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宗徒若望
发布日期:2025-07-09 | 作者:李建刚一、“若望”(“יוֹחָנָן”)这一希伯来名字的含义是“雅威是仁慈的”。
二、关于新约圣经中的四个宗徒名单,记载中“伯多禄”之后(参谷3:17;宗1:13),或在“伯多禄”和安德肋之后(参玛10:2;路6:14),均紧接着提到了雅各伯和若望。在谷1:19和玛10:2中,雅各伯被称为载伯德的儿子,若望则称为其兄弟,但是否为同一父亲在此未明确说明。路加在其两份名单中仅列出姓名,而其他经文则将两兄弟一同称为载伯德的儿子(参谷10:35;玛4:21;20:20;26:37;路5:10;若21:2);玛27:56提及了载伯德儿子的母亲。然而,若望从未单独且明确地被称为载伯德的儿子。若望作为宗徒仅在谷9:38(路9:49对照)中独自出现,提出关于有陌生人奉耶稣之名驱魔的问题。根据谷3:17,耶稣赐予这两兄弟“雷霆之子”的称号,这或与路9:54中他们提议向不友善的撒玛利亚人降下天火有关。谷10:35记载他们(玛20:20则是他们的母亲代求)请求在天国中坐在耶稣左右,但耶稣仅应允他们饮受他的杯爵,这也暗示了若望未广泛记载的殉道。
雅各伯和若望多次与伯多禄一同出现,有时也与伯多禄和安德肋同现,典型事例包括治愈伯多禄的岳母(参谷1:29)及耶稣在橄榄山上发表末世讲论的开端(参谷13:3)。伯多禄、雅各伯、若望三人构成了对耶稣最亲近的圈子:他们是唯一见证耶稣显圣容(参谷9:2)及陪伴他赴橄榄山受难(参谷14:33)的宗徒。路加记载三人曾在革乃撒勒海边被呼召成为捕鱼人(参路5:10),在其报道的耶稣使雅依洛的女儿复活时,也仅有这三人同在(参路8:51)。保禄在迦2:9中称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为“柱石”,并指出他们未对其外邦福传设限。关于这里提及的雅各伯身份无定论——因“若望兄弟雅各伯”据宗12:2记载被黑落德安提帕杀害,时间为保禄前往耶路撒冷(参宗11:30)后但在宗徒会议(参宗15章)之前——但这三人群体的名字与对观福音中的相同。
路加似乎赋予若望较雅各伯更高的地位,曾两次将其名列雅各伯之前(参路8:51;9:28),其后仅与伯多禄一同提及。马尔谷福音中派遣两名门徒预备逾越节晚餐(参谷14:13)的记载,被路加确定为伯多禄与若望(参路22:8)。在《宗徒大事录》中,路加从一开始便将若望与伯多禄并列记述:伯多禄和若望在前往圣殿的途中医治了一位生来瘸腿的人(参宗3:1,4,11),他们在随后的讲道之后受到质询(4:13,19);此后二人又一同前往撒玛利亚,为那些由斐理伯施行了水洗的希腊化犹太人施行圣神的洗,并出面对抗术士西满(参宗8:14)。至于路加是否意在从早期阶段起便将某种“若望传统”与“伯多禄传统”并置以相提并论,尚有待进一步斟酌与考察。
若望似乎与其兄弟雅各伯及伯多禄共同构成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复活后早期教会的最高领导团体。其权威由马尔谷通过描写他们为耶稣最亲密门徒加以确认和正当化。保禄可能也与这“柱石”们就其外邦传教计划达成协议。路加则似乎对事件时间顺序无明确认知。雅各伯死后,伯多禄与若望继续作为领导搭档存在。所有文献作者对若望个人形象均极为模糊,他始终处于伯多禄和雅各伯阴影之下,未展现独立个性。若望个性真正丰富起来,乃是通过后期的身份重构才在若望身上显著地被赋予的,即他被等同于《若望福音》中的“耶稣所爱的门徒”——该门徒亦被普遍视为该福音的作者;此外,若望还被认同为帕特摩岛上的神视者、《默示录》的作者(参1:1, 4, 9;22:8)。一般而言,《若望书信》也被归属于《若望福音》的作者。
三、关于若望的姓名传统认为,宗徒及载伯德之子、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福传者兼书信作者,以及默示录的神视者若望是同一人。作为希腊化犹太人(即“希腊人”)福音的假定作者,他在二世纪被安置于小亚细亚的厄弗所,进行其晚期传教工作并终老于此地(参默2:6;宗6:5),这一观点由依肋内(《驳斥异端》第三卷,第1章)和《伪若望大事录》所支持。然而,这种观点或早在《默示录》写作时便已存在,因为《默示录》据说是在帕特摩岛所见(参默1:9)。后来的传统记载若望在帕特摩岛将其福音书口述给希腊化犹太人仆洛曷洛(参宗6:5),拜占庭圣像艺术至今常描绘若望福音传道者在为其口述福音的场景。
据依肋内(二世纪)记载,若望曾在厄弗所遇见异端克林托斯(Kerinthos),并且曾是斯米纳主教波利卡普的老师(参《异端论》第三卷,第3章)。据戴尔都良(参《反异端论》第36章)称,若望曾在罗马遭受沸油酷刑,之后被流放至帕特摩岛(参若21:20-23)。据传若望于厄弗所继续生活直至图拉真皇帝时期(公元98-117年)(参依肋内,《异端论》第二卷,第22章)。凯撒利亚的欧瑟伯(四世纪)提出,应区分宗徒兼福音传道者若望与另一位“长老”若望(参《若望二书》、《若望三书》)及默示录作者,他援引了耶里奥波利的帕皮亚(二世纪)的一段模糊记载,认为可能存在两位不同的若望(参欧瑟伯,《教会史》第三卷,第39章)。五世纪的赛德斐理伯亦援引帕皮亚,但其关于宗徒若望死于巴勒斯坦的记载未被其他文献支持。
六世纪时期,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厄弗所为被称为“神学家”的若望,即宗徒、载伯德之子、福音传道者及《默示录》作者,兴建了一座宏伟的大型教堂,其遗迹现存于阿约索鲁克山(希腊语“ἅγιος θεολόγος”,意为“圣神学家”)上。后世传说若望曾饮用毒酒而毫发无损,因此圣像中常以酒杯内含蛇的形象代表他,故他亦被视为葡萄酒的守护圣人。若望福音传道者的象征为雄鹰(参默4:7;则1:10)。其节日定于每年12月27日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