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撒玛黎雅人?
发布日期:2025-07-11   |    作者:意鸣子

谁是你的撒玛黎雅人?

达尼尔神父

对耶稣的犹太同胞而言,撒玛黎雅人是卑劣不堪的存在。

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重要事实。由于我们通过以撒玛黎雅命名医院和法律条文,将耶稣讲述的这场路上救援故事中的主人公奉为不朽典范,以至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与撒玛黎雅人之间的关系,通常充满了那种至亲间因感觉被背叛而产生的特殊敌意。忽略了这一点,我们也就错失了这个比喻故事的大半冲击力。

当我们听到有人路过却不去帮助受害者时,很容易将他们斥为冷酷无情的宗教官员。

路加在第九章就已暗示过这种敌意,他写道,当耶稣和门徒向南穿过撒玛黎雅地区前往耶路撒冷时,撒玛黎雅不接待他。任何一个撒玛黎雅人都知道,真正的以色列人敬拜的恰当场所是革黎斤山,而那些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加利肋亚犹太人都是异端,他们忙着做错误的事——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这与我们对帮派和地盘的体验相类比,并非不合时宜。

路加以他特有的方式,为这个比喻的讲述设定了一个具体场景。一位法律教师一心想试探耶稣,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我该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耶稣反过来问这位教师,他在法律书上读到了什么。这位法学士的回答巧妙总结了耶稣自身与法律相关的教导,将爱天主(申6章)与爱近人19:18)结合起来。耶稣揭穿了他其实知道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这位教师感到有些尴尬,于是以一种十足的辩论口吻,让耶稣给近人下定义。言外之意是,一旦你定义了近人,你就知道了指定的邻里范围,进而也就知道可以憎恨谁,或者至少可以忽视谁。

耶稣没有按照要求给出定义,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其中的细节都是精心挑选的。一个人在一个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人熟悉且合理的场景中遭到袭击和抢劫。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道路荒凉崎岖、蜿蜒曲折,即便在当时,这里也依然是拦路抢劫的高发地。受害者被剥光衣服、不省人事,成了人类的一种公分母。没有了衣着和言语这些线索,就无法从种族或阶级上对他进行归类;甚至连他是生是死都不清楚。

当我们听到有人路过却不去帮助受害者时,很容易将他们斥为冷酷的宗教官员。而耶稣最初听众的反应可能要复杂得多。那个赤身裸体、一动不动、沉默不语的受害者,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看起来就像一具尸体。在制约圣殿官员(司祭和肋未人)生活的洁净条例中,有一条规定:触摸尸体(甚至靠近尸体四肘之内)会使人不洁净。如此一来,这个故事就让我们明白,这些过路人的行为或许是在面对看似尸体的东西时谨慎行事,而非冷漠地忽视抢劫受害者。最初的听众对此想必不会感到惊讶。

相比之下,这位撒玛黎雅旅行者的行为则令人震惊。这个人有无数理由只管自己的事,继续赶路。作为一个身处犹太地的撒玛黎雅人,他站在了错误的地盘上,本身就极易成为敌意的目标。如果他被发现在受害者附近,很可能会被当作袭击事件的嫌疑人。然而,他看见就动了慈心,进而冒着风险为受害者实施急救,并把受害者带到一家客栈,确保他得到妥善照料。

对于法学士想为自己谋取私利而寻求近人定义的做法,耶稣给出了这个令人震撼的叙事画面,仿佛在说:你想要一个排他性的近人定义;而我说:要对任何有需要的人做近人

在我们的部落敌意正撕裂国家乃至教会团结的当下,耶稣的这个比喻挑战着我们,要极其严肃地对待自己作为人类大家庭一员的身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