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26
发布日期:2025-07-08   |    作者:意鸣子

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26

C

CAIAPHAS盖法

耶稣被逮捕和死亡时,在位的大司祭是盖法。盖法的别名是若瑟,他是握有大权者亚纳斯的女婿。在公元18年,罗马统治者瓦勒利乌斯·格拉图斯任命他为大司祭一职。在公元36年,盖法又被他免职。

盖法显然是建议需要处死耶稣的第一个宗教权威(若11:49-52;18:14)。然后,他在住所主持了一个司祭和长老的阴谋会议,讨论逮捕耶稣的计划(玛26:3-5,标志着《玛窦福音》苦难史的开始)。耶稣在山园中被捕后带到大司祭庭院听审时,他的住所再次被使用(玛26:57-58;谷14:53-54;路22:54),盖法询问耶稣有关默西亚的宣告。基于他的回答,盖法控告耶稣亵渎天主(玛27:62;谷14:61)。盖法后来参与对伯多禄和若望的审讯(宗4:6),然而在文中亚纳斯被称为大司祭。亚纳斯家族长期以来控制着大司祭职位,最后的这一提法说明亚纳斯享有更广泛的影响(依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他五个儿子都作为大司祭)。这可能是那位亚纳斯,虽被罗马政府免职,但对很多犹太人来说,仍旧是“真正”的大司祭。

 

CAIN加音

加音是亚当和厄娃的第一个儿子,厄诺客的父亲(创4;1,17)。加音是第一个由妇女所生的人,出现在《创世纪》4:1。厄娃生出加音后宣告说:“我赖上主获得了一个人”;希伯来的双关语,将“加音”(Qayin)的名字与动词“去获取”(to get/qānāh)联系起来。创世纪然后报道厄娃生了他的弟弟亚伯尔。亚伯尔是照管羊群的羊倌,加音是耕种土地的农夫。加音把大地的出产献给上主,亚伯尔献上的是羊群中首生的初果。上主拒绝了加音的奉献,接受了亚伯尔的。当加音失望时,上主宣告说:“你为什么发怒?为什么垂头丧气?你若做的好,岂不也可仰起头来?你若做的不好,罪恶就伏在你门前,企图对付你,但你应制服它”(创4:6-7)。这回应表明,加音有犯罪的倾向,没被天主接受,并不是因为奉献的礼品(希11:4)。

加音陷入了嫉妒和愤怒,并谋害了自己的弟弟。加音的举动是原罪的后果,而他的嫉妒驱使他走向谋杀(智2:24;若8:44)(《教理》2259,2538-39)。显然,加音被给予了一次忏悔和悔改的机会,而他却拒绝说:“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创4:9)。加音追随了父亲亚当,拒绝了恳求天主的慈悲(创3:9-12)。他被铭刻上了杀人犯的记号(若一3:12和伪经《玛加伯4书》18:11)。他犯罪的后果是,加音被标上了记号,从地面上被驱逐,从此被迫生活在“诺得”地,或者换句话说,是一个流浪者(创4:16)。

加音的后裔有文化上的优势,比如发展音乐(创4:21)和金属制造(创4:22)。然而,他们是臭名昭著的,因为罪恶由此传到了全世界(创4:17-24)。《创世纪》中形成了加音邪恶的一脉与舍特正义的一脉之间的对比(创5:1-32)。加音试图建立一个以他儿子哈诺客命名的城市,来为他自己设立“声誉”(创4:17);舍特和他的儿子厄诺士专心侍奉上主(创4:25-26)。这种对比与加音的第七代子孙,复仇心极重的拉默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拉默客是第一个一夫多妻,并且写歌来吹嘘自己犯下谋杀罪行(创4:18-24)的人。同时期,舍特的后裔厄诺客却行走在上主前(创5:21-24)。这两脉是明显不同的,并在大洪水时达到了高潮:舍特这一脉(透过诺厄和家人)得以幸免,而加音一脉淹没在洪水的惩罚中(创5:32;6:9)。

 

CANON OF THE BIBLE圣经正典/圣经纲目

(圣经正典的希腊语kanōn,意思是“规则、尺子、准绳”;源自希伯来语 qāneh,“芦苇”)

圣经正典是真正受默感著作的书目,是被圣教会公认和接受的,由新旧约组成。

 

  1. 正典的概念
  1. 概念的起源
  2. 正典与礼仪

 

  1. 旧约正典
  1. 犹太正典
  2. 基督徒正典

 

  1. 新约正典
  1. 多种选择
  2. 如何做抉择
  3. 有争议之书
  4. 正典最终的形式

 

  1. 天主教圣经正典书目

 

  1. 正典的概念
  1. 概念的起源

“正典”,源自“芦苇”这个词。一根芦苇是作为一个测量杆,所以这个词意味着尺寸,即一个规律或准绳(翻译成“规律”:迦6:16;“界限”:格后10:13,15-16)。

