约纳被大鱼吞入腹中并藉由天主奇妙且保守性的介入而得以拯救的事件上(参《第三玛加伯书》6:8;约瑟夫《犹太古史》第九卷,第10:1节,第205-214段)。在这一语境中,约纳的人物形象受到极为正面的评价,即便其所宣告的预言最终并未实现。在伪经《先知生平记》(Vitae Prophetarum)中所载的约纳传记亦处理了“假预言”这一主题,且进一步将约纳认定为列上17章中匝尔法特寡妇的儿子(Vitae Proph.10:5;参列上17:17-24),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从死亡中得救”的主题。

    在新约圣经中,先知约纳的名字共出现九次,全部集中于一个特定的段落主题中,即耶稣与反对者之间关于神迹的争论。这些经文描绘了敌对群体向耶稣提出要求,希望他以神迹验证其权柄,以及耶稣对此的回应(参玛12:38-42;16:1-4;路11:16,29-32)。新约对约纳传统的接受主要集中于两个要素:其在大鱼腹中的三日经历,以及其在尼尼微的悔改宣讲。

    在谷8:11-13节中,对神迹的要求被断然拒绝,且未提及约纳;而在《玛窦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的回答则一致肯定,唯有“这邪恶(并行奸淫)的一代”会获得约纳的神迹(玛12:39明确称约纳为“先知”;另见其他经文的文本变体)。此处很可能指的是约纳的先知宣讲,或其从鱼腹中获救的经历,这两者均被用来象征耶稣的事迹。耶稣回答的后续部分中,玛12:40(引自LXX纳2:1)和路11:30对约纳神迹这一谜语般的话语,在各自文本中分别获得了不同的诠释。约纳在此明确与“人子”形象相对应。玛12:40中的神迹意义主要指向耶稣的死与复活,而路11:30则强调了悔改与归正的共同主题,尤其可能针对外邦人。

    耶稣对求神迹之要求的回应,最终在玛12:41-42节及路11:31-32节中达到顶峰,二者内容几乎相同,以约纳与撒罗满的双重对比形式呈现。这段并列的话语除了提及那位从地极而来,为听闻撒罗满智慧的南方王后之外,还提到因先知约纳的传讯而悔改的尼尼微居民(参纳3章),将二者——即外邦人——在各自行为上树立为典范。他们将在末日审判中站立起来,审判“这世代”,因其缺乏悔改和信仰的准备而受责罚。耶稣这一带有警告与审判性质的话语,同时包含了祈求和紧迫的呼吁,其最终含义在于,“此处”所指远超撒罗满和约纳。此意图表达一种基督论的主张,即对耶稣的出现与事工作出超越旧约事件的类比与肯定。在考虑了王者智者撒罗满与先知约纳的形象之后,耶稣被隐含地超越这两者,彰显为唯一的王者智慧导师与关键先知。

    三、在拉比犹太教中,约纳叙事中那些在次经时期已被特别强调的方面和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体现了人们对先知约纳形象的浓厚兴趣。除了极为正面的评价——如哈加达(Haggada)中将约纳逃避天主视为对以色列的代替性自我奉献的解读——也存在颇为复杂和多元的观点,尤其是在其所谓“假先知”身份的讨论背景下。在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图像传统中,旧约约纳故事的核心主题以及相关的完整主题群都享有极高的流行度。特别是关于约纳在大鱼或海兽腹中停留及获救的场景,受到广泛的接受与诠释。这种主题被理解为预表耶稣的复活或死后人类的复活,也解释了该主题在早期基督教石棺与墓葬图像中的极大受欢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