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爵行 18|魔鬼披着光明天使的外衣而来
发布日期:2025-07-18   |    作者:爵家伙伴

魔鬼披着光明天使的外衣而来

贝瑞神父(William A. Barry, SJ)


依纳爵在其灵修旅程的后期,有更多的机会去分辨「神类」,并且观察到:对那些与天主的亲密关系有所进展的人,「恶神」往往会披上光明天使的外衣而来。例如,他从耶路撒冷返回之后,决定要进修学问,以便能帮助灵魂。

 

他返回巴塞罗纳后,便以极大努力开始学习。然而,有一件事极为妨碍他:当他开始背诵语法入门所需的名词变法时,却开始对神修的事有新的领悟和新的神慰,导致他无法熟读并记住那些词的变法;不管他怎样努力抗拒,却不能驱散这些情绪。

他反覆思索这事,对自己说:「连我在默想或望弥撒时,都没出现这样强烈的光照。」于是他逐渐察觉到这是一种诱惑。他祈祷之后,便前往老师住处附近的「海洋圣母堂」。他请求老师在这圣堂内和他谈话。二人坐定后,他诚实地把自己心内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为此而至今很少进步等,如实告诉了老师;他同时也向这位老师许诺:「只要我还能在巴塞罗纳找到养活自己的面包和水,我保证这两年内绝不缺课。」他以极大决心作出这承诺之后,那些诱惑便再也没有出现。(《圣依纳爵·罗耀拉自述小传》54,55)

 

在这个例子中,依纳爵必须以信德作出判断,认定这些「神慰」并非出自天主。这些经验正是他在《神操》中针对「第二周」所提出的「分辨规则四」的背景:
 

「恶神惯常冒充光明的天使,顺着热心灵魂的倾向进入人心,最后随着自己的心意,达成牠的目的而退场。这就是说,牠首先顺着正直灵魂的心境,带来圣善的思想,然后逐渐使人灵陷入牠的邪恶企图与阴谋。」(《神操》332)

 

依纳爵因此必须以信德行动,承认虔诚思想的来源不一定来自天主。

分辨神类的基本信念是:人的心灵是一处战场,天主与「恶神」争夺主权。

 

纳匝肋人耶稣本身也相信这点。在旷野中,祂曾受「恶神」的试探,而这「恶神」正是伪装成光明的天使。既然这些是真实的诱惑,那么祂也必须像我们一样,分辨出哪些动念出自天主,哪些则来自邪恶者。祂也需要依据自身的经验与对以色列民族圣经的认识,以信德来认出天主的真正面貌。

 

耶稣认出天主王权真正的敌人是谁,祂驱逐魔鬼,并将自己驱魔的能力视为天主王权临现的记号:「如果我是仗着天主的手指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临于你们」(路十一20)。

 

当时多数法利塞人和犹太人将以色列的真正敌人——也是天主的敌人,视为外邦人,特别是罗马占领者。然而耶稣一次次警告听众,真正的敌人是撒殚。耶稣面对这敌人,拒绝使用「恶神」提出的策略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天主的王权不可能借由撒殚的手段实现。

 

耶稣,如同任何忠诚的犹太人一样,相信天主正亲自在历史中行动、建立祂的王国(这概念可称为「天主的工程」或「天主的计划」)。祂也相信:凡不是天主敌人的,就是我们这一边的。圣经学者梅耶(John Meier)这样表述:

「我们要认识到:在耶稣的观点中……人并非某种基本上中立的疆域,只是偶尔受神或魔的力量影响……人的存在是个战场,为神或魔两大超自然力量之一所主宰。人虽能参与选择要让哪个『力场』主导其生命,也就是说,他或她选择站在哪一方,但没有人能选择完全不受任何超自然力量影响。人不是受这一方统治,就是受那一方控制;而从一方脱离,就必然转入另一方的控制。在长期来看,人不可能在天主与撒殚之间保持中立。」

 

耶稣自己分辨神类的根基,正是祂作为犹太人对历史中天主行动的信念,以及对抗天主计划的邪恶势力的警觉。我们再次看到,分辨神类,实乃将信德付诸实行之事。

 

事实上,信德不只是对某些真理的理智认同;信德是一个动词。信德是我们对这位自我启示的天主所作出的、充满恩宠的回应。这不仅适用于整个教会的信仰,也适用于每个在寻找人生方向的个人信仰旅程中。
 

 

-----------

为庆祝7月31日圣依纳爵‧罗耀拉庆日,我们在七月与圣依纳爵同行;每日与您分享一些反省或随笔文章,陪伴您一同深入探索依纳爵灵修的丰富宝藏。

来源| https://www.ignatianspirituality.com/31-days-with-saint-ignatius.

编译|爵一

 

 

另附:「与爵同行」每日反省图

 

 

--- a.m.d.g.---

 

热门推荐