奥利振(大约公元254年)是第一个在提及圣经时使用这个术语的人,但圣亚大纳修(大约公元373年)在随后的著作(367年,Epistola Festalis)中列出了新约圣经二十七卷的书目,由此“正典书目”这个词语,首先得以普遍流通。同一个世纪,在劳迪西亚会议中,也谈到圣经正典书目。因此,“正典”的概念是作为一个明确的汇集,在初期教会中使用,并在后期历史中作为教会的文献被接受。

 

B.正典与礼仪

正典与否是由圣教会的传统权威所决定的。一本书被定为正典,因为它是受天主圣神默感的;一本书不是正典,因为它不是受默感的,这是由教会权威所判决的。

礼仪是宣讲圣经正典最自然适合的环境。正典的首要目的是区分出哪些书是受默感的,为的是适合在礼仪中公开宣读,这样,教会的教义就可以公开传授了。

 

  1. 旧约正典
  1. 犹太正典

在基督宗教之前,犹太圣经正典还未确定。当时存在一个确定的神圣之书的汇集,不过,收集的范围和构成也是存在疑问的。现代犹太学者依靠的是希伯来文《马所拉本》中二十四卷书的分法,分为:法律书(《创》、《出》、《肋》、《户》、《申》);先知书又分为前先知书(《苏》、《民》、《撒上》、《撒下》、《列上》、《列下》),后先知书(《依》、《耶》、《则》),而十二小先知书算为一卷书(《欧》、《岳》、《亚》、《北》、《纳》、《米》、《鸿》、《哈》、《索》、《盖》、《匝》、《拉》);杂集(《编上》、《编下》、《厄上》、《厄下》、《艾》、《卢》、《咏》、《箴》、《约》、《歌》、《哀》、《训》、《达》)。亚历山大人加以收集并翻译成《七十贤士译本》,其中包括《加上》、《加下》、《多》、《友》、《德》、《智》、《巴》,以及对《艾》和《达》的一些补充资料。

《七十贤士译本》是很多早期基督徒使用的圣经,他们通常接受其中所有的书卷作为圣经的内容。《申命纪》不被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所接受,不过,显然被那些分散在希腊语世界的犹太人接受。

在第一世纪后期,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存在二十二卷受启示的书,还有一份符合希伯来圣经正典二十四卷的书目(约瑟夫将《民》和《卢》,《耶》和《哀》合并了)。因此,约瑟夫似乎一直在某些犹太人圈子里追随一种学术潮流,排除了《七十贤士译本》中更多近代的书卷。大约在同一时期,约瑟夫写道: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希伯来语大会(公元90年)上,可能正式定下了希伯来圣经正典的二十四卷书。不过,其确切的程序尚不确定,一些学者对该会议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1. 基督徒正典

换句话说,相比较短的巴勒斯坦圣经版本来说,基督徒更愿意接受《七十贤士译本》,或许是因为希腊语作为罗马帝国东部普遍使用语言的优势。基督和宗徒们并没有提供任何权威声明,来为抉择哪本书能够查阅;不过,贯穿整部新约中,有大约350处引用旧约,而且大部分与希腊语的《七十贤士译本》一致。后来成为希伯来正典的书,都被明确的引用,除了以下几部书之外:《厄上》、《厄下》、《艾》、《卢》、《训》、《雅》、《北》、《鸿》;间接提到过的有:《加上》、《加下》、《德》、《智》。

 

公元第一世纪的正典和基督徒著作中,把《七十贤士译本》视为圣经正典,包括切尔滕纳姆正典(Cheltenham,四世纪中期)、希坡会议(393年)和迦太基会议(397年和419年)。希腊正典的部分(《多俾亚传》和《友弟德》)也被圣热罗尼莫所翻译,并被教宗圣依诺森一世所批准(大约401-417)。后来,佛罗伦萨大公会议(1441)确认了希腊正典,脱利腾大公会议也在十五世纪中叶,发布了官方声明,支持此希腊正典,并反对誓反教的创立者对“次经”的拒绝,以及只接受希伯来正典书目的做法。

 

  1. 新约正典
  1. 多种选择

新约正典的问题对初期教会来说非常不同,因为没有任何古老传统可以参照。耶稣委托给宗徒们的福音讯息是必需非常小心地保存和传播的,不久后就书写下来了。不过,那些书写下的章节,有哪些是真实建基于对耶稣想要传达信息的反省呢?路加告诉我们:对福音的事迹,“已有很多人,着手编成了记述”(路1:1),我们也知道伪福音在路加之后,仍旧有很多留下的作品。

作为对福音的补充,还有宗徒书信和其它作品被分类。那么,哪本是宗徒的权威作品?哪本是受默感和适合在基督徒朝拜内容中公开宣讲的?

 

  1. 如何做抉择

正典决定的过程开始时,基督使命的事件仍有鲜活记忆,四位圣史“用每个可能的意思来确保他们的读者能够明白他们所教导之事的正确性”(Sancta Mater Ecclesia,2.3)。通过向目击者求助,包括宗徒们自己(传统上认为:圣若望宗徒活到大约公元100年),来证实什么是真的,以及拒绝什么是假的,仍然相对容易。

新约正典的形成可能非常早就开始了。在《伯多禄后书》3:15-16中,已经确认:读者熟悉保禄的书信,并将它们与“其它圣经书卷”相提并论。在罗马的圣克莱孟、圣依纳爵·安提约基雅、圣波利卡普·士麦那、公元一世纪晚期二世纪早期的《十二宗徒训诲录》、公元二世纪的《荷马牧人》的著作中,也经常引用圣经正典。

因此,新约正典的开端已经在第一世纪出现了,四福音的核心和超过十二篇之多的保禄书信证明出现在二世纪。

 

  1. 有争议之书

新约正典并不是每卷书都能够立即被接受的。那时,有七卷书被质疑:《希》、《雅》、《犹》、《伯后》、《若二》、《若三》、《默》,但是它们最终都被接受了。一些福音中的段落,在一些古手抄本中没有出现:谷16:9-20;路22:43;若5:4,8:1-11。这些却被教会传统权威所接受。

新约正典书目出现在马西翁主义时期,他是第二世纪异端的领袖:此异端拒绝旧约圣经,只认可新约圣经的部分;拒绝的原因是它们的犹太身份。他的异端被圣依肋内(约200年)和其他人所反驳,而东方教会回应的是其自身的正典书目。《穆拉多利残卷》大约是在公元200年左右,在其后期的法令中列出了视为正典的大部分书目。亚历山大的圣克莱孟(约215年)是第一个把“盟约”这个术语用于新约书目的。

 

  1. 正典最终的形式

虽然随后几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书目,但是在公元350年,圣经正典在西方教会被确定为今日我们熟知的形式。圣热罗尼莫将新约中的二十七卷书纳入了《拉丁通行本》(Vulgate)。在东方教会,仍旧对一些卷书的正典性存有质疑:《伯后》、《若二》、《若三》、《犹》、《默》。这些质疑导致叙利亚教会团体最初采用只有二十二卷书的正典。

在15世纪,马丁路德质疑:《希》、《雅》、《犹》、《默》,但他仍旧把它们保留在自己翻译的德语圣经中。其他改革者也质疑一些新约中的书,但最终所有誓反教都接受了新约正典传统。

 

  1. 天主教圣经正典

早期誓反教提出了有关旧约经书的次正典,并很快拒绝接受它们。在1546年的脱利腾大公会议中,大公会议的教长们给出了一个“圣经正典”的定义,直到改革派提出质疑前,接受基督宗教一直以来的圣经书目。依据《论圣经正典》(De Canonicis Scripturis,1546年4月8日)教义法令:旧约圣经有四十六卷书;新约圣经有二十七卷书。在颁布法令时,教长们增补说:“大公会议追随东方的教父们,以同样的虔敬和敬畏之感,接纳和尊重旧约和新约中所有的书,因为唯一的天主是两约的作者;同时,也接受和尊重传统中从基督和圣神的启示,以及大公教会一直保存下来的口传中,有关信德和伦理的教导。”

 

圣经正典包括以下这些书目:

旧约圣经正典的四十六卷书:

梅瑟五书:圣经最前面的五卷书:《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

 

历史书:《若苏厄书》、《民长纪》、《卢德传》、《撒慕尔纪上》、《撒慕尔纪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编年纪上》、《编年纪下》、《厄斯德拉上》、《厄斯德拉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艾斯德尔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

 

智慧书:《约伯传》、《圣咏集》、《箴言》、《训道篇》、《雅歌》、《智慧篇》、《德训篇》。

 

先知书:《依撒依亚》、《耶肋米亚》、《哀歌》、《巴路克》、《厄则克耳》、《达尼尔》、《欧瑟亚》、《岳厄尔》、《亚毛斯》、《亚北底亚》、《约纳》、《米该亚》、《纳鸿》、《哈巴谷》、《索福尼亚》、《哈盖》、《匝加利亚》、《玛拉基亚》。

 

新约圣经正典的二十七卷书:

福音书:《玛窦》、《马尔谷》、《路加》、《若望》。

 

宗徒大事录。

 

保禄书信:《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得撒洛尼前书》、《得撒洛尼后书》、《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希伯来书》。

公函:《雅各伯书》、《伯多禄前书》、《伯多禄后书》、《若望一书》、《若望二书》、《若望三书》、《犹大书》。

《默示